树校风-用真爱与尊重浇筑梦想 用活动与文化浸润心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和平区浑河站小学

    班级是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而班风是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即经过长期深入细致的教育和严格训练,在班级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是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情操和精神风貌的共同反映。良好的班风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一种推动班集体前进的巨大力量,对于班集体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对学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以真爱为依托

    “爱”是教师师德风范的集中体现,这份教师的爱较之父母之爱、兄弟之爱、朋友之爱更为博大、无私、久远。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以爱育班、以爱动心、以爱育人。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倾注满腔热情真挚地热爱学生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关键。

    我校鼓励班主任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关注学生,跟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交心,自习和下课时间到班里转一转,遇到学生有学习、生活或其他方面的困难,尽心去帮助他们。二年二班是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好集体,班主任付瑶也是一位富有爱心的好老师。一天中午,一位母亲手拿“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锦旗来到学校,向我们讲述了付瑶老师爱的故事。上学期期末朱常胜同学因父亲患癌去世,家庭突遭不幸,生活变得拮据。付瑶老师在家长微信群中说明朱常胜同学家庭情况后,博得了众多家长的同情、赞助。家长们自发为朱常胜捐款一千六百余元,帮助其暂时渡过难关。付老师还鼓励家长振作,做孩子们的精神支柱,同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她们。开学后,朱常胜回到二年二班这个大家庭,付老师又主动担负起孩子的午餐费,让这个在风中摇曳的家庭感受丝丝温暖。付老师经常找孩子谈心,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她还告诉班级的同学们,要互相帮助,互敬互爱。同学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书、本或笔送给朱常胜,让他可以和原来一样快乐地成长、安心地学习。孩子们其实特别单纯和善良,他们对老师充满浓浓的爱,这种教师与孩子间友好和谐的关系,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础。

    二、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以尊重为原则

    班风即班级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必须以尊重为原则,在教师的品质中,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地爱每一个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而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人格的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才能不断地要求自我的进步,从而积极健康地成长。

    六年一班有个学生特别淘气,上课经常不听讲,甚至连老师下发的试卷也搁置一边,置之不理。有一次,班级进行测试,和平区试卷少了一份,其他班级也没有多余的。一些孩子纷纷说:“老师,把孙煜阳的卷纸给他呗,反正他也不答。”老师听了,马上意识到这种错误的思想在孩子们心目中竟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便说:“同学们,既然大家坐在一个教室里,就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同学怎么做,无论他选择答或不答,老师都会尊重他。”一席话后,班级顿时安静下来,此时老师望向那个淘气的孩子,只见他以从未有过的认真态度答着试卷。其实,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产生这样强大的力量,因为,这是平等,是尊重。

    三、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以活动为纽带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若想成功,其内部各要素必须井然有序地运行,而纪律就是它的重要保障。同样,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就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一)“发现小主人”,促进班风建设

    养成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我校学生多、班型大的客观条件,必须将学生的良好行为、文明、生活等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到底。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发现小主人”活动,开创了值周工作新途径。改变以往值周只属于个别优等生的专利,把值周的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班级,尽量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中来,并采用“星级班级”评比形式加以辅助、督促和强化,每周小结、每月评比,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增长才干,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发现小主人”的快乐,体验“做最好的自己”,从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此项举措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更好地促进了班风建设。

    (二)“一家全是长”,推动班风建设

    受“发现小主人”活动的启发,我们向全体班主任发出号召,改变原有管理模式,变被动管理为自主管理,针对学生的特点,给每名学生委以重任,设立工作岗位,调动其积极承担班级各项工作的热情,如“绿色银行行长”“课前站队队长”“食堂管理员员长”等,孩子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集体做贡献,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经过班主任长期的探索,形成了我校现有的“一家全是长”班级管理模式,实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做到了“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并在实践中证实了这种方式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有效地推动了班风建设。

    四、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以文化为导向

    (一)传统文化

    我校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班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清明文化节:通过组织开展“小小白花寄深情”主题系列活动——“诵清明诗铸民族魂”每天一诗、“网上祭英烈”

    签名寄语、“银幕中的记忆”电影欣赏、“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手抄报比赛、“我眼中的清明节”征文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的熏陶以及深刻的思想教育。

    端午文化节:通过组织开展“浓浓端午情,一片爱老心”主题系列活动——“铁蛋将军挑战赛”“包粽子大赛”以及到敬老院和武警基地慰问演出等活动,让孩子们感知端午、了解端午、走近端午,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

    中秋文化节:通过组织开展“爱在中秋、情满校园”主题系列活动——“快乐大团圆包饺子大赛”“童眼看月”“童心赏月”“天涯共此时”等班会,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智慧,增长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班级显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个集体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承认并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丰盈的班级文化有利于美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发展。

    走进教学楼,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每个班级的外墙文化长廊都折射出班级的文化内涵底蕴。进入教室,里面的布置打破传统模式,内容丰富、典雅温馨、充满了文化气息,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班级隐形文化

    班级隐形文化是在践行班级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我校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名、班训、班歌,比如“向日葵班”“精灵班”“芳香四溢班”等,“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一步两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天天向上”等,这些富于童趣的班名、富有激励作用的班训都是班主任和学生们自主设计的,赋予了每个班级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更是班级精神、良好班风的体现。

    (四)亲情文化

    家庭式的亲情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是班风建设的又一体现。我校大力打造亲情文化,借助亲情文化平台,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结合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重要节日使学生心有大爱,心存感恩;班级设立“生日榜”,记录学生和老师的生日,“同学为我过生日”“班庆日”,这样的亲情环节极大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未来我们将以“一班一品”为学校班风建设的工作重点,开展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力争通过积极引导,形成人人都参与、班班有特色的崭新班级风貌。力求通过一学年的建设,较大程度地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班风的形成来提高我校的办学品位和管理水平。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班风建设会朝着更加积极、科学的方向发展,能够真正地弘扬正气,形成团结向上、和谐的班级氛围,最终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曾莉 岳莹 撰稿)

    良好的班风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是一种推动班集体前进的巨大力量。良好班风的形成需要以真爱为依托,教师只有用爱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以爱育班、以爱动心、以爱育人;以尊重为原则,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人格的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以活动为纽带,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中,变被动管理为自主管理;以文化为导向,把班级文化作为班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