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被奉为俄国的英雄,无论是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都对彼得大帝在历史上促进的发展和强大,抱着尊敬和敬畏的态度。法国人把路易十四尊称为“太阳王路易十四”,就是说路易十四在法国像太阳一样,散发着光热。康熙大帝在位61年,那个时期的中国比较强大,国土面积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北到库页岛,南到曾母暗沙。
一、素未谋面,志趣相投
2011年11月,在中国台北举行了康熙大帝与路易十四的文物展,同期举行了一场大型的学术研讨会,很多专家都把这两位皇帝进行比较。
在那段历史时期,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亚洲王。其他国家的兴起,第一个高潮是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第二个高潮是法国、英国、美国;第三个高潮是俄罗斯、德国、日本。中国在康熙大帝时期,正好是第一个高潮落下,第二个高潮还未兴起。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出现了彼得大帝和康熙大帝、路易十四这三个人。
我今天着重讲康熙大帝与路易十四,我把康熙与路易十四作比较,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点。
第一,都是幼年继位。康熙8岁继位,路易十四5岁继位。
第二,都是多种血统,康熙有汉族、满族、蒙古族三个血统,汉族血统占50%,满族血统占25%,蒙古族血统占25%,所以我说康熙有汉族文化中的韬略,有草原文化中的大度,有满洲森林文化中的勇敢,他把这三种文化的优势集合到一起。路易十四有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三个血统,同样,路易十四也把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优秀性格集中在一起。
第三,父亲都去世得很早。康熙8岁丧父,路易十四5岁丧父,所以他们必然是母后辅政。但康熙的母亲在他两岁时就去世了,所以由祖母孝庄皇后辅政,孝庄皇后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太大了,康熙的成功,他的祖母起了很大作用。路易十四是由他的妈妈安娜代他执政。
第四,都遇上权臣专权。康熙面对以鳌拜为首的宰相专权,路易十四也同样面对马扎然控制着整个朝政,两个人都是用机智的手段,扳倒专权大臣,获得实权。有一次,康熙召鳌拜觐见,对鳌拜坐的椅子做了精心的设计,本是四条腿的椅子被折断了一条腿然后又粘上了,有武功高强的侍卫扮成太监在鳌拜身后帮衬着扶着椅子,以免被鳌拜坐栽了,然后端给鳌拜一杯滚烫的茶水。当鳌拜接过茶杯准备喝的时候,因为被烫到了,然后身子一斜歪向椅子断腿的一侧,于是直接栽到地上了。摔杯子是对皇上的大不敬啊,于是几个侍卫都扑向鳌拜,终于将鳌拜捉拿起来。康熙比较仁慈没有杀他,把他软禁起来,入狱后的鳌拜非常气愤,结果在狱中不到两个月就气死了。
第五,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大婚。康熙14岁大婚,路易十四稍晚一点,路易十四大婚时坐着我们中国的那种轿子。
第六,路易十四和康熙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很英俊潇洒。康熙的身体很好,年轻的时候从来都不生病,他能拉开好多武将都拉不开的弓,他在蒙古检阅军队的时候,骑着马射箭,三箭三中,很多王爷都不行。而路易十四呢,据史书记载,女士见了路易十四都为之倾心,而且路易十四非常有礼貌,见了女士会把帽子摘下行礼,女士见了都心花怒放,这是人格的魅力啊。
第七,都很孝顺。大家知道康熙是大孝子,他的母亲死得早,他对祖母非常孝顺。孝顺到什么程度呢?今天我们听起来都感动。他的祖母生病了,胃口不好,吃不了东西,康熙就亲自给祖母熬粥,熬了40多种粥,让他祖母喜欢什么就喝什么。他是皇帝啊,群臣都要跪拜的,他却能为祖母亲自熬粥。在祖母病重时,他就守在祖母床前,铺一个毡子,晚上就在那儿睡,白天,他坐在地上批示文件。祖母去世以后,他就在皇宫的院子里,搭一个帐篷,地下铺个毡子,守孝守了27天,连文件都是在帐篷里批示的。祖母病重期间,他想为祖母祈祷,订好了时间要到北京的白塔寺祈祷,临走的时候突然狂风暴雨,侍卫说等一会儿再走吧,康熙说不行,于是冒着狂风暴雨到白塔寺给他的祖母祈祷。前两天我看到一篇报道,儿子不扶养妈妈,规定好的扶养费也不给,妈妈到单位去找儿子,这个儿子当众打他的妈妈。儿子怎么能打妈妈呢?我们现在对孝宣传得太少了,过去你如果不孝,是不可以考进士的。路易十四对他的母亲和子女也是特别好,尤其对他的子女非常疼爱。这又是他们相似的地方。
第八,治国战略上两人都率队亲征。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三次亲征噶尔丹。清朝皇帝只有康熙一个亲征过,因为康熙的功劳,加上后来雍正、乾隆等的努力,才建立了清朝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帝国。路易十四率队亲征同西班牙打仗,把西班牙打败,奠定了法国在欧洲国家中大国的地位,从路易十四开始,法国才成为欧洲的强国。
第九,康熙好学,路易十四也好学。康熙的好学,不客气地说,会令我们所有人感动。康熙5岁开始读书,69岁去世,用四个字形容这60多年,就是手不释卷。一生写了1147首诗,到老了还能背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书。有一次我在一所高校演讲,有一个同学跟我说,他认为康熙的1147首诗水平并不高,比李白、杜甫的诗差得远。我告诉他康熙的母语是满语,他要把满语转化成汉语,还要有押韵对仗等很多讲究,已经很不容易了。
第十,康熙一生都在亲政,我们知道,康熙在乾清宫亲政,冬天的乾清宫零下20℃,门敞着,只有一个炉子能烤烤手,夏天的乾清宫高达40℃,康熙几乎天天亲政,每天早上准时来到。那么路易十四的政事活动也多是御前会议。
十一,康熙设立了南书房,招来了一批汉人,和他们切磋诗、词、歌、赋、书法、画画等。路易十四也是,大力奖励作家、艺术家,法国文学在路易十四时期是公认的全盛状态。
十二,他们都大兴土木。康熙建畅春园、避暑山庄,后来又开辟木兰围场,路易十四兴建扩建凡尔赛宫,我们到法国一定要看看的凡尔赛宫。
十三,康熙晚年,有人建议他喝点葡萄酒,他开始并不相信,后来有外国老师当他的面喝,喝完以后请他尝一尝。康熙喝了一段时间,觉得实在是好喝,活血保健还提神,康熙就通知各地的总督、巡抚往朝廷里进贡葡萄酒。路易十四也喝葡萄酒,这也算两人的共同之处了。
十四,康熙对各民族都是尊重的,不仅是满族,还兼顾汉族、蒙古族等其他族群的利益。路易十四也很重视整个法兰西民族,他比较注意法兰西民族的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力量。
十五,两人都喜欢旅游。大家都知道康熙每年都会去承德避暑山庄,他还六下江南。而路易十四疯狂地喜欢狩猎。
十六,两人都喜欢戏曲音乐。康熙专门成立了南府戏班,现在北京的南山街南口,当时的戏楼都在,路易十四也是非常喜欢音乐。
十七,两人都注重文化。因为路易十四时期的文化奠定,巴黎现在是世界艺术之都。康熙也重视文化,《康熙字典》《全唐诗》都是康熙年间编校的。
十八,两人都重视科学。康熙建造了科学院,就在畅春园,但是很遗憾,康熙去世以后,这个事情就中断了。路易十四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现在这个皇家科学院一直延续下来。
二、合力促进中法交流
中法两国之间的交流,在康熙大帝和路易十四时期的确是空前的。康熙四年(1665),法国用法文出版一本图书是介绍中国清朝的。康熙五年(1666),法国成立法兰西科学院,比我们早一步。康熙十二年(1673),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瓷作坊,仿照中国制造瓷器,一些建筑中也开始出现中国元素。
清朝康熙年间的珐琅和明朝时期的景泰蓝不完全一样,珐琅是把西方一些技术又引进来,中西结合,就变成了珐琅。
康熙和路易十四之间有书信来往,路易十四给康熙的信被俄国拦截,没有到康熙手里,康熙给路易十四写的信,到了路易十四手里,现在存在法兰西的档案馆里。
还有一个重要事情,中国原来的地图都像方格一样,康熙把西方的测绘地图引入中国,先在北京地区定点测绘,然后再开始测其他地区。康熙五十七年(1718),整个中华地区测绘完成,《皇舆全览图》是中国第一幅经过实测绘画出来的地图。
三、中国海洋文化将迎来新发展
我认为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类型:中原的农耕文化,西北的草原文化,东北的森林文化,沿海的海洋文化。这四种文化有史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海洋文化始终没有占主体地位,占主体地位的一直是中原的农耕文化,在中国有史书记载的三千年里,第一个一千年矛盾,最主要就是中原地区农耕文化之间的争夺冲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原农耕文化才基本上统一。第二个一千年矛盾,是中原农耕文化和西北草原文化之间的冲突。第三个千年是中原农耕文化和东北森林文化之间的冲突,最后的结果是三种文化大融合。
这三千年里,海洋文化始终没有占到主体地位,我个人认为,下一个千年中国发展重点应该是海洋文化,进一步发展和融合,这是中国的前途和发展走向。这三个千年、三种文化的冲突都带来了文化的新变局。文化冲突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也换来了文化的融合发展,没有冲突和代价,也不会有后来1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所以我想展望未来一千年,中华文化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