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十讲-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单霁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扬州讲坛,扬州这座城市一直给我非常美好的印象,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每年都有一两次机会到扬州来工作。无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考古遗址的建设还是文化景观的保护,扬州都在全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领先。所以我们经常到扬州来汲取文化遗产保护的智慧和营养,特别是今天再次到来,我心里非常高兴。今天我想用这个机会和大家汇报一下紫禁城的保护的工作,我的题目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一、故宫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紫禁城是1420年在永乐皇帝手中建成的,再过几年,紫禁城就要迎来它600岁的生日。昔日的紫禁城里曾居住过24位明清的皇帝。1925年,紫禁城转化了新的身份,也就是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故宫作为一个古建筑群,它一直保存到今天,是世界上保留至今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留的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大家可以想象500多年的皇家禁区突然间打开了大门,向社会公众敞开胸怀的时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文化事件。当天究竟涌进去多少民众,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历史中写到当天,当观众离去的时候,故宫的工作人员捡到了整整一筐被踩掉的鞋,也就是说有很多人在那一天看到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院。故宫已经持续对社会开放89年了(2014年),2015年我们将迎来故宫博物院90岁的生日。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有很多文化身份,它是一个博物馆,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文化身份?我认为主要还是它的文化资源决定的。

    1.气势磅礴的古建筑群

    那么说到故宫的文化资源,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它的古建筑群。9000多间建筑构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古建筑群。大家知道北京是一座古都,有一条明显的城市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一共是7.8公里。在这条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一个虚实结合的依托就是紫禁城这座古建筑。北京城和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不一样,像欧洲的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最初建设的时候,是先建一个古堡,然后在古堡周围蔓延开来一些传统的民居。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新建的一些城市往往把城市的中心视为寸土寸金之地,也是商务中心,高楼林立。但是北京因为有故宫和它周围的一些文物建筑,所以始终控制着城市的发展,也就是北京的城市中心地区是平缓开阔的,到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才逐渐地高耸起来。当然我就联想到我们的扬州,扬州的瘦西湖文化景观保护是最出色的,今天无论是荡舟瘦西湖还是漫步瘦西湖畔,都看不到那些侵入到古典园林里的一些突兀的不和谐的建筑。我觉得这是需要很大的控制力才能够决定的,它当然是一个持续的文化自觉的表现。

    实际上在保护故宫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和城市建设之间进行博弈。今天我们的故宫保持着它壮美的建筑、严谨的形制、绚丽的彩绘和生动的空间,在故宫里行走,到处都是充满故事的地方。比如我们看电视剧,经常看皇帝坐在金銮宝殿里,或是坐在太和殿里,或是坐在乾清宫里上早朝,大家绝对不要相信,那只是戏说。因为明代的皇帝始终都是在太和门里上早朝,清代的皇帝是在乾清门里上早朝,其实他们也是很辛苦的,早晨要起得很早。这些精美的装饰、独特的色彩,我始终认为并不是因为油漆彩绘,而是陈年的文化积淀。总之,整个故宫构成一个和谐的文化景观,我想这是故宫的第一个文化资源。

    2.承载历史的文物藏品

    第二个文化资源就是我们的文物藏品。故宫究竟有多少文物藏品?一共有1807558件套。为什么我知道呢?因为我们的前院长郑欣淼领导故宫的工作人员用了7年时间对故宫的文物藏品进行了一次最彻底的清理。我听说在清理结束总结大会上,台上台下不是一片欢笑而是一片哭声,大家认为这项工作终于完成了。我们把故宫的文化资源分为69个类别,25个大类。我列举其中的几类:第一类是绘画,故宫一共有53000幅绘画,大家熟悉的比如《千里江山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第二类是书法,一共有75000件,有大家熟悉的《兰亭序》《中秋帖》《伯远帖》等,也是我们重要的藏品。第三类是碑帖,一共有28000件,碑帖非常重要,因为历代帝王都延续书法,广泛地搜集名山大川的一些石刻上的文字信息,但千百年以后田野自然状态的一些石刻被损坏,真实的信息就保存在博物馆。这三类一共是156000件,这就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相对比较脆弱的珍贵的纸质文物的一部分。故宫博物院还是世界上收藏铜器最多的博物馆,共160000件,收藏有先秦铭文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将近1700件。我们还有11000件金银器、19000件漆器和6600件珐琅器,这都是传世的艺术品。玉石器是故宫博物院收藏中的骄傲,它记载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一个完整的历史。我们收藏的陶瓷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一共367000件,绝大多数都是生产于景德镇的官窑瓷器。另外还有织绣,我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之前也没想到故宫能有这么多织绣。有多少件呢?180000件。后来我查阅资料,的确在江宁、苏州、杭州,当时官府设了江南三织造,最多的时候七千人为皇宫做服饰。我们还有11000件雕刻工艺,像象牙制品、寿山石等,我们还有13000件其他工艺品。故宫博物院有文房四宝,文具一共有62000件,数量也是比较大的。有一些留下的生活用品是非常有趣的,比如上百年的普洱茶,两米多长的象牙编制的象牙席,还有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儿童玩具,因为以前有年纪很小的皇帝,也有一些轮船、军舰的玩具。故宫也是收藏外国文物最多的一座博物馆,故宫的这些藏品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或是通过和外国的礼节来往以及海外贸易等来的,所以搜集了上万件的外国文物,其中西洋钟一共有2200座,故宫也是世界上收藏西洋钟品质最高的一座博物馆,绝大多数来自英国,也包括瑞士、德国、法国的一些西洋钟。收藏宗教文物一共42000件,其中85%以上是佛教文物,有23000件佛教像,有7000多件祭法器,太和殿前庆典所使用的一些大型仪仗装备还有33000件。铭刻是藏品中最重要的一类,大家知道有文字的文物要比没有文字的文物重要,因为它直接诉说着历史,应该是我们国宝中的国宝,殷墟甲骨一共23000片,是殷墟甲骨收藏最多的博物馆之一。总之,这些藏品是故宫文物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逐年递增的游客人数

    第三个文化资源,就是我们可爱的观众。2002年故宫游客人数为713万,故宫当时是世界上游客人数第二的博物馆,第一是法国的卢浮宫。2011年,我们的游客人数达到1411万,故宫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游客人数超千万的博物馆,2012年游客人数1534万,2013年我们采取了半天闭馆的措施,使游客人数下降到1456万。

    二、故宫文物修缮工程

    2002年到2020年,我们要历时18年时间进行文物修缮工程。现在很多文物建筑经过修缮后,已经重新合理利用起来。文物修缮能使建筑文物益寿延年,也使故宫的开放面积持续地扩大。2002年以前,故宫的开放面积只占总面积的30%,现在已经超过了50%,明年(2015年)的开放面积将超过60%。

    文物修缮既要保留历史信息不改变文物的现状,还要进行传统工艺的传承,所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古建筑的修缮不能作为一个普通的土木工程,而是要作为一个研究项目来对待,要作为一个传承百年大计来施工。当初建紫禁城时,都是从全国各地汇聚的最好的建筑材料,金砖、琉璃瓦。还有一些木材等,今天都难以寻觅了,比如修武英殿时,居然一根梁也找不到,最后用钢结构来代替了梁。另外就是工匠,过去在紫禁城,工匠的手艺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但今天呢,工人可能三个月前还在收麦子,就被召进了太和殿,他们手里也没有这种传统的技艺。如果修缮几年以后又出问题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对得起紫禁城的辉煌的古建筑,所以一定要把每一座古建筑的修缮都作为科学研究和传统技艺传承的课题才行。

    乾隆花园是乾隆皇帝改建宁寿宫时所建的花园,也叫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的修缮工艺非常复杂,预计2019年才能修缮完成。我们对整个乾隆花园的修缮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一道工序都进行充分的研究,比如顶部的修复、内沿的修复、镶嵌工艺技术的保护、牌匾的保护、染料的恢复和保护,以及一些丝织品和纸制品的替代品,做成之后与原来的品质相当等问题。乾隆花园最后一栋建筑叫倦勤斋,在紫禁城的古建筑群里非常不起眼,甚至从地图上看不到它,但是建筑内部非常复杂,那么小的一个房子里,地面铺的是金砖,整个梁架是紫檀,绣品是双面绣,梁架上和窗户上镶嵌着上千块的和田玉,室内有一个小戏台,小戏台都是金丝楠木仿竹子制成的,屋顶是一个空景画,但是这个空景画,是用一种特殊植物做在纸板上面,只有在安徽的山区里才有这种植物,于是我们的专家又到安徽的山区里找这种植物,找可以用这种植物做纸箱的传承人,然后经过多年的研究才恢复了传统的工艺,把同样的纸板做好运到了紫禁城。

    我们对文物建筑开始改变思路,我们把每一项工程都变成了科学研究的工程,我们开始进行文物建筑的普查,列出每一栋建筑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比如御花园的石子路,这些小石子遍布御花园的各个角落,形成花鸟鱼等图案,中间这些石子路的修缮大概需要5年时间,因为每一块石头都要选合适的颜色和形状,然后加强预防性修复。比如寿安门的保养修复,建筑的彩绘脱落了,修复过程不是简单地彩绘油饰,而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我们采取离子喷射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调节喷射的强度,我们将彩绘上面的污渍清理掉,然后封住,这样就能保留更多彩绘的历史信息。

    我们现在在向杂草宣战,让古建筑群上没有杂草,因为这些杂草拔长会使地面松动,这样雨水就会渗透下去,我们的梁柱就会受损。第二就是环境的综合整治,比如对散落各地的石刻、石碑等进行清理,建造一个石刻园区对社会开放,再比如这些门窗,我认为门窗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物,携带很多历史信息,不应该被堆放。

    2013年国务院批准了“平安故宫”工程,这个工程来之不易,是经过提炼很多教训总结,正式向国务院写报告获得批准的。“平安故宫”工程能解决七大隐患。第一隐患就是火灾隐患,这是放在头位的,因为木结构建筑群最怕火;第二隐患就是盗窃隐患;第三隐患就是震灾隐患,华北地区还是有地震的,有时候还有强震,我们的文物太多,每一件都要很好地防震;第四隐患就是藏品自然损坏,不能因为文物多就不珍惜,或者就藏而不露;第五就是库房的隐患,很多文物得不到很好的保管;第六隐患就是市政管道,过去的紫禁城六七种管线,现在十七八种管线,必须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一个隐患就是游客的安全隐患。

    故宫博物院建院以后,最大的损失是在1987年,雷击景阳宫着火,烧掉了一座宫殿,所以我们现在不断地更新防雷的设施。2013年故宫博物院开始禁烟了,这在故宫博物院是件大事,现在工作人员戒烟都成功了,关键是观众,观众抽烟,我们没有办法罚款,只能劝阻不能抽烟,宣传是很有限的,媒体的宣传也是很有限的,抽烟的人还是很多,后来我们采取了强制戒烟,打火机、火柴这样的火种不能进故宫。

    故宫有上百万件文物亟待保养和修复,西城墙和西金水河的中间有一座建筑,宣统年间被烧毁了,这地方民国期间一直堆垃圾,现在我们把这些垃圾进行清理,然后申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恢复历史景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了,于是2013年年底正式开工了,修缮以后就完全对公众开放。我观察每天涌进去的大量的人流,究竟有多少人认为这是博物馆?我觉得绝大数人把这当作一个旅游景点,没有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和气息。那么其实故宫的展览很有特色,很多文物当年就是为这个空间制作,今天还放在这个空间,这些文物只有在原生地的时候才最有尊严。

    午门是我们的正门,午门上面有个展厅,迎接了来自世界的许多展品,效果非常好,但是就是面积太小,展厅只有八百平方米,我们现在正在修缮两边的雁翅楼,过去的雁翅楼是库房,现在把这个库房重新进行装修,明年(2015年)雁翅楼整体开放的时候,它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展厅。另外我们要继续扩大开放,我们准备明年(2015年)把故宫西部开放,西部从来没有开放过,所以显得很神秘。这个地方也被称为女性的世界,过去皇太后、太妃、嫔妃等都住在这边。宫里的女性比较有时间,所以那些花园、佛堂特别多。寿康宫,是乾隆皇帝为他母亲建的寝宫,我们准备把它的原状恢复,如果人们能够正确地了解那个时候后宫的生活,也是对一些不负责任的电视剧内容的拨乱反正。东边的东华门,过去一直是库房,我们修缮后准备把它建成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馆。故宫毕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古建筑,但还没有一个专馆展示故宫的古建筑的一些风貌和文物。我们有将近5000件古建筑文物,保存的圆明园的成套烫样也是非常珍贵的,这些烫样是在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之前制作的,所以它是最真实的一些信息。我们还计划开放城墙,因为观众还没有机会登上城墙,从城墙上看紫禁城会有一个不同的感受。

    三、给游客最好的参观体验

    过去游客要拼命地挤1小时才能买上票。买到票已经筋疲力尽了,拖着疲惫的身体还不能进去,还得经过验票、安检,进去以后就没有心情和体力参观了,所以我们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首先对广场的小商小贩进行清理,把商业广场变成文化广场,然后对房子进行系统修缮,目的就是卖票。我们采用人海战术,熟练的售票员一字排开,把整个广场变成售票处,总共30多个窗口,保证5分钟左右就可以买到票。售票处旁边有一个游客服务中心,游客可以进去咨询一些事情,大家可以选择1小时路线、2小时路线、3小时路线,参观展览以及参观古建筑。另外,有需要的观众可以领取婴儿车、残疾人车、老年人车,不收费,出门的时候放在那里,我们拿回去统一消毒,再循环使用。以前游客随意坐在地上,满广场都是人,现在我们做了200多把椅子,每把椅子能坐3个人,围着大树一圈也安装了椅子,能坐12人,一共有56个树坑,又能坐600人,现在没有人坐在地上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厕所排队问题,尤其是女性在排队,男性也得在旁边等着,于是我们也做了调整,设立更多女厕所,现在这个问题也解决了,没什么人排队了。午门广场一共有三个门洞,以前是买票的观众走两边的门,贵宾走中间的门,我觉得太不合理了,现在门都打开了,所有的人都可以走任何一个门,有想享受皇帝的待遇的就走中间的门。现在的故宫也不许车辆进入,大家都很遵从,故宫是人民的故宫,是每个人的故宫,不是个别人的故宫。另外我们不断地改进自动讲解器,故宫的自动讲解器我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我们的自动讲解器有40种语言,包括民族语言。

    故宫的官网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博物馆网站,每一天的点击率都在100万人次以上。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两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把英语解说做得更好,因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登录我们的网站,我们要把英语写得更加通俗。二是把网站做得更加有吸引力,把越来越多的藏品,通过网络清晰地传递给公众。

    故宫是一个科学研究单位,我们所有文物展览都要有科技支撑,2013年10月成立了故宫研究院,故宫的研究学者是全国最多的,350名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190名在职,160名退休被返聘人员。我们希望故宫是一个透明的公开的文化机构,每个人都享有对它的知情、管理、参与、受益,所以我们公布了内部的规章制度,共114条,就是让大家觉得故宫是大家的故宫。故宫讲座将在所有高校持续地展开,我们的展览也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我们也引进外国的展览,我们的展览也到世界各地去,结论就是我们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谢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