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十讲-漫谈中国古建筑文化 宋国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国古建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就像车和船一样,里面装载着很多历史文化艺术兴衰。随着历史的变迁,建筑也在随时发生着变化。

    中国古建筑分为:(1)宫廷建筑,如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2)坛庙建筑,如天坛、地坛、月坛、先农坛、先蚕坛、祈谷坛等。一般的文学家和画家,都不爱把自己称为“匠”,可是往往登了“坛”以后,成为文坛巨匠、画坛画匠,这时候才愿意称“匠”,达到一定高度以后才能称“匠”,所以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这些坛庙建筑是理智的建筑,是等级制度的建筑形式。(3)园林建筑,分为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皇家园林,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气势比较恢宏。皇家园林里很多精髓部分来源于私家园林,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扬州的何园、个园,都是中国园林史上影响力很大的园林。(4)宗教建筑,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宗教建筑也不一样。(5)民居建筑,包括南方民居、北京四合院、中原民居等。此外,还有陵墓建筑、商铺建筑等。

    我今天从几个方面来谈中国古建筑: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概况;中国佛教的建筑文化;风水与中国古建筑;中国古建筑营造学之路。

    一、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概况

    首先,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建筑形式、中国古代模式制度和中国古建筑彩画,是概况的一部分。中国古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就是硬山式、歇山式、悬山式、庑殿式、攒尖式。咱们一一来看。

    硬山式建筑是从明代开始出现的,随着砖的大量使用,砖砌墙可以直接砌到屋顶上,这才有了硬山式建筑,很多早期的四合院都是硬山式建筑形式。

    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就是歇山式建筑。为什么叫歇山呢?其实它是庑殿建筑形式和悬山建筑形式的复合体,就是拿一个悬山式建筑砌在庑殿式建筑之上,就叫歇山式建筑,也叫九脊殿,顾名思义就是有九条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宗教建筑的主体建筑,像大雄宝殿,一般采用歇山式建筑。其实中国历朝历代等级制度森严,什么等级的人住什么等级的房子,过去人家说中国是几百年的封建社会,其实什么叫封建?封建应该是分封建国,建的是等级制度礼仪观念,所以过去不同等级的人住不同等级的房子,这就是一种等级制度礼仪观念。

    悬山式建筑跟硬山式建筑的区别在于山墙悬出,搏风板悬出山墙之外,悬出断面柱子四椽四当的距离。这个建筑的等级不是很高,一般用在宫殿建筑的附属建筑。

    庑殿式建筑等级比较高,像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式建筑,用纯黄的琉璃瓦,只有皇家才能用,而且这个建筑是建在三层的凸字形基座之上。重檐庑殿式建筑是等级最高的,庑殿式也叫五脊殿,顾名思义有五条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还有一种攒尖式建筑,攒尖式分为四角攒尖、五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天坛的祈年殿算是攒尖式建筑,也是等级最高的。祈年殿也是个复合式建筑,跟故宫角楼性质一样,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

    中国古建筑有一种特有的结构叫斗拱,宋代时期叫铺作,因为斗拱有很多层,一层一层铺的做法就叫铺作。铺作在不同的位置名称也不一样,在柱头之上叫柱头铺作,在转角位置叫转角铺作,在两个柱子之间叫柱间铺作,后来到清代才开始叫斗拱。为什么提斗拱呢?咱们看一看斗拱的作用,斗拱作为大型或较大型的建筑柱子与上梁之间的过渡部分,承受上部梁和屋面的压力,并将其转移到柱子,乃至基础上,有着承上启下的功能。斗拱在屋檐下,可以保护柱子、墙身等不受风雨侵蚀。斗拱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防震,斗拱柱缝之间的木构件的连接像弹簧一样,可以分散地震波。另外,斗拱还有装饰作用。

    我接下来讲中国古建筑中的彩画,有一种说法是“三分建筑七分彩”,过去的画匠被称为“先生”,在工匠行业之中是等级比较高的。中国古建筑中的彩画有什么作用呢?第一,中国古建筑都是木结构,它起了保护木结构的作用。第二,美化和装饰作用。不同的建筑都要美化一下。第三,体现建筑等级的作用。彩画也有等级,中国古建筑彩画有雕梁画栋,其实雕梁画栋是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雕梁,北方画栋。一般南方地区的气候比较潮湿,画上彩画时间长会掉,所以用木雕的形式去体现,有砖雕、石雕、木雕。北方的中南地区,和苏州的一些地区,古建筑上是彩画的。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传承在中原地区,随着蒙古的铁骑踏进中原,宋朝南迁,迁到杭州这一带,建立了南宋,也就把中原地区的彩画工匠也带进了江南地区,苏州忠王府里面的彩画,就是中原地区现存的彩画形式。中原地区本土的彩画继续在发展,另外,金国把一部分工匠带到了北京,加上元明清三代对北京地区的彩画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北京地区的所谓的官式彩画。官式就是唐宋以来的建筑技术,继承了江南优秀的做法以后,形成了一个最标准最能代表中国古建筑做法的做法。后来梁思成先生将它定位为官式彩画。

    官式彩画到了清代的中晚期以后,形成一种等级制度,中国古建筑的官式彩画分为三类:最高等级的是和玺彩画,现存最早的彩画就是辽代护国寺的彩画,也是和玺彩画,故宫的主要建筑也是和玺彩画。和玺彩画也分不同的等级,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甚至和佛教结合的图案彩画。金龙和玺的等级比较高,一般用在宫殿建筑及主体建筑,早期天安门城楼上是龙草和玺,后来改成了金龙和玺。

    第二等级是旋子彩画,以前叫学子彩画,后来是梁思成先生改的,旋子彩画一般用在寺庙建筑的主体建筑。旋子彩画也分为不同等级,最高等级是金的,不同的建筑,要放置不同的彩画,不然的话会越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天坛祈年殿的彩画图片都是现在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祈年殿都是贴满纯金的,为什么改成现在的这个图案了呢?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国家没有钱,只能改成现在的图案,到现在一直改不过来了。

    第三种是苏式彩画,苏式彩画又分金琢墨苏画、金线苏画、黄(黑)线苏画、海墁苏画等,四合院的主体一般是海墁苏式彩画。

    天坛祈年殿是中国古建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祈年殿修缮后的龙有坐龙和升龙等,中国传统文化跟龙是息息相关的,你看彩画里面有不同造型的龙,有升龙、有降龙、有走龙、有坐龙,《易经》中也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中国古代的龙文化跟古建筑彩画应该有很多相通之处。

    多尔衮王府的彩画是金龙和玺彩画,多尔衮是清朝初期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摄政王,为清朝的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在王爷府里面我们看到特殊的建筑现象,你可以看到三层椽子,在中国的建筑里面三层的椽子不多,一般都是两层:一层老檐椽,一层飞椽。

    在彩画中,也有很多吉祥的图案,如冠上加冠、加官晋爵、金玉满堂、三阳开泰、鱼跃龙门、一品当朝、玉堂富贵、锦上添花等,其中蕴含了大量传统文化的思想,并且跟随着时代进行变化。

    二、中国佛教的建筑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不同的时期体现了不同的包容思想。佛教在中国真正的兴盛时期是北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说南北朝时期南朝有480个寺院。那北朝有多少呢?光是洛阳一带就有3000多座寺院,要远远高于南朝的寺院。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佛教出现了不同的建筑形式。河南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殷墟的所在地,安阳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在安阳正在兴建一个佛教建筑群,代表着佛教建筑的一些特点。最前端是一个四柱七楼的牌楼;山门是一个单檐歇山式建筑,彩画用的是墨线镶嵌金;天王殿是绿琉璃瓦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彩画用的是墨线带点金;大雄宝殿是一个重檐歇山式建筑,内檐上边是天花藻井,藻井是中国古建筑中,等级高的建筑中的装饰部位,两墙的壁画采用了明代法海寺的形式;观音阁是纯木结构,用了好几千方木材,其中四个龙顶柱,每根都有18米;禅堂是重檐歇山式建筑。

    中国的塔也是一种佛教建筑。人们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什么是浮屠?浮屠就是塔。释迦塔,也叫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经历了上千年的沧桑岁月,而且经过无数次的地震,经受过无数次战争的洗礼,现在还能保留。这个建筑斗拱的形式就有54种之多,现在是国宝级建筑。

    三、风水与中国古建筑

    “风水”一词最早在东晋时期出现,过去大到皇廷宫苑,小到老百姓的房子,都跟风水是息息相关的。风水就是八卦里边的两卦,坎卦和巽卦,坎为水,巽为风。

    现在说北京城的位置,是从北京元大都的都城位置开始的,那么在此之前在哪儿呢?有一个地方叫莲花池,西二环广安门往西,那个位置早期是金中都的位置。元朝忽必烈攻打金中都,把金中都毁得很严重,后来他想在这个地方建都城,找了一个谋臣叫刘秉忠,刘秉忠的一个徒弟叫郭守敬,他重新规划了元大都的建筑形式。当时他规划元大都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在原来的位置建呢?他考虑了一个问题,水源的问题,莲花池的水系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大都市的发展建设,后来元大都是以高梁河水系的琼华岛为中心建的。当时元大都建了十一个城门,修建元大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的是《周礼·考工记》里的一个思想,《周礼·考工记》中有句话:“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什么意思呢?工匠建城,方九里,一边三个门,城中有九条横的马路和九条竖的马路,马路能并排走九辆马车。我们看北京的平面图,内九外七皇城四,就是说北京内城有九个城门,外城有七个城门,内城九门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朝阳门、东直门、阜成门、西直门。外城七门为: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安门、广渠门、东便门、西便门。皇城四门为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你看北京城的西北方向,往里面凹进去一块。有人说北京城早期的布局是按先天八卦布局,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实是出自《乾卦》里边“保合太和,乃利贞”。在清代时期,皇帝住在太和殿、保和殿。太和是什么意思?太和就是最大的和谐,很多年前的皇帝就知道和谐社会。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三层的土字型须弥座上,为什么建在三层土字型的须弥座上?五行之中中央屋即土,所以主为土。故宫里面后宫的名字,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都是按《易经》起的。乾为阳,在后宫里算是阴中之阳。坤为阴,在后宫是阴中之阴。中间有个交泰殿,意为阴阳交泰,是天地清明、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的意思。

    中国古建筑,包括故宫等在内,都很有风水考究。

    四、中国古建筑营造学之路

    古建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合龙口、龙眼点睛、大雄宝殿揭匾等。说起中国的古建筑,咱们不能不谈李诫,中国建筑师的祖师爷就是李诫,字明仲,河南人。这个人多才多艺,会绘画,会写字,懂音乐,甚至还懂医学。他更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学家。为什么谈到李诫呢?咱们都知道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叫梁从诫,当年林徽因怀孕的时候正在看《营造法式》,所以为了表示对李诫的肯定,给他儿子起名叫梁从诫。还有一位叫朱启钤,1929年,他自己出钱成立了一个中国民间学术团体,聘请了梁思成、刘敦帧、林徽因等人,中国人自己研究中国古建筑以此为开端,所以朱先生的功绩很大。

    梁思成先生出生在日本,学成于美国,是享誉世界的建筑科学家。梁先生对扬州最大的贡献是设计了鉴真纪念堂。扬州鉴真纪念堂的设计图是手画的。用什么画的?鸭嘴笔。在那个年代,一张图要画好几天的,所以能用鸭嘴笔画出这样的图来绝对是高手。梁思成先生曾写过一首诗:“登山一马当先,岂敢冒充少年。只因恐怕落后,所以拼命向前。”表达他奋力向前的精神。

    罗哲文师从梁思成,当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营造学社被迫南迁,跑到了四川宜宾李庄。当时在当地招募学员,罗哲文先生的字写得很好,于是就报考了中国营造学社。罗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工作70多年,他的贡献是非常伟大的。

    我说过一句话:“中国营造学社在历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学社由朱先生创办,吸纳志同道合的人参加工作,没有政府的经费来源,靠学社自筹资金,开展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难度相当大。在这种条件之下,从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开始研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我国当时留存的大量古代建筑测绘中,搜集了第一手资料,又创建了刊物《中国营造学社会刊》。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时期。如果没有李诫,就没有《营造法式》;没有《营造法式》,就没有朱启钤先生;没有朱启钤先生,就没有中国营造学社;没有中国营造学社,就没有梁思成、刘敦桢和林徽因;没有各位先生,就没有中国建筑史学当代建筑史学研究的开端。中国营造学社不怕艰苦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林徽因是有名的才女,古建筑行业的人称林徽因是仙,她确实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仙人。最后,我想用林徽因诗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讲座:“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谢谢大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