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劝他:爸,你也该安享晚年了。
老李瞪了儿子一眼。
儿子便悄悄购了钓竿、棋谱给父亲。老李说:你这是干啥?你以为我咋啦?
儿子笑了,说:充实呀。
老李又瞪了儿子一眼。
不久,老李在街上碰见什么人,都称他李老。对此,老李只当不认识对方,或者,瞪对方一眼。
儿子很巴结,下班回来,常跟老李说些足球、健身的话题,老李仍瞪儿子一眼,儿子讨了个没趣。儿子隔三差五给老李买回水果、老酒。邻居称赞李老,你这儿子孝顺,福气呀。
可是,老李不领那个情,仿佛跟谁赌气,免不了瞪别人一眼,而且,他的行动诡秘起来,每天,像上班那样出门,下班那样归来。家里呢,已摆上了丰盛可口的晚餐,老李却没胃口。
有一天,老李冒出一句:街上到处都是跟我这样还有比我大的老人了,我们艾城已进入老年社会了。
儿子放心了,因为,父亲终于找到了他活动的群体。
这样,过了五年,老李突然宣布,他有一项研究成果即将被当局采纳。而且,他发起成立了一个权威机构,他已牵头召集了第一次会议,还形成了决议。
儿子一心想让父亲高兴,说:爸,你进入了第二次青春。
老李说:这话对头了,我们已将“老人”的概念放宽了。
儿子说:放宽了,可还是老人呀。
老李瞪了儿子一眼,说:放宽了,就是对你这样年纪的人的收紧。
儿子乐了,说:难道同步削减岁数,我返回童年?
老李的胃口空前地好,说:告诉你,我们已研究年轻人退休的事儿了。
儿子说:爸,我有点不理解。
老李说:你就做好精神准备吧。
果然,不出三天,艾城来了大调整,年轻人退休,老年人上岗。
这回,老李真的上班了,他踏着多年前的作息时间走上了工作岗位,而且,浑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不再有人唤他李老。好像儿子真的回到了童年,老李回来,三天两头手里没空,不是拎个儿子嗜好的大西瓜,就是带个遥控玩具,还抱个足球回来。而且,主动地给儿子零花钱。
儿子不平地说:你当我是什么人哪?
老李说:你只当自己退休了,慢慢适应,我尝过其中的滋味。
儿子说:爸,我是个大小伙子了,要你侍候,我受不了。
老李说:这是为父应尽的责任。
儿子跑了数处“劳动力市场”,因为年龄问题,均被拒绝,并且是按艾城的规定办事。有时候,儿子感觉是不是衰老了,是不是进入老年了,他发现,父亲早出晚归,忙得不行,却不嫌累,甚至,家里的活儿都不让他沾手。他想:颠倒了,颠倒了。
老李现在照料儿子,就像儿子当初侍奉老李那样。儿子不得不像老李退休那样,出门,街头、公园到处都是悠闲的青年,交流之中,他渐渐找到了性情相投的伙伴,他意识到,自己的观念已落后,已陈旧,因为,艾城已形成了崭新的孝顺观念,即老子孝顺儿子。他感慨的“颠倒”,仅仅是停留在表象,其实,孝顺这个概念,父与子的传统关系,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这样,他回到家,老李那一系列举动,作为儿子,他能够接受了,他不再为此内疚,而且,渐渐地当成理所当然。有时候,他还发脾气(菜不配胃口的时候,水烫嘴的时候,电视图像不清晰的时候),说话很呛,可是,老李哄他、劝他,还许诺,还发誓,好像老李上一辈子欠他什么样债。当然,邻居说老李很孝顺。
他的儿子,即老李的孙子已经入学,接送均由老李自愿承担。他盼望儿子快长大(他常哼儿歌:小松树,快长大……),那样,他就老了,老了……不,他甚至期望老李年轻。确实,老李像人家所说“越活越年轻了”,那是个盼头。不过,他已召集了一帮年纪相仿的知交,准备模仿父亲的做法,却又不忍(父亲那么孝顺他)。他已不断借用父亲早先的习惯:瞪眼。父亲偶尔失口提及工作快乐之类敏感的话题,他就会瞪父亲一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