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疼痛要小心哪些疾病
感冒能够引起四肢疼痛,一般伴有头痛、乏力、发热、鼻塞流涕、咽干咽痛等症状。
由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四肢疼痛,呈游走性。主要发生于四肢大关节,重者可有红、肿、痛、热和关节积液。轻者仅为关节痛,数日后转至其他关节。同时还有发热、多汗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也会引起四肢疼痛,病变常从下肢趾端开始,以后逐渐向足部和小腿发展。出现下肢疼痛,足部抬高时加重,下垂时减轻。易疲劳,伴有下肢麻木、发凉感。重者可因局部加温、药物刺激等发生坏疽或溃疡。
腰、臀部经大腿后、小腿外侧引至足部的疼痛,并呈烧灼样或刀割样,夜间更甚。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疼痛加剧。多由坐骨神经痛引起。
骨质增生引起的四肢疼痛多发生在40岁以上。相邻关节活动时,可以加重疼痛。病侧节段性感觉障碍,酸软无力。
中风后遗症能引起四肢疼痛。伴有口歪眼斜、患肢活动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
糖尿病可引起四肢疼痛,麻木。并多伴有腰痛、疲乏无力、善饥多食、多尿、烦渴、多饮等症状。另外,缺乏维生素D也可能导致四肢疼痛。
四肢异常是某些疾病的反映
顾名思义,四肢异常是指四肢出现不同于正常的症状,这通常意味着人体可能存在着某种疾病。
足关节肿大可能是由糖尿病、风湿病、肾损害或者是韧带损伤等病引起的。膝盖下胫骨肿大,表明是甲状腺机能亢进。
腋部皮下有小硬块,可能患有淋巴癌或乳腺癌。当肘部出现小硬块,并伴有肘关节疼痛时,很可能是患了风湿病。
小腿突然跛行或者软弱无力是多发性硬化疾病的标志。如果小腿肿胀,说明肾脏或肝脏受到损害,也可能是心力衰竭的表现。人们经常认为单侧腿痛可能是肌肉疼痛,其实这很可能表明形成了血栓。长期缺乏锻炼,尤其是有吸烟史的人,血细胞容易聚集成团,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如果是手臂突然无力,没有知觉,不听使唤,那很可能是轻微的中风。
另外,肩部出现弯曲,多由骨质疏松和内分泌障碍引起。
四肢麻木、不听使唤是什么病
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手足不适,经常麻木,那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出现这种症状很可能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
有的人开始感觉下肢趾端麻木,逐渐向足部和小腿部发展,并伴有疼痛和四肢发凉感。在足部或小腿部抬高时加重,下垂时减轻。这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征兆。
患有中风的人有些会留下后遗症,表现为四肢麻木,伴有口歪眼斜。患侧肢体活动障碍,还可有头晕、头痛、言语不利等症状。
骨质增生引发的四肢麻木多发生在40岁以上,表现为病侧节段性感觉障碍,酸软无力。
有糖尿病史的人也容易出现四肢酸痛、麻木、腰痛、疲乏无力、善饥多食、多尿、烦渴、多饮等症状。
如果身体的一侧有麻木感,头晕倦怠,全身乏力,又加上脉象沉弱无力,血压又偏低,可能是脑海血虚。如果伴有气血不足,那可能是中医所说的,血不养筋,才会出现手足麻痹、头晕、全身乏力和倦怠等症状。
除此之外,末梢神经炎和颈椎病也可能引起四肢麻木,还有就是服用药物不当也会出现这种症状。
四肢肿胀要警惕哪些疾病
有些人发现自己的胳膊、腿等浮肿发胀,有的是胳膊和腿同时肿胀,有的是胳膊或腿肿胀,还有的偏于一侧。出现这种症状,一般来讲,是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至今原因不明。表现为以关节腔滑膜的慢性炎症为特点,单纯周围型风湿性关节炎多有四肢关节肿胀疼痛症状,并可伴有关节畸形、强直表现。本型多为早期患者,体质较好,虽有发热、关节软组织肿胀疼痛,但骨质破坏不明显,关节功能障碍是由软组织肿胀或肌肉痉挛所引起。治疗的关键是尽快控制类风湿活动,一般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比较有效,单纯一药一方一般不会太有效。
风湿性关节炎所表现的肿胀在四肢小关节显而易见,如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性改变多发生在中指。肿胀可出现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如果远端指骨间关节受到影响,那就应该考虑是否有其他疾病来袭了。
四肢强直是疾病的危险信号
如果感觉四肢筋肉强硬,肢体伸直而不能屈曲或四肢关节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屈伸,感觉僵直,那很可能是某种疾病向你发出了危险信号。
癫痫病发作时通常表现为突然神志不清,倒地,短暂四肢强直,面色苍白后发紫,四肢抽搐,抽风样,口吐白沫,喉内发出咩咩声,故俗称“羊癫疯”。
小儿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姿势和反射异常,稳定性差,静止时姿势异常。如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四肢强直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常见症状,常表现为局部的轻微发作,如肢体的抽动或强直性抽痉。
如果药物或其他中毒,多会有以下症状发生:呕吐剧烈、大便呈黑色、血尿、发热、神智恍惚、阵发性抽搐、两眼球偏向一侧凝视、头向后仰、四肢强直、牙关紧闭、出汗、流口水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说明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
关节疼是哪种疾病在“敲门”
关节疼痛一般有急性关节疼痛和慢性关节疼痛两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其原因除了关节本身的病变外,很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征。
引起急性关节疼痛的疾病有急性感染性关节炎,如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关节炎。自身免疫与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如风湿性关节炎。另外,多发性关节炎一般表现为多个关节出现疼痛和肿胀,但关节不红也不变形。有的妇女在月经来潮前几天会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走路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常伴有腹泻、乳房肿胀、肢体水肿等症状,月经结束后上述症状均可逐渐缓解至消失。这是月经性膝关节疼痛的表现。
引起慢性关节疼痛的疾病主要有自身免疫性慢性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感染性关节炎,如结核性关节炎等也会引起关节疼痛。代谢障碍性关节炎,如骨质增生等也会引起关疼痛。除此之外,血液病、外伤所导致的关节炎,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引起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不自主运动提示大病不可忽视
奇怪?自己的意识明明是清醒的,却出现了无目的 不自主、不能控制的动作。这种不自主运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不自主运动可出现于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的病变,如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下行纤维,基底节、脑干 小脑、脊髓、周围神经以及各部的病变都可引起。产生不自主运动主要和椎体外系的功能失调有关。临床上常见的不自主运动有以下几种:
震颤常见于帕金森震颤、脑炎、中毒性疾病、伤寒等。
舞蹈样运动多见于颅内疾病如炎症、血管病、肿瘤等;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 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药物中毒反应如抗精神病类药物。
手足徐动症一般见于新生儿窒息,伴有发育迟缓,起坐行走、说话的时间均延迟。
节律性肌阵挛多见于头部损伤、脑血管病、肿瘤、变性疾病等。非节律性阵挛见于原发性遗传病如多发性肌阵挛病。症状性肌阵挛见于脑缺氧、代谢性或中毒性脑炎等。
阵挛性肌痉挛见于局限性癫痫发作、三叉神经痛性面肌痉挛等。强直性肌痉挛见于破伤风、手足搐搦症、狂犬病及物发性疼痛如小腿三头肌突发的强直性疼痛,并有局部剧痛。
肩痛不一定是肩周炎
肩关节在身体的所有关节中承担着比较沉重的任务,所以特别容易疲劳,因此肩周炎很常见。很多人因为“肩周炎”的缘故备受肩痛的折磨,时间长了,他们就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以为肩痛就一定是肩周炎的症状。其实肩痛不一定是肩周炎,也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最常见的引起肩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关节疾病和冠心病。
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症、肩胛肌劳损等疾患和黏液囊炎、肌腱炎等都会引起肩部的疼痛。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的心脏病。在发作时,心肌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出现代谢产物的聚积。冠心病病人常会出现肩痛、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不适症状,有时甚至会出现肩痛掩盖其他部位疼痛的现象,所以肩痛要引起高度警惕。
手部
手颤是脑病变的测量仪
人们常常见到有些人两手抖个不停,甚至进餐时也不能将饭菜准确地送到嘴里。这是手颤的表现。那么,手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试验证明,手颤往往是某种疾病的表现。动脉硬化可导致自主运动不协调,症状之一就是手颤,严重时还可发生头部震颤。应针对动脉硬化的病因治疗及对症处理。
中脑或小脑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出现手颤,难以完成特定的动作,如举杯进口时,手抖得厉害,常伴有走路蹒跚、说话口吃等。
还有一种书写性震颤,表现为握笔写字困难,但从事其他手部精细动作时手并不颤。一般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致。
别拿手心发热不当病
在体温没有上升的情况下,人的手不会自觉发热,更不会有手心冒火的感觉。如果出现这种症状,那就要警惕了,因为我们需要防范多种疾病的侵袭。
1.肝病
病毒性肝炎(乙肝等)、肝硬化、慢性胆管感染等,均可能有手心发热现象。这些病一般还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胀、肝区隐痛、失眠等。肝功能或肝炎免疫学检查通常能查出病情。
2.肺结核
最常见的手心发热原因,特别是青年人,同时伴有盗汗、乏力、咳嗽、精神委靡不振等。照胸片或化验检查一般可以发现病变的存在。
3.结缔组织疾病
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虽可引起手心发热,但发生率不高,而且一般伴有明显全身发热症状。
4.慢性肾盂肾炎
大多数中青年女性,慢性活动期一般有持续性或间歇性手心发热,或伴有全身发热。仔细回忆在当时或以前有腰酸、乏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液检查能发现异常。
手指异常暗示多种疾病
中指与心脏及循环系统的健康状况关系甚密。一个健康人的中指色泽红润、圆长健壮且杂纹较少,三指节的长短均匀,指形直而无偏曲。
如果一个人的中指苍白,外形细弱,则说明此人身体较虚弱,心脏功能失调。
如果中指过长或过短,则表示心血管功能不全,是心力衰竭、冠心病或心率失常、贫血等症的征象。肝火盛者的中指多短粗;肝部气滞患者的中指一般细长。
如果中指偏曲,则是心血虚弱、小肠出现疾患的表现。
如果小指出现疼痛的现象,是心脏或小肠有毛病。靠无名指一侧的小指指尖有少冲穴,另一侧有少泽穴。少冲与心脏有密切关系,所以心脏病发作时,用力按压小指指尖,可使发作缓和些;少泽是小肠的经穴,小肠情况不佳时,可用力按压此指尖。
你仔细观察过自己的手吗?不要以为疾病只能通过化验查出来,其实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细节经常给我们以暗示,比如手指出现了异常的状况,那么很可能说明有些疾病已经找上了你。
1.拇指
健壮的拇指标志着其人身体健康、意志坚强。健康人的拇指圆润,指节的长度相等。最理想的拇指是长而健壮。
如果拇指过分瘦弱,表示其人脾胃虚弱,营养不良。若还兼有拇指弯曲的现象,则表明其人有神经衰弱和头痛、失眠等症状。不过拇指过分粗壮也是不好的,因为那表明其人性情偏激,易动肝火。
如果拇指头部粗大,表明肝火较旺,如指尖肿胀像鼓槌一样,则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征象。如果一个人拇指指节较短且过于坚硬,不易弯曲,表示其人容易发生高血压、心脏病、头痛与中风等症。
如果纹线异常,比如第二指节有许多散乱的纹线,且纹线紊乱不清者,则表明其人易紧张,易患头疼、失眠等疾病。拇指靠食指一侧多纹者,为气管炎患者的征象。
新生儿如出生数日后,拇指仍收在四指侧内,则表示身体虚弱。一周以后仍无变化,则表示小儿精神可能有缺陷。
2.食指
健康的食指圆润健壮,三段指节长短均匀,但由上至下逐渐缩短也属正常。其异常状态有:
食指指形瘦弱且指色苍白,表示此人肝功能较差,平时易疲劳。指节大而纹络散乱,指头偏曲偏粗,说明其人肝功能不强,且消化系统有病。
食指过长或过短,一般是少年时期营养不良或多病所致,从上往下,如第一节过长,则表明其健康状况较差。第二节过粗过长,则表明其人钙质吸收不平衡,具有该症状者其骨骼和牙齿均易被蚀坏。若第三指节较短,则此人易患神经方面的疾病。
当你伸开五指时,可从手上观察出便秘的征兆。食指根疼痛是便秘的征兆。如手不能轻松地张开,并且食指靠近中指内侧的根部会有酸痛感,这就是便秘的表征。
3.无名指
无名指素有“药指”之称。健康人的无名指以圆润健壮为最佳,指形无偏曲。无名指的状况可反映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状况和筋骨的强弱。
无名指太短,表明此人体力不佳,元气不足,肾虚不孕。第一节代表性功能的强弱,第一节过于瘦弱,表明生殖系统比较弱。过于粗壮,可能有内分泌失调症状。第二节代表筋骨的强弱。第二节指纹散乱的人,筋骨较细小而衰弱,大多体能较差,第二节边缘有纹存在时,表明健康状况较差。第二节过长的人,骨骼和牙齿的功能较弱,钙质的吸收能力较差。
指头偏曲、指节漏缝的人,表明除泌尿系统较弱外,此人烦恼较多,易出现头痛、神经衰弱、失眠等症。
手掌颜色异常提示诸多疾病
据一项报告显示,人体80%的疾病可以通过手掌的颜色进行自测。正常人的手指丰满红润,手掌呈淡红色或粉红色,明润有光泽,气色调匀。一旦手掌颜色出现异常,身体多会出现某种不适。
手的肤色变深,常见于色素失调症、肠胃疾病。手掌呈淡白色,常见于贫血、慢性失血。手掌呈青绿色,常见于血循环障碍。
手掌呈黄色,常见于慢性病症。手掌呈金黄色,通常为肝脏疾病。手掌呈黑色,常见于肾脏病。手掌中间呈黑褐色,常见于肠胃病。
手掌出现红色网状毛细血管,常见于维生素C缺乏。手掌表面,尤其大拇指根部和小指根部下面鼓起的地方发红,似手掌红斑,常见于肝硬化和肝癌。
手掌呈红色后又逐渐变成暗紫色,常见于心脏病,并预示病情在逐渐加重。掌色过红者,有患中风的倾向。高血压患者如果整个手掌呈红茶色,可能是脑溢血的前兆。
手掌皮肤像缎子样柔软红润者,容易患风湿热或痛风。手掌的皮下组织淤血发绀,常见于严重的感染性休克等疾病。
温馨小纸条:生命线是如何计算寿命的
生命线是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指叉开始的,在那儿算作1岁。以后每厘米算7岁,即是第1厘米是1~7岁,第2厘米是7~14岁,第3厘米是14~21岁,以此类推,总之到了生命的末端(接近手颈线),就是99岁了。在这条线上的某一个岁数出现了断口、破裂、三角、岛形成杂乱的歧线,就表示那个人要在某一个岁数中有大的危险或大的病痛。
手指麻痛多因神经受损引起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手指在没有受到外力挤压的情况下,感觉有麻又痛?手指为何会出现这种异常呢?这种症状又能说明什么呢?引起手指麻痛的常见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末梢神经炎
手指末梢神经由于中毒、感染、B族维生素缺乏、手指供血障碍等原因,引起炎症反应,都可产生手指麻痛。大多两手的手指同时发生,原因除去后常可恢复,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针灸等治疗方法可促使恢复。
2.尺神经损害
前臂和上臂的尺神经受外伤,压迫或患肿瘤时,可引起同侧的小指和无名指麻痛及部分手指活动障碍。在肘后部尺神经沟处较易受损伤或压迫。多数在损伤后半年左右会逐渐恢复,若患肿瘤、完全断裂或严重受压常需手术治疗。
3.正中神经损害
前臂和上臂的正中神经因外伤、肿瘤、受压等引起掌面、大拇指、食指、中指麻痛。腕部最易受损伤或受压,称腕管综合征。治疗原则同前。
4.桡神经损害
在上臂外侧的中下段处,桡神经较易受损伤,出现大拇指、食指的背面麻痛及手指、手腕下垂。治疗原则同前。
5.臂丛神经损害
在腋窝部或颈前部的病变或损伤,可引起尺、正中、桡神经全部或部分损害的混合症状。治疗原则同前。
6.颈椎病
由于颈椎肥大增生或颈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压迫颈神经根或颈髓,可以引起单侧或双侧手指麻痛,并逐渐发展至上臂、前臂,甚至上肢活动障碍。
综上所述,手指麻痛大多和神经受损有关系,如果手指出现麻痛症状,那最好去看神经科的医生。
指甲是检测健康的小专家
人的指甲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人的指甲红润、坚韧而呈现弧形,平滑而有光泽,指甲根部的甲半月呈灰白色。如果指甲形状和颜色出现异常,表明人体可能患了某种疾病。
1.杵状膨大
指甲显著地向上拱起,而且围绕手指变曲。指甲杵状膨大可能表示患有气肿、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或肝硬化等。
2.蓝新月
指甲根部的新月形白痕若有一层蓝晕,表示可能有下列病症中的任何一种:血液循环受阻、心脏病、雷诺氏征、手指和脚趾的血管痉挛。通常是由于曾受冷冻所致。但有时也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有关。
3.匙状甲
指甲中间下陷,整片指甲变成平坦或匙状。这种指甲与缺铁性贫血、梅毒、甲状腺障碍、风湿热等有关。
4.林赛氏指甲
指甲近甲尖的一半呈粉红色或褐色,近甲状表现的一半呈白色,这种指甲又名两截甲,可能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迹象。
5.博氏线
指甲上出现横沟,是表示营养不良或得了某种会暂时影响指甲生长的严重病症,如麻疹、腮腺炎等。
6.泰利氏指甲
指甲下面的皮肤大部分变成了白色,只剩下近指甲尖处的一小部分仍然呈现正常的粉红色。这可能表示肝脏出现问题。
7.黄甲症候群
指甲生长速度减慢,而且变得厚和硬,呈黄色或绿色,成因包括慢性呼吸疾病、甲状腺病或淋巴病等。
8.不规则凹点
很多牛皮癣病人有此现象。
9.成行的凹点
指甲的表面变成如打铜师傅锤成的铜器表面,有时是因为患了簇状秃发症所致。这是一种医学界还不甚了解的身体免疫病,会造成头发部分或全部脱落。
另外,指甲的颜色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黄色:多见于甲癣、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胡萝卜血症等。
青色:见于急腹症。此外,指甲出现青色淤斑,可见于中毒或早期癌症。
绿色:部分或全部变绿,可能是长期接触洗涤剂或肥皂所致,也可能是感染绿脓杆菌所致。
灰色:多见于营养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或黏液水肿等。
棕褐色或黑色: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综合征,或服用环磷酰胺等抗肿瘤药物所致。
青紫色:常因为缺氧所致,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或大叶性肺炎、重度肺气肿等。
紫色与苍白色交替出现:多是肢端动脉痉挛症。
白色:多见于低色素性贫血症。呈毛玻璃样白色,甚至连指甲根部的淡色半圆形部分也分不清,或在指甲远端部横贯一粉红色线条,可见于肝硬化患者。
温馨小纸条:如何保护你的指甲
1.尽量减少直接用指甲接触东西,或将指甲当做工具来使用,以指腹代替指甲,减少伤及指甲的机会。
2.保持手部干燥,在干燥的情况下病菌不易生长,感染的机会就会减少。
3.减少接触各种刺激物,如肥皂、有机溶剂等。如果必须要接触刺激物,尽可能戴保护性的手套。
手臂痛多由心脏疾病引起
手臂痛,在人们的生活中常出现,引起手臂痛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骨折引起的手臂痛,非常剧烈并会出现手臂畸形。当然也有可能是该部位的肌肉或韧带受到了损伤。
心绞痛引起的手臂痛一般发生在活动之后,休息数分钟后消失。有时伴有胸痛。
风湿性心脏病会引起手臂疼痛,一般伴有高烧,全身有不适感。女性较男性多,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活动后可出现心慌、咯血、咳嗽,以及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
足部
从足部异常看各种疾病
正常的趾甲光滑、半透明、亮泽,略呈弧形,足趾红润饱满,有弹性。足部有病不但影响全身健康,身体其他部位有病也会反映到足部,呈现异常现象。
如果一个人的趾甲变得不平,薄软,有纵沟,甚至剥落,说明此人营养不良。趾甲苍白则为贫血。趾甲嵌入肉中或呈钩状说明患有多发性神经炎、神经衰弱或脉管炎。
趾甲凹凸不平时,应检查一下肝、肾有无慢性疾患。足踝部水肿为心肾疾病的表现,有凹陷则可能为肝硬化或肝癌。
当循环系统出现障碍时,趾甲常会有变青紫现象;第四趾侧苍白、水肿者可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趾甲麻木为心血管疾病的表现。足背的足趾根部出现小白脂肪块为高血压的象征。患糖尿病时,大脚趾经常肿胀。
如果右足第二与第三趾间有鸡眼,则表明右眼有视力障碍;如第二、三趾的足底侧水肿,往往伴有眼底病。
足背部趾关节部水肿常表示患有盆腔炎或胸膜炎。足背部出现隆起多患有泌尿系统结石。有妇科疾病的人内踝常会出现紫色斑点。
踝部肿胀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
踝部肿胀分为单侧与双侧踝部肿胀,一般由以下两种疾病引起:
由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踝部肿胀多见于女性,常为多关节病变,呈游走性,好发于手、足等小关节。急性发作时,关节疼痛肿胀明显而不能活动。
踝部疼痛并肿胀,有时疼痛出现在一侧,该侧小腿部有肿胀及压痛感。老弱者易患此病,起病初期仅有足踝部水肿,小腿后疼痛,压小腿肌肉的两侧可引起小腿剧烈疼痛。上述症状多由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心气候原因导致手足皲裂
在冬季,许多成年人的手、足部皮肤由于皮肤干燥和线状裂隙而出现皲裂。手掌、指屈面、足跟、足外侧及足底等经常受摩擦和牵引处为好发部位,皮肤病损为深浅、长短不一的裂口,与皮纹方向一致,甚至会出血,常有疼痛感。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找出导致手足皲裂的原因,以减少疼痛。
在气候干燥、寒冷的环境中工作,尤其是清洁工人、农民,经常受到机械摩擦的机械工人、搬运工人等容易发生手部皮肤增厚,失去弹性,再加上冬季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失去滋润,当局部活动牵拉时,就会导致皮肤皲裂。
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和摩擦,使较厚的皮肤变干、变脆、失去弹性,当局部活动或牵拉力较大时,即可将其拉破而发生皲裂。刺激也易发生皲裂,如经常接触酸、碱的工人就容易出现该症。
一些皮肤病如鱼鳞病、手足癣、冻疮等均可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皲裂。
温馨小纸条:如何对付手足皲裂
1.如果已出现手足皲裂,可用温水浸泡后,擦上油脂性润肤品,然后用保鲜膜粘贴患处,并注意防冻。
2.取新鲜香蕉皮,用内面擦患处,每日3次,每次5~15分钟。
3.取鲜嫩的芦荟叶适量,洗净,绞汁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4.取芹菜叶适量,水煎取浓汁,趁热敷患处,每日3次。
5.取土豆一个,煮熟后剥皮捣烂,加少许凡士林调匀,放入干净瓶内,每日涂1~2次,效果显著。
告别步态异常,走近健康
在大街上经常看到有人走路异常,除了故意和先天性因素以外,步态异常说明一些疾病正在吞噬着身体的健康。学会从步态上看出疾病的影子,尽早发现疾病的信号。
如果一个人走路像鸭子一样,步行时挺腰,腹部前挺而躯干后仰,臀部左右摇摆,如鸭走路。这是营养不良的征象。
如果一个人走路时东倒西歪,重心不稳,抬脚缓慢,犹如醉汉。这是由于小脑疾病、酒精中毒等因素导致身体平衡功能下降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向前走时总是向病侧倾斜,此为前庭病变的步态,见于前庭神经细胞炎。
在走路时出现两脚向内交叉,状如剪刀,两膝相碰,步幅短小,足尖常踏地而行的情况。该步态常为脑部疾患所致,是大脑性瘫痪或脊髓疾病引起的不全瘫痪的一种表现。
如果一个人走路时身体前倾,起步动作缓慢,落地如踩脚,呈小碎步样,后逐步加快,头与躯干前屈,膝关节稍屈曲,缺乏上肢的动作协调,似前冲状态,难于立即止步,其状如逃跑。这是震颤麻痹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以震颤麻痹综合征以及弥漫性脑动脉硬化为特征的疾病表现。
步行时病侧上肢屈曲,大腿与小腿均伸直,摆动动作消失,患脚向外抛,呈画圆弧状,每步均不超越健肢落足点,常见于脑血栓、脑出血等中风病症。
步行时双目注视地面,步幅宽大,举足过高,踏地有声。自觉两脚落地如踩在棉花上,鞋子掉了也觉察不到,闭目或在黑暗中行走困难或不能行走。这多为脊髓疾病所致。
有人因下肢无力,足尖垂下,因而走路时为使足尖离地必须抬高下肢,犹如涉水状,这是患多发性神经炎的表征。
外八字步是指站立时两下肢轻度外旋,双足不能完全并拢,呈“外八字”,行走蹒跚,尤其快走或跑步时,则呈跳跃状,酷似舞台上那怪模怪样的“卓别林步态”,看上去很滑稽。此症状多由长期肌肉注射导致臀肌挛缩症引起。
腿痛与静脉紧密相关
不管是间歇性还是持续性的腿部疼痛,都可能是由以下疾病引起的:
如果感觉小腿部肿胀并有压痛,髋部疼痛且有同侧体部僵硬。初起时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小腿后方疼痛,足踝部水肿,压迫小腿两侧肌肉,可引起小腿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是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产生的。
如果腿部静脉明显异常,腿久站后感觉疼痛,自觉小腿沉重发胀,容易疲劳,但有的病人并无症状,只是可见到明显的静脉血管。这样的症状是由下肢静脉曲张产生的。
如果只有一条静脉表面发红并出现炎症反应,患病部位可突然出现跳动性疼痛,皮肤发红,有局限性皮肤下水肿,多伴有全身不适、脉率加速、体温升高等,那就要考虑血栓性静脉炎了。
除此之外,在未发生损伤的情况下,咳嗽时疼痛向腿背部放射,有可能是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肌肉疲劳或腿部骨折会造成行走时腿疼。
足跟痛,痛在什么病
跖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往往发生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人,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丽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
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病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认识鸡眼
鸡眼指足生老茧,根陷肉里,顶起硬凸,疼痛,妨碍行走,又称“肉刺”,多因穿窄鞋远行,或走崎岖道路伤及血脉所致。擦伤在足跟旁的,形似枣栗,肿起色亮、化脓,称作“土栗”,多因擦伤后风热邪毒外袭所致。
鸡眼多是由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层增厚,有角质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外面。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足底及足趾,如果鸡眼尖端压迫神经末梢,则行走时感觉疼痛。
预防鸡眼首先要矫正足畸形,穿着宽松、大小合适的鞋,减少局部摩擦和压迫。
治疗时可在医院进行激光烧灼。如各种方法均治疗无效,则可行鸡眼挖除术。
嵌甲的护理
有的人的趾甲(一般是拇指)前端两角或两边向肉内生长,插入两侧的皮肤内,引起嵌入两侧的皮肤处发炎,趾甲的两侧缘也会出现疼痛等症状。这种症状叫嵌甲。出现嵌甲的原因除了鞋子太紧,还有细菌感染。
为了预防嵌甲的发生,可以在趾甲前端中央处剪一个V形型的切口,来减轻趾甲两端插进皮内的压力。拿小块纱布浸入酒精后,塞在趾甲角下,每天两次即可。
另外,平时剪趾甲应横平剪,不要穿太紧的鞋,不要挖趾甲两侧等。如果患处化脓或出血,在家护理无效,可求助医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