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溃疡,当心多种疾病
溃疡一般由感染、外伤、结节或肿瘤的破溃等所致,大小、形态、深浅、发展过程不一。出现溃疡的皮肤,真皮或真皮以下的限局性皮肤缺损,其表面常覆盖有脓液、坏死组织或痂皮,愈后遗有瘢痕。
糖尿病人,在足、趾、足跟、小腿等部位,因轻微的外伤或感染后,发生的慢性顽固性溃疡,无痛,基底部不呈鲜红色。
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在胫前下1/3内侧发生的溃疡,形态大小不一,边缘硬、成斜坡状、难愈合而易复发,周围皮肤萎缩变薄,色素沉着明显,常伴有湿疹样改变。
长期高血压患者,因轻微的外伤为诱因,在小腿下部的后侧面、外踝上方,发生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周围有紫红色晕,基底面肉芽组织少,有剧痛,难治愈而易复发。
中老年患者,患肢怕冷、麻木,因缺血产生营养性障碍表现(皮肤变薄、肌肉萎缩、趾甲变形、溃疡形成),溃疡大小不一,边界清楚,基底面覆有白苔,好发于小腿伸侧,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神经瘤样疼痛、高血压等,患肢皮温常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急性生殖器溃疡和局部淋巴结肿大,2~5天前有野游史,皮损初起为红色炎症性丘疹,1~2天后变成脓疱,2~3天内破溃,形成疼痛性、边缘不整齐、潜行性的溃疡,芝麻至蚕豆大小,圆形或卵圆形,去除脓性分泌物可见溃疡基底为血管丰富的肉芽组织,有触痛,易出血,周围可出现2~5个成簇的卫星溃疡,溃疡基底较软,愈合后留有疤痕。
单发溃疡,圆形如纽扣,边缘光滑隆起,不潜行,周边无炎性红晕,基底光滑或苔藓样,无脓性分泌物,周围无卫星溃疡,质硬如软骨状,不痛,引流淋巴结坚硬、肿大、无波动、不化脓、无压痛,溃疡愈后无疤痕或仅有轻度萎缩性疤痕。
年轻妇女在外阴部急性发生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数目少、破坏深、表面有不易剥离的灰黄色或青黑色脓苔,周围有红晕,阴部灼热、刺痛,尤以行走、排尿时明显,常伴有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3周左右开始愈合、遗留萎缩性疤痕,易复发。
长期卧床的衰弱病人,在受压部位的骨隆突处发生的溃疡,初起局部皮肤变红发亮,周围有白色缺血的边缘,继而糜烂形成溃疡,圆形、基底苍白,肉芽组织少,边缘硬而隆起,常见于下肢瘫痪病人。
皮肤瘙痒为哪般
皮肤本身出现疾患往往会引起皮肤瘙痒。但如果时间持续较长、反复性的、顽固不除的瘙痒则预示着可能患有其他疾病,而非皮肤病。
糖尿病引起的瘙痒也很常见。这是由于随着人体内血糖的增加,机体防御病菌侵袭的能力大大下降,因而常易受细菌、真菌的感染,使皮肤末梢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瘙痒。其瘙痒程度与血糖不成正比,也不与治疗情形平行。
瘙痒可见于甲状腺疾病,不仅见于甲亢,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的瘙痒常发展缓慢,皮肤干燥且无光泽,冬季加重。甲亢的瘙痒出现较早,以皮肤湿润者居多,夏季加重。表现为睡眠时瘙痒加重。这是由于患者在睡眠时皮肤血液循环加快、体温升高所致。当甲状腺病变治愈后,瘙痒便会自行缓解。
如果体内缺少B族维生素,如缺乏维生素B2,症状为皮肤瘙痒和皮肤起鳞屑,有时会伴有口角破裂、口腔与舌头发炎及溃疡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所引发的瘙痒,程度一般为中度或剧烈瘙痒,夏天情形加重。这是由于肾功能受损,体内产生某些蛋白质衍生物所引起的。
妊娠期皮肤瘙痒主要是因妊娠期孕妇内分泌机能发生改变,体内激素增设,使肝内胆汁淤积,胆红汁排泄紊乱所致。在皮肤瘙痒数日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妇科疾病常表现为局部的皮肤瘙痒。肿瘤所导致的皮肤瘙痒在肿瘤治愈后,瘙痒一般会消除,但若肿瘤复发,则瘙痒会再度出现。脑动脉硬化和神经衰弱者常常会感到阵发性瘙痒。另外,皮肤瘙痒也往往是贫血症的早期信号。
皮肤干痒应该警惕哪些疾病
秋冬季节,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很多人都出现了皮肤干痒,人们一般认为这种症状是由皮肤疾患引起的。最常见的是老年性冬季瘙痒症,原因为老年因性腺和内分泌功能减退,皮脂腺和汗腺萎缩,使皮肤过于干燥,皱缩的皮肤内分布的神经末梢感受器老化蜕变,向中枢发出异样的刺激信号,引起皮肤瘙痒。
另有一些皮肤瘙痒,特别明显的、持续性或复发性瘙痒,却无任何先行或同时并发的皮疹,则大都是多种疾患的信号,应及早就医,以免造成大病。
1.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肝胆疾病,包括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因血清和皮肤中胆盐浓度升高,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孕妇因怀孕时内分泌紊乱会导致“妊娠性瘙痒”,原因为怀孕时雌激素和孕激素升高,产后会自动消失。
2.内分泌系统疾病:“甲亢”和“甲减”病人大约有19%发生皮肤瘙痒,但两者还有区别,“甲亢”的瘙痒出现较早,因“甲亢”者皮肤较潮湿,故夏季大多加重;而“甲减”的瘙痒出现较迟,且发展缓慢,皮肤更加干燥粗糙,更易诱发冬季瘙痒。
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患者,尤其是进入后期(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和尿素等代谢物无法排出体外,而在体内大量潴留,并随汗液排出体表,故引起全身性顽固瘙痒,奇痒难忍。中老年妇女常因月经不调、白带增多、外阴不洁、卵巢病变,或因阴道滴虫和真菌感染而致外阴炎症等,常可发生外阴瘙痒。
4.血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都伴有全身性皮肤瘙痒,有的表现为灼痛和刺痛,夏季加重,热浴后更甚,半小时后缓解,奇怪的是阿司匹林可缓解此种瘙痒。缺铁性贫血患者约15%~20%出现全身或局部性瘙痒,补铁和纠正贫血后,即可解除瘙痒。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脑水肿和脑肿瘤等疾患,会降低中枢感受器止痒阈值,导致皮肤瘙痒。更奇妙的是,脑瘤浸润到第四脑室底部时,会引起面部鼻孔附近皮肤剧烈而持久的瘙痒,继而发展到整个面额部。
6.恶性肿瘤:大多数肿瘤都可因癌细胞和代谢物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胃癌和肝癌初期常全身轻微发痒,随着癌程进展而瘙痒加剧。淋巴系统癌如蕈样肉芽肿、何杰金氏病等都伴有全身性皮肤瘙痒。直肠和结肠癌常表现为肛门瘙痒;各种白血病、肺癌和食道癌等伴有泛发性瘙痒。
7.药源性瘙痒:多见于体弱多病、多种药物交叉使用的老病号,许多口服和注射药物可引起皮肤过敏者发生瘙痒,合并用药时更易发生。
8.感染性瘙痒:农村山区等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常因疥螨感染而引起瘙痒,大多局限于指、趾和踝部,严重者遍及全身,较难治愈。
另外,环境干燥,洗澡过勤等也可能出现皮肤干痒的症状。因此,凡患有持续性、复发性和顽固性的皮肤瘙痒症,而又不能用皮肤来满意解释时,就应考虑到上述种种疾病的可能性并尽快就医。
皮疹,不容忽视的疾病先兆
皮疹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一般不单独出现,引起皮疹的疾病有很多。
1.病毒性疾病:许多儿童常见的皮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有儿童皮肤病专家最近发现能引起皮疹的病毒至少有30种。关键的是,这些病毒进入人体后,除了会长皮疹外,还可能入侵心脏和肝脏,严重者可导致心脏或肝脏疾病;也可能长期潜伏在人体内,成为日后一些皮肤病的元凶。
2.药物原因:一般表现为红色的斑疹或丘疹,用手一按可以退色,这是充血性皮疹的特点,继续发展有融合成大片的趋势。皮疹可以逐渐颜色加深,变成出血性淤斑,此时用手按压不退色,有时逐渐变成褐色,皮疹渐渐高出皮肤,逐渐形成大疤疹。有时疮疹融合后形成大片脱皮像烫伤一样。药物性皮疹是和种过敏反应,如果是过敏体质,则用药后发生皮炎的可能性更大,但多数情况下孩子并不是过敏体质,只对某类药发生过敏反应。
3.发热性疾病:小儿发热出疹的疾病中,以传染病最为多见。麻疹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1~5岁小儿,一般在发热3天后出疹,皮疹先见于耳后及发际处,然后遍及躯干、四肢。在出疹时体温会更高,直到皮疹消退时体温才开始下降;水痘初起也多有发热,然后皮肤出现斑立疹及疱疹;猩红热可见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小儿伤寒多会出现玫瑰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会出现许多出血性皮疹,有些小出血点会融合成片,形成大片淤斑。
4.过敏原因:多由于鱼虾类食物过敏或春秋季花粉过敏所致,如风疹块,多为突起突消的、分布全身的风团样皮疹,瘙痒感尤甚,部分孩子风团样皮疹反复出现,并伴有面部、手足部位水肿或腹痛等现象。
5.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质或量的异常、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或严重感染等可导致皮肤或黏膜的毛细血管出血,皮疹多为鲜红色点状皮疹并按之不褪色,有的呈紫色或青色点状或斑片样则称为淤点或淤斑。
另外,在夏季或给婴幼儿穿衣过多的情况下,孩子皮肤表面可见细小的水晶样皮疹,称为汗疹。此时应注意给孩子减衣,并给孩子勤洗澡,保持皮肤干洁。
如何检查自己是否水肿
许多人身体变胖了就认为是脂肪增加了,其实也可能是水肿在作怪,赶快用下面的方法来检测一下自己是否水肿吧!
早晨面部有点肿。特别是皮肤很薄的眼睑容易水肿,有时候睁不开眼睛。
傍晚时脚肿胀。脚是容易水肿的地方。脚上袜子松紧带勒痕变得明显,或者原来合适的鞋穿起来感到发紧。水肿严重,脚就会有沉重感。用拇指在胫部或脚背垂直按压30秒左右,凹陷难以消失的话,说明水肿已经很严重了。
睡觉时,水肿消失。把身体比做一个水分60%满的瓶子。当人躺下时,体内的水就在全身容易流动,下半身的水肿就消失,而早晨面部见肿。站立时,水肿出现。将瓶子直立,水就会积聚在下部。当起床活动时,由于重力的原因,水慢慢地积聚在下半身,脚就容易水肿。
手指肿胀。以前合适的手套,现在不容易戴上;拿东西时手指不容易弯曲,这都提示手指可能发生水肿了。
体重忽高忽低。体内水分一多,体重就增加。有时一天竟然增加2~3千克。跟发胖不一样,即使再能吃,体重也不能一天内增加2~3千克。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那就说明身体可能已经出现水肿,应去医院治疗。
皮肤出血是什么病
有人的皮肤和黏膜会发生自发性出血,或者在微小血管遭受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易自行停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出血性疾病。
如果皮肤出现上述情况,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先兆:
血友病:表现为有自发性出血或轻伤后出血不止,仅男性发病。多见于肌肉出血,其次为皮肤黏膜出血、关节腔出血等。
紫癜性出血:发病前几天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的症状,男性多于女性,在四肢和臀部可见对称性、大小不等的紫癜,分批、反复出现,可伴有荨麻疹、红疹、水肿,在紫癜出现前后,可伴有腹痛、便血、关节酸痛、血尿以及水肿。如果用橡皮筋绑紧手臂片刻,可见远端皮肤出现广泛的皮肤出血点。
自身红细胞致敏性紫癜:小腿出现大小不等的痛性淤斑,常见于成年妇女,多有外伤、手术及精神创伤史。局部皮肤肿胀、压痛,可持续数天,反复发作。出现痛性淤斑前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药物刺激:如果患者在最近较长一段时间时大量服用阿司匹林、抗癌药等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小板或减血因子,引起出血倾向。
肝功能衰竭、放射病、恶性肿瘤、红斑狼疮等病后全身可能出现出血倾向。
严重感染、重症肝炎、组织创伤和手术、白血病、癌肿、产科意外、蛇咬伤、免疫性疾病:出现多部位严重出血,发生原因不明或难以纠正的休克、血栓和溶血等一系列严重症状。
出现红斑鳞屑,一定是银屑病吗
银屑病的主要表现是红斑上有鳞屑,但有红斑鳞屑并不一定就是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副银屑病、盘状红斑狼疮等疾病都可表现为红斑鳞屑。
银屑病所表现的红斑边界清楚,基底浸润明显,呈斑片状,表面覆盖鳞屑厚而干燥,呈银白色,刮除鳞屑后可见发亮的半透明薄膜,再刮除薄膜可见点状出血。这是银屑病与其他红斑鳞屑病区别的要点。
脂溢性皮炎多表现为红斑边缘不十分明显,基底部浸润较轻,鳞屑少而薄,呈淡黄色油腻性,刮除后没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
玫瑰糠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为多数椭圆形小斑片,其长轴沿肋骨及皮纹方向排列,鳞屑细小而薄。大多数病人数周后可自愈,消退后不易复发。发病时常先有一个母斑,以后逐渐增多。
盘状红斑狼疮多发于面部,特别是两颊和鼻背部,呈蝶形分布。红斑边缘清楚,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其鳞屑为黏着性鳞屑,与红斑黏附紧密,剥离鳞屑,可见其下扩张的毛囊口,鳞屑底面有很多刺状角质突起。病程长,可见损害中心萎缩凹陷,色素改变。
慢性湿疹常可表现为红斑,上覆鳞屑,尤其发生于小腿部。但慢性湿疹多伴有剧烈瘙痒,皮损两侧对称,其浸润程度较银屑病为重,表面鳞屑较薄,不呈银白色,基底色红,可有渗水。
为什么会皮下出血
皮下出血可分为三种类型,出血面积如针尖大小时称为淤点;面积较大者称为紫癜;面积呈直径大于5毫米的片状时称为淤斑,俗称乌青块。皮下出血时,出血的部位略高于周围的皮面且按之不褪色,最初颜色较鲜,2~3日后渐转为紫色、黄褐色,以至消失。
皮下出血主要是血管因素和血小板因素所致。
血管因素是指毛细血管壁的损害,使得血液从血管内渗出到血管外而造成紫癜,除最常见的过敏性紫癜外,一般还有以下几种:
1.单纯性紫癜:多见于女性,是由原因不明的血管壁脆性增加造成的,可自行消失,而且没有不良后果。
2.老年性紫癜:老年人由于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壁脆性增加,故很容易发生皮下出血。
3.细菌或病毒感染、维生素C等营养缺乏时,可使血管壁受损引起紫癜。
4.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血管壁变薄、病变部位易有出血的疾病。
血小板因素包括血小板减少和异常两种情况。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疾病,伤寒、败血症、麻疹、流脑等严重感染,脾功能亢进、红斑狼疮、尿毒症等均可造成血小板减少。另外,放射性物质、化学药物也可影响血小板生成。
血小板异常是指血小板的数量虽然正常,但其功能有缺陷,统称为血小板功能障碍性疾病,也会有出血表现。
当紫癜出现,尤其是伴有发热、苍白等症状或伴有牙龈出血、鼻衄、月经过多等其他部位出血时,应及时就医,做血常规、血小板计数以及出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和毛细血管镜检查等血管因素方面的检查。
谁是导致痤疮的罪魁祸首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也叫粉刺、青春痘。脸上有粉刺,不仅美貌打折,而且现在痤疮已不再是青少年的“专利”了,很多中年人也颇受痤疮之苦,这实际上是在暗示人们健康出现了隐患。
中医认为,不同部位的痤疮,是人体不同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脏腑的各种病理变化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于外。面部的不同部位与不同的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就会引起面部相应部位出现痤疮。
如果人长期思虑过度、劳心伤神,常可引起心火旺盛、心火上炎,这时额头上常常会长出痤疮来,提醒人们该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了;如果长期嗜食辛辣、油腻、嗜酒,就会脾胃蕴热,不仅消化不良、口干、口臭,便秘等问题也会找上门来,鼻子上也常常会冒出一些粉刺来提醒你,需要改变一下饮食习惯了;如果平时压力过大,又没有学会适当调节,给自己“解压”,肝郁气滞的各种症状便会随着压力增大而日益明显,人常常会感到莫名其妙的心烦意乱,甚至为一点点小事而暴跳如雷,双颊容易长出青春痘,这就提醒你,该注意调节、放松一下心情了;有些女性下巴上的痤疮此起彼伏,每次月经来潮前几天尤为明显,这通常与月经失调及经前期综合征有着密切联系。
另外,女士如果面部痤疮久久不去,除了要注意是否存在上述相应脏腑的功能失调外,还应注意是不是化妆品使用不当引起的。头发刘海过长、常用太油的发胶,会引起额头局部痤疮,这就需要改变发型或更换发胶,或避免喷到额头上;如果使用的乳液、粉底不合适,或上妆太厚,也常会因堵塞毛孔而使双颊出现痤疮,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化妆次数,选用更适合自己的化妆品。此外,刷牙时残留在嘴唇周围的含氟牙膏也可刺激皮肤,引起局部痤疮,刷牙后一定要记得将嘴巴周围清洗干净。
除位置外,痤疮的颜色也会透露出疾病信息,如果痤疮的颜色鲜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痤疮的颜色较暗,则提示有肝郁、肾虚或血淤的存在。
无论身体哪个部位长了痤疮,都应注意调节好心情和饮食,这些常被大家忽视,但这是痤疮发生和加重的“导火索”。还要注意勤洗脸,切勿用手挤压患处,以免引起感染和毛孔堵塞,加重病情甚至留下疤痕。
全身发痒存在哪些疾病隐患
全身皮肤发痒,眼睛或皮肤呈黄色,则有可能患了黄疸病,其病因出在肝脏里或肝脏附近。如果从肝脏通向消化道的管道发生阻塞或者肿胀,使正常情况下流通于管道里的胆汁逆流进入血液,从而导致全身发痒,并且,很痒,该症状是患慢性肝炎病或是胰腺癌的症状。
在全身发痒的同时,能触摸到腋下部、锁骨上方位及手肘附近有淋巴腺肿大现象,则有可能是白细胞病变,或者是红细胞病变。红细胞病变虽然不会出现淋巴腺肿大的现象,但也会让全身发痒。
全身发痒还常常与肾脏病变有关。肾脏发病时,原本由肾脏排泄出体外的那些有毒物质却依然留在体内,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导致全身发痒。所以,如果患有肾脏病且发现双手、双脚及双眼都有肿胀现象,应考虑是否患有肾脏病。
肤色和皱纹
肤色异常应警惕多种疾病
除了地理环境和人种等因素造成的肤色差异外,如果一个人的肤色出现异常,那么就要警惕多种疾病了。
皮肤发黑或出现黑色斑块,有可能是缺少肾上腺素。
皮肤发黑变粗,是胃癌的信号。不少胃癌患者在未发现任何症状时,其腋下、肚脐周围和大腿内侧的皮肤变黑变粗。有的患者颜面和掌心皮肤也略呈黑色。
皮肤苍白是贫血、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所致。
皮肤发蓝是心脏病和肺病的征象。如果患者腹部有蓝色主纹路,则有可能患肾上腺功能亢进症。
皮肤发黄,常见于胆管阻塞、肝细胞损伤或溶血性疾病。
皮肤发红,是发热性疾病,如猩红热、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等所引起,或由某种中毒引起,如阿托品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皮肤呈深褐色或暗紫色,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或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所致。
皮肤发绀、皮肤黏膜呈青紫色,常见部位是耳、唇、面颊等。主要是因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加所致。
吸烟者面容早衰要警惕皮肤和内脏加速衰老
许多人都很容易发现,吸烟多、吸烟时间长的人,特别是妇女,面容较灰暗干枯,显得比较苍老。原因是烟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损害了血管,致使皮肤的正常血液循环受到影响,造成营养上的障碍;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各个组织和皮肤缺氧。
有人做过调查后发现,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容貌大约早衰5年。
医学家们研究发现,面容早衰不只是面部一处的皮肤早衰,而是生理年龄的客观反映,也就是说,如果面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若干岁,此人的重要脏器如肺、肝、脾、肾和心脏等7个器官也已受到相应的损害,而食管、肺和膀胱受到的损害最大。
因吸烟而呈现面容早衰的人必须立即戒烟,以免使内脏进一步受到损害导致过早衰老。面容早衰不同于一般的皮肤病,虽然戒烟以后可恢复一部分,但是不可能痊愈。
不同人群出现斑疹,要注意不同疾病
皮肤出现斑疹,是指皮肤局部的颜色改变,其特点是不隆起,也不凹陷,摸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
这种症状多为内源性疾病所致,如妇女绝经期,由于内分泌紊乱,在面、颈和上胸部可出现青褐色的斑,多呈网状对称性分布,妇女月经期可发生月经疹,皮损常见红斑,也可见疱疹、紫癜、眼周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等。
老年人全身或面部可发生散在的色素斑块,称为老年斑。
大约有90%的婴儿出生时可在其腰骶部及臀部发现大小不等的灰蓝色斑片,常到3~4岁自然消退,称为胎记。如果胎斑呈淡红色,形状不规则,不高出皮肤,可能为斑状血管瘤。还有一种咖啡奶色斑,如果在小儿身上出现6处以上的咖啡奶色斑,就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患了神经纤维瘤,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如果皮肤上出现橘黄色或棕红色斑片,或见到丘疹、结节样改变,就要考虑是否患了黄色瘤。原发性代谢性黄色瘤常见于有高脂蛋白血症的家族;继发性或症状性黄色瘤常由于某些血清脂蛋白升高引起,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肝胆疾病等。
麻风白斑为不完全色素减退,色斑边缘境界不清,并伴有感觉消失。如果见有邻部白斑,有可能是二期梅毒白斑。口腔、阴道等处出现斑块,有可能是癌变的先兆。
皮肤出现蓝斑可能是血癌。如果躯体出现多型性红斑,可能预示着胃癌、肝癌等。
如果皮肤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 (烟酸),或长期按触石油类物质,或长期外用含有光感性物质的化妆品,则容易诱发弥尔黑变病。银屑病病愈后的暂时性色素减退也可见到这种脱色斑。皮肤出现青紫色的淤点或淤斑,多由血管系统病变或凝血机制障碍、重症感染所致。某些药物过敏,如磺胺类药物过敏,可以出现固定性红斑。
“痣变”——可怕的疾病信号
痣,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是人体皮肤的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痣变成癌,我们称为恶性黑色素瘤,它是由制造黑色素的细胞构成的,其恶性程度极高,但发病率很低,据权威资料统计显示,每10万人中不到2人。因此,绝大多数痣是不会变成黑色素瘤的。那么,什么样的痣应怀疑为癌呢?
一般,成熟的痣不会恶变,如毛痣,因此,毛痣一般不会恶变。而成人出现交界痣,则很可能是不成熟的痣,恶变的机会就存在。痣恶变时有以下表现:
1.一颗痣无其他原因,周围发红发炎或痣的颜色突然加深。
2.原来边界清楚的痣边缘变得模糊不清,或一边清,一边不清,颜色一边深一边浅。
3.色素痣在短期内突然变大。
4.表面由光滑变粗糙,出现糜烂、渗液、出血等改变。
5.一个黑痣周围突然出现数个小的黑点,即出现卫星状的痣,要高度警惕这个痣恶变。
6.痣一般是无自觉不适的,若某一颗痣突然出现痒痛的感觉,也要警惕出现痣恶变的可能。
色素痣一般出现于20~30岁之前,30岁以后可逐渐消失(面部痣除外)。若是年龄较大才长新痣,或单个痣突然变大、变黑,则应引起重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发生于手掌、足底、腰带部、女性常受文胸带摩擦的肩、背部的色素痣,由于反复摩擦或刺激容易诱发癌变。另外,也有人认为,色素痣治疗不彻底,由于痣细胞受到了刺激,也可能诱发癌变,应尽早除去为好。
皱纹带给你怎样的疾病信号
皱纹是人成长、衰老的标志。不同的皱纹形成能反映出不同的健康状况。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或亲人的皱纹,看看皱纹向你提示了怎样的健康问题。
1.面颊出现斜纹,一般是高血压的表征。
2.额头出现短的横纹,是神经衰弱、抑郁、焦躁的反映。
3.眉间纹是鼻窦不太好的征兆。
4.眼角鱼尾纹密,是听力下降、偏头痛的表现。
5.上眼皮皱纹密,是心脏不好的征兆。
6.鼻梁出现皱纹,膀胱和肾有病变。
7.有嘴角纹、下巴有深纹,要查查肠胃。
8.颈纹深长意味着颈椎和新陈代谢系统存在隐患。
当然,上述所说的皱纹要与因年纪大所产生皱纹的正常现象区别开来,不可不分年龄和实际情况,看到面部有皱纹,就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疾病。
皱纹早出,警示饮水或睡眠不足
一个人的衰老程度可以通过观察他的皱纹来判断,具体表现在皱纹出现的早晚、多少、深浅上。
20岁以后,人的皮肤和汗腺就开始收拢,皮层开始变薄,皮肤保持水分的功能开始下降,因此,如果不及时饮水以补充因排汗、排尿等造成的水分流失,就会出现皮肤干燥,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皱纹,或者使皱纹加深、加粗。有些人用喝咖啡等饮料来代替饮水,但是必须指出的一点是,这些饮料里均含有一定量的利尿剂和咖啡因,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导致皮肤中的水分丢失。
一个经常睡眠不足的人,往往会引起身体血液循环不平衡,皮肤表面的微血管会因此出现血液淤滞现象,这样可使皮肤变得苍白或晦暗,当皮肤的微血管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时,皮肤的细胞组织会出现新陈代谢障碍。睡眠不足还会直接影响内分泌,这对皮肤干燥和皱纹也有很大影响。
另外,睡姿不当(提倡仰睡)、曝晒、化妆品的不良刺激以及一切不良的体位、动力和重力影响等,也会使皱纹早出或加深。
“说”出来的皱纹
没想到吧,皱纹也会被“说”出来。说话强调“硬”的人,表情紧张,面部肌肉收缩急剧,比较容易导致皱纹出现和加深;而说话强调“软”的人,表情比较自然,面部肌肉比较松弛,他们的皮肤也就比较光滑一些。这就是为什么讲汉语的人要比讲英语的人皱纹少的原因。
但即使在同样的地区,讲同样的语言,人的皱纹也会因个人语言习惯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讲话频率快的人,他们的皱纹一般多而且密。讲话频率比较慢的人,面部的皱纹一般出现得晚而且稀浅。
皱纹和性格也有很大关系。脾气欠佳的人,好与人发生口角和争吵的人,经常满脸通红,或者脸色苍白,说话结结巴巴,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之中,他们的面部皮肤松弛度很大,血管强烈收缩,时间长了会形成一道道深深的皱纹。相反,脾气好的人,说话温和,面带笑容,心理和生理趋于一致,并处于最佳状态,面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皱纹爬上脸蛋的机会就少,即使出现也不会太深、太粗。
总之,语速慢一些,声调平和一些,既会显得优雅,又会使自己年轻。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