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自我-以全身朝气装饰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选取的旺盛斗志。消极心态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入失败的沼泽。

    1.心态决定成败

    无论做什么事,人们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随时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还会遭遇致命的打击。那么,在这种时候,你应该怎样应对这种窘态呢?你不妨来看一个例子:

    郑女士和崔女士同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进来的服装卖不出去,可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钱。这时郑女士动摇了,她以认赔了3000元钱的价钱把服装精品屋兑了出去,并发誓从此不再做服装生意。而崔女士却不这样想。崔女士认真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觉得赔钱是正常的,一是自己刚刚进入市场,没有经营经验,抓不住顾客的心理,当然应该交一点学费;二是当时正赶上服装淡季,每年的这个季节,服装生意人也都不赚钱,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会经营,能够维持收支平衡罢了。而且,崔女士对自己很有信心,知道自己适合做服装生意。果然,转过一个季节,崔女士的服装店开始赚钱。三年以后,她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服装生意人,每年可有5万元的红利。而郑女士在三年内改行几次,都未成功,仍然穷困潦倒,一筹莫展。

    这倒让笔者想起了两则有趣的寓言故事: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不下雨二儿子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在哲学家的开导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看来,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问题就在于当事者怎样去对待它们。上面提到的郑女士只看到赔钱的一面,而看不到将来会赚钱的发展前景,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分析事物;而崔女士的态度则是积极的,她更多地从将来的角度看待当前的不景气,所以,她能顶住压力,坚持到成功。

    强者对待事物,不看消极的一面,只取积极的一面。如果摔了一跤,把手摔出血了,他会想:多亏没把胳膊摔断;如果遭了车祸,撞折了一条腿,他会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强者把每一天都当作新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管这一天有许多麻烦事等着他;强者又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倍加珍惜。

    美国潜能成功学家罗宾说:“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信念,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这是因为,积极的信念和消极的信念直接影响创业者的成败。

    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关于心态的意义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是的,一个人面对失败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心态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人失败的沼泽。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这种扼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

    美国宾州大学的塞利格曼教授曾对人类的消极心态作过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了三种特别模式的心态会造成人们的无力感,最终毁其一生。它们是:

    (1)永远长存。即把短暂的困难看做永远挥之不去的怪物,这是在时间上把困难无限延长,从而使自己束缚于消极的心态不能自拔。

    (2)无所不在。即因为某方面的失败,从而相信在其他方面的也会失败。这是在空间方面把困难无限扩大,从而使自己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看不到光明。

    (3)问题在我。即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这里的“问题在我,”不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代名词,而是在能力方面一味地贬损自己,削弱自己的斗志。

    朋友,你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如果有,请尽快从消极心态的阴影里解脱出来。德国人爱说一句话:即使世界明天毁灭,我也要在今天种下我的葡萄树。多么形象,发人深省。

    2.克服自卑

    一个人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缺乏客观的期望和评价,消极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恶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导致了自卑心理的产生。这种心理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如果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

    通常,自卑感强烈的人往往有过某一特别严酷的经历,有过心理创伤。但是,同样的心理创伤,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心理创伤并不完全起因于外部刺激,还有其主观原因——性格。自卑感较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小心、内向、孤独和偏见、完美主义。更需指出的是,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出人头地的风气越来越盛行,这也是造成某些人自卑感的重要原因。自卑感往往就在类似入学考试、录用面试、体育比赛等等比试优劣的场合产生。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是人类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东西,因为任何人的能力都会有所不足,因而也就易生自卑,为了克服自卑,便会努力奋斗。然而,自卑感并非都是如此激励人,使人奋发上进的,更多的人因为有自卑感而阻碍了正常发展。与此同时,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人,不仅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生理上也会引起变化,最敏感的心血管系统将会受到损害。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在心理学上,克服自卑心理主要是通过补偿的方法。自卑心理的补偿有自觉与不自觉、积极与消极之分。比如,有的人明知自己没有多大本领,却故作姿态,借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显然,这样的补偿方法是不可取的。下面几种方式才是积极可取的。

    增强信心。当知道自己在某方面有缺陷,不如人的时候,要热爱生活。想成为生活强者的人,会懂得以勤补拙,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而要做到这一点,自信心很重要。因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信心,并积极进取,才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

    增加成功经验。一个人成功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越强。可见,通过一次又一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强和升华。对于自卑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增加成功的经验。这可以由小由少做起,确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已遇到困境,感到自卑时,则可改做一件比较容易成功,或者自己愿意并有兴趣的活动或工作,以便增强信心,消除自卑。

    正确估价自己。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因此不能只看自己短处不看长处。积极的态度是扬长避短,以长补短。这一方面不行,也许另一方面比别人强。

    多向名人学习。多读些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扰的名人的事迹,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经验,进而鼓励自己加强自信,发挥所长,集中精力,矢志不渝地达到目标。这样,自卑心理也会不驱而散。

    深层冥想法。日本精神疗法研究所所长小林英夫认为,此法能充分运用潜能抑制自卑感。方法是:配合腹式呼吸,集中想想自己的长处,例如想想小学时期那些令人高兴的事,想想别人的赞美,就拥有越多的自信,不要羞于承认自己的长处,以零为基点,不断去增添它。美国的精神科医师也提出了他们的方案。当然,对象主要是上班族,其做法就是与他们直接面谈。当这些人因为新的工作、新的地位,以及对未曾涉足过的领域感到不安时,这些医师就指导他们做一张乐观、悲观对照表。具体做法就是,在一张大的白纸上划一条竖线,分成左右两栏,左边写上乐观,右边写上悲观,然后把它贴在书房的墙上。每天下班之后,面对这张表把心中乐观和悲观的感觉如实地写在表的左右两边。全部写完以后,把悲观的部分用黑笔一个个地划掉,同时把悲观的感觉从心理赶出去,然后看着乐观的部分,出声念一次,这样心中就会和这张表一样,充满乐观的感觉。

    这个方法最大的效果在于:心中感到不安时,乐观和悲观的感觉常常会不断地交替出现,若能明确的将它们划分出来,你心里就有了谱,有时虽然会发现悲观的因素占多数,但是这也无妨,只要你有勇气把它划掉,你就能够战胜它,同时还能增加你的自信。

    只要了解了这个道理,当然也不必一定要写在纸上,在脑中、在心里都可以进行。

    3.增强自信

    自信可以释放人的各种力量:胆大、英勇、坦诚、开朗、乐观、豁达、谦虚、热情,自信的人热爱生活,无所畏惧,自信的人敢于接受自己的缺点,看问题较客观,较易接受现实,对自己较负责,较易控制自己的情绪,自信的人更富同情心,也更具爱的能力,人际关系不会太紧张。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自信呢?

    要成为自信的人,首先要改变自己心中做人的标准,正确对待社会和他人的贬抑性评价,充分认识,肯定自我的长处和优势,改变对自己的认识。社会的评价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切不可屈从社会的贬低和鄙视,否定自己的过人之处。一个人的品行、成就永远不会超过其自信心的限度。

    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不要轻易说自己不能,而要说让我试试!凡事不应该常怀奢望,要知足常乐。如果追求目标较大较高时,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易于成功的小目标,通过每个小目标的成功实现来激励自己,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是否注意到,无论在教堂、教室或会议室等各种聚会中,后面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你可以挑前面的位子坐。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不知你注意没有: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某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会直觉地问自己:“他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怕什么呢?他会对我不利吗?”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到了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

    要让眼睛为你工作,就是要让你的眼神不只是用来看路、看电脑,更应专注别人,这不但能给你信心,也能为你赢得别人的信任。

    另外,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你会找到自信的感觉。

    大卫·史华兹还是少年时,到镇中心去是很大的乐趣。在办完所有的差事坐进汽车后,母亲常常会说:“大卫,我们坐一会儿,看看过路行人。”

    母亲是位绝妙的观察行家。她会说:“看那个家伙,你认为他正受到什么困扰呢?”或者“你认为那边的女士要去做什么呢?”或者“看看那个人,他似乎有点迷惘。”

    观察人们走路实在是一种乐趣。这比看电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启发性。

    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但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样,做出“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的表白。

    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跑。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分钟内成功。”使用这种“走快25%”的技术,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要不,你也可以练习当众发言,以加强自信心。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

    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发言时,他就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了,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他命”。

    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

    也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不会的。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所以不要再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敢说出来。”

    用心获得会议主席的注意,好让你有机会发言。

    当然,咧嘴大笑也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

    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实在无法再对你生气。拿破仑·希尔讲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天,我的车停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突然间‘砰’,的一声,原来是后面那辆车的驾驶员的脚滑开刹车器,他的车撞了我车后的保险杆。我从后视镜看到他下车,也跟着下车,准备痛骂他一顿。

    “但是很幸运,我还来不及发作,他就走过来对我笑,并以最诚挚的语调对我说:‘朋友,我实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和最真的说明把我融化了。我只有低声说:‘没关系,这种事经常发生。’转眼间,我的敌意变成了友善。”

    咧嘴大笑,你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但是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没有什么用的,要露齿大笑才能见功效。

    我们常听到:“是的,但是当我害怕或愤怒时,就是不想笑。”

    当然,这时,任何人都笑不出来。窍门就在于你强迫自己说:“我要开始笑了。”然后,笑。要控制、运用笑的能力。

    自嘲也能带来自信。

    一个偶然的机会,全国各大媒体的部分新闻记者聚集一起,讨论有关自信的话题,在那里,王小丫讲述了她的自信。

    一般人若是遭遇尴尬,可以是悄悄的,不显山露水稍加掩饰就混过去了。而王小丫却常常会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出丑,这也许就是名人和普通人的不同。有一次,在一场全国性的律师辩论大赛中,王小丫前去采访一位著名的大律师。走到他跟前,王小丫很自然地坐下去,没想到椅子没放好,噌地一下,她一屁股坐到地下去了,全场哄堂大笑。

    最为可恶的是她要采访的那位大律师居然不伸出手去帮她一下,反而在她的旁边哈哈大笑,还笑得最欢。当时,小丫真的很尴尬。但没办法呀,自己摔倒就自己爬起来。她调侃着说:我摔得太不漂亮了,下次摔跤我一定要注意姿势。接着,就嬉皮笑脸地开始采访。王小丫告诉大家:自信,有时需要学会自我解嘲。

    4.心理奴隶对症下药

    “奴隶”,这是一个带有讽刺和贬义的名词。认识它,是从历史教科书中了解到的。奴隶听起来就特别的刺耳,它意味着自己被别人所拥有并完全的控制你。在奴隶社会时期,被当作奴隶的人就以为着没有出息也没有出路,只有死路一条。但是,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还有一种深藏不露的不易被人察觉的奴隶,这就是:心理上的奴隶。

    现代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知不觉中让别人掌握、控制着,扮演着心理奴隶的角色,他们从事自己憎恶的工作,生活在不喜欢的环境里,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下面具体介绍心理奴隶的5种类型和防治方法。

    1、别人会怎么看?

    按别人的思想或所谓的传统模式去规范自己的生活,那么你就成了奴隶。不过这种奴隶更隐蔽,而且不易察觉,对你的统治也是最固执,被它统治你永远无自由。

    心理上的奴隶是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灵魂交托给别人去掌握控制的人。他们的灵魂让别人套上枷锁,在不喜欢的环境里,走着他们不愿意走的路,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一切唯他人的意旨而行事。就像用绳子牵着牛鼻子挂在木桩上一样,不管牛怎么走,它还是绕着木桩转。奴隶即为受制于人,自己没有自由,表现在心理上是,缺乏自信,甚至自卑。要使自己不成为心理上的奴隶,办法有很多种,比如改变交友方式,转换交友范围,转变生活方式等等。但最根本的还是对事情保持积极的态度,要有接受新事物的勇气,不轻易放弃。

    有一个健康完整的心理,才能创造健康多姿的生活。才会使人格更为完善,使事业有质的突破。保持你心的自由,抛弃一切束缚你的观念和事物。你的创造性和才气才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您用一颗被束缚的心去面对世界,你又怎么去征服它呢?面对同一个社会,要想自己脱颖而出,就不要让自己成为奴隶。要想到我们是救世主,假如我们的能力不足以救助社会和别人的话,我们至少可以救自己。用勇敢、健康、完整的心去推动每一次与你亲密接触的机会。接近成功,享受成功,从而升华自己。

    2、注定失败的奴隶    这种类型的心理奴隶缺乏自我意识,认为自己很渺小,无法真正看清自己。他们经常抱怨我没有好机会、我将会失败、周围的人都在跟我作对、领导没有看重我……其实,思考本身就能左右事情发展,当一个人想要怎样时,他就真会变成那样。想要戒烟的人如果告诉自己我无法戒烟,那么他永远也戒不了烟。

    我注定会失败式的奴隶,需要思想有所转变才行。

    经常使用良好的、积极的、建设性的语汇暗示自己,就会增强自信心。平时尽量从为什么能做到方面着想,而不应围绕为什么无法做到打转。

    脑子里经常想着我将要成功、我是一位胜利者,这会增强必胜的信念,并努力寻找各种有助于成功的方法。

    3、为时太晚的奴隶

    这种心理奴隶通常认为在某一年龄阶段时就应当做某事情。比如有的认为自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现在进退维谷、骑虎难下,只得听天由命。有的认为自己26岁已经太大了无法再进大学深造,有的认为自己40岁了,无法再婚。

    不要理会年龄的限制,并从生活中寻找鲜活的榜样。不能苟且偷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

    4、安全感的奴隶

    许多人宁愿吃大锅饭也不愿改革,这就是典型的安全感奴隶。缺乏想像能力是安全感奴隶共同的心理特征。其实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类生存、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奋斗、不断消除不安全感的过程。

    针对这种心理,你可以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因为有风险才会有攀登,有困难才会有突破,有压力才会有奋起,有风浪才会有搏击。因此要学会面对种种困难和罕见、未知的事物。

    5、过去错误的奴隶

    心灵被过去的失败创伤所控制,害怕任何新的尝试是其主要特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们因失败而灰心丧气,不懂得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过去错误的奴隶会损害人的探索能力,让人裹足不前。

    要想打破这种消极的畏惧心理,你可以将失败看成一种投资,就不觉得是损失了。有人说爱迪生为了造出第一个实用的电灯泡失败了9999次,但他本人则认为自己发现了9999种无法适用的方法。

    其实,如果能及时觉察出错误,那根本就不能算是错误,而是你下一次努力的经验。如果能认真分析失败并学会如何从中获益,损失就会转化为一件好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