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矿历史档案觅珍-一份柔中带刚的“手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底的一天,周学熙和孙多森到袁世凯的官邸拜访,正赶上“杨五大人”(此人是“农工商部堂官”侍郎,今天已无从查考其名字)跟袁世凯谈论开平煤矿的事情。“杨五大人”力主停止开采滦州煤矿,坚决反对在开平煤田建新矿,让袁世凯不要招惹开平煤矿的英国资本家。作为滦州煤矿的创办人周学熙听着自然是十二分的不顺耳,但以他的官职地位之低下和他是客人的身份,却也只能是“侍坐”,坐在一旁乖乖地听着,未必有他说话的份儿。即便是斗胆说几句,人家也未必认真听他的。

    周学熙回来后愤懑无比,心中的话不吐不快,于是奋笔直书,写了一个《呈袁宫保[99]、杨侍郎手折》,于四月初一日(1908.4.30)递交。这份“手折”字里行间透露着周学熙对开办滦州煤矿的迫切愿望,以及对丧失开平煤矿的惋惜和焦虑。但是,他面对的问题是怎样说服比他地位高很多的清政府官员,让他们冲破来自开平资本家及其后台英国外交部的阻力,全力支持滦州煤矿的开办。对于“杨五大人”这样的上层人物,周学熙只能是耐下心来讲道理,决不敢顶撞。所以,这个“手折”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还得违心地奉承他们。

    阅读这份“手折”,可以了解滦州煤矿开办的理由,对开滦历史乃至英帝国的侵略本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兹将这份“手折”加标点分段录下,并作简略解析:

    呈袁宫保、杨侍郎手折

    (于四月初一日)

    窃本司、职道[100]日前侍坐,侧闻[101]杨五大人论及开平煤矿事,谓中国决不能于开平外另开新矿,云云。具见慎重交涉、内外兼顾之至意,钦佩莫名。

    伏查张道翼[102]昔与英人定约,系专就开平局所有之矿,并未涉及开平局以外之矿。开平局所有者,仅唐山、林西两矿井耳。唐山一井,开自光绪初年。当日李文忠公为北洋水师与制造起见,特予矿界,定明唐山十里内不准他人开采。然仍声明,如开平煤价售至东钱每斛八百文以外,仍准民间自行开采。此予夺之权仍操之北洋;至林西一井,开在唐山以后数年,其原章声明作为唐山附矿,并无十里不准他人开采之语。成案具在,班班可考。英人接收开平矿产,固承认中国官以前所批定之成案(原文小注:此意在《移交约》中声明),是以庚子至今,英人虽藉有兵力(原文小注:英驻兵唐山,实兼护矿局),而并不敢在唐山、林西以外施其任便开采之权(原文小注:前三年开平洋人在半壁店等处打钻,经滦州知州谕禁即行停止),更不敢阻挠中国商民自行开采之权(原文小注:前数年屡有华商在白道子一带禀准前往开矿,郭连山之类不止一次),此皆确有证据。

    盖矿界者,固中国之主权,亦万国之通例,英人虽强,断不敢犯。彼如犯我,我亦犯彼,是彼自破其例,自损其利益,故彼不为也。今日者,欲了开平讼案,最上手段是将唐山、林西两矿收回;其次则订为中英合办,尚不失为中策;再次则弃唐山、林西两矿,而注全力以经营滦州一带之矿。则东隅虽失,尚可为桑榆之收。若既不收回,又不合办,而举开平以外张道所未售之矿,而悉数以予之[103],则无以服天下人之心,即无以箝天下人之口。是欲救张道之失,转以重张道之过[104],恐事未息而祸又生矣。

    或曰[105]:“张道《移交约》内,实有半壁店、马家沟、无水庄、赵各庄等地亩在内。”殊不知地亩自地亩,矿产自矿产。地亩是人人可买,而矿产则非经官府批准不能开采。该移交约内,尚有杭州、苏州等地亩,试问苏、杭有矿,彼亦可执移交约而前往任便开采乎?曰不能也。又试问:张道《移交约》内曾有一字予以在唐山、林西以外任便开矿之权乎?曰无有也。然则,彼既不能,而我又未予,奈何今日了事之人[106]忽从中而固让之耶?是诚不可解也!窃思唐山、林西以外,皆是北洋之土地,滦州一带之煤线,皆是国家之矿产,现在朝廷议复海军,兴制造,亟亟以煤为命脉,沿海七千里,江、浙、闽、粤皆无巨矿,惟北洋有之。大利所在,似难轻弃。且滦矿上年业经咨部复准开办有案,半年以来,集股试采,出煤已甚旺,势无中止之理。今幸值杨五大人为农工商部堂官、杨四大人又为北洋大臣,诚千载一时之会,内外坚持,益易为力。本司曾任开平总办,知其原委甚晰,职道略习中外矿章,稍知权利之关系,不揣冒昧,谨合词渎陈,伏乞宫保鉴察愚忱,俯赐保全[107],大局幸甚,天下幸甚。

    本司学熙、职道多森 谨呈

    (谨录呈上年本司禀请北洋立案草稿并批一件)光绪三十四年四月

    阅读这个”手折”,不得不佩服周学熙的睿智和辩才。他对局势的剖析令人不得不认可,而对张翼《移交约》、《卖约》研究的透彻程度,可能在当时也无人能及。他为防范开平煤矿英人而讲的理由,让人无可挑剔。相信袁世凯看过这个”手折”后,必定会增加支持滦州煤矿的信心;而那个“杨五大人”,也说不定会转变自己的立场。

    很可悲的是,真理完全在周学熙手里的时候,面对位高权重却胳膊肘子扭向英国人的“杨五大人”他也不得不在”手折”的一开头说“具见”“杨五大人”“慎重交涉、内外兼顾之至意”,而且对他“钦佩莫名”。与其说这是周学熙对上司的礼仪,不如说这是柔中带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