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矿历史档案觅珍-一块残碑的秘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博物馆里,有一块高约70厘米的汉白玉残碑(如图),它静静地伫立着,似乎在无声地讲述着自己的历史。

    这是一块四周已经损毁的墓碑,它的材质非同一般,雕刻专家说,它是最好的汉白玉,它的产地是距唐山500公里的河北省曲阳县。这种石料是我国北方的名品,如今已经开采殆尽,且不说它当时的价格就十分昂贵,单是运到这里就不容易。在20世纪前半页交通不便的年代,把一块数百公斤的石头从那么远的山区运来唐山,如果没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家庭,是不可能做到的。

    碑上的英文显示,这是一块美国人的墓碑。第一行开头的字母已经隐隐约约不太清晰,可以译成汉语“阿塞莉·罗斯”,似乎是个女性的名字,我们暂定为“她”。

    第二行可以译为“马西隆”。查证得知,马西隆是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的一座城市,无疑它是墓主的故乡。笔者怕自己对这两行外文理解有误,特地请清华大学某教授印证,他认为翻译得基本正确。

    第三行是墓主人的生卒年。她的去世是在1943年,所刻字迹清晰。但是出生年的四个阿拉伯数字中,只有最后一个个位数确定是“8”,十位数摸模糊糊像“2”。如果她出生在1928年,那么她去世时只是个15岁的孩子,这只是推测,不能最终认定墓碑的主人是不是一个15岁的美国小女孩。此外也无从知道她是怎样去世的。是因为疾病?还是意外?

    还有关于名字,有人觉得这应该是男性的名字,墓主人是一个小男孩而不是女孩。清华大学的那位教授也认为,单凭这个名字尚不能判定墓主性别。

    也有人怀疑模糊不清的出生日期“28”中的“2”是“8”,如果是“8”,那么就应该是“1888”,则墓主人享年55岁,她(他)就可能是客死唐山的美国煤矿工程师或其家属。但是,这个十位数上的数字下面那一横还有点轮廓,故不能确定它不是“2”。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墓主人必定是开滦美籍员司或其家属。这个墓碑最初在哪里落成,即墓主人埋葬的具体位置在哪里。询问一些老年人,他们说外籍员司的墓地大概位置在今天的工人医院北侧(也有的人说是东侧),那里是上世纪初或更早时期外国人在唐山客死后的归宿。

    她的墓碑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呢?

    原来唐山地震不久,有人告诉酷爱雕塑、成天找石料进行雕塑的一位王先生,说在倒塌的老图书馆旁边,有一块上好的雕塑石材,如果没人要,它终究会被清理运走。王先生赶忙找了一辆三轮车,约了三四个人,把它运回了自己的单位——当时位于静园的群众艺术馆。这是一块已被损坏的墓碑,运回以后,他一直没有来得及加工。当时觉得它只是一块很好的雕塑石材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先生觉得这块碑也应该属于唐山的文物,便愈加对它珍惜起来。

    2008年冬季,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先生听说开滦在建博物馆,便将这块墓碑的情况告诉了开滦博物馆的同志。博物馆的领导十分重视,立即去查看,随后将这块墓碑收为馆藏。

    开滦是一块有着厚重历史的热土,在这里,从1878年建矿到1948年的70年间,曾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矿师、煤师等工作人员来这里“淘金”。他们在这里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知发生过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而这块残碑,从一个侧面揭示着开滦历史的丰富多采。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有许多过去的奇情故事已不为人们所知。我们在努力挖掘着这些历史,也许我们能从中发现些什么,也许我们能从这些发现中得到些什么启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