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在分娩后身体会有着不小的变化,在产后的24小时,需要随时关注身体情况,做好护理工作。那么分娩后24小时需注意哪些事项呢?
1.新妈妈不要马上熟睡
终于熬过了难忘的生产,新妈妈看到自己可爱的宝宝,觉得压在身上的负担一下子解脱了,伴随着分娩完以后的强烈疲惫感,只想痛痛快快的睡上一觉,但是一般医生会建议,生产之后不宜马上熟睡,应当采取半坐卧的方式闭目养神。可以用手掌揉按脐部、上腹部、小腹等部位,有利于减轻产后出血和产后腹痛,帮助恢复子宫。闭目数小时在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上有着重要作用。
2.观察出血量
一般产妇在分娩后两小时内最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是子宫里未排净的余血、黏液和其他组织。出血量大的话可导致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因此产后出血是产妇第一天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不管再疲乏、再虚弱,也要观察自己的出血量,如出血量较多,或阴道排出组织物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3.及时排尿
在生产过程中,胎头下降会压迫膀胱、尿道,使得膀胱麻痹以及产后腹壁肌肉松弛,而排不出尿。而膀胱过度充盈会影响子宫的收缩,也会导致产后出血。此外,由于产程中失血,以及进食过少也会导致体液丢失,因此要注意多喝水补液。一般来说,妈妈在顺产后4~6小时内就可以自己小便了,但是由于外阴创伤,妈妈惧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极易导致尿潴留。一旦发生了尿潴留或尿不彻底,则可能让细菌侵入,引发尿路感染。所以要多喝水,尽快促使排尿。另外用温水冲洗外阴或是用开水熏下身,让水汽充分熏到会阴部,或者是在下腹正中放热水袋刺激膀胱收缩。这些方法都可以促进膀胱肌肉的收缩,有利于排尿。
4.定时量体温
由于过度疲劳,产后可能会引起发烧,但在休息缓解以后,体温都应该恢复正常。但也有个别的妈妈乳胀引起的发烧,一般随着奶汁排出,体温会下降。如果奶汁在排出后仍不退烧,就可能是别的原因了。产后发烧原因也有可能是产褥感染等引起,因此,新妈妈在产后一定要养成定时量体温的好习惯,注意观察自己的体温,多喝水,注意摄入营养,如果出现高烧连续不退情况,要及时找医生诊断治疗。
5.及时补水
生产之后,由于分娩从妈妈体内消耗流失了很多水分,因此在产后要多喝水,补充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仅增加维生素的摄入,而且对可以及时补水,对及时排尿和防止便秘也有帮助。适当的饮用一些汤水类的,对下奶也是很有帮助的。
6.关注初乳
当宝宝脐带处理好后,妈妈就可以尝试让新生儿吸吮乳头了。虽然刚刚生完孩子,可能没有什么乳汁分泌,但一定要让孩子不断的吸吮,因为尽早的让宝宝接触乳头,可以促进乳汁分泌。刚开始时只有少量黏稠、略带黄色的乳汁,这是很珍贵的初乳,含有大量的抗体,从而保护婴儿免受细菌的侵害,所以这个时候应尽可能地给婴儿喂初乳,初乳之后,哺乳的行为会刺激大脑,增加乳汁的分泌,慢慢的就可以建立正常的排乳反射,顺利的分泌乳汁供给宝宝了。妈妈也可以多吃一些增加乳汁分泌的食物,如煲猪蹄、鱼汤等。
7.温水擦浴
产后当天,新妈妈的身体比较虚弱,不能受到任何冰凉的刺激,这个时期不宜洗澡,否则容易受寒,对身体造成关节疼痛或是产后风等症状的出现。在保证室内温度不低于24℃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用温水擦浴,来保持身体清洁卫生,以防感染,在擦浴之后要尽快的擦干身上的湿气,注意不要着凉。
8.拒绝探视
产妇在生完宝宝之后需要静养,过多的探视,由成人带来的微生物过多会形成感染源,产生很多细菌,空气环境也会受到污染,这时的宝宝还没有什么抵抗力,刚生产完的妈妈身体系统也没完全恢复过来,免疫功能还没有完善,对妈妈和宝宝都没有好处,反而是种伤害;另外太多人探视环境嘈杂,不利于新妈妈的产后恢复,还会带来更多的劳累之感,正常的母乳喂养也会很不方便。因此产后面对探视,可以委婉的拒绝,相信亲朋好友都是可以理解的。
护理侧切伤口
孕妇在顺产过程中,医生为了避免胎儿经过产道会阴撕裂引发出血,在阴道与肛门之间的会阴处,做“会阴侧切”,一般孕妇对当时的疼痛还可以忍受,最难熬的却是手术后的1-2个星期。这个时候侧切伤口不仅疼痛,而且伴有恶露的排除,内裤的污物,都会让人心烦气躁,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护理工作来帮助侧切伤口的复原。
1.保持侧切伤口清洁、干燥以防感染。每天用带有消毒作用的洗液冲洗外阴伤口;
2.选用安全的卫生用品。勤换内裤及卫生巾,避免恶露浸泡伤口,增加愈合难度;
3.如厕后冲洗。产妇在大小便后都应该用水冲洗会阴,并用卫生纸擦拭一便,从前往后擦,以避免细菌感染。注意不要用力解便,避免伤口裂开。
4.平时睡眠或卧床时,最好侧卧于无会阴伤口的一侧,可以减少恶露流入会阴伤口的机会。
5.勿提重物。产后1个月内不要提举重物,也不要过早、过度的耗费体力去做家事和运动减肥,这些都可能会造成盆底组织损伤,甚至造成子宫脱垂。
产后痔的原因与预防
妈妈在产后发生痔疮的原因比较多。妊娠期间,由于胎儿的逐渐生长发育,子宫体相应增大,向下压迫盆腔,影响了血液的回流,造成肛门及周围组织水肿,从而出现肛裂和痔疮。再加上分娩时由于盆腔充血加重,胎儿头部下降,及娩出时肛门部位的血管组织充血水肿,都会促使产后痔疮加重。另外,有些产妇分娩后基本上以卧床体息为主,活动量小,使肠胃蠕动减慢,腹壁松弛,导致排便无力,而营养上又大量的进补高蛋白质食物,如鸡蛋,而蔬菜、水果吃得较少,缺乏膳食纤维,导致肠胃蠕动变差等等,种种原因使得产妇痔疮的发病率大为增高。
那么针对产后痔的应对策略有哪些呢?
1.要预防产后痔疮,必须从孕期做起。由于子宫增大,盆腔内压力增加是无法改变的,但可防止痔疮的加重,如为了避免便秘,避免久立久坐,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等。
2.勤喝水、早活动,保证水分的摄取。由于产后失血,肠道津液水分不足,以致于造成便秘,而勤喝水,早活动,可以增加肠道水分,增强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3.注意饮食,少食辛辣、精细食物,多食粗纤维食物。一些妇女产后怕受寒,不论吃什么都加胡椒,这样很容易发生痔疮。同样,过多吃鸡蛋等精细食物,也会引起大便干结而量少,使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较长,不但能引起痔疮,而且对人体健康亦不利。因此,产妇的食物一定要搭配芹菜、白菜等纤维素较多的食品,这样消化后的残渣较多,大便时易排出。
4.勤换内裤、勤洗浴。新妈妈在有便意时,要及时排便,并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不但保持了肛门清洁,避免恶露刺激,还能促进肛门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预防外痔。早晚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及肛周,使会阴部清洁、干爽,内裤常换常洗,选用柔软并质量可靠的毛巾。
5.做提肛运动。有节奏的做下蹲、站立、下蹲的循环性动作,每次做2分钟,可以促进肛门括约肌收缩,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对预防痔疮及肛裂有很好的作用。
6.适当按摩。适当的给肚脐或是腰部做循环按摩,有利于按摩相关穴位,促进肠道蠕动,增加便意。
7.产后早排便、用开塞露。产后应尽快恢复产前的排便习惯。一般3日内一定要排一次大便,以防便秘;产后妇女,不论大便是否干燥,第一次排便一定要用开塞露润滑粪便,以免撕伤肛管皮肤而发生肛裂。
8.尽早下床活动。新妈妈在产后要及早的下床活动,以免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过久而引起产后痔,要避免久坐久站及深蹲等剧烈活动。
出院当天需要注意的事项
出院的准备工作同入院待产一样重要,对于出院的事情也要重视。
1.确保新生儿和妈妈完成全身的健康检查后再出院。
2.整理收纳好医院提供的物品,如健康手册、诊断证书、出生证、育婴手册、脐带护理包等。
3.用被子把宝宝包好,以防宝宝着凉,最好选用纯棉面料的小被子。
4.新妈妈的衣服要保暖不透风,最好戴上帽子和围巾,确保头部、颈部和足部的保暖。
5.向医院咨询清楚宝宝接种疫苗的时间及日常照顾宝宝需要注意的方面。
新妈妈的衣着与个人卫生
产后新妈妈在衣着上,一般注意清洁、舒适、冷暖适宜即可,细节方面的话应注意以下问题:
1.衣服质地要好。产妇衣着的前提是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吸汗、保暖。是以选择棉、麻、毛、丝、羽绒等制品为宜,外衣长裤要注意宽松柔软,易于散热。
2.衣服要宽大。产妇的衣服应宽大,这样方便新妈妈活动自如。有的年轻妈妈,害怕产后体形改变,用瘦衣服来掩盖发胖的身体,便穿紧身衣、牛仔裤来束胸、束腹,这样的装束非常不利于血液流畅,特别是乳房受压易患乳腺炎。需要哺乳的妈妈可以在胸前开启两个类似“口袋”的棉布哺乳衫,不仅便于哺乳,而且文明、雅观,还可使母亲免受风寒,就很是实用。
3.衣物厚薄适中。衣着要根据气温变化相应增减,不能与气温相差太远,夏季注意凉爽,冬季注意保暖,过分的“捂”是不科学的,保持适度为好。如果外出选择适当的蒙头不受风就行。
4.衣服勤换、勤洗、勤晒。产妇的产褥汗多,乳汁也经常溢出沾染衣服,干燥后衣服容易变硬擦伤乳头,加上不断从阴道排出的恶露,经常弄脏内裤,甚至沾染衣衫,极易引起细菌引发多种感染,危害母婴健康。所以,产妇衣服要勤换、勤洗、勤晒,以防疾病。
5.鞋子要软。选择柔软的布鞋为佳,不要穿硬底鞋,更不宜过早的穿高跟皮鞋,以防发生足底、足跟痛或下腹酸痛。产后更不宜赤脚穿拖鞋,容易受凉,危害健康。
6.佩戴合适胸罩。在哺乳期,产妇应佩戴合适的窗式结构的棉质吸水胸罩,以起到支托乳房、方面哺乳的作用。否则长期哺乳会使双侧乳房下垂,胸部皮肤失去原有的弹性,不仅影响乳房的血液循环,也影响乳汁的分泌,而且难以恢复乳房原来的形态,从而失去优美的体态。
产后新妈妈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应该像平时一样刷牙、洗脸、洗脚、梳头,饭前便后洗手,喂奶前洗手。但是产后第一天,新妈妈的身体比较虚弱,不宜洗澡,可用温水擦浴。在休整后,妈妈要注意做好个人卫生:
1.会阴部的清洗。恶露量较多时,卫生巾要及时更换。大小便后要用清水清洗外阴,以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2.避免盆浴。一般产后一周就可以洗澡、洗头,但必须选择擦浴,不能洗盆浴,以免洗澡用过的脏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在6周后就可以洗淋浴。
3.温热水洗护。产后妈妈也要像生产前一样洗澡、洗头、刷牙、洗脸、洗脚,只要保证都是用温热水即可,避免受凉。
4.禁止性生活。产后新妈妈的身体还处在恢复期,过早的性生活不利于会阴康复,因此要绝对禁止性生活。
晾洗衣物的讲究
坐月子时通常是不能干活的,尤其是不能碰水。但也有特殊情况需要自己动手清洗衣物的,那么怎么做才能避免受凉呢?
在家里要用温水洗,不要到屋外洗,避免在月子中吹风受凉;
不要蹲着洗衣物,避免恶露和不利于身体恢复,尽量站着或坐着洗,切记不能劳累太久。
可以根据天气情况来洗干净衣物,适宜的温度不仅可以减免受凉的机会,需要晒干的衣物放到太阳下也可以消毒杀菌。
新妈妈产后用腰带的注意事项
现在的女性对自己的身材都十分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刚生完宝宝的新妈妈来说,看见自己发胖走形的身材会觉得很沮丧。于是很多的产后妇女们都会用腰带来让自己的肚子腰部收紧起来。那么对于刚刚生产完孩子的女性来说,用腰带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产后使用束腰带一定要特别注意,新妈妈爱用的腰带、束缚带紧紧绑在身上,会使腹压增高,盆底支持组织和韧带的支撑力下降,从而造成子宫脱垂、阴道膨出、尿失禁等症状,因此,产后腰带、束腰带要慎用!
2.对有日常需要哺乳的新妈妈,由于腰带的束缚,会减慢胃肠蠕动,影响食欲,造成营养失调,乳汁减少。
3.如果是剖宫产,新妈妈在手术后的7天内用腰带包裹腹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的需要,腹部拆线后就不宜长期用腰带了。另外,如果产妇身体过瘦或内脏器官有下垂症状,腰带也可以有效的对内脏进行举托,不过一旦复原,就要松开腹带。
4.腰带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过紧,确保血液循环运转良好,每天使用时间不要过长。
产后洗澡的注意事项淋浴
很多人认为,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应该碰水,在以前的年代更是整整一个月不能洗头、洗澡,这个理论放在以前年代,也只是因为条件不够容易受凉而已,而今生活条件好了,产后洗澡得当,不仅不会受凉得月子病,还能解除分娩疲劳、舒缓精神,保持身体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滋生。
1.产后洗澡必须密室避风。洗澡前开启浴霸等浴室取暖设备保证浴室暖和,等室内温度调整至20℃后再进入。水温以37℃左右或稍热为宜,洗浴时间不要过长,以5~10分钟为宜。
2.洗澡时避免大汗淋漓。洗澡前避免空腹,避免因出汗太多导致的头昏、晕闷、恶心欲吐等情况。切忌接触冷水,以免引起腹痛及月子病等。
3.必须淋浴,不能坐浴。产妇洗澡时一定要选择淋浴,不能坐浴或盆浴,以免洗澡用过的脏水灌进生殖道而引起感染。
4.洗后立即擦干。洗完澡后尽快将身体上的水擦干,及时穿上御寒的衣服后再走出浴室,避免身体着凉或被风吹着。
月子里洗头的注意事项
坐月子不能洗头发这件事,有很多新妈妈表示接受不了满头油光。头皮屑的样子,那么坐月子真的不可以洗头吗?有实践证明,新妈妈产后照样洗头、梳头,日后也没有留下头疼的病根,所以新妈妈在月子里,只要情况允许可以洗头、梳头,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腹按摩头皮。可用指腹按摩头皮,洗完后及时擦去水分,再包上干毛巾晾干,避免湿头发挥发水分带走热量,使头皮血管受到冷刺激后骤然收缩引起头痛。
2.室温、水温适宜。洗头的时候应该把空调或者浴霸暖灯开着,保证室温在20℃以上,洗头时的水温要适宜,不要过凉,最好保持在37℃左右。
3.洗发用品安全。一般来讲产后头发较油,也容易掉头发,坐月子洗头时选择刺激性小的洗发用品。
4.忌湿发入睡。洗完头后,在头发未干时不要结辫,不要马上睡觉,避免湿邪侵入体内,引起头痛和脖子痛。
5.不去外面洗头。坐月子期间不要去美容院、理发店洗头,那里往往冷气较强,而且美容师也不一定立即给产妇吹干头发,容易发生受凉。
6.坚持用木梳。梳理头发最好用木梳梳理头发,不仅能避免产生静电刺激头皮,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脱发。
产后洗脸用温水
产后新妈妈洗脸最好用温水,除了可以避免手碰到凉水受寒之外,温水还能使油性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毛孔开放,有利于促进脸部新陈代谢物排出,保持面部皮肤清洁。对于干性皮肤的人来说,温水可使其避免冷或热对皮肤的刺激,很好的保养脸部皮肤。注意在每次洗脸前,新妈妈一定要把手洗干净,防止细菌沾染到脸上。
产后刷牙有讲究
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应与平时一样,养成天天刷牙的习惯,但要注意产妇在月子里身体比较虚弱,新陈代谢正处于调整过程中,对寒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因此,刷牙、漱口与平时不一样,要注意讲究方法:
1.刷牙前要用温水将牙刷泡软
产妇在刷牙前可以用温水将牙刷泡软,最好使用特制的月子牙刷,因为月子牙刷用海绵或软毛制成,可减少牙刷对牙齿、牙龈的伤害。为了保护好牙齿,产妇一定要养成天天刷牙的好习惯,保证每天早上和临睡前各刷一次,用餐后要漱口,如能用药液漱口最理想。饭后漱口和晚上刷牙后就不要再吃东西,特别是甜食。若有吃宵夜的习惯,吃完宵夜后需再刷一次牙。
2.产后3天内最好用指刷法
指刷有活血通络,坚齿固牙,避免牙齿松动的作用。先将右手食指洗净,或用干净纱布缠食指,再将牙膏挤于指上,犹如使用牙刷那样,来回上下揩拭,然后用食指按摩牙龈数遍。
3.刷牙的方法
刷牙时动作要轻柔,不能横冲直撞着刷,也不要横刷,要用竖刷法,顺序应是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上下来回刷,而且里里外外都要刷到,这样才能保持牙齿的清洁。
每晚用热水洗脚
有的产妇受旧风俗影响,产后不敢洗脚,甚至睡觉时也不脱袜子,怕脚心受凉,以后会引起脚后跟疼痛、腿脚麻木,就是常说的“产后足跟痛”。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也是没有根据的。科学的说法是“睡前洗脚,胜过打针吃药”。产妇不但要洗脚,还要泡脚,坚持用热水泡脚对身体有益。
产妇应当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15~25分钟,这样可以活跃神经末梢,调节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也有利于血液循环,能起到强身壮体、加速身体复原的作用。尤其是产妇经历了分娩过程以后,每天用热水泡泡脚不仅解乏,舒缓身心,对解除肌肉和神经疲劳也大有好处。另外产妇在泡脚时还可以结合足疗按摩,不断地按摩足趾和脚心,可提高泡脚保健的功效。
生活细节与日常护理
很多新妈妈在坐月子期间听了很多妈妈婆婆的话,待在房间里足不出户,也吹不着风,更甚者新妈妈不能洗头洗澡的都很多。然而很多原来的生活习惯到现在并不适用了,那么现如今新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到哪些细节与日常护理呢?
1.居室通风
新妈妈的居室应坚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这样才能减少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防止病毒感染。注意在通风时,新妈妈和宝宝应暂移到其他房间,避免受风着凉。
2.防寒保暖
无论何时坐月子,新妈妈的居室都要保证舒适安静,温暖适宜。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0~24℃,如果是冬天,家中没有暖气,可以开空调或电暖器保持房间里的合适温度。
3.湿度适宜
由于空气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流鼻血、咽痛等,应注意居室内的空气不能过于干燥,可在室内用加湿器或放盆水,提高空气湿度。室内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5%~65%。
4.注意休息
保持心情愉快,拥有充足睡眠。好心情、好睡眠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5.饮食均衡
新妈妈要适当多吃含维生素多的蔬菜水果和高蛋白食物,促进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除了这些食物日常还应多饮水,多排尿,及时排除体内毒素,有助于抵抗病毒的侵袭。注意饮食要营养均衡。
6.皮肤清洁新妈妈出汗比较多,衣裤、被褥常被汗水浸湿,容易滋生病菌。因此,新妈妈的衣裤和被褥必须勤换勤晒,不仅能保持清洁,还能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病菌。
多种睡姿交替,有利于产后康复
新妈妈在经过妊娠和分娩后,维持子宫位置的韧带和子宫的位置都有所变化,坐月子时采用多种睡姿交替,有利于产后恢复。
产后卧床休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躺卧的姿势,为了子宫能保持正常位置,新妈妈最好不要长时间的保持仰卧的睡姿。
为了防止发生子宫向后倾倒,早晚可以采取俯卧式,注意不要挤压乳房,另外这种姿势还有利于恶露的排出。
新妈妈在卧床休养中要注意避免长期用某种睡姿时间过久,而应仰卧、侧卧和俯卧等多种姿势交替,这样有益于身体的恢复。
不要让宝宝总在新妈妈身边
很多新妈妈在休息的时候,总喜欢把宝宝放在自己的身边,觉得这样方便及时照顾和喂乳,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影响了新妈妈的休息,因为新妈妈在翻身的时候总会担心不小心压着宝宝或者弄醒宝宝,导致其在睡觉时总是睡得很紧张,肌肉也不能得到放松,而总是采取一种固定的睡姿,不利于产后恢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因此,新妈妈不要让宝宝总和自己睡得太近,过久的放在自己身边,也可以选择将宝宝放在婴儿床上独自入睡,这样新妈妈在睡觉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自由舒适的姿势了,有益于保证产妇的睡眠质量,促使身体尽快恢复。
乳房胀痛要及时采取缓解措施
产妇乳房胀痛,一是当乳腺不断分泌乳汁时,因小儿吸奶量少,使多余的乳汁淤积在乳房内,乳房胀痛;二是遇到乳腺管不够畅通,使乳汁不能及时排出而淤积在乳房内,导致乳房充盈、硬结、胀痛,有时在乳房部能摸到大小不等的硬块。产妇感到乳房胀痛明显,体温可轻度升高,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不仅影响产妇的康复,也妨碍喂养新生儿。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以起到缓解乳房胀痛的作用:
1.乳汁分泌过多,如果宝宝实在吃不空奶,多余的奶可以用吸奶器吸净。
2.不规定喂奶次数和时间,提倡按需喂养,当宝宝肚子饿或妈妈感到乳房充满时就进行哺乳,避免盲目按时喂养,造成妈妈乳房蓄奶过多胀痛。
3.哺乳前热敷乳房,疏通乳腺管,促进吸收,也可以轻轻从四周向乳头方向按摩挤捏、使乳汁排出。
4.要有正确的喂养姿势,使小儿含接良好,这样既使孩子吃到更多的奶水,又解决了乳房胀痛的问题。
5.掌握好产妇下奶食物,如控制好鸡汤、鱼汤等营养汤的进食量。
产后不要立即戴隐形眼镜
虽然现在没有医学方面的研究证明在怀孕与生产后,隐形眼镜会对胎儿和宝宝的健康有影响,只是从医学的角度讲产后是不主张立即佩戴隐形眼镜的,因为分娩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和全身多系统的变化,影响角膜的生理和代谢。另外由于激素的变化,会让新妈妈眼睛的分泌物变少,眼球变干,这个时候不适合戴隐形眼镜。所以为了更好的保护眼睛,最好是在产后一个月再佩戴隐形眼镜。
鸡蛋清巧除产后妊娠纹
妊娠纹是真皮弹力纤维断裂变形,皮肤过伸出现的萎缩变化,而鸡蛋蛋清甘寒,能清热解毒,外用可以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有收紧皮肤的作用,因此对于消除或减轻产后妊娠纹有良好功效,还有助于体形恢复。
操作方法:
1.取蛋清。需要用鸡蛋清时,可用针在蛋壳的两端各扎1个孔,蛋清会从孔流出来,而蛋黄仍留在蛋壳里;如果把蛋壳打成两瓣,下面放一容器,把蛋黄在两瓣蛋壳里互相倒2、3次,蛋清、蛋黄即可分开。
2.用法。洗净腹部后按摩10分钟,把蛋清敷在腹部皮肤上,10分钟左右擦掉,再做一次腹部按摩,可以让皮肤吸收更好一些。蛋清中可加入一些橄榄油。橄榄油中的维生素E对促进皮肤胶原纤维再生有好处;维生素A、C对防皱也有一定作用。腹部敷好鸡蛋清后,可以用纯棉白条布裹在腰腹部,白天裹好,晚上睡觉时放开,第二天更换。
良好的生活习惯淡化妊娠纹
妊娠纹一旦产生,要想完全消除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淡化妊娠纹。
1.在坐月子的时候,产妇要远离那些例如烟、酒一类刺激性比较强的事物,甜腻以及油炸类的食品也应该少吃,平常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证多喝水和充足睡眠,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产妇减少妊娠纹。
2.在为妊娠纹涂抹上精油或者是除纹霜的时候,要适当的进行按摩,这样可以让皮肤的弹性增加,保证滋润肌肤,可以有效将已经形成的妊娠纹淡化。当然在选择产后祛妊娠纹的护肤品时也要慎重,要挑选健康安全有效的。
3.在淋浴时也可以预防和淡化妊娠纹,从怀孕开始,洗澡可以用热水对下腹部进行冲洗,让皮肤的血液循环加速,有助于预防妊娠纹的出现。另外,沐浴后在下腹部周围涂抹上护肤油脂或者去纹霜,可以淡化妊娠纹。
产后心理减压法
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做母亲的都会感到欢欣、激动、兴奋,也会觉得全身轻松。但在以后,可能会体验到产后的抑郁,经常失眠,暗自哭泣、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这时候产后妈妈应该通过心理减压法调节自己,摆脱抑郁的困扰。
1.产后忧郁可自愈。如果只是简单的产后忧郁,可以适当的让自己的心绪放松,等待身体对激素水平变化的重新适应后,可以很快的适应新的身份,并从宝宝的身上找到快乐。
2.清淡而营养的产后饮食。吃营养丰富而又清淡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少食多餐,可使情绪稳定。
3.适度运动。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和轻松的活动,不仅能够将注意力从宝贝或者烦心的事情上转移,还可以使体内自动产生快乐元素,让心情从内而外地快乐起来。
4.珍惜每一个睡眠机会。妈妈要学会创造各种条件,让自己能睡个觉。有时候,即便半个小时的睡眠也能给你带来好心情!
5.寻求帮助。不要过度担忧,多向家人请教育儿的经验,避免手足无措,紧张焦虑。另一方面,学会向丈夫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分担和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共同缓解压力!
产后42天要进行健康检查
产后42天是妈妈产后的一个重要检查时间,妈妈在分娩后,身体自然会发生不少的变化,不管是体内激素还是身体体质等,都和生产之前的状态不同。因此产后的妈妈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才能恢复到非孕状态,这种生理变化约需42天才能完成,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那么这次检查主要包括哪些项目呢?
1.子宫检查
生完宝宝之后,妈妈的肚子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要恢复到孕前的状态大概需要6周的时间,所以产后检查主要就是了解子宫缩复的情况。如果女性出现产后恶露不停的现象,那就需要去医院做一下B超检查,看一看子宫内膜的情况,以判断子宫出血的原因。
2.盆底检查
分娩时对盆底肌肉、神经的损伤,不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更造成了阴道松弛,甚至出现阴道壁脱垂、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等严重情况。如果产后出现尿失禁这一问题,女性必须趁早接受治疗。
3.乳房检查
对于新妈妈来说,充满了乳汁的乳房是非常娇嫩的,常常因为乳房乳胀感到疼痛。而一旦乳房健康出现问题,不仅影响乳汁分泌,也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所以,乳房做检查很有必要。
4.伤口检查
不管是剖宫产还是顺产侧切,女性总是避免不了的要挨上一刀。尤其是剖宫产的妈妈,伤口会对腹腔内的消化系统还有泌尿生殖系统器官带来非正常的挤压,复位会更加困难。所以,新妈妈在做产后检查时,手术后伤口恢复情况也是其中重点。
5.血压、血糖检查
造成新妈咪高血糖、血压的原因有很多,很多新妈咪就是由于生活习惯的变化,昼夜哺乳,休息不好,大量红糖的摄入等原因造成的,而缺血和携氧量的降低更会危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因此需要好好的检查血压、血糖情况是否正常。
6.骨密度测定
妊娠妇女经过十月怀胎和产后哺乳,体内的钙质会大量流失。所以产后做骨密度检查会及时发现骨质的缺钙情况,以免发生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也可避免乳汁缺钙所造成的宝宝缺钙的现象。
7.避孕指导
这一项是产后复查中特有的。“哺乳期”并非“安全期”。妈妈们一定要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再次怀孕对于正在恢复中的身体来说是十分有害的。至于采取什么样的避孕措施,妈妈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次检查的机会向妇科医生进行咨询,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避孕。
剖宫产妈妈的护理
很多妈妈因为害怕自然生产的疼痛,早早就决定剖腹产。其实剖腹产妈妈坐月子的时候比自然生产要麻烦的多,还要承受产后剖腹部位的疼痛。为了尽快恢复身体,妈妈们在剖腹产后坐月子的时候要好好护理。
1.要少用止痛药物
随着剖宫产术后麻醉药的作用慢慢地消失,腹部伤口的痛觉开始恢复,一般在术后数小时,伤口会剧烈疼痛。为了能够得到很好休息,可请医生在手术当天或当夜给用一些止痛药物。在此之后,就要多一些忍耐,最好不要再使用药物止痛,以免影响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2.术后应该多翻身
麻醉药物对肠蠕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肠胀气,因而发生腹胀。因此,产后宜多做翻身动作,促进麻痹的肠肌蠕动功能及早恢复,使肠道内的气体尽快排出,以减轻腹胀。
3.卧床宜取半卧位
剖宫产术后的新妈妈身体恢复与阴道自然分娩者相比要慢得多,在产后24小时后可起床活动。因此,剖宫产易发生恶露不易排出的情况,而采取半卧位,配合多翻身,可以促使恶露排出,避免恶露淤积在子宫腔内,引起感染而影响子宫复位,也利于子宫切口的愈合。
4.保持腹部切口清洁
手术后2周内,要避免沾湿腹部的伤口,应该禁止全身的淋浴而采用擦浴,在此之后可以淋浴,但恶露未排干净之前一定要禁止盆浴,注意不要让脏水进入阴道;伤口未愈合前请勿弄湿或弄脏,万一弄湿的话,必须立即擦干,并涂上优碘。
5.尽量早下床活动
只要体力允许,产后应该尽量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不仅可增加肠蠕动的功能,促进子宫复位,而且还可避免发生肠粘连、血栓性静脉炎、下肢血栓。下床时先行侧卧,以手支撑身体起床,避免直接用腹部力量坐起。在咳嗽、笑、下床前,用手及束腹带固定伤口部位。
6.要忌食胀气食物
剖宫产术后约24小时,胃肠功能才会逐渐恢复,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应该进食流食1天,如蛋汤、米汤,忌食牛奶、豆浆等胀气食物。肠道气体排通后,改用半流质食物1~2天,如稀粥、汤面、馄饨等,然后再转为普通饮食。
7.要尽早顺畅排尿
在拔除尿管后,要多喝水,稍有尿意就要试着去解小便。新妈妈第一次排尿可能会稍有不适,要多喝水,多解小便,慢慢就会消失。还要注意排尿一定顺畅,如果一点点挤着尿就是膀胱功能没恢复好,需要重新插尿管,锻炼膀胱功能之后就可以顺利排尿了。
特殊妈妈的护理细节
高龄产妇和年轻产妇相比,身体状况不仅特殊,后期的护理保养也比较特殊,那么特殊的高龄产妇妈妈应该怎样坐月子呢?
高龄产妇能再次孕育是一件很不易的事,在产后首先要注意好好静养。大部分的高龄产妇是剖宫产,手术后的第一天一定是要卧床休息的,在产后六小时要注意翻身,增强血液循环。在两天过后,可以适当的下床活动一下,促进肠胃蠕动,可以减少肠粘连、便秘发生。
另外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食物,来补充营养,但不宜吃大补食物,可以进食一些清淡可口、利于消化吸收,且富有营养及足够热量和水分的饮食,保证每日对营养的需求量。在此要注意高龄产妇的心理变化,预防忧郁症的发生,适当的放些轻缓的音乐安抚焦虑的心情,缓解紧张情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