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夫子的作文并不好,只是爱使用华丽的词句,尤其是大量使用成语,很符合那位语文老师的口味罢了。这便害了夫子,使夫子以为自己是当作家的材料。
夫子自然没有当上作家,而且别的什么“家”也都不沾边,只是进了一家没有什么特色的工厂,当了一个没有什么特长的工人。
夫子虽然当了工人,但喜欢看书的习惯没变,班前班后老是手捧一书很投入地看,而且还常常写点儿文章在工会和团委合办的油印小报上发表。“夫子”的绰号就是这个时候确立下来的。
那家没有特色的工厂终于宣布没有工资可发了,没有特长的夫子也就成了第一批回家领取生活补贴的人。都端着铁饭碗的时候显不出谁高谁低,铁饭碗一下子给拿掉了,夫子生活能力或曰生存能力之低下立刻暴露无遗。
夫子经历过许多可笑可怜的失败。夫子拿着下岗证四处求职,很多地方要电工,很多地方要厨师,更有很多地方要能拉来生意的业务员,可夫子都不行。有一家公司看夫子在“有何特长”一栏里填着“爱好文学”,便问他发表过一些什么作品?夫子说发表过几篇散文和几首诗歌。人家便叫他把作品拿来看看。夫子连忙回家拿来了他保存得很仔细的几份油印小报。人家一看便笑了。
无路可走的夫子最后也去夜市摆起了地摊,就和标兵嫂挨着。小小的地摊别看不显眼,只要用心经营,一个月几百块钱的收入是不成问题的,如果经营得法,本钱又大,一、两千元也不是什么难事。可夫子却不行,没生意时老是埋头看他的书,好像那地摊是人家的,他只是临时帮忙照看一下似的。顾客看他不像是做生意的,从他摊前经过时本想看看的,结果常常就走了过去。有几次是标兵嫂看人家像是想买夫子的东西,替夫子张口把人留住的。夫子也没有个“谢”字,好像那是标兵嫂应该的。标兵嫂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夫子,你这么喜欢看书,不如开个书店吧!书店不用招呼人,你自己也可以看个够。”
夫子很认真地说:“标兵嫂,我真是想开个书店的,可没有本钱。”标兵嫂看夫子当真有开书店的想法,便也认真地想了想说:“你不能代销吗?”
夫子说:“人家认我吗?”
标兵嫂说:“要不你问问冷老师?她原来是编辑,也许能帮上忙。”
冷老师果然能够帮忙。冷老师不光给夫子联系了书商,还把自己的很多藏书都拿给夫子。夫子看着那些保存得很好的书说:“冷老师,这些书你自己不还要读吗?”
冷老师笑笑说:“不读了。书读的太多人就傻了。”
夫子的书店开张了,店名就叫“夫子书屋”。有人买书时夫子就卖书,没人买书时夫子就自己看书。夫子觉得比摆地摊和在工厂上班都自在。
月底结帐时,夫子把自己吓了一跳,他感觉自个儿什么事都没干似的。怎么竟卖了两千多块钱?他看看书架上的书,发现卖掉的大部分都是冷老师的藏书。那些很新的旧书比刚出版的新书便宜多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