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头很会招呼自己。
老高头招呼自己的唯一东西是酒。自然还有和酒紧紧相连的菜。不过老高头对下酒菜并不十分讲究,有鱼有肉当然好,无鱼无肉时一只咸鸭蛋或者一把花生米也很好,连一只咸鸭蛋或者一把花生米都没有的时候,一颗硬块糖他也能喝两蛊,而且喝得有滋有味。
老高头的酒一日三餐不断线。最简单的是早餐。老高头的早餐是两个油饼。人家吃油饼都另要一碗豆浆或者牛奶或者甜米酒,用这些浆水把油饼送下去。老高头却是来一碗白酒,用油饼把酒送下去。老高头嘴大,常常是油饼吃完了酒还剩几口,这时他便用油花花的五个指头下酒了,喝一口酒嘬一只手指头,五个指头嘬一遍,酒也就喝完了。
老高头最得意的日子是关薪后的头几天,那几天每天下班回家老高头都是笑咪咪地一只手提着瓶酒,另一只手托着或者用小手指头勾着一包卤菜,年轻时那卤菜是用于荷叶包着的,如今都是塑料袋装着的了。邻居们便会笑着招呼他:“老高,开支了?”老高头便会很热情地腾出一只手去扯人家的胳膊:“来,来!一块儿喝两杯。”当然无人应邀。老高头便说:“怎么?怕我月底找你借钱?”结局自然是大家一笑了之。
钱多多吃,钱少少吃,没钱时甚至可以不吃。老高头一辈子还真不找人借钱。
老高头的本职工作平平淡淡无甚说道,但老高头的“第二职业”不光在余福里,附近几条街无不家喻户晓,且有口皆碑。那年月任何单位都兴在大门口竖一块毛主席语录墙。殡仪馆门口的语录墙上写的是“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老高头的“第二职业”就是操办这号“经常发生的事”。殡仪馆老高头三天两头进进出出,像是他自家的菜园子一样。殡仪馆人没有不认识老高头的,都说老高头是他们的编外职工。老高头给人家办丧事从来尽心尽力,每次都像送他自己的亲爹娘老子一样,把这人生的最后一件事办得圆圆满满。能想到的都想到,能办到的都办到,绝不给亲属留任何遗憾。老高头办这些事从不要酬金,按惯例,当事人除了香皂、毛巾以外,再提上两瓶酒一只烧鸡就行了。有时那酒档次高了,老高头便舍不得喝,先放家里看两天,然后提到巷口烟酒店换成几瓶便宜的,价格换高换低的也不在乎。
老高头的女人给老高头生了两个女儿,两个女儿亭亭玉立之时都还没件正经衣服。老高头的女人刚进老高头家时不是这个样子,也如一般女人一样省吃俭用,一分钱搁身上揣三天再花,后来是被高老头言传身教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给改造过来了。老高头说:“你哪天跟我去火葬场看看,谁能活一千年?谁又知道什么时候死?死了又能带走什么?人生一世,吃穿二字,吃是第一位的。”女人竟也慢慢给改造过来了。于是老高头的家里除了饭桌、床板和酒瓶以外,几乎就是家徒四壁了。有人说在老高头屋里说话有回声,不相信的人进去一试,果然嗡嗡如立北京回音殿。
何太婆实在看不过去时曾多次说过老高头,让他管住自己的嘴,少喝点儿,老高头也不生气,一边喝一边笑嘻嘻地说:“何支书,我喝我自己的还犯法吗?又不是公款。”
何太婆说:“你要有吃公款的能耐我也就不说你了。你也得顾顾孩子吧?”
老高头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操那个心!”
话还真让老高头给说对了,在学生们大多不幸成为待业青年的时候,老高头的两个女儿却很快就找到了饭碗——先后顺利应聘为两家公司的陪酒员。只是两姐妹都没想到后来她们竟成了同一张酒桌上的对手,各为其主杀了个人仰马翻,不过这已经不是老高头的故事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