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吉的父亲是这个城市里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挺现代的,经常背一个大牛仔包送丹吉上学,在校门口,让丹吉亲亲他的额头,然后目送丹吉一直走进自己班的教室。
一群学生中,丹吉算是漂亮的:大眼睛,长睫毛,鼻悬唇丹,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个小美人胚子。
丹吉的母亲是省歌舞团的演员,虽然不是主角了,但每次团里出国访问,她都可以争取来一个名额,细算算,在团里10年了,大小也走了五六个国家。
用丹吉的说法,她家的布置是流动形的,一切,都有一种舞蹈语言的韵律,很有诗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她挺幸福。
妻子说,丹吉比较孤傲,一般不和同学说话,自己学习很好,功课完成出色,在学校,除了看书,就是照小镜子,对自己的形象非常注意。有同学无意撞了她,她就会一边掸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一边说:“疯疯癫癫的,改不了一身小市民的俗气。”
妻子很纳罕:“这些话,可不是一个孩子说的。”
丹吉不热爱集体,在学校劳动缩手缩脚的,学校的活动,不是特别积极地参加。她的作文在全国获过奖,数学在市里比赛拿过第一,功课好仿佛成了她的保护伞。有时,妻子对这些可以称之为“问题孩子”的学生也感到棘手。
丹吉做事有些不符合年龄的神经兮兮。
妻子交代她出一期墙报,她会犹豫地说:“这一阵子怕不行了,市报的编辑阿姨约我赶一个小稿呢,她那个栏目等着上的。”
但,第二天,她又会把写好的墙报放在老师的书桌上,不经意地说:“赶了一个晚上。”
妻子说:“你看她这样子可笑不,好像她比我还老练似的。”
丹吉的父母妻子都见过,也谈了一些丹吉的事儿。妻子说,她隐隐地感觉,丹吉这个学生这样发展下去,对她的将来可能会有些不良的影响。妻子觉得丹吉的父母都是搞艺术的,所以,她说得比较委婉。
丹吉的父母给人的印象是非常非常的谦和,有点夹生饭似的。谦和得使人都不好意思批评他们,这也是生活中的艺术吧,夫妻两个表现得都很好。
丹吉的父亲说:“我这个人,比较散淡,对什么事,好像……怎么说呢,要说小吉这孩子,对生活有想法,有追求,对这些想法、追求不可避免地附带来的那些东西,我认为挺正常的,当然,这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
妻子觉得,一个孩子,有这样的父母,也挺可怜。
市里的一家少年刊物要来学校采访,要报道一下丹吉,妻子顶着几方面的压力回绝了。丹吉的母亲打电话到学校找妻子,挺客气地问她:“你能和小吉平等地坐到一起谈谈吗?”
妻子苦笑不迭。
那篇报道当然还是发出来了,校内外都挺轰动。有好奇的同学主动接近丹吉,丹吉却很无所谓地说:“其实,我挺讨厌记者的。”
大家都不知真假。
妻子说:“我是一个老师,可我每天放学的时候,看丹吉一个人走向校门,我真不知道应该去搀她的哪一只手。”
这,也是一种悲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