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杀手:攻击机-美俄攻击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攻击机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纵性、安定性和良好的搜索地面小目标的能力,可配备品种较多的对地攻击武器。为提高生存能力,一般在其要害部位有装甲防护。

    一、A-1“空中袭击者”

    A-1(也用AD-1)“空中袭击者”为大型单发动机攻击机。原先的设计代号为BT2D,设计的目的是要取代作战能力较差的BTD型攻击机。不过,A-1问世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后来大量投入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它的作战性能不错,但是驾驶它的人非常辛苦,很容易疲劳。

    1945年3月,A-1攻击机首次升空(设计代号XBT2D-1),是当时最大的单座作战飞机。尽管机身内有较大的空间存放武器弹药,它的一副机翼上仍各设计7个弹药外挂点。二战的经验证明,攻击机最主要的性能是能够投放和发射多种弹药。A-1正是由于具有这个特点,所以被美国空军看中。到1957年停止生产为止,A-1总共生产了3180架。

    A-1攻击机有多种型号,如电子对抗型、空中预警型和反潜型等。美国道格拉斯公司总共生产了3180架A-1“空中袭击者”到1979年仍有不少A-1飞机在为美国空军服役。AD-1~AD-4型外形变化不大。AD-5型驾驶舱较宽大,有2个驾驶员座位。有些较早的型号配备APS-20A雷达,后面机舱还可以乘坐2~3名飞行员,担负起空中预警机的任务。AD-5型可充当救护机、运输机和拖曳靶机的角色。AD-6和AD-7单座改进机型曾为法国空军在阿尔及利亚效力。1962年,A-1“空中袭击者”的重新设计型A-1D至A-1J型问世。美国空军战术司令部曾把A-1E、A-H、A-1J型投入越南战争。

    二、A-4E“天鹰”攻击机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4“天鹰”攻击机属单座单发动机轻型飞机。它的作战使命是支援登陆部队;摧毁敌方的地面防御目标,为直升飞机护航等。

    A-4攻击机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设计,最初设计的型号A-40型为具有核攻击能力的航空母舰舰载白天轻型攻击机。A-4攻击机有多种型号。A-4M和TA-4F型现在为美国海军陆战队预备队服役。所有的型号都配备2门20毫米机炮,能在白天和夜间目视飞行气象条件下投放常规武器和核武器。A-4M使用平视显示仪和计算机辅助角速度轰炸系统投放炸弹。美国海军陆战队预备队有两个A-4攻击机中队,每个中队有12架飞机和两架TA-4型攻击机。

    A-4攻击机具有以下特点:

    悬臂式低置后掠单机翼,后掠角;起飞和着陆时具有卓越的低速飞行控制能力;结构紧凑,是迄今为止多用途最有效的轻型攻击机之一;首飞至今已经30多年,但仍可以进行发动机系统、航空电子设备、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改进,到21世纪仍在继续使用,全世界总共有765架在飞行。

    三、A-6“入侵者”攻击机

    A-6E是航空母舰舰载全天候亚音速攻击机,双座。配备一台微型数字计算机,一个固体武器投放系统,一台单频道综合搜索和跟踪雷达,一个与机头炮塔相配合的目标识别攻击复式传感器。炮塔上还有前视红外探测系统、激光指示器和接收器。

    在1986年空袭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A-6E攻击机和FB-111轰炸机协同作战,突破利比亚先进而且事先已有准备的防空体系,在漆黑的夜里低空飞行,避开成百枚地对空导弹的攻击,准确地向目标发射激光制导武器,从而证明了它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全天候攻击机之一。

    1996年12月19日,A-6E攻击机从“企业”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执行最后一次飞行任务。1997年以后,美国航空母舰第7航空联队第75“入侵者”攻击机中队宣布退役。

    四、“海盗Ⅱ”A-7轻型攻击机

    “海盗Ⅱ”A-7是美国凌·特姆科·沃特公司研制的亚音速单座轻型攻击机,主要执行近距空中支援和纵深遮断等战术任务,曾是美国的主力攻击机之一。1963年5月,美国海军发布了研制轻型攻击机的战术技术要求。1964年2月11日,海军最后选定沃特公司的方案。1965年1月15日完成了最后的设计,9月27日,第一架原型机进行了首飞。同年美国空军决定发展A-7的岸基型。A-7A的生产型于1966年10月开始装备海军。

    A-7是一种上单翼单座战术攻击机。进气口位于机头雷达罩下方。后掠式机翼有明显的下反角,水平尾翼有上反角,垂直尾翼上端切去一角,以减小机高,便于在航空母舰上停放。机身和机翼下共有8个外挂架,可挂载多种武器。A-7“海盗Ⅱ”主要技术数据:机长14.06米,机高4.89米,翼展11.80米(翼尖折叠后为7.24米),正常起飞重量1332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9050千克,最大载弹量6805千克,巡航速度(高度10670米)0.72~0.80马赫,实用升限(无外挂)14780米,战斗升限14170米,起飞滑跑距离(最大重量)1525米,着陆滑跑距离(总重11340千克)1355米。

    A-7A是舰载型,1966年9月交付给马里兰州的海军飞行试验中心,10月装备了第一个作战中队(VF-147),15日开始在航母上试验。1967年12月4日随同“突击队员”号航母开赴越南参战。该机装备普·惠公司的TF30-P-6发动机和综合轻型攻击航空电子系统。A-7B是A型的改型,1968年2月首飞,同年交付使用。B型装备TF30P-8(后来改装为P-408)发动机,其火力控制设备与A型相同。A-7A/B攻击机在机头上部左右两侧各装1门20毫米口径的MK.12机炮,每门炮的备弹量为340发。

    A-7C是装备TF30-P-8发动机的A-7E的早期生产型,此型飞机只用于训练,没有装备作战部队。A-7D是空军采用的陆基型,与海军型的主要区别是:用1门20毫米的M6lAl“火神”六管炮取代了2门20毫米口径的MK.12单管机炮;为了提高生存力增加了重达100千克以上的装甲;液压系统从2余度改成3余度;采用了防爆油箱(容积从5678升减少到5394升);改进了航空电子设备,成为美国军用飞机中第一种采用平视显示器的飞机。A-7E是舰载型,该机的火力控制设备与D型基本相同,1970年6月9日装备该机的VFl46和VFl47中队随同“美国”号航母参加越南战争。

    A-7D/E攻击机在前机身左下方安装1门20毫米口径的M61型“火神”6管炮。D型飞机的备弹量是1000发,E型飞机的备弹量是1280发。A-7D/E攻击机总共8个外部挂架。左右机翼下(固定部分)各有3个挂架,内侧挂架最大挂载能力为1134千克,中间和外侧挂架最大挂载能力为1587千克,机身两侧各有1个挂架,每个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227千克。

    五、“雷电”A-10攻击机

    A-10是由美国费尔柴尔德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单座双发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机。1966年,根据越南战争的教训,美军提出了研制新型单座近距支援攻击机,以取代老旧的螺旋桨式攻击机A-1的计划,即A-X计划。1967年4月美国空军开始招标,总体的战术技术要求是:必须能挂载大量的攻击武器;要求能长时间地进行战场压制;低空机动性好和有较高的生存性。1970年12月18日,空军选定诺斯罗普和费尔柴尔德两家公司制造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诺斯罗普公司设计的原型机编号为A-9,费尔柴尔德公司设计的原型机编号为A-10。经过280多次的对比试飞后,1973年1月18日空军宣布选中A-10。

    A-10的基本技术数据:机长16.26米,最大起飞重量2268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20032千克,最大外挂重量7250千克,巡航速度(高度1525米)623千米/小时,实用升限9144~1.1万,近距支援作战半径463千米,侦察作战半径750千米,纵深攻击作战半径1000千米,最大载重起飞距离1372米,前线机场起飞重量起飞距离610米。

    A-10攻击机拥有坚固的驾驶员座舱装甲,呈浴缸状的钛合金装甲包裹住了整个座舱的下半部,这使飞行员在地面火力飞行中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座舱玻璃也具有相当强的防弹能力。机头有较大的下倾角,使得飞行员视野开阔,再加上水泡形座舱盖,无论前后视野都有充分保证。装配有道格拉斯公司的ACESII弹射座椅,可以在零高度、0~834千米/小时的速度范围内安全弹射。发动机安排在后机身两侧,由于分布相距较远,减少了同时被防空火力击中而使飞机完全失去动力的机会,空出了机身和机翼内侧下的空间,令外挂点的布置非常简洁。

    A-10攻击机的前机身内左下侧安装了1门30毫米的GAU-8型7管加特林式机炮,最大备弹量1350发,射速每分钟4200发。机身下部有11个外挂架,每个机翼下有4个,机身下有3个。机身下中央挂架和机身下两侧的挂架不能同时使用。A-10攻击机可外挂的武器包括:MK82、MK83和MK84通用炸弹,BLU-lB火焰炸弹、BLU-52炸弹,SUU-25曳光弹布撒器,SUU-23A炮舱(内装1门20毫米GAU-4/A机炮和1200发炮弹),AGM-65“幼畜”空对地导弹,GBU-12和GBU-10激光制导炸弹,GBU-8光电制导炸弹,LAU-68火箭弹发射器和AIM-9E/J“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此外,有的挂架还可以挂副油箱和AN/AAS-35“宝石便士”激光搜索和跟踪吊舱等。

    A-10攻击机于1975年开始交付,1984年停产,总共生产了713架。A-10在1982年的单价为960万美元,在美空军中算是一种价格低廉的作战飞机。2005年3月,最新改进的A-10首飞,后定名为A-10C“雷电Ⅱ”。这次改进升级是美国空军自1972年以来对现役飞机实施的最重要的技术改造项目。到2009年,主承包商洛·马公司将按合同完成356架A-10飞机的升级任务。经过升级改进,已有30年役龄的A-10“雷电”的使用寿命将延长到2028年,它将创下美军攻击机服役55年的记录。

    六、A-9A攻击机

    A-9A攻击机由美国诺斯罗普公司研制,准备和费尔柴尔德公司研制的A-10攻击机进行竞争,最终败下阵来。A-10攻击机被美国空军选中。

    不可否认,A-9A也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攻击机,它的机翼下也有许多悬挂武器弹药的承力点,能够携带多种先进的武器弹药。

    A-9A只生产了2架样机,一架现在美国马奇空军基地展览馆,一架在加利福尼亚州卡斯尔空军基地展

    览馆。

    七、F-111“土豚攻击机

    通用动力的F-111在越南战争中首次登台亮相。F-111的研制工作始于1962年,当时美国空军提出了试验战术战斗机计划,并最终选中通用动力公司和格鲁曼飞机公司,让其共同研制一种可变后掠翼飞机战术战斗机。初步合同订购23架飞机,包括美国空军的18架F-111A和美国海军的5架F-111B(海军最后取消了F-111订单)。F-111原型机安装了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生产的TF-30-P-1涡扇发动机,1964年12月21日首飞;在1965年1月6日的第二次试飞中,机翼的后掠角从16度转换到72.5度。

    生产型F-111A共制造了160架。1967年10月,第一架飞机交付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第4480战术战斗机联队。次年3月10日,该部队的6架F-111A飞赴泰国塔克里空军基地,在越南战场(“枪骑兵作战”行动)进行作战评估,于3月25日首次参战。首次作战很不幸,3架飞机由于操纵杆金属疲劳而蒙受损失,很快这一问题得到解决。1972年9月,部署在塔克里空军基地的第429和第430战术战斗机中队的F-111A表现出色,参加了空中进攻作战(“后卫II”),并在空战史上最密集的防空火力中,对河内地区的目标发起夜间和全天候攻击。

    接替F-111A的是F-

    111E,F-111E改进了进气道,将性能提高至2.2马赫。驻扎在英国阿普尔·海福德空军基地的第20战术战斗机联队,于1971年夏天换装完毕,该部队隶属于北约第2盟军战术空军部队,作战时负责执行敌方边境纵深地区的遮断任务。第48战术战斗机联队是另外一支驻扎在英国的F-111部队,部署在萨福克郡莱肯希思空军基地,隶属于北约第4盟军战术空军部队,作战时负责执行亚得里亚海地区的遮断任务。第48战术战斗机联队装备的是F-111F,这是一种战斗轰炸机,兼有F-111E和FB-111A(战略轰炸机改型)的优点,安装了更强劲的TF-30-P-100发动机。第48战术战斗机联队的F-111炸弹舱内可以携带两枚B-43核炸弹,机翼下的6个外挂点可以携带各种武器,是北约战区核攻击部队的核心。

    执行常规任务时,F-111F的主要精确供给武器系统是“铺路钉”独立吊舱,内有激光指示器、测距仪和前视红外设备,可以使用各种激光制导炸弹,如906千克的Mk82“蛇眼”、GBU-15电视制导炸弹或“小牛”电视制导导弹。“铺路钉”吊舱安装在F-111武器舱的一个专门托架中,当系统激活时,旋转180度,将探测头露出。探测头是红外探寻器、激光指示器和测距仪的平台,为武器系统操作员提供稳定的红外图像和距离信息。F-111C(共制造了24架)是为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制造的攻击型,F-111D(共制造了96架)是战术支援型。各型号的F-111共制造了562架,其中包括23架发展型飞机。F-111参加过多次作战行动,如越南战争、1986年4月对利比亚发动的报复性攻击和1991年在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

    八、P-80“流星”攻击机

    洛克希德P-80“流星”是美国第一种投入使用的喷气战机,与英国的同类飞机一样,这种飞机也采用了常规布局,成为二战后5年中美国战术战斗轰炸机中队和战斗截击机中队的主力。XP-80原型机是围绕一架德·哈维兰H-1喷气飞机设计的,这架H-1飞机于1943年7月交付美国,仅仅143天后XP-80便生产出来了,于1944年1月9日首飞。1945年4月,两架YP-80被运往英国,并交付英国第8航空队,另外两架运往意大利,但是这些飞机在欧洲还没有进行作战飞行,战争就结束了。1945年底,早期生产型P-80A交付美国陆军航空队第412战斗机大队,1946年7月改称第1战斗机大队,下辖第27、第71和第94战斗机中队。

    P-80A之后是P-80B,F-80C(P是英文“驱逐机”的首字母,此时更换为“战斗机”的首字母F)是主要的生产型号。在朝鲜战争中F-80C是主力战斗轰炸机,在前4个月内出击1.5万架次。飞行员发现这种飞机非常适合低空扫射,但是P-80却并不比朝鲜的雅克夫列夫和拉沃金活塞战斗机的机动性高多少,更别说美国的喷气式飞机最初都携带着炸弹和火箭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在朝鲜战争初期,“流星”攻击机零星参加过几次空战,它曾是美国空军的防空主力,直至1950年性能更出色的F-86A“佩刀”的到来。

    RF-80C是一种照相侦察机。“流星”共生产了1718架,很多飞机后来被改装为靶机。

    九、F-117“夜鹰’攻击机

    神奇的F-117A隐形飞机起源于1973年的“海弗蓝”计划,该计划是为了研究生产一种雷达和红外信号很小甚至为零的战机的可行性。共生产了两架试验型隐形战术“海弗蓝”,1977年在内华达州马夫湖(即51区)首飞。其中一架毁于意外,另一架则于1979年成功完成了全部测试项目。“海弗蓝”原型机证实了隐形飞机的小平面(直角平面)概念和基本的飞机形状。“海弗蓝”原型机与生产型F-117最大的不同在于内倾式垂尾,该垂尾安装于主机身外侧,位置比生产型F-117的垂尾靠前。机翼前缘呈72.5度角。“海弗蓝”采用了很多其他飞机的既有系统,如F-16的线传飞控系统。“海弗蓝”还使用了F-16的侧杆控制器,起落架则来自诺斯罗普F-5;两台发动机来自罗克韦尔T-2“七叶树”;飞控系统的信息来源于机身前部的3个静压传感器和3个总压探测器(1个位于机头,2个位于座舱风挡外框)。“海弗蓝”1001的众多仪表可显示各基本系统的数据。“海弗蓝”排气口的下唇比F-117还要长,两个排气口的指向相交于中心线上的一点。当攻角超过12度时,喷嘴下部形成的双位板会自动向下倾斜。

    “海弗蓝”的评估完成后,洛克希德公司获得了65架生产型F-117A的订单。其中5架用于评估,但是有1架在交付前坠毁。F-117A首飞于1981年6月,1983年10月服役。F-117A是一种单座亚音速飞机,安装两台不带加力燃烧室的FE-F404涡扇发动机,排气口采取了屏蔽措施以降低热排放(如热屏蔽瓷砖),从而达到红外信号最小化。小平面可以散射雷达波;吸波材料和导电涂层的透明化处理进一步降低了F-117A的雷达信号。飞机的机翼前缘后掠角很大,后缘呈W形,尾翼呈V形。武器安装在两个内舱的下摆式挂架。F-117A采用了四余度线传飞控系统、用于安装前视红外和激光指示器的可旋转挂架、平视和下视显示器、激光通信器和整合于数字化航电设备之中的导航/攻击系统。

    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的F-117A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高优先级目标发起了首轮攻击;之后又在巴尔干地区和阿富汗大显身手。1990年7月,最后59架F-117A交付使用。“夜鹰”与诺斯罗普·格鲁曼B-2“幽灵”隐形轰炸机一起,成为美国空军的首要进攻武器。F-117对空战的巨大影响,与其瘦小的机体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沙漠风暴”行动中,F-117的首要目标是高价值的指挥、控制和通信设施,通过“斩首”使敌人失去对部队的控制力。此类目标包括领导层的掩体、指挥所和防空与通信中心。这种目标大都具备良好的防御能力,并且经过加固,能够抵御常规攻击,而且通常位于居民区,脆弱之处通常只有1处或2处,如通风井,炸弹很难造成太大破坏。这就需要投掷高能钻地炸弹,并使附带伤亡最小化,这意味着飞机的攻击精度非常高、生存能力非常强。F-117的隐身性能使其可以在不被敌方防空系统探测和骚扰的情况下进入目标区域,由于目视可见度比较低,可以轻松寻找最佳攻击角度;而普通飞机要进入目标区域则需要超低空快速突入,同时还要避开地面防空火力,投掷精确制导武器的时间非常有限。而F-117的飞行员却可以从容地操作精密的武器系统发起精确打击。如果战略目标逃跑,F-117还可以发起遮断攻击,对桥梁、火车站、机场和工业基地的攻击更为容易。

    十、F-15E“攻击鹰”轰炸机

    F-15E“攻击鹰”轰炸机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F-15的基础上改型设计的。1988年12月,第一架生产型飞机交付空军使用,预计将能服役至2020年或更久。

    F-15E是一种以对地攻击为主要任务的双座超音速战斗轰炸机,但它仍具有很强的空-空作战能力,是当代一种能担负“双重任务”的战斗机。

    1982年美国空军决定发展一种新机型来代替F-111战斗轰炸机。1984年2月,美国空军将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F-15E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F-16E进行了对比试飞,最后选定F-15E作为F-111战斗轰炸机的后继机。

    配备AN/AWG-27武器控制系统的F-15E不但具有很强的攻击能力、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绩,而且它在战备完好率和完成任务率方面也都非常优秀。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第四联队在执行搜索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发射架任务中,参加战斗的48架F-15E仅仅损失了3架。

    F-15E飞机的关键部位和设备都设计得比较合理,许多位置都设置了合理的口盖,检查维护起来非常方便。如更换F-4“鬼怪”飞机的1台发动机大约需要6个人工作8小时,而卸下F-15E“攻击鹰”飞机上的1台发动机并换上1台新发动机,只需要一个人工作3小时。

    十一、AC-130“炮艇”攻击机

    “炮艇”攻击机的首要任务是近距离空中支援、空中遮断和武装侦察。其他任务包括周边和点防御、护送、登陆、投放和运输物资、前方空中控制、有限的指挥和管理,以及战斗搜索和救援。

    装有重型武器的AC-130“炮艇”攻击机配备与先进的传感、导航和控制系统构成一体的侧向射击武器系统,能在夜间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在延伸作战的时间和区域内进行外科手术式或面积饱和攻击。

    越南战争时期,AC-130“炮艇”击毁1万多辆卡车,为救援美军士兵的生命,无数次地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在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的军事行动中,AC-130负责压抑对方防空体系,对地面部队进行攻击,为友军空降部队攻占重要的机场扫清了障碍。

    1989年,在入侵巴拿马的战争中,AC-130“炮艇”在城区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摧毁巴拿马军队的空防指挥中心、指挥部和军事设施。作为这次军事行动中唯一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飞机,它为减少地面部队的伤亡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海湾战争中,AC-130担负起保卫空军基地和对地面部队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任务。在索马里战争中,AC-130也负责对地面部队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轰炸南斯拉夫的军事行动中,“炮艇”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南斯拉夫萨拉热窝的重要目标实施空中遮断。AC-130是卓越的空中火力支援平台,它配备特别精确的火力控制系统,使用105毫米、40毫米、25毫米多种弹药,首发即可命中目标。AC-130的飞行员特别着重于城区作战,要求具有丰富的城区作战知识和经验。为了配合AC-130等攻击机作战,美军许多部队已经开始使用红外信号作为人员、车辆和弹药的标志,根据这些信号,AC-130很容易识别敌我。

    AC-130是在C-130美国空军运输机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1995年9月10日,美国空军隆重纪念第一架C-130飞机退役。这架尾号为53-3129的飞机于1953年在洛克希德公司开始生产,而后洛克希德以它为原型机,设计和生产了一大批C-130“大力士”运输机。

    目前美国空军正在对较早生产的AC-130H“鬼性”进行改进,主要目的是减轻整机的重量和调整重心的位置,这些项目包括使用更轻的材料,重新设计40毫米、105毫米机炮炮塔,拆除无关紧要的装甲。

    AC-130U“幽灵”是用来逐步取代最早生产的AC-130A的新机型。它继承AC-130侧射火力强大的特性,整个机身有一个完整的装甲防护系统,配备高分辨率传感器、电子设备和电子战系统;一个先进的软件控制的火力控制系统;一套包括侧射火力,可转动的25毫米、40毫米、105毫米机炮在内的武器配备。攻击雷达为飞机全天候/夜间的火力攻击提供目标数据。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国会的文件中开始涉及到生产这种新型“炮艇”攻击机的计划。1987年7月,洛克韦尔公司获得了生产“炮艇”的合同。波音公司也获得了生产AC-130H的部分合同,包括协同研制、生产,飞行试验和交货。

    首架AC-130U攻击机于1990年升空。1992年,美国国会拨款批准生产13架AC-130U,以取代在海湾战争中损失的AC-130H。1991~1994年,在美国空军飞行试验中心进行了全面的飞行试验。1994年7月1日,第一架AC-130U攻击机交货。到1998年7月,13架飞机全部交货。

    AC-130U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航空武器系统平台。在它的任务计算机和电子系统中,共有60.9万多条软件编码。多模式工作攻击雷达可探测和鉴别超远距离目标,能够跟踪40毫米和105毫米的飞弹并精确定位,供驾驶员进行目标调整和瞄准。火力控制系统具有同时控制两个不同的传感器和机炮,攻击两个相互分开1千米的目标的能力。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对地攻击的飞机和空中平台具有这种AC-130H“炮艇”的攻击机力。

    AC-130U的导航设备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飞机具有气密性,因而可以飞得更高、更快、更加省油,比AC-130H飞得更远。防卫系统包括对抗措施分配系统,它发射诱饵和曳光弹,以对抗红外制导对空导弹;发动机下面有红外热能屏蔽层,以避免红外制导导弹的攻击。

    AC-130U在飞行试验中也发现了一些软件和硬件方面的缺点,美国空军为此制订了P31改进计划。改进的内容包括:提高系统综合检验装置的软件性能,改进APQ-180攻击雷达的硬件和软件,对“战术情况地图”、电子战系统进行升级,对多用途先进战术终端/综合防御电子系统装置的核心设备和计算机、可转动的机炮炮塔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改进。

    2000年,美国空军又决定对安装在8架AC-130H和13架AC-130U“炮艇”攻击机上的AN/AAQ-17红外探测系统进行改进,主要目的是提高其光学性能,使之升级为AAQ-26型红外探测系统。其他计划改进的还有AC-130LJ的配线、作战飞行程序、控制显示程序、跟踪管理、母线倍增器、控制面板等。

    美国特别行动司令部还要求对AC-130发动机的红外信号抑制系统进行改进,以在较低的使用费用的基础上,为特别行动部队提供生存力更强的“炮艇”攻击机。

    为装备AC-130“炮艇”攻击机而研制中的指向性红外对抗系统共包括60的子系统,它将用来装备59架特别行动部队的作战飞机,包括AC-130H/U和MC-130E/H。这个系统将和飞机上的其他防卫系统联合工作,以对付现在和将来使用的先进的红外制导导弹。据称,这个项目将和英国一起合作进行研制。

    十二、X-45无人驾驶作战飞机

    X-45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和美国空军无人驾驶作战飞机先进技术演示规划部门共同研制的一个项目。它的目的是生产在21世纪使用的无人驾驶作战飞机,用于压制敌方的防空体系并执行对敌攻击的作战任务。

    有人驾驶飞机考虑到驾驶员的舒适、安全和身体能够适应的极限,必须额外增加许多设备,飞机的重量和费用因此增加不少,机动性能也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如它的加速度不能超过人体所能忍受的极限)。免除了这些因素,将使无人驾驶作战飞机的重量只是有人驾驶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大约只有4500千克,仅是战斧巡航导弹的2~3倍。而它的造价只有联合攻击战斗机的三分之一。作战性能也将得到提高。

    由于有人驾驶作战飞机80%的飞行时间都是用来训练飞行员,它们的使用寿命要远比用于作战的时间长。免除了用于训练飞行员的飞行时间,无人驾驶作战飞机除非执行战斗任务,用不着经常起飞,如此一来将节省许多维修的设备、时间和资金。

    X-45将装备美国研制的新一代“灵巧”炸弹,以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并减少摧毁目标所巧炸弹威力相当于907.2千克级的炸弹能付出的代价。据称,这种重113.4千克的“灵巧”炸弹能摧毁大多数坚固的目标。全球定位/惯性导航系统将引导飞机准确地命中和摧毁攻击目标。

    美国政府认为,有能力生产这种无人驾驶作战飞机的公司只有波音、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门和雷神这四家公司,因而只准备在这四家公司中招标。据波音公司2000年9月27日发布的消息称,X-45无人驾驶作战飞机的使命是在战场执行危险和艰巨的作战任务。飞机长8.27米,翼展10.36米,能携带多种作战武器。出厂的飞机将装在小型的箱子里,并且可以保存10年。需要的时候只需一个小时即可装配完毕并投入使用。一架C-17“环球霸王”-3运输机可以装下6架X-45无人驾驶作战飞机。

    X-45无人驾驶作战飞机的造价大约为1000万美元,是新一代战斗机的三分之一。它的问世并不意味着空军不再需要驾驶员,而是对坐在地面任务控制台里进行指挥的驾驶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必须具有比飞机驾驶员更加丰富的战略和战术知识。

    现代攻击机有亚音速的,也有超音速的,正常载弹量可达3吨,机上装有红外观察仪或微光电视等光电搜索瞄准设备和激光测距、火控系统等;有的新型攻击机已具有垂直和短距离起落能力,如苏联的雅克36和英国的“鹞”式攻击机。

    一、伊尔-2攻击机

    伊尔-2由伊留申设计局设计,是“二战”期间苏军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单翼单发双座机,也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军用飞机之一。它于1939年底首次试飞,1942年装备苏军,共生产了36163架。

    1943年7月7日,在改变苏德战场局势的库尔斯克会战中,伊尔-2在20分钟之内击毁了德国第9装甲师的70辆坦克。在与第三装甲师的作战中,伊尔-2在持续2个小时的攻击中,消灭了270辆敌方坦克,为地面部队的进攻扫清了障碍。

    二、LaGG-3战斗机

    LaGG-3战斗机是由苏联著名设计师拉沃契金领导的设计小组,在拉格-1的基础上研发而成的。它和雅克-1以及米格-3战斗机一起逐步取代老式的伊-15和伊-16成为苏联红军空军战斗机部队的主要作战机型。

    20世纪30年代中期,欧洲局势相当紧张,苏联许多能为航空服务的企业都转向飞机制造业,其中包括莫斯科郊外的一家家具厂。1937年,该厂被正式命名为301航空工厂。随着飞机设计师拉沃契金、戈尔布诺夫和古德科夫三人的上任,该厂迅速蜕变为一个全新的航空公司。1939年,他们提出了自己的高速歼击机设计方案——LaGG-3。

    三、米格-25“狐蝠”

    米格-25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马赫数3的高空高速截击机,1967年参加前苏联航空节表演首次露面,1969年开始装备部队。该机问世以来,共打破和创造了8项飞行速度世界纪录,堪称“米氏三杰”(米格-25、米格-29和米格-31),米格-25作战最大速度马赫数2.8,作战半径1300千米。最大载弹量4000千克,机上无航炮,可挂装4枚空对空导弹。

    米格-25蹲伏在跑道上,看上去像一只巨大、凶狠的猛兽。70年代初,该机曾两次飞抵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上空,以色列当即派出最先进的F-4“鬼怪”起飞拦截。相比之下,“鬼怪”显得笨拙,以色列飞行员眼睁睁看着米格-25风驰电掣地掠过而一筹莫展,就连发射“响尾蛇”导弹也难追上。

    四、米-27“支点”制空战斗机

    米-27为单座引擎的MiG多用途战机发展型,执行战术打击与近距空中支援任务。MiG-23制空战斗机的发展是前苏联首次尝试制造的高性能战术飞机。作为战斗机,在航空电子及性能方面,较其想与之相提并论的美国幽灵式为差。单座机型提供由座舱向外望的视野,具很少的后向可视性,以及被厚重的前挡风屏及舱罩框架阻碍的前方视野,虽然前苏联的飞行员声称他们早已习惯这种情况。

    MiG-23的确有它的优点:它坚固,易于生产(代表它可廉价及大量制造),而它可变后掠角主翼可以人工设定在160、450或720等角度。最小后掠角降低起飞及降落速度,连带产生减短跑道、增加航程及续航力,且允许有较重的负载;中度后掠角提供最佳转向性能;而最大后掠角减少加速上及高速飞行的阻力,在高速及低空领域减低阵风反应及提供平稳的驾乘感。

    第1种攻击衍生型是MiG-23BN,本质上是战斗机型经重新设计的前机身,较原来的为短,看似美洲虎而且很快被前苏联飞行员取了“乌特卡诺”,也就是“鸭鼻”的绰号,座舱经过改良以提供透过前方90°扇形方向的较佳下向视野,且装甲化以对抗地面炮火,而新的机鼻,不再有装载大型空对空雷达的负担,明显向下倾斜并容纳1台激光测距仪。

    最初挂载硬点安置在主翼的可动部分:只能挂副油箱,且不会随后掠角改变使行进方向的平行轴向旋转。造成油箱在任务初期挂载,当需要把后掠角改至最小时,只好抛掉。航空电子装备较MiG-23BN复杂,包括多普勒雷达、无线电测高仪及装在机鼻的地形追沿雷达。装载1只激光测距/标定目标寻标器,据信为空对地导弹制导雷达。

    最后一项主要改变为采用23毫米6管盖特林机炮内置于机身中线,取代战斗机用的GSh.23。

    MiC-27的第一型于1974年进入前线服役,3种主要机型的生产持续至1984年。MiG-23BN为战斗-轰炸机的合成,采用许多用于MiG-23上的设备。最新的攻击型是MiG-27M型,于1984年被确认,且声称拥有激光测距仪及激光标定器以和激光制导炸弹共用。

    印度机型的生产自1984年开始,印度航空器公司制造的巴哈达是授权生产下MiC-27M的翻版。80年代晚期也制造出专门化的海军型,在前苏联航舰底比里锡号上测试。

    MiC-27M可挂载的军械超过4000千克,包括AS-7“凯利”无线电指挥制导导弹、AS-14“小锚”电子光学制导炸弹、TN-1200战术性核弹、FAB-500炸弹、集束炸弹、BEYAB减速炸弹及AA-8“蚜虫”高爆性空对空热寻标导弹。

    五、“击剑手”苏-24对地攻击机

    苏-24是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为加强前线航空兵的对地攻击能力而研制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第一种专门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而设计的战斗机,由苏霍伊设计局设计,因此一般都把苏-24列入攻击机范围,北约代号“击剑手”。该机1974年试飞,1983年服役,初始生产型编号为苏-19,后改编号为苏-24。

    苏-24为三角翼,翼尖下垂,整个外形与美国的变后掠翼战斗机F-111相似,采用两侧进气,座椅并排安装,发动机并排装在机身后部。机翼悬臂式上单翼,机翼从翼根开始有下反角,机翼包括三角形的固定翼盒与活动翼段。垂尾是苏霍伊设计局的典型设计,后掠角大,全动平尾。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外形细长,用了一定数量的钛合金。动力装置装两台P-29-300双转子加力涡喷发动机,最大不加力推力8300千克,最大加力推力1.25万千克。机身下装4个垂直向下喷射的火箭助推器,以改善起飞性能。座舱并列双座,两名飞行员均获得良好的前方视界,舱盖从中间一分为二,均向后开启,装K36弹射座椅,弹射前先抛盖。

    苏-24翼展17.63米(后掠角16°),机长24.53米(包括空速管),机高4.97米,正常起飞重量36吨,最大起飞重量3.97万千克,最大外挂载荷8吨,最大速度(高度1000米)2.18马赫、(海平面)1.15马赫,实用升限1.75万米。

    苏-24具有高速突防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可以携带制导和非制导武器对敌方500~1300千米纵深的目标实施遮断攻击,也可带小型核弹进行战术核轰炸。其续航时间长,航程远,加速性好,从松开刹车爬升到1.22万米高度只需1分30秒,高空性能好。苏-24的研制是在地对空导弹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始的,它是第一种装备了以计算机轰炸瞄准系统和地形规避系统为核心的火力控制系统的苏联飞机,标志着苏联飞机的火控和电子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阶级。

    苏-24A型即基本型,使用了可调节的进气口,以适应高空两倍音速飞行和低空超音速飞行的不同需要。后来由于在战术运用上不需要长时间高空高速飞行,加上要节省重量,这一可变进气口在M型上被放弃了。苏-24最终大量生产的型号机体空间大,机身宽而修长,并排座驾驶舱可以容纳两人。采用了变后略翼设计,后掠角可在16、35、45、69度这四个角度间调节。水平尾翼为全动尾翼,当两个平尾同步上下偏转时,起升降舵作用,当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差动偏转时,起副翼作用。作为前线轰炸机,苏-24能在泥土跑道上起降。

    苏-24机身下右侧装1门23毫米GSH-6-23M六管机炮,使用爆破、穿甲弹丸。另一侧装摄像设备。共有9个武器挂点:机身下5个,内翼翼套下2个,外翼下2个,采用复式挂架。总载弹量8吨,可挂各种普通炸弹(从100~1000千克级)、凝固汽油弹、穿甲弹、高爆炸弹和子母弹等,也可带核武器。可携带的空-地导弹有AS-7、AS-9、AS-10等,还可携带AA-8空-空导弹。导航观瞄系统被称为PNS-24,可实现地形跟踪、武器制导、目标搜索锁定和指示、水平或上升式投弹、雷达告警和反雷达导弹压制、自动或半自动降落自动驾驶等功能。

    当时,在役的苏-24主要是苏-24M型。它载油量大,航程远,动力装置为两台著名的留里卡设计局研制的AL-2lF-3A涡轮喷气发动机。M型装备了先进的PNS~24M瞄准/驾驶系统。为了安装新的设备,机头部分加长了750毫米。在风挡前方中央加装可伸缩的受油探管,垂尾下部弦长增大,使前缘更弯曲,垂尾前缘增装了一个新天线。机翼的外翼翼刀加大,翼套下的挂架延长,可挂带几乎所有的前苏联标准战术空地导弹和火箭发射器。除一般武器外,还可以携带4枚As-10“克伦邦”激光制导炸弹,射程20千米;携带3枚AS-14“小锚”激光/电视制导导弹,射程10千米,携带2枚AS~17“氪”反雷达导弹,射程180千米;携带2枚AS-13“大螺栓”电视指令制导导弹,射程90千米。另外,还可使用KAB-1500L激光制导炸弹,以及各种火箭弹。

    此外苏-24各型号还可以携带特殊的SPPU-6机炮吊舱。该吊舱结构新颖,性能优异,称为“灵活机炮吊舱”。与美、英、法国等各型吊舱有很大差异。吊舱内部装有机炮遥控驱动系统,使机炮能够俯仰和左右活动,类似活动炮塔,从而可射击不在飞行轴线上的目标。尤其是对地攻击时不必实施俯冲机动,有利于实施低空、高速、水平突防攻击。吊舱尾部加装4片固定式稳定尾翼,以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性能。

    六、“蛙足”苏-2/苏-39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机

    苏-25由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于1968年开始研制,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前苏联自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伊尔-2攻击机装备部队之后,就一直没有研制专用的近距支援攻击机,为了增加大规模摩托化常规地面战争的胜算,推出了苏-25攻击机,北约代号“蛙足”。1978年投入批量生产,1980年苏-25A投入阿富汗战场试用。1984年,正式定型的苏-25B装备部队,形成全面作战能力。

    苏-25的基本技术数据:机长15.53米,机高4.80米,翼展14.36米,最大起飞重量14.6万~1.76万千克,着陆滑跑距离600米(正常)、400米(用减速伞),实用升限7000米,航程750千米(海平面)、1250千米(高空)。

    苏-25两侧进气正常布局,采用大展弦比梯形直机翼,三梁式结构,具有良好的亚音速性能和低空机动性能。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短粗,全焊接座舱底部及四周装有24毫米的钛合金防弹装甲,操纵面由传动杆驱动而不是钢索,可抵抗一般地面炮火的攻击。后机身侧下方两侧安装2台图曼斯基设计局的R-195无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44.18千牛。两台发动机间装有5毫米厚的装甲。

    苏25能在靠近前线的简易机场起飞,并能与米-24武装直升机协同,在战场上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攻击坦克、装甲车和重要火力点等。1982年苏军曾在阿富汗大量使用过该机,效果相当不错。这次实战经验也使得苏-25从A型演化为B型,B型主要的改进都基于实战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是要改善机载设备。为此先从A型的教练型下手,去掉了后座,空余出来的空间用于加装电子设备和油箱,然后又去掉了内置的30毫米双管机炮,另外在机头下加装了1个机炮舱,安装了1门改进后的30毫米双管炮。针对夜间和恶劣条件下A型观测能力不足的问题,B型机在光学和激光观瞄装置的基础上,加装了红外观瞄装置。全机共有11个挂架,机翼下8个大型挂架可以携带4400千克对地攻击武器,包括SPF,U-22机炮吊舱、UB-32A57毫米火箭吊舱、B-8M180毫米火箭吊舱,240毫米S-24和330毫米S25制导火箭,KH-23、KH-25和KH-29导弹,各种集束炸弹,R-3S或R-60炸弹等。

    此外还有多种改型,如苏-25UB串列双座教练型,苏-25UT不带武器系统的苏-25UB教练型,苏-25UTG双座舰载教练型,苏-25T/TK反坦克型、苏-25K出口型等。该机共生产600多架,1992年交付完毕。苏-25除装备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外,阿富汗、安哥拉、阿塞拜疆、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伊朗、伊拉克、哈萨克斯坦、朝鲜、秘鲁、捷克斯洛伐克、土库曼斯坦和乌克兰等国家也都装备有该机的不同型号。

    苏-25SM更新了全部机载设备和数种武器使用系统。新型瞄准导弹系统“雪豹”使用新一代快速计算机,可将武器使用精确度提高1~2倍,导航精度提高9倍。在飞机上还安装了“色粉画”无线电技术侦察站和SUO-39型火控系统,使苏-25SM成为可使用高精确制导武器和激光制导系统的先进航空系统。

    苏-39(也有编号为苏-25T或苏-25TM)是根据在阿富汗战争中的经验对苏-25进行改进的结果。它以苏-25UB双座教练机的结构为基础,后座位改装油箱和电子装置。配备Kopyo-25多模式雷达,置于机身下方的一个吊舱之中。武器装备包括对地攻击导弹,如AT-16Vikhr反坦克导弹,R-27,R-27ER,R-60,R-73和R-7空对空导弹。由于采用了冷却型进气道,飞机的红外信号辐射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新的中心体结构也对涡轮发动机的叶片产生的热量起到屏蔽的作用。苏-39大约只生产了几十架。

    苏-39设计的目的是不论白天或黑夜,在目视飞行和仪表飞行的气候条件下,压制敌方的防空体系,准确地摧毁距离机场900千米的敌方地面、海上和空中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39具有以下特点:

    1.瞄准/导航系统包括:

    ·武器控制系统:在水平飞行、俯冲、改出俯冲、上仰的飞行中,能使用两种不同的武器同时进行攻击。

    ·shkVal昼夜自动瞄准系统:包含一个能对目标和地形放大23倍的光学雷达,为带有激光导航系统的导弹和武器搜索、鉴别、跟踪和分配目标,制导精度达到0.6米。

    ·Kopiye-25雷达瞄准系统:工作波段3厘米,对以坐标模式工作的空对地、空对空、空对海导弹进行搜索和目标分配。

    ·导航辅助系统:提供自动接近目标的帮助,不论飞行距离有多远,精度都能达到15米。

    2.电子对抗系统:用以进行电子侦察,不需要驾驶员的干预,能够自动为飞机提供全方位的防雷达和红外侦察的保护,这个系统包括:

    ·电子侦察装置:探测所有地面、空中和海上存在的用于侦察和火控的敌方雷达,并确定最危险的目标,测出它的坐标和距离。

    ·小型电子主动干扰发射台:发射偏转波、噪声、曳光,瞄准新目标,对地面进行反干扰/光导发光干扰发射台;发射广频光波,对红外导弹寻的系统进行干扰。

    ·红外诱饵投放器:能投放192个诱饵,配合本机装备的“冷”发动机,以避开敌方轻便型防空导弹的攻击。

    ·飞行器诱饵:侦察和发现敌方隐蔽的地面和空中防空体系,以及各种雷达的侦察和导弹的袭击。

    3.配备足够数量的武器弹药,包括空对地、空对海、空对空、反辐射(反雷达)导弹,还有价廉物美的常规武器,如85~250毫米火箭、30毫米机炮、500~6000千克重的空投炸弹。

    其中Vikhr反坦克导弹是苏-39最出色的武器,每架飞机配备16枚,它能够在10千米以外命中正在运动的坦克、轻型装甲车、快速航行的船只、快速机动的直升机和重型飞机。苏-25攻击机在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中使用Vikhr导弹系统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特别有效的作战生存系统:即使座舱和飞机的主要部位被30毫米地面火炮的炮弹或者导弹碎片击中,也能百分百地保护驾驶员和飞机的安全。被地面轻便型“毒刺”对空导弹击中以后,飞机仍能安全返回机场降落。苏-39的整个作战生存系统重1115千克。

    5.高度的机动性能使苏-39能够在低空和高空对地面和空中的目标进行第二次攻击,特别是在空间有限的战场,如森林和山区,这是其他攻击系统难以做到的。

    6.苏-39能够在恶劣的机场跑道上起飞和降落,即使是在海拔3000米的山区也是如此。这种性能保证它能够迅速地转移和部署在最靠近战场的地区,给敌方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可以这样认为,苏-39是全世界同类攻击机中最便宜也是最实用的一种。它的要求不高,可以用柴油作燃料,不需要高技术的维修,一般的驾驶员都能驾驶。它的使用寿命可达30年。

    苏-39从1995年开始批量生产。

    七、雅克-38“铁匠”

    雅克-38是前苏联雅克福列夫设计局为“基辅”航空母舰研制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攻击机,主要用于对地和海面目标实低空攻击和侦察,并有一定的舰队防空能力。有A基本型,B教练型。雅克-38最大速度(高空)马赫数0.95,巡航速度(高度6100米)958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海平面)95米/秒,机翼采用折叠式,雅克-38每侧机翼下有两个挂架,可挂装2000千克挂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