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杀手:攻击机-英法攻击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相对美俄而言,英国的军事飞机生产和研制相对弱一点,但以TSR.2攻击机为代表的英国自行研制的军用飞机在世界军用武器史上都是堪称经典的,它的设计与美国A-5“民团团员”舰载攻击机极其相似,该攻击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控性,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肮电设备,载弹量和航程都是极其优秀的,具有世界第一的超音速巡肮能力,不仅可以成为先进的攻击机,还具备安装大功率雷达、配备远程空空导弹,成为优秀的高空高速截击机的潜力,它与英国其他攻击机在一起承担着重要的军事任务。

    一“剑鱼”攻击机

    “剑鱼”攻击机由英国菲尔利航空器制造公司设计制造,是“二战”时期的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使用的主要机型之一。1936年开始投入使用,一直服役到1945年“二战”在欧洲战火熄灭之时。

    1942年2月12日,6架“剑鱼”在英吉利海峡拦截企图穿越英吉利海峡的3艘德国军舰,被德国的护航战斗机全部击落,18名机组成员只有5人获救。队长埃斯蒙德少校被追授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是英国海军航空兵首次获此殊荣。“剑鱼”是一种战功显赫的飞机,尽管它的外形古板、性能中庸,但在低速飞行时不仅性能良好,操作方便,而且在复杂的战斗中表现自如出色。“剑鱼”有一个挂满武器的“啤酒肚”,飞行员们亲切地称它为“网兜”。

    二、“台风”攻击机

    英国霍克公司生产的“台风”攻击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装备的最令人生畏的攻击机之一。该机于1941年9月开始在英皇家空军第56中队服役。按照战斗机标准设计的“台风”虽然没能达到预期的性能,但却成了“近距空中支援”的典范,在“二战”中取得了丰硕的战果。比如1943年,“台风”就在英国南部击毁了60多架德国战斗机。

    20世纪30年代中期,活塞式战斗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如苏联的伊-16和美国的“鹰”-75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英国航空部也在1938年2月提出了“台风”型战斗机的设计要求,计划采用更强劲的发动机来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

    三、DH.100“吸血鬼”

    作为英国第二种喷气战斗机,DH.100“吸血鬼”的设计工作始于1942年5月;1943年9月20日原型机首飞;1944年春天,“吸血鬼”成为盟军第一种在各种高度的飞行速度都能维持在804千米/小时以上的喷气式飞机。1945年4月,第一架生产型“吸血鬼”首飞;1946年,“吸血鬼”F.1交付第247、第54和第72中队;另有70架交付瑞典,其中一部分后来卖给了多米尼加共和国。F.1的前50架飞机安装了加压式密封座舱,并用气泡式座舱罩取代了早期的三片式座舱罩。“吸血鬼”Mk2是在Mk1的机身上安装劳斯莱斯公司的“尼恩”涡喷发动机,但是并没有服役,一共只制造了3架。随后推出的“吸血鬼”F.3是远程型,增加了内部储油量和翼下副油箱,安装1台德·哈维兰公司的“妖精”2涡喷发动机;加拿大皇家空军购买了85架,挪威4架,墨西哥12架,印度还获得了生产许可证。Mk4本来应该是安装了“尼恩”发动机的生产型Mk2,但是后来发展为F.30/31,澳大利亚获得了生产许可证。1949年9月26日,第一架F.30交付澳大利亚皇家空军;F.30一共制造了57架,另外制造了23架FB.31战斗轰炸机,后来一半以上的F.30被按照FB.31标准加以

    改造。

    第一种专门用于对地攻击的“吸血鬼”是FB.5,方形翼尖,海军加强版起落架,机翼也经过加强,以携带弹药。FB.6将FB.5换装“妖精”3发动机,出口到瑞士,瑞士还根据生产许可证在本国制造,瑞士空军共装备过175架该型飞机。芬兰也购买了6架“吸血鬼”FB.5,称之为FB.52,是当时芬兰空军唯一一种二战后制造的飞机,直至1958年12架“蚊”F.Mkl的到来。挪威皇家空军装备过FB.52,1948年装备于第336和第337中队;瑞典也装备过FB.52,用于替换老旧的Mkl;此外,新西兰皇家空军第75中队、意大利空军和委内瑞拉空军也装备过这种飞机。1949年12月,埃及空军开始接收第一批“吸血鬼”FB.5,断断续续地交付至1956年3月,共有62架“吸血鬼”装备于4个前线中队。1950年,南非空军也开始装备“吸血鬼”FB.5,装备于第1和第2中队。

    “吸血鬼”FB.9是适合热带地区使用的FB.5,英国皇家空军、新西兰皇家空军、南非空军、罗得西亚皇家空军和印度空军都曾装备过。

    “吸血鬼”NF.10是一种夜间战斗机,曾装备于英国皇家空军和意大利空军,在意大利被称为Mk54。“海上吸血鬼”F.20和F.21是Mkl的海军版,1945年12月,“海上吸血鬼”在“海洋”号航空母舰上完成甲板降落试验,仅制造了几架用于航母测试。T.11是一种双座教练机。法国是“吸血鬼”的最大海外用户,法国建造的安装“尼恩”发动机的“吸血鬼”被称为“西北风”。

    四、英国航太“鹰式”攻击机

    英国航太“鹰式”攻击机型式为双座单引擎高级教练机,可执行晴天空防、近接空中支援、攻击与反舰任务。鹰式200为单座攻击/战斗机,美国海军采用苍鹰T-45A型,麦道将其海军化,作为标准高级教练机。

    60年代中期英国皇家空军对高级教练机的需求原为配合SEPECAT的美洲虎原来的任务,但此机的发展使其比所要求的能力更强,也更昂贵。之后英国与法国各自发展,法国和德国合作制造“阿尔法”喷射机,而英国则发展“鹰”式。

    正如预料,“阿尔法”喷射机及“鹰式”在外销市场上成为竞争对手,而法国教练机时程略为超前。“鹰式”在机体大小及一般装备的配置上与“阿尔法”喷射机非常相似,其差异是它只有单个引擎,而“阿尔法”喷射机有2个,得以增加安全性。在“阿尔法”喷射机方面的偏重明显的是有利的广告,尽管它也被评论成2个引擎提供双倍的故

    障率。

    当“鹰式”成熟时,它显示其耗损速度跟计划中完全不同,其掌握性较优越且酬载/航程比预期中优秀得多。最后的评论可留给美国海军;它的高级教练机需求竞标最后选择鹰式,麦道公司对其修改使其具备航舰操作能力,而拒绝在地面上举行与“阿尔法”喷射机的竞争飞行,因此将会“不分上下”。

    武装教练机运用于轻装攻击与密接支援角色几乎是义务性的,且不这么使用快速喷射机是一种浪费。因此“鹰式”发展过程中出现输出型Mk50,具改良的航空电子系统,迎合顾客的需求,以5个挂载硬点代替原来的3个,且最大起飞重量增至7350千克。若有需要,可选择装上阻

    力伞。

    下一步是Mk6D系列,阿多尔861型引擎为其特征,改良的主翼,发射空对空导弹能力,及8342千克的最大起飞重量;阻力伞在此系列为标准配备。接着是鹰式130高级地面攻击机,具有改良的航空电子套件,及强化的武器管理系统。1987年10月21日,空气动力原型机进行首航,且接到稳定量的订单,主要来自当时的“鹰式”操作国。这是此型机潜力的证明。

    “鹰式”的单座作战型——鹰式200,于1986年5月19日起飞,提供多样化的航空电子装备,包括空对空雷达或1个凿形激光机鼻,而2门各150发炮弹的内置机炮使机腹中线的挂架能挂其他武器。在此之前的机型上常在此位置上挂机炮吊舱。沙特阿拉伯是这型飞机的首要顾客。

    凭借精密航电装备搭载,鹰式可使用多种武器,包括“海鹰”。它也证明自身在近距空中优势上的能力。使用国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文莱、芬兰、印尼、肯尼亚、科威特、阿曼、沙特阿拉伯、韩国、瑞士、英国、美国等国家。

    五、“海盗”攻击机

    “海盗”是由英国布莱克本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研制的一种亚音速舰载低空海上攻击机,原型机于1958年4月试飞,1962年7月开始在皇家海军航空母舰上服役。

    该机采用了“拉起轰炸”的投弹方式,即当飞机低空接近目标时,按照计算的提前量拉起,让离心力而不是重力的作用,使核弹(或常规炸弹)脱离载机击中目标。投弹后,载机可做半筋斗翻转或上升转弯等机动动作脱离爆炸区。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英国派出一批“海盗”S.MK.IIB飞机前往助战。它们前后共出击218架次,投射48颗激光炸弹,并为自己和“狂风”攻击机作了169次激光诱导,共炸毁24座桥梁,15个机场,有力地证实了“海盗”飞机在低空高速作战领域的有效性。

    六、“狂风”攻击机

    “狂风”超音速多用途攻击机是英国、意大利、德国三国为了适应北约组织对付突发事件的“灵活反应”战略思想而研制的。1973年12月,首架原型机试飞,1980年开始服役,1992年停产。

    “狂风”攻击机具有良好的加速性和机动性、低空快速突防能力和强大攻击火力、较大的作战半径和较长的留空时间以及能在昼、夜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和短距起落等能力,因此可以进行独立作战和近距空中支援、战场纵深遮断、防空拦截、制空作战、对海攻击、电子对抗和侦察等多种任务。

    1980年,在英国的范堡罗航展上,“狂风”以离地最低高度进行飞行特技演示,这样的表演极富挑战性。为了确保表演进行过程中公众的安全,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安全措施。在这里,“狂风”的优良飞行性能首次得到充分表现。

    七、“猎迷”MRA4型侦察/攻击机

    “猎迷”MR2以苏格兰金洛斯英国皇家空军基地为驻地,主要负责海上巡逻、反潜作战。从这个基地起飞的飞机,可以覆盖大西洋、北极和北海的主要区域。它载员12~13名,配备雷达、磁声探测装置。需要的时候,它也可以帮助进行搜索和救护任务,为救护船只提供导航、投放救生设备等。

    根据1992年制定的英国皇家空军2000年装备改进计划,“猎迷”MR2将被新的海上侦察/攻击机取代。英国皇家海军宣布,新的机型为“猎迷”2000型海上侦察/攻击机。这个项目后来被英国宇航公司获得。实际上,英国皇家空军和英国宇航公司早在1996年就签订了提供21套“猎迷”飞机训练系统和初始支持设备的合同。按照计划,新的“猎迷”在2001~2006年交货。

    当时英国皇家空军提出,用一种新的飞机取代“猎迷”MR2,要求它平时能够进行海上搜索和救护,战时能够担负起攻击水面舰船和潜水艇的作战任务。1995年1月,6家公司决定参加研制新型飞机的投标。1996年1月,英国宇航公司中标。计划生产21架“猎迷”2000任务专用设备型飞机,同时生产进行训练和初始后勤支持的设备。

    1996年12月,双方签订议定价格合同,准备对当时的“猎迷”MR2型巡逻/攻击机的机身和尾翼结构进行更新和改造,机翼也重新进行设计。发动机准备用更加先进的BR710涡轮风扇发动机、德国宝马或者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高效率发动机代替。同时配备先进的控制、通信和计算机系统。飞机的大部分设备都进行替换和更新,其中也包括驾驶舱。由于采用了经过改进的“空中客车”A-340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飞行员因此而减少两名。作为武器系统的核心——任务系统,则是为了适应新的任务系统而安装,完全是新型的,机舱内部也重新进行设计。

    尽管“猎迷”2000是在“猎迷”MR2的基础上改进,但它已经是一种新的机型。1998年初,“猎迷”2000正式命名为“猎迷”海上侦察攻击Mk4型,简称“猎迷”MRA4型。不过,“猎迷”MRA4型飞机的研制和生产也不是一帆风顺。1998年,由于技术上和资金上的困难而不得不重新规划,交货的日期也因此延迟到2004年8月。

    根据1999年3月的财政计算,一架“猎迷”MRA4的造价大约为24亿美元。

    法国的攻击机以超军旗攻击机为最典型代表。其实关于超军旗攻击机在马岛战争中的表现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使没有很先进的装备,一小群受过良好训练的飞行员和技术人员也足以给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造成严重的损失。超军旗攻击机飞行员们在1982年5月让骄傲的英国皇家海军明白了这个道理。最近传出消息,法国“神经元”无人隐身攻击机即将下线交付,法国“神经元”无人机将与英国的“雷神”无人机争夺试飞隐身无人攻击机的第二把交椅,相信法国“神经元”无人机的出现,又将为法国的攻击机家族增添一员虎将。

    一、幻影F.1

    幻影F.1为单座引擎多用途战斗机暨攻击机。衍生型包括侦察及双座教练型。三角翼的幻影III/5/50系列的局限为:不必要的高起降速度及伴随而来的长距离地面滑行,在困难的飞行操纵状况期间会造成高能量损失,且在攻击任务方面更重要的是,在高速及低空域状况下,颠簸不堪的驾乘感持续超过数分钟就会降低机员的的效率。在对幻影G及C8可变主翼后掠角飞机有过短暂的热衷之后,法国确定其真正需求的是3倍音速的固定翼拦截机。在1972至1975年间,对于未来战斗机的需求改变极快,而最后出现的硬体为幻影F.2,1架以美制TF30型涡轮扇引擎为动力的双座全天候战机。与此同时,达梭公司已制造1架比例缩小及装载现今法制亚塔9K型引擎的单座机型,比较稍大的F.2受欢迎,而被赋予F.1序号,最初用于执行空中拦截任务。

    幻影F.1在数据上具有与幻影三式相同的性能,但它的传统构形,结合沿全翼展的翼前缘襟翼及双缝后缘襟翼,减少对跑道长度的需求及增进转弯能力;主翼的升力面积小及必然的高负荷,结合适度的展弦比而提供低阵风反应,在高速及低空域下形成平稳的乘坐感,使飞机适用于攻击任务。

    已停止生产的幻影F.1A最适用于攻击任务,具有使用替代空优用途的塞拉诺四型雷达之AIDA二型雷达地面攻击系统提供在低空域下极佳的一击中的打击能力。幻影F.1B及D分别是F.1C及E的双座教练机型,F.1C最适于拦截及利用空中优势完成任务,而F.1E是真正的多用途战机,配备现代的导航/攻击系统,包括塞拉诺四型雷达的额外模式以提供连续电脑计算空对地测距,穿透任务地形绘制,辅助雷达导航功能及随机降落。这些功能与法国通用电气暨机械应用公司的ULISS卵型惯性导航系统,新的数位电脑及抬头显示器结合,能大大提高攻击精确度;用于武器贮量管理及导航的数位控制面板缓和了飞行员的工作负荷。

    伊拉克是幻影F.1的出口主顾,在80年代中期,共有超过100架不同型号的飞机提供给海珊的空军。它们在两伊战争期间用于AM.39飞鱼导弹的反船舰任务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在海湾战争期间被F-15鹰式压过。8架于空对空作战中毁于F-15。剩下的5架在地面上为联军步兵俘获,24架飞往伊朗后被没收,该国宣称将其作为两伊战争期间损失的补偿——包括被幻影F.1攻击的船只损失。

    法国的幻影F.1CR及那些阿拉伯国家所用的同型机,在沙漠风暴作战的第一阶段期间,由于有被误认为是伊拉克飞机的危险而留在地面。一旦联军确保其无敌的制空权,它们在侦察及地面攻击任务上都表现得不错。

    二、幻影2000N

    幻影2000N为双座单引擎核打击/攻击机。其他衍生型有2000C单座拦截/空优战机,且具多用途能力,包括空对地;2000B双座改装教练机;以及2000R侦察机。输出型则有其他编号。

    幻影2000的设计计划源于法国空军对于拦截极高速高空入侵者多用途战机的需求;它也要用来淘汰较旧的幻影三式及幻影F.1。最初指定的极速为音速三倍,后来降低为音速2.7倍,之后又进一步降低。两个原因影响了极速需求限制的调整:价钱当然是其一,因为计划下的战斗机将大约有幻影F.1两倍多的昂贵价格;另一原因则是下一代导弹的投射能力。

    在当时,“超级幻影”已被取消,达梭公司正在研制1架较小而较廉价的飞机,也就是幻影2000,是已被具有传统尾翼的幻影F.1C取代的具有单一三角翼的幻影三式的重现。三角翼的配置很适于合高速高空飞行,但却有飞行操纵战斗上无法避免的短处。但是,弛解静稳定性和四重线传飞控的结合,可造出1架保存三角翼平面型式的高空高速优势,而且非常灵活的战斗机。可变翼弧也对其能有帮助,在起落架收起来时沿全翼展的翼前缘缝翼如攻角功能般的自动操作,且与两段式全翼后缘升降副翼结合。装于引擎进气口外侧上的小条板翼则用以产生涡流,且减少下载。而且为了弥补推力的不足,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以减轻机身的重量。其成果是1架小巧、快速且灵活的战斗机,具有良好的爬升率,数量上可合理供应,这在出口市场上是个吸引人的方案。其内含9个挂载硬点作为攻击任务用,虽然其中的2个有300千克的荷重限制,此外有4个被限制在400千克以下,只剩3处具有挂重物的能力——约1800千克。挂载其他武器时,负重能力较少的挂载硬点,通常用于空对空导弹或基于特定任务需求的装备吊舱。机体内有2门各备125发炮弹的DEFA554型机炮。

    汤姆生-CSF公司的多功能多普勒雷达、多重模式雷达,在其空对空模式外,拥有相当的空对地功能,即地面绘制、地形绘制、地形回避、空对地测距及海洋搜索暨追踪;以及结合以臻至化境的导航/攻击系统及内置于机身的电子反制套件,提供了非常好的空对地能力。

    幻影2000N有以2人为一组的机员,以双座的幻影2000B教练机为基础。它以具有地形追沿模式的ESD/THCSF公司的羚羊雷达取代RDF雷达,最适用于在黑暗及恶劣气候下的低空域深入穿透及空对地武器的投射。它可在地面上90米以自动驾驶飞行,日后还会降至60米,而结合法国通用电气暨机械应用公司的惯性导航系统与整合性航空电子装备即可在行至目标前定点的一击中实施无目视接触打击。

    核打击任务中主要武器装备将为空对地中程远攻导弹,它有1枚15万吨级的弹头,挂于机腹中线上。

    隶属第5全天候拦截机联队的幻影2000C于海湾战争期间执行任务508架次,1416个战斗小时。1990年10月抵达沙特阿拉伯艾·阿萨的14架被特别用于空防,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空军的幻影2000EAD一同执勤。

    法国的机种将以新型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为特征,它升级至S4-1/S4-2的标准。新型的干扰丝/热焰弹施放器也已装于后段机身下方。使用国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法国、希腊、印度、秘鲁等国家。

    三、“超军旗”攻击机

    “超军旗”是法国达索公司于1973年1月正式开始研制的攻击机,作为法国海军“军旗”IV-M后继机计划中优先考虑的飞机。

    实际上“超军旗”就是“军旗”IV-M的深入改型,它们有着相同的设计基础。“超军旗”的两架原型机是在标准的“军旗”IV-M机体上改装的。第一架于1974年10月首次试飞,第二架原型机在1975年3月首次试飞。第一架生产型于1977年11月出厂并首次试飞,1978年6月开始交付给法国海军。第一支“超军旗”作战部队于1979年1月进入法国海军,在“克莱蒙梭”航空母舰上服役。后来“福熙”号航母和“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也先后装备了“超军旗”。到1983年,为法国海军制造的71架和为阿根廷海军制造的14架已生产

    完毕。

    “超军旗”的基本技术数据:机长14.1米,机高3.85米,翼展9.60米,最大速度1200千米/小时(低空),航程940千米(携带“飞鱼”导弹),实用升限1.37万米。机载设备包括ENTA惯导/攻击系统、“阿加芙”搜索/跟踪/指示/遥测/导航雷达、汤姆逊CSF公司的VE-120平视显示器、克鲁泽公司的67型航行显示器、军械控制板与选择器、微型塔康系统、甚高频全向信标器。在上述火控系统的帮助下,“超军旗”可在超低空发起对地对海攻击,除反舰任务外,可执行反跑道等危险的对地任务。

    有了新型电子设备的基础,“超军旗”装备了多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包括两门30毫米“德发”机炮,位于发动机进气口下方,每门备弹125发。机身下设挂架一个,可带250千克炸弹、600升可抛放式副油箱、可卸式空中加油设备吊舱或侦察吊舱。翼下挂架4个,每个可挂250千克或400千克炸弹,2枚马特拉公司的“魔术”空空导弹,或4个火箭发射器(每个装18枚68毫米火箭弹)。两个内侧翼下挂点可带2个625升或1100升副油箱,或1枚AM39“飞鱼”式反舰导弹和1个副油箱。典型的武器包括AN52核弹、AS30空地激光制导导弹、激光制导炸弹。机上备有箔条弹/红外曳光弹吊舱。攻击舰船的时候,可在机翼右侧内挂架挂一枚AM39“飞鱼”空舰导弹。还可执行战略任务,以往“超军旗”装备了AN-52核炸弹,后改为使用火力圈外发射的ASMP中程空地核导弹。

    四、“云雀”Ⅱ轻型攻击直升机

    法国生产的“云雀”Ⅱ是全世界第一架采用涡轮发动机的直升机,1957年投入生产,后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升级改造。它的系列产品包括后来的SA-315B“美洲驼”通用直升机。“美洲驼”的机身结构和“云雀”Ⅱ一样,而发动机则和“云雀”Ⅲ一样。

    “云雀”Ⅱ有3叶主旋翼,置于座舱后面的上方。单一的涡轮轴发动机安装在机身的尾部。机身呈椭圆形。座舱盖采用透明玻璃,呈气泡型。机身下方的着陆机械是固定的。尾架采用桁梁结构,右侧有小旋翼。

    使用“云雀”Ⅱ及其系列产品的国家和地区有阿尔及利亚、比利时、厄瓜多尔、吉布提、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葡萄牙、多哥、突尼斯和土耳其等。

    五、“云雀”Ⅲ轻型攻击直升机

    “云雀”Ⅲ于1959年2月28日首飞,1961年开始批量生产,1979年停产。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437家公司曾生产过它的机械或者零部件。其中大约有500架是印度和罗马尼亚获得生产许可以后自行生产的。

    最初生产的“云雀”Ⅲ采用“阿都斯特”-3燃气涡轮发动机。但是它工作的时候多数处于减速运转的状态,功率远低于额定功率880马力。后来在设计型号为SA319B“云雀”Ⅲ时,改用同样功率,而耗油量更低的“阿斯泰阻”-3型发动机。

    “云雀”Ⅲ的3叶主旋翼安装在座舱后面的机身上方,1台涡轮轴发动机置于机身尾部上方,机身呈蛋型,着陆装置固定在下方,可装载6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使用的国家和地区有:阿尔及利亚、安哥拉、阿根廷、奥地利、缅甸、布隆迪、喀麦隆、智利、刚果、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国、加蓬、加纳、希腊、几内亚比绍、印度、伊拉克、爱尔兰、象牙海岸、利比亚、马拉维、马来西亚、马耳他、墨西哥、尼泊尔、荷兰、尼加拉瓜、北也门、巴基斯坦、秘鲁、葡萄牙、罗马尼亚、卢旺达、南非、塞内加尔、韩国、西班牙、苏里南、瑞士、多哥、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和扎伊尔。

    六、“阿尔法喷气”轻型攻击机

    由达索-布雷盖-道尼尔公司生产的“阿尔法喷气”轻型攻击机是一种双座亚音速作战飞机,它兼有教练机的功能。由于它卓越的结构理念和性能,特别适合于空防和近距离支援。而且由于能够携带多种作战武器,所以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飞行员的教练机。

    “阿尔法喷气”攻击机设备精,在进行作战部署和投入战斗时有很高的使用效率。平视显示器使飞行员不用低下头来读仪表。显示器设置在和驾驶员视线同一水平线上,上面清楚地显示出有关的飞行和作战信息,使驾驶员能够方便地进行操作,这大大地提高了驾驶和进行攻击的精度和准确性。飞机也能够对各种复杂的形势迅速地做出反应。AFA防空系统计算机的应用,使飞机作战程序的编制过程更加简单、迅速和有效。

    “阿尔法喷气”-2是在对地攻击机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化教练机型。它有一个攻击准确性相当高的集成化武器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惯性导航系统和平视显示器等),既可用于训练飞行员使用,又可肩负对地攻击的作战任务。

    “阿尔法喷气”教练机上还装有ATS先进训练系统,它是现在最先进的训练系统之一,能帮助驾驶员驾驶现在和将来的作战飞机,熟练地掌握它们的导航、攻击

    装置。

    “阿尔法喷气”攻击机现为法国、德国、埃及、比利时、喀麦隆、象牙海岸、摩洛哥、尼日利亚、葡萄牙、卡塔尔和多哥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总数超过500架。型号有“阿尔法喷气”-2、“阿尔法喷气”-E、“阿尔法喷气”MS1、和“阿尔法喷气”MS2等多种

    型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