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日新月异的推手-航天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保暖层

    在环境温度变化范围不大的情况下,保暖层用以保持舒适的温度环境,多采用保暖性好、热阻大、柔软、重量轻的材料,如合成纤维絮片、羊毛和丝绵等。保暖层起到保障不受环境过热、过冷侵袭,又可防止服装内部热量散失的作用。

    通风服和水冷服

    在宇航员体热过高的情况下,通风服和水冷服以不同的方式散发热量。若人体产热量超过350大卡/小时(如在舱外活动),通风服便不能满足散热要求,这时即由水冷服降温。通风服和水冷服多采用抗压、耐用、柔软的塑料制成,如聚氯乙烯管或尼龙膜等。

    内衣舒适层

    航天服能构成适合宇航员生活的人体小气候,它在结构上分为6层,内衣舒适层是最里面的一层。宇航员在长期飞行过程中不能洗换衣服,大量的皮脂、汗液等会污染内衣,故通常选用质地柔软、吸湿性和透气性良好的棉针织品制作。

    气密限制层

    在真空环境中,只有保持宇航员身体周围有一定压力才能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气密层采用气密性好的涂氯丁尼龙胶布等材料制成。限制层选用强度高、伸长率低的织物,一般用涤纶织物制成。由于加压后活动困难,各关节部位采用各种结构形式,如网状织物形式、波纹管式、橘瓣式等,配合气密轴承转动结构以改善其活动性。

    隔热层

    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时,隔热层起过热或过冷保护作用。它用多层镀铝的聚酰亚胺薄膜或聚酯薄膜,并在各层之间夹以无纺织布制成。

    外罩防护层

    是宇航服最外的一层,又叫外套,该层要求防磨损力强、耐高温,除能防护内部各层不受损坏外,还要注意到颜色,一般用白色或金黄色为好。外罩防护层要求防火、防热辐射和防宇宙空间微流星、宇宙线等各种因素,如微流星、宇宙线等对人体的危害。它就像一层高强度的“防弹衣”,既要抵御像枪弹一样飞来的微小陨石的袭击,又要能吸收宇宙射线的能量。

    这一层大部分用镀铝织物制成,一般由5至7层涂铝的聚脂薄膜构成,各层膜之间用网状物隔开,贴在一起形成屏蔽。与宇航服配套的还有头盔、手套、靴子等。

    头盔

    由头盔壳、面窗结构和颈圈等组件构成。目前在载人航天中使用的头盔有软式与硬式两种,其中硬式头盔又分为固定式和转动式两种,软式头盔大多数作为舱内航天服的组件。转动式头盔在其颈圈上有气密活动轴承,但密封环节增多会降低气密性与结构的可靠性。

    经过我国科学家的科研攻关,“神舟7号”飞天航天服的头盔视野比其他同类产品要大,装有摄像头,可拍摄航天员出舱操作。同时,两侧各有一盏照明灯,方便航天员在阴暗面操作。两侧有报警指示灯,同时还有语言报警装置。

    颈圈

    是连接服装与头盔的关键部件,分上下两圈,在穿戴服装与头盔时,先将上下圈连接上,再连接头盔与服装。它要求穿脱方便,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加接强度。在紧急情况下,要有使穿戴者本人能快速断、接、锁紧操作的机构,便于及时与头盔或服装断开或连接。

    舱内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氧,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保证航天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够安全返回。舱内航天服的结构形状,采用头与躯干肢体服装连为一体的“软式”类型结构和开放式通风供氧方式,由压力服装、头盔与手套、应急供氧和通风管路等组成。

    舱外航天服

    除有舱内航天服的各层外,还有3层,分别是真空隔热层,用于保护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时不受舱外环境过热或过冷的侵袭,又可防止服装内部的热量散失;液冷服,它是将舱内航天服的通风散热层管内的气体改为液体而成;最外层要有防高热、防磨损、保护内部各层、防太阳辐射等功能,并有连接其他装具的接口。

    延伸阅读

    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航天服装备的人:是美国冒险家威利·波斯特。20世纪初,他身穿高空飞行压力服,驾驶一架单座机横越北美大陆。他的首件航天服是用发动机的供压装置送出的空气压吹起来的气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