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远的昨天-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丛书的编印工作结束了,12本图书近期将与广大读者见面。作为该套丛书的责任编辑,在被其震撼、感动的同时很想和未来的读者们交流一点个人的感受。

    “老三届”——在组稿以前对我而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全部编完两批稿子后,这个概念对我而言仍旧是朦胧,但却有了一种朦胧中的走近。我仿佛是看见了陈建功、高洪波、肖复兴、张抗抗、毕淑敏、贾平凹、叶广芩、叶辛、赵丽宏、王小鹰、陆星儿、范小青等和他们那一代人30年的一片躏跚身影向我走来。

    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呢?这套逾百万言的丛书价值何在?

    像一群于火嚣烟飞中涅槃的不死乌?然而,在春风又绿的时节,在那沉重的灰寂下却深埋了许多无法复活的沉沦永劫。

    像长白山那片被自然之王整治得盘结扭曲、倔强而立的岳桦林?可是,他们中又有许多冲破了“大自然”的天罗而峻拔挺秀者;也有许多被时代的浩浩山风卷入深谷且不见杪逸颖出者;更有许多为秋雨酽霜封杀委顿于雪泥却再也没有鸿飞鹃起者。

    像九曲十八弯一路东泻的黄河水?有才出昆仑泥沙混杂的日子,但又有天河星系般的澄明碧澈的时光;有直向东海不屈不挠的凯歌行进,也有湮没于荒滩塬下无声泯灭的悲剧上演。

    像是攀升在共和国大厦上的一棵五味子?还是更像人生的一支歌?虽然这支歌中“小城故事多”,却不是“充满喜和乐”,而是苦辣酸甜都有。这就是我在编辑稿子过程中所深深体会到的。

    这厚厚的12沓稿子令我沉重、令我思索、令我感奋、令我伤痛,直至令我潸然泪下。为了那段民族的苦难,为了那么多悲欢离合,为了那么多人的命途多舛……

    尽管在这里没有那么多的伟大,但却不乏崇高;尽管在这里也有几多荒唐,但却足以发人深思、观照人生。

    是的,这套丛书是“老三届”一代人中的幸运儿们的个体自述,然而,在编辑这套书稿时,我却觉得他们是在讲述一代人、二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坎坷经历,是在讲述着共和国“那个年代”的苦难。他们没有滥用别人所不拥有的发言权,来自我标榜自己的奋斗史;也没有沉溺于30年个人的得与失,而更多的是历史的反思、人生的体味、对共和国苦难经历之根源的揭橥,对民族未来命运的关怀鉴照。因而,我们不能不说,他们对历史、对未来、对自己、对民族都尽到了责任。我想,这也许就是本套丛书的价值所在吧!

    时下,颇有一种似乎标新领异的说法,认为“知青文学”似乎不应只能由知青中的精英来写,或者干脆不应只能由知青来写,或者主张写也只能是大骂一通才算到位,把那个时代再揭个鲜血淋漓才算真实。其实,苦难也罢,灾难也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打破、把它战胜,而一路地勇往直前。只是耿耿于怀、怨天尤人,并不解决问题。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但并不是这个样子。更何况社会总是在冷静的历史反思中前进,而不是靠切齿痛恨来推动。历史可以咀嚼,但你无法实施报复;不能忘记历史,应该是为了以警将来匡鉴现实,而不是为了某种“情结”。

    “知青文学”还是由知青们来写最好,只有亲历者才有亲知。尽管中国的古老传统都是历史留给后人来写,但是,一部泱泱《二十四史》中又有多少真实呢?评价则是另外一回事。自我评价虽然大多不算数,但是,局外人的评价又有多少是中肯有据的呢?

    每一代人都已由自己的脚步作出了评价。是的,当年的贫下中农对他们有评价权,但恰恰是这些人与知青的感情最深;在回城后也是工人们最高兴地接收了他们,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韪。是的,在当年的知青中,也有人有过在城市里搞“大批判”的经历和一些恶习,但是,这些能全部归在个人的功过簿上吗?

    这些能是一代人30年的主流吗?须知“文革”坑害的不是一代人,而是整个民族。更何况知青中绝大多数人也都是无辜的受害者。如果说“文革”贻误了上一代人的10年、20年、半生,而对于这一代人的大多数来说则贻误了他们的一生。他们是共和国的长子,与共和国同生同长,他们当中本应该出现更多的各类精英,出现更多的建设人才。然而,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却都失去了进取深造的机会。但是,作为一代人而言,他们是不可逾越的,无论从政、治学、经商、务农、做工、弄文,还是个体民营,他们在各条战线上都充当着中坚力量,都在为共和国的振兴而不懈地努力奋斗着。历经磨难而无怨无悔是一种人生境界;失于东隅而乐天奋进更是一种时代精神,反思历史砥砺修身而不再做傻事则是一种桑榆智慧。

    这就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在纪念“老三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30周年的时候,“知青文学”无疑又会以新的面貌林林总总地再现于文坛书苑,且各呈姿态。但我十分自信,在“知青文学”的丛林中,这一枝会是最真实、最感人的。因为,这些都是亲历者讲述他们自己的经历,讲述着那个时代的变迁……还是由读者在书中去作出自己的判断吧!

    但愿它能和其他“知青文学”作品一道,给我们以历史的镜鉴和人生的启迪!

    包兰英 1998年9月于长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