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aste of spring pancake
说到春盘恐怕多数人都不知为何物,但提起春饼,北方人都不足为奇了吧?可据说春饼这北京传统小食,却是由潮州古代民间小食演变而来的。把春饼和菜放在一个盘子里,这就被称为春盘。立春时节,北方素有吃春饼迎春的习俗。
薄若蝉翼,纯白无瑕的饼,配以熏大肚、松仁小肚、驴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熏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等,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一起卷进春饼里,真是鲜香爽口,而如今吃春饼早已没那么多以前老北京人的讲究了。
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饼与吃普通烙饼大为不同,讲究用烫面,烙出来不仅要薄,而且一张春饼要能一分为二地揭开,饼里夹上菜,菜样一定要多,要荤素搭配,吃春饼还讲究有头有尾,在吃春饼前用羊角葱丝蘸甜面酱抹到春饼里,加上盒子菜(盒子菜是老北京传统吃食,由熟肉铺或猪肉杠子“猪肉铺”制作出售。那时,四九城里最负盛名的是西单天福号酱肉铺、前门外粮食店的福云楼等。将酱好的清酱肉、酱肘子、猪头肉、猪肚、猪肝、酱口条等京味酱肉,分别放入雕漆食盘内,然后装进有九个格子的食盒内)一卷,从一头吃到另一头。这就叫作“有头有尾”,寓意合家欢乐。
讲起春饼的故事,得追溯到1985年的立春……我还记得,那天清晨推开窗,扑面而来的是一缕缕略带着寒气的阳光。昨夜的鹅毛大雪已将世界裹上了一层银装。没了绿叶,光秃秃的树杈上挂满了棉絮状恰似钻石般晶莹剔透的雪,在阳光的折射下,那雪片好似银河般明亮。一阵微风吹过,星星点点的雪末飞散开来,犹如仙子挥动魔杖,撒下足以净化这世界的魔力……
咚咚的敲门声,把我从陶醉中惊醒,一股寒流袭来,在打寒战的瞬间,我看到门口站着一个顶着满头雪片的男人。他不算强壮,但黝黑的脸颊透出一股坚毅,一双眼睛里充满慈爱的神情,一直盯着我,令我有一种想扑到他怀里的冲动。“快叫爸爸!”奶奶催促着我,可我却又质疑眼前出现的这个男人到底和我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关系,爸爸这个称呼,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到不假思索,陌生到无处可寻。
我的父母都是北京知青,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插队。在我还未懂事的时候,爷爷奶奶便将我接到了北京和他们一起生活。之后的几年里,父母也曾回北京探亲,可在我的记忆里却没有很清晰的印象,有时候,见到同学们被父母接送,我也向爷爷询问过自己的爸爸妈妈,但渐渐地也就习惯了没有他们的生活。
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我一直扮演着听者,虽然逐渐长大,能参与的话题也多了起来,但我还是一直默默地听着长辈们口若悬河地东长西短。大人们的世界总是那样神秘,总有那么多不解。他们聊着天,抽着烟,喷出的团团烟雾,时而像朵朵白云,时而又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忽似狰狞的魔鬼,转瞬又如天马奔腾。望着风起云涌般的烟雾,听着滔滔不绝的扯淡,渐渐地,说话声越来越小……世界安静了,我总是就这样不知不觉睡着了。
家里一来人,最兴奋的必然是懵懂中的孩子,少了长辈的训斥,多了餐桌上的小食,锅碗瓢盆的撞击声足以让人感到幸福。爸爸回来的那天晚上,炒蛋的清醇,酱香的浓郁,伴随着青菜的清新在满屋里飘香。那个年代,北方冬季可供应的蔬菜少得可怜,记忆最深的只有难以下咽的大白菜和土豆,除了过年,很少能见到充满生机的别样菜蔬。
在按照长幼顺序落座后,我和爸爸还是有些生疏,紧挨着姑姑怯生生地看着爷爷和爸爸说着总也说不完的话。一桌子美味出自奶奶之手——鸡蛋炒韭菜、酸菜炒肉丝、粉丝豆芽、酸辣土豆丝、生切香葱、黄瓜段、黄酱,还有一盘薄饼,最让我垂涎的是平时很少见的肘子肉。奶奶说今天是立春,我们吃的这叫春饼。在我的记忆里,那是第一次吃春饼,当时哪里还有心管它叫什么,只迫不及待地准备开吃。但见姑姑先把一张薄如蝉翼的小饼摊在手心,然后将各种小菜一一夹起放入饼中,我此时也停住夹向肘子的筷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姑姑的吃法:一张小饼、几样小菜在姑姑的手里转瞬间变成了卷筒,所有的小菜都包裹其中,好神奇呀!奶奶将一个卷好的春饼递给了爸爸。此时,我发现爸爸的眼圈红了,泪水充满了眼眶,他默默咬下春饼的同时,泪水终于潸然而下,接着又像个孩子似的哽咽起来,嘴里的春饼也咽不下去了。我小声地问爸爸怎么了。他擦掉眼泪,望着爷爷奶奶姑姑和我,说出了一句我后来一直都没忘的话:“这是家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
爸爸十六岁时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离开了北京,远赴大西北下乡插队,一去就是二十年,虽有回北京和爷爷奶奶短暂团聚,但都是杯水车薪。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只能选择大家。在那个年代,像爸爸一样在中国偏远的农村奉献了自己青春的人还有很多,他们能在艰苦和困难中走过来,实在令人敬佩。这是我后来渐渐明白的道理。
餐桌交流也许是世界上唯一通用的增进感情的方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不管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吃的就是一个热闹,同时感情也能得到升华。
晚上睡觉前,爸爸问了我很多事,都是有关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随着交流的增多,我也渐渐地跟他亲近起来,毕竟血浓于水呀。于是,我问他吃饭时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告诉了我这许多年来心中压抑已久的想法。
当时,爸爸要下乡插队,爷爷奶奶是极力反对的。可倔强的爸爸却依然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在爸爸走后的日子里,从事教育工作的爷爷奶奶先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好端端的一个家弄得四分五裂,直到几年后平反,他们才又回到北京的家。而这个时候,远在西北的爸爸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一想到受难的父母,爸爸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愧疚,他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认为自己对不起这个家。而今天最善解人意的奶奶,借着立春这个时节,用一桌美味的春饼,表达了他们对爸爸的理解和包容。也许,这小小的春饼就象征着一个家,各种小菜就是这家里的成员。只有以家为基础,让家变得坚固和宽敞,每个家的成员才能够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心心相连,彼此关怀,相互取暖。奶奶今天做的春饼虽然普通,却饱含了对家庭和睦团圆向往的深意。1985年立春,我第一次吃春饼,第一次看见爸爸流眼泪,第一次懂得了家的意义。
时过境迁,三十年的巨变弹指一挥间。
父母亲和我妹妹,按照国家的返城政策终于从大西北又回到了北京。可没过几年,慈祥的奶奶因突发性心脏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十几口人虽然又组成了几个小家庭,但从未分过户,一大家人和和睦睦,相敬如宾。可就在许多人投来羡慕眼光的时候,命运又一次给了我们新的考验。2014年春节过后,因失聪入院检查的爸爸再度传来噩耗,一张直肠癌的检查报告下发到我们手中,面对这不幸,一家人默默地坐在了一起。为了不让爷爷知道这个消息,我们善意地对他隐瞒了爸爸的病情。
癌症虽然可怕,但一向以身体健康自居的爸爸,不甘被病魔击倒,毅然走上了抗癌之路。为了不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压力,爸爸顶着病痛,一直默默地承受着,在我们面前,从不轻易表露,而与他同病房的病患们却时常痛苦地呻吟,这声音就像是会传染的病毒,一个传递给另一个,病房内时常传来惨痛的哀号,令人压抑,像一曲死亡交响乐在房间里四处回荡。即便如此,不服输的爸爸依然努力劝导病友们配合治疗,放下思想上的包袱,放松心态……
这样的抗争大概持续了六个月。在第二次化疗结束的间歇,医生建议爸爸出院休息一周,等待接受第三次化疗。
那段日子,天气仿佛善解人意,一直风和日丽。一天,素来爱宅在家里的爸爸竟然提出要带几个孩子去公园游玩,还叮嘱我带上相机。于是,我们一家人驾车来到了玉渊潭公园。透过相机取景器,看见爸爸和三个孩子在绿草坪上快乐地玩耍,摆着亲密的pose,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爸爸本就该这样享受天伦之乐,可命运未免对他太残酷了一些。真希望,眼前的爸爸能一直享受这一份幸福;真希望这幸福的情景能够永远。但我所能做到的,只是用相机把这场景永久地定格下来。没想到,这一组照片,竟是爸爸留给我们的最后影像。
两天后的下午,爸爸在厕所晕倒,被救护车送往医院。
经过抢救,他渐渐恢复了意识,醒后第一句话就问:“孩子们吃饭了吗?”我忍不住流下泪来,扑到他的床前哭得泣不成声。随后,在医生的办公室里,我了解到爸爸身上的癌细胞已扩散到肝部和肺部,正是肝部的病变造成了他的昏迷。医生还告诉我,爸爸的生命最多不会超过72小时了。
此时,爸爸呼吸微弱,但意识还算清醒,说话却要仔细辨听,靠着输液管里的液体维持着最后的生命。妈妈已被姑姑扶走,因为爸爸曾说过,他不想让妈妈看到他最后的时刻。到了傍晚,爸爸的言语逐渐变得清晰了,他叮嘱我和妹妹一定要照顾好妈妈。妹妹抑制不住,哭着冲出了病房。爸爸抓住我的手,断断续续地念叨着,我俯下身仔细地去听他在说什么,听到的却是:“春饼。”爸爸这个时候竟然要吃春饼?那是三十年前,令他流泪的食物,承载着在那个寒冬般的年代,家对爸爸的一切包容。我知道,他不是留恋春饼的味道,而是要借春饼说明他的心愿——要延续家对家人的包容和理解。在领悟的瞬间,我决定不要让爸爸有所遗憾,想抓紧时间亲手做一顿春饼,送爸爸最后一程。我握紧他的手,说:“爸爸,你要等我。”
我冲出医院,迅速去超市买来了做春饼所需要的所有食材。回到家,看到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盯着全家福照片发愣。风风火火闯进来的我打破了她的沉思,她惊讶地问出了什么事?我一边收拾食材,一边告诉了妈妈在三十年前的晚上,爸爸对我说的那番话。
烧水,烫面,醒面,妈妈在一边默默地洗菜切菜。雪白的面粉在热水、泪水和汗水中被揉成了面团,而后又被擀成了一张张小面饼,再抹上油,将两张重叠,擀成大面饼再放进锅里烙熟……
一个半小时后,当我拎着做好的春饼走进病房,当我把一道道小菜摆在桌子上,当我把卷好的春饼递到爸爸的嘴边,当爸爸的眼泪夺眶而出的时候,病房里所有的人也都流泪了,为的不是我这个做儿子的孝道,为的是一个将离去的人对家庭最后的牵挂、最后的叮咛和期盼。
没有任何言语,不用何种解释,一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小食,衬托出了家的和睦和家的包容。包容和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美德,其实离我们普通人的距离并不遥远。
2016年2月4日,在微风中,我站在爸爸的墓碑前,举着全家福照片,默默地在心里向爸爸汇报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近况。随后,把韭菜炒鸡蛋、土豆丝、黄瓜段、生葱、甜面酱、小薄饼一一放在供台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