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时代-停职,初到圆明园画家村(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孙建军又“嘿嘿”笑了两声。

    陆华也笑道:“现在这种时候,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这种北京痞子的调侃、玩世不恭可能还得流行一阵子。”

    孙建军听他的口气便知他对自己画的看法,心想谁还吃你那一套?自以为是的精神贵族?真不知道其实我这画就针对你呢?我可跟你们‘85是两回事,哼,什么“大精神”都是些扯淡!他心里虽不以为然,但脸上仍然客气着,赔着笑脸。

    他们坐在那里又闲扯一会儿,孙建军讲了讲圆明园村的情况,告诉他们村里一共也就有十几个画家,还有几个玩儿摇滚的,俩写新诗的,俩搞摄影的,听得陆华、菁菁兴趣大增。陆华站起来说:“我们再到其他几个画室看看,子圆在什么地方?干脆你带着我们各处走走。”

    孙建军巴不得,心想跟你还真没有什么好聊的,忙站了起来,带着两人出了院门。

    他们先去了子圆那里,还是一样的农家小院,门锁着,孙建军回头说:“人不在,可能进城了。”

    几个人又顺着小水泥路往别处转。陆华问:“子圆现在怎么样了?都画些什么?”

    孙建军说:“我也好些时候没见着他了,前段时间还画那些黄土地,估计这个销路不错吧!”

    “对了,你们在这里都脱离了公职,完全靠卖画为生,到底卖得怎么样呢?”陆华又问。

    “时有时无,卖不掉的时候居多。子圆可能是卖得最好的吧。还有几个哥们儿在这里画行画卖,销路也不错。”

    “你们的客人都是老外?”

    孙建军笑了一下算是答复,心想这不明知故问吗。

    拐了个弯他们来到一个宽大的院子,陆华问:“这个院子大,是谁这么有钱租这么大个儿地方?”

    “不,这是一哥们儿跟房东合住的,他就租了一间房子。是河北的画家,周向东,刚毕业的,你也许不认识。”

    孙建军领着他们进了院子,跑到西厢房门前,重重地砸了两下门。一个小伙子开了门。

    陆华见他也就二十出头,小眼,高颧骨,瘦小枯干,萎靡不振,心里叹看来这些人还真缺营养。

    孙建军在旁大声说:“介绍一下,这位是陆华,’85领袖,这位是《艺术》杂志社的菁菁,这位是周向东。”

    周向东听了忙擦了擦双手,抓住陆华的手就握,激动地喊:“久仰,久仰!这两年就看你的文章,如雷贯耳啊!这不在您的指引下,毕了业就直奔北京,就落在这圆明园村里了。”一席话把所有人都逗乐了。

    陆华笑着跟着他进了屋,菁菁也睁大了眼跟了进去。一间房子跟孙建军的格局差不太多,几件破烂家具,估计不是老乡房东的就是哪儿捡来的。关键是墙上的画,大大小小挂了一屋子。房间中央一个破木桌子上挤满了颜料,看来他直接就在桌子上调色,画架子上正画着一幅两米见方的新画:淡蓝色的天空下,天安门广场上,一排人站得整整齐齐,张着大嘴不知道是在喊口号还是唱歌,红色的天安门城楼就在远处,画面简洁又干净。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张着的大嘴可以看成干笑,笑到不能再笑,嘴也张到不能再张的地步,简直就是个面具。

    陆华和菁菁看着满屋子夸张的笑脸,不由得都笑了起来。陆华打量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伙子,真看不出他有这样的机灵劲儿,看来他把戏谑、调侃、讽刺、幽默再加上玩世不恭发展到极致。

    陆华笑着说:“好玩儿,好玩儿,你们这儿是有一拨人都画这种调侃题材吗?”

    孙建军马上接过去:“我们这个展览就叫作‘新写实画展’,还有几个人不住这里,都有点这种味儿。”

    陆华笑着又仔细把墙上的画看了一遍,这才从画室里出去。

    周向东忙关了门,跟了陆华一行人到村里各处转。他们穿过街,进了对门小院,周向东用拳狠捶大门,喊:“出来,出来,有人来看画了!”

    话音刚落,一个像电线杆子一样瘦高个儿出来。陆华上下一打量,心中大惊,这人也就二十出头,皮肤白净,眉清目秀,留着平头,足有一米八以上,穿着黄色的布军装,没想碰到一个篮球运动员一样身高的画家,这还是头一回。又见他翻着一双水灵灵大眼,冲他羞涩一笑,陆华更奇,这样一个大高个儿小伙子,却跟女人一样漂亮。

    周向东给他们介绍,小伙子叫梁泉,东北人,东北师大应届毕业生。梁泉把大家让进画室,大家进去一看,房子又矮又小,光线昏暗,估计是房东过去堆杂物的库房。屋里除了一张单人床、几把凳子、一张木桌,便无他物。

    菁菁在旁边已经大发感慨:“唉,梁泉,这些都是你绣的吗?”

    大家的视线都转到墙上,这下陆华才发现,屋里没有画架,可满墙却挂满了五颜六色、闪着金光、各种各样的“画”。陆华走到跟前仔细一看,这些“画”并非画,怪不得菁菁大发感叹,原来都是些刺绣作品。

    菁菁在旁问:“这些小珠子,都是你一颗一颗穿的啊?”

    梁泉不好意思低头“嗯”了一声。

    陆华仔细端详,这些“画”由五彩丝线,或小珠子绣在廉价的人造丝绸上。尺寸大小各异,有六尺长、两尺宽似条幅的,还有几尺见方,有方有圆,不拘格局。题材应有尽有,条幅上的女人体一看便知是卖淫的,姿态撩人,她们的下体用的鲜红丝线,缀着小亮片。还有明星头像,有大白菜,有雷锋,有三十年代老式日历牌美女,有香烟,有酒瓶子,有红宝书,有“文革”时期的一些形象和符号,真真眼花缭乱,大红大绿,艳光四射。

    菁菁在旁边又叹:“你哪里找来的这些材料啊?”

    “地摊上到处找呗,这附近农贸市场让我都找遍了。”梁泉抬手在鲜亮宝蓝色条幅上摸着,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这种材质的就最理想,你看既鲜亮,又有点硬,一看就是人造的,要的就是这种廉价的效果。”说完又挥了一下手:“所有这些,我要它们看起来既艳又俗,还廉价,这就是我要的。”

    陆华听了大感兴趣,说:“讲讲,怎么个想法?”

    梁泉抿嘴微微笑了,大眼闪了一下说:“坐,坐,咱们先坐。”忙拉开地上的几只板凳让来人坐下。板凳不够,孙建军和周向东都坐到了他床上。

    梁泉从桌上拿了烟给大家散。陆华摆手,结果只有周向东接了,孙建军也不抽。梁泉给自己和周向东点了,吐出来一口,才细声细气地说:“前些日子老米来这里,我们这里一拨人在这里聊。想想那天还有谁,杨有为、我、张进、王大力,还有几个,我们这几个人都是毕了业就来这里,没有太直接介入‘85。”说着他瞄了眼陆华,陆华聚精会神地听着,没有表态。

    他又接着往下说:“现在再回头看’85觉得一切都不真实,那种高涨的热情,那种崇高的理想,都很虚,不真实。”他弹了下烟灰,“什么是真实的?跟我们,中国人,所有的中国人切身相关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精神,是萝卜白菜、人民币、流行曲、明星,大众的,我们的艺术应该关注的是这些,这才真实。大众的情趣、审美价值才应该是我们的艺术要表达的。艺术为什么只去关注那些高高在上的精神贵族?而忽略了更大更广泛的受众?”

    “那你们这不是照搬美国POP艺术的观念吗?”陆华问。

    “那又怎么样呢?POP艺术的概念并没有过时,‘85运动里头什么不是借来的?可我们做的东西是我们中国的,全世界哪儿的POP艺术也没有我们这样的。”他有点得意地笑了下,“我们这是中国农民式艳俗的审美情趣,你能否认吗?这种审美泛滥成灾,充斥中国的城镇。从张艺谋的电影到春节联欢会,到街头的秧歌队、婚纱照,还有很多,很多,这才是我们中国的真实。”

    陆华笑道:“那你们是个什么态度呢?居高临下地讽刺挖苦?”

    梁泉马上接过去:“那可不一定,我们有什么权利去讥讽别人?我们不一定就比别人高明,不过有时调侃一下还是会有的。”他又腼腆地笑了一下。

    “怪不得你这些颜色都俗得、土得掉渣。”菁菁在旁边叫了一声。

    梁泉两眼看着陆华,认真地说:“我觉得艺术要为人民,中国的现代艺术,真正的现代艺术是反传统艺术的,不仅要反传统艺术的观念,还要反它的形式,要彻彻底底地反。我们的艺术就是反艺术的,刺绣从来就不在艺术范围之内,最多是个民间工艺,我就用它作媒介。王大力拿大漆画在板子上,你们知道大漆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里是用来刷器皿和家具的,他拿来画他的画;杨有为更绝,他的雕塑才有意思,他拿树脂搞的大白菜,还种到地上,真绝了。”

    看着他兴奋地滔滔不绝,陆华心里真为他惋惜:他不知道我就是那个在’85大唱精神赞歌的人,我就是那个他所批的精神贵族,他真找对了人!

    孙建军心里直骂:傻小子,说什么呢,也不看看面前坐着的是个什么人?!

    梁泉完全沉入到情绪里了,收是收不住了,他红光满面,俩大眼闪着光,根本没有看见孙建军递过来的眼色,接着还说:“我们不要深沉的痛苦,不要,就要这肤浅的及时行乐。什么历史的责任啊,痛苦啊,宏伟的目标啊,跟中国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跟广大人民有什么关系?这才是真实的。”说完他指了下墙上的条幅,“嫖娼,赌博,吸毒,人民币,卡拉OK,这些才是真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可以作为题目。”

    陆华勉强站了起来,点头说:“很有想法,很有想法。但是你也不能一竿子把过去完全打死,我认为过去对精神的追求还是难能可贵的,人类不是在这样的追求中才得以进化和进步的?如果精神之树都死了,那人类还有什么指望呢?”

    梁泉愣愣地坐在那里,这才发现周向东和孙建军都在给他使眼色,他一下住了口。

    陆华深深地看着他,又看了看满墙的作品,伸出手来握住了他的手说:“不过很难得,像你这样,为自己的理念,这样千针万线,这样投入,就你这样一个大小伙子,做出这样的作品,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不错,不错,很不错!”

    梁泉听罢,这才笑了。屋里其他人也才松了口气。

    陆华又问:“你们几个人的作品有出路吗?”

    梁泉肯定地摇了摇头:“没有,没有一点儿点可能。”

    “哦。”陆华的声音又低下去,他环视了一下房间,心里想这些人他们还能坚持多久?我能做什么?现在文章不让我写,活动不让我搞,我还能做什么?他伸手拍了下他的肩头,站了起来,说:“继续,继续,你会搞出好东西的,好,我们走了,下次再来看你的东西。”

    梁泉开心地直说谢谢,陪着一行人出了院门。

    他们在村里又走了几家,天快黑了才离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