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之谜-密码趣味之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国的方块字密码—字谜之谜

    观点:作为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密码的一种。历史上,字谜既可以猜字谜娱乐助兴,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充当密码的功能,见证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

    中国的字谜属于谜语的一种,是使用汉字的汉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谜语的起源很久远,古人在进行交流时,有时会由于某种特别原因,不便直截了当表达,要通过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的语言来暗示另一层内容,这就有了“谜语”的萌芽。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所谓“曲折隐喻”的语言现象,最早出现在黄帝时代《弹歌》诗里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即隐示人们制作弹弓、猎杀野兽的情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谜语雏形已十分流行,并有了名称,叫“廋辞”和“隐语”。战国后期出现了赋体隐语,其中以荀子的《附论篇》最具代表性。

    而最早的字谜,大约产生在汉魏年间。刘勰《文心雕龙·隐篇》说:“自魏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刘勰说谜语产生于魏代,是因为那时的文人创作了许多独立完整的字谜。

    如当时大文学家孔融写的一首“离合作郡姓名字诗”,每句四言,每四句或两句隐射一个字。全诗长二十二句,共八十八字。分扣“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孔融字文举)。全文如下:“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驰张。吕公矶钩,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鳦,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龙蛇之蛰,俾它可忘;玟璇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孔融的这首离合诗,现在已被公认为我国最早制作的完整而成熟的字谜了。

    一个字谜,必由三个部分组成:谜面、谜底和谜目。谜面,是猜谜时说出来或者写出来给人做猜谜线索的话语,它好似密电中的明文,人人都可以得见;谜底,就是要人去猜测的本体事物,这就是密电的原本信息;而谜目,是谜面意义的真实所指,对谜底范围和数量起某种限定作用的词语,类似于密码中的密钥。

    《世说新语·捷悟》记载过一个字谜。说杨修有一次为曹操修建府邸。始构屋架时,曹操前来视察,看后一言不发,只在相国府门上大题一个“活”字,转身离开了。杨修一见此字,立即叫人把相国府的门拆去重修。他解释说:“门”中加“活”字,就是“阔”字。魏王是嫌此门太小了。这件事传开之后,曹操的制谜之巧,杨修的辨谜之捷,都被当时人们传为美谈。

    清朝皇帝乾隆据说也喜欢猜字谜,并且自己还写过一首绝妙的字谜诗:

    绝情词

    下珠帘焚香去卜卦,问苍天,人儿落在谁家。

    恨玉郎,全无一点知心话。

    欲罢不能罢!

    吾把口来哑。

    论交情不差。

    染成皂难讲一句清白话。

    分明一对好鸳鸯,却被刀割下。

    抛的奴力尽才又乏。

    细思量,心与口都是假。

    这首出于乾隆皇帝的绝情词,实际暗含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个数字,是一首绝妙的字谜诗。

    字谜不仅是文人雅士的附庸风雅之举,古代字谜中往往还隐藏着许多古人留下的具体信息。是否能准确地破译古代字谜,往往成为考证和辨识古书古物的关键。《越绝书》成书于东汉光武年代,是一本著名的历史书。但此书不撰著者姓名,只是在后序中以诗相代。诗曰:“以去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复之以庚。禹来东征,死葬其乡。不直自斥,托类自明。文属词定,自于邦贤。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明代大文学家杨慎看见此书后,仔细推敲,终于揭秘了作者的身份。原来,此书为东汉会稽人袁康、吴平所著。诗中“以去为姓,得衣乃成”是“袁”字;“厥名有米,复之以庚”,暗射“康”字;“禹来东征,死葬其乡”,是作者自述其为会稽人;“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暗射“吴”字;“楚相屈原,与之同名”暗喻“平”字。此谜既解,《越绝书》也日益被人们重视,成为研究战国时期吴、越二国史地的一本重要历史书籍。

    更多的时候,字谜还是为政治宣传和外交活动、军事斗争服务,这也与现代密码的功能颇为相似。《古微书》中引《孝经援深契》有谶语:“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卯金刀”,合之为“刘”;“禾子”,合之为“季”。汉高祖刘邦,字季。这条谶语显然是指刘邦将要统一天下,这是为君王帝位神授制造舆论,属于政治宣传。字谜也在外交场合中常被当作一个斗争武器。《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记:蜀国特使张奉出使吴国,当着孙权的面用字谜嘲笑吴国尚书阚泽的姓名。阚泽不善此道,不能作答。这时,吴大臣薛综出席对答,说:“我有一谜向先生请教: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木苟(句)身,虫入其腹。”这首谜诗处处扣住“蜀”字,张奉感到国名受辱,于是勉强答道:“请再用这种方法比喻你们的吴国吧。”薛综应声答道:“无口为天,天口为国;君临万邦,天子之都。”在座的人听后都掩面窃笑,张奉自取其辱,尴尬异常。

    很多时候,字谜也常用来作为军事行动的联络暗号。唐武则天在位时,徐敬业集合扬州军队准备谋反,中书令裴炎在朝廷内部策应。结果谋事不密,反致泄露。朝廷在审讯裴炎谋反案时,只发现他给徐敬业的一封信,上面仅写“青鹅”两字。满朝文武皆迷惑不解,最后由武则天识破,说:

    “此乃隐语。青者,十二月;鹅者,我自与也。”原来,裴炎是以此约定徐敬业十二月起义,他再从内部动手。自此,裴炎伏法,谋反事败。

    民间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残暴与苛政时,也会巧妙使用字谜。《后汉书·五行志》记,汉末献帝时,诸侯董卓擅权,鱼肉百姓。人民强烈不满,因而编制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童谣中的“千里草”,合为“董”字;“十日卜”合为“卓”字;“何青青、不得生”是说董卓虽然威势赫赫,但总逃脱不了灭亡的结局。此歌谣利用字谜隐语,巧妙地诅咒了董卓的暴行。后来,董卓被其所谓的义子吕布所杀,并诛连三族。武则天画像字谜赏析。

    驱除雀斑。(打一字)—乌

    谜面用的是半体再现离弃法。意谓“鸟”字去掉里面的一点,就是谜底汉字“乌”。字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谜面修辞上。“雀斑”二字连用,侧重点似乎是在“斑”字上,而不是在“雀”字上,从而淡化了本体词和肢体词之间的界线,有一定的迷惑性。从字面上看,它只是一则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普通医疗美容广告词;但仔细分析,其中又隐含着许多制谜技巧有着无穷的迷人魅力。

    感人的密码情书之谜

    观点:密码中有硝烟弥漫的战争,有勾心斗角的政治倾轧,也有你争我夺的商业较量,但是,如果纯真美丽的爱情和密码发生了关联,一定会是不同寻常又充满曲折的美丽故事。在特定的环境之下,有时爱情,也不得不为自己披上一层神秘的密码外衣。

    二战时期,世界上的主要大国都被卷入战争,势均力敌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得许多家庭妻离子散,还有许多情侣也不得不暂时分手,为各自的国家而战。

    英国人托马斯·斯克劳斯顿二战前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在空军担任中尉飞机机械师。1940年春天,24岁的他与21岁的薇拉·汤普森结婚。两人从小就认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成年后,这对青年情侣依然感情甚好,结为夫妻顺理成章。婚后,托马斯与薇拉的幸福生活刚刚开始不久,纳粹德国入侵英国,两国正式开战。托马斯·斯克劳斯顿接到部队的命令,必须马上赶回部队应战。托马斯·斯克劳斯顿只好暂别娇妻,在随后长达4年的岁月中,他先后转战于埃及、利比亚、马耳他和意大利等地。

    战争既是残酷的,也是单调的。随军转战各地的托马斯·斯克劳斯顿对妻子的思念随着时光流逝而与日俱增。当时通讯不甚发达,这名年轻人只有靠写信来安慰自己的相思之苦。事实上,自从这对夫妻分别以来,他们几乎一天写一封情书,到战争结束时,信件足足有29大捆。当时的英国军方对于军人的鸿雁传书并不禁止,但出于保密的要求,军人的每封书信都要严格审查。信中绝对禁止透露发信人最近的服役地点、部队番号以及未来的行军计划。这可难坏了托马斯,为了让妻子随时了解自己的下落,聪明的他与妻子在书信里巧用密码躲避审查。

    托马斯为让妻子知道他的驻扎地,就在信中写一个变体的字母“r”,薇拉只要把接下来单词的首字母相连就能拼出丈夫所在地点。至于这段带密码的文字,最后总是以单词“薇拉”结尾。

    就这样,夫妻之间的这个小秘密竟然一直骗过了检查信件的官员的眼睛。在托马斯离家的5年里,妻子薇拉一直了解丈夫的行踪,对战事的发展也很清楚。有了小小密码的帮助,两人的书信总是能够很快邮寄到对方手里。

    1945年,二战结束,托马斯回到家乡,在当地当上了一名市政府官员,直到65岁时退休。而薇拉除了当家庭主妇,有时也到一家商店当临时店员,他们陆续生育了3个孩子。战后他们感情一直很好,厮守余生。他们的孩子偶然间看到了父母早年的这些密码情书,知道实情后非常感动。当征得两位老人的同意后,孩子们把这些多达29捆的情书捐献给了当地的博物馆。正如负责此事的约克郡东区档案收集官员萨姆·巴特尔说:“托马斯和薇拉的儿子把它们托付我们保管,这些信件将永久保存下去。”“从信中你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强烈地爱着对方,思念着对方。这些信诠释了很多对夫妻战争中的经历。”

    还有一个传说:有位外国亲王,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备加疼爱。女儿长大后,与王宫内一个年轻仆人偷偷相爱。女孩身居内宫,处处戒备森严,两人难得见上一面,只能悄悄托人传递纸条,以文字互诉衷肠。为避免被发现,聪明的仆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用长短不一的折线隐藏文字。他俩约定,将所有的字母排成一排,并打乱原来的次序,作为密钥。如果写一封密信,就从第一个字母开始,划一条直线,直到第二个字母,然后折回到第三个字母,依此类推,直至写完。这对恋人用这种方法传递感情,开始十分顺利。然而,有一天亲王发现了他们的密信。当破译了他们的密码之后,亲王大怒,立即处死了那个年轻仆人。亲王的女儿得知心上人被处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喝下毒药,殉情而死。

    中国作家金艮也曾经在一篇散文中记述过一个密码情书的故事,同样非常凄美与感人,让人感觉爱情的力量不可阻挡。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阶段,在黑龙江的某个知青农场,许多来自天南海北的知识青年聚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时间长了,青年人的热情逐渐被艰苦的环境一点点磨掉,而远离家乡的孤独痛苦更是难以言表。众多的青年男女生活在一起,时间一长就有相互恋爱的事情发生。

    然而,在那个时代的那种环境下,爱情是被严格禁止的。为了逃避上级的检查,这些充满活力与智慧的年轻人就想出了用密码写情书的主意。

    他们把汉字的拼音分开来,每个密码数字前的字母是要写的那个汉字的声母,韵母用数字代替。如果所用的字是韵母的拼音,那么,就直接用数字代替。至于很多的同音不同字的密码,那就靠自己分析和确定了。

    韵母的数字代号如下:

    a(1)o(2)e(3)i(4)u(5)(6)ai(7)ei(8)ao(9)ou(10)an(11)en(12)ang(13)eng(14)ong(15)ia(16)ie(17)iao(18)iou(19)ian(20)in(21)iang(22)ing(23)iong(24)ua(25)uo(26)uai(27)uei(28)uan(29)uen(30)uang(31)ueng(32)e(33)an(34)n(35)例如下面这封密码情书:

    q217d3x33m8。

    h9x22n4,s28r11m8t20d10n14k11d9n4。sh13c4y33h28t7。

    d29z11l3,m8sh26g10。j21t20w11sh13x33x4w11h10,n4z7。

    n4m12n6zh4q23d3zh13p14s5sh3h10d14w2,w2q5zh9n4。d9。

    d1c9y29l19d1w11q5。b17h7p1,z11m12y3b5sh4g11h27sh4。

    d14w2。

    h5g3。

    翻译出来的文字是:

    亲爱的雪梅好想你,虽然每天都能看到你。上次约会太短暂了,没说够。

    今天晚上学习完后,你在你们女知青的帐篷宿舍后等我,我去找你。

    到大草原溜达玩去。别害怕,咱们也不是干坏事。等我。

    既简单又实用的密码

    观点:密码不仅仅是密码专家加密解密的工具,也能是普通人传递信息开心娱乐的方法。本文中的几种密码,都能让你在一分钟内就可学会使用,而加密的工具,更是随手可得,可谓是最为简单实用的密码了。另外,这些密码看似简单,但如果别人没有一定的密码知识,还真不容易看出来。

    一般说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用不到密码及加密方法。但是,作为一种了解或是娱乐的手段,掌握一些简单的密码还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自己的同学或者女朋友写一封加密的书信,不也是非常富有趣味的一件事吗?

    1.数字谐音密码这是最常用最简单的密码。起初是数字BP机上使用的简单代码,后来引申出许多代指。当然,数字谐音代码并没有一个官方的标准,大多是约定俗成。数字谐音虽然简单,但是使用得当,效果却是文字所不能比拟的。

    部分常用数字谐音代码:

    01925—你依旧爱我,02825—你爱不爱我,04527—你是我爱妻,04535—你是否想我,04551—你是我唯一,0837—你别生气,095—你找我,098—你走吧。

    1314—一生一世,1314920—一生一世就爱你,1372—一厢情愿,1392010—一生就爱你一人,1573—一往情深,1711—一心一意,1920—依旧爱你。

    200—爱你哦,20110—爱你一亿年,20184—爱你一辈子,25184—爱我一辈子,25873—爱我到今生,259758—爱我就娶我吧。

    507680—我一定要追你,51020—我依然爱你,51095—我要你嫁我,515206—我已不爱你了,518420—我一辈子爱你,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

    609—到永久,6120—懒得理你,6785753老地方不见不散,687—对不起。

    2.手机键盘和电脑键盘密码普通常用的手机和电脑,也可以给信息加密。这种密码是利用手机和电脑上的常见输入法实现的。某些型号较少的手机其密码保密性更高。

    2009年1月23日,一位网友在百度贴吧上发帖求助,称最近和一个心仪的女生告白,谁知对方给他提供一个摩斯密码,说只有解出密码,她才答应跟他约会。这个女生仅仅提示他,“这是一个5层加密的密码”,“答案是一句英语”。男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解不出来,情急之下,跑到网上求助。帖子一发出,贴吧的网友几乎倾巢出动,各显神通积极破译。

    可惜,尽管大家用尽各种复杂的解密方法,但都没有收获,破译工作陷入僵局。下午4点后,一位网友通过联想手机上的键盘布局,将密码转成一个字母组合。下午6时,这位聪明的回帖称,“我已经完全解出来了……楼主你好幸福哦”,并表示暂时不公布结果。晚上8时,该网友公布了最终答案:

    ILOVEYOUTOO(我也爱你),并揭开破译全过程。据了解,参与密码破解的网友超过百人,集体的智慧得到体现。这个女生给男生传递的信息就是使用手机键盘加密的方法,幸亏有大家的积极支持,否则,还真就错过了一次约会的大好机会。

    3.维吉尼亚密码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古典密码,也是许多现代密码的前身。

    维吉尼亚密码种密码实际上就是恺撒密码的延展,但引入了密钥的概念,使得加密更加安全复杂。

    例如:密钥为man,原文为Iamrich。(见下表)则原文中的I对应的密文为M行(第一个密码为M的那行)的U,A对应A行的A,M对应N行的Z,R对应M行的D……以此类推。简单地归纳为:密钥:Manmanm.(man循环使用);原文:

    Iamrich;密文:Uazdipt。

    电脑键盘和手机键盘也可以是加密的工具。

    4.四角号码密码四角号码是汉语词典常用检字方法之一,可以用最多5个阿拉伯数字来对汉字进行归类。这种四角号码检字法由王云五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用数字0到9表示一个汉字四角的十种笔形,有时在最后增加一位补码。由于四角号码字典随手可得,使用它反向给信息加密就变得非常简单方便。只要按照四角号码字典,就可以把明文反向加密为一串串数字,对方收到后再按照同样的字典解密就可以了。当然,这种加密未免显得过于简单,很容易被别人识破。为了增加复杂性,还可以再次加密。例如,反向加密的四角号码密码变为数字后,再利用“用数字替换密码”的方法再次加密:也即每一个数字代表一个字母,1代表A、2代表B、3代表C……如此,串串数字又变为毫无规律的大串字母,别人就很难识破了。

    除了以上几种,其实我们还可以开动脑筋,自己创造发明一些密码。只要密钥在自己的手里,别人就很难破译。

    “天书”当票密码之谜

    观点:旧社会当铺很多,并且许多都是以盘剥穷苦百姓为生财之道。在当铺典当这个行业中,居然也存在一种与密码有关系的现象。当铺的当票作为双方抵押借贷的凭证,其书写方式都为特殊字体,在外人眼中犹如天书。

    那么,为什么当铺要用这种加密书写的方式来写当票呢?

    当铺是收取动产作为抵押,向对方放债的机构。旧称质库、解库、典铺,亦称质押,最早产生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旧社会的当铺多由私人独资或合伙经营,当户大多是贫苦百姓。新中国成立后取消。改革开放后,有些地方恢复当铺,其性质和办法同旧时不同。

    旧时的当铺主要业务是收取质押品发放高利贷款。借款人去当铺借贷,主要是应付家庭生活上的紧迫需要,也有个体小生产者用于小本经营,或农民用于生产的。当铺收受的质押品种类繁多,如衣服鞋帽、绸缎纱罗、金银首饰、古董珠宝、名人字画、陶瓷、家具甚至棺材板等。

    当铺对质押品估价很低,一般只有原价值的一至四成,一口成交,不许还价。而典当利率很高,一般为月息二分至三分,按月收取利息,还规定每元当价另加手续费,实际月息高达千分之三十余,是一种变相高利贷。典当期限为18个月,当期将要届满时,当者若无力回赎,可先预交几个月的利息,另开新当票延期,一般一次可延长3个月时间。否则,就以“满当”发买处理。当铺处理当物分别到估衣店、首饰店等处发买,当铺除能收回本金外,还能得到3~6成利润。典当业的这种包赚不赔残酷剥削的经营方式,经常激起人民反抗。尽管官府对当铺予以保护和扶植,各地抢劫、焚掠当铺一类事件仍时有发生。

    除了利率畸高之外,当铺抵押物品时也往往估价很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当铺写当票时不论收什么物品,一律写“破旧”字样。比如一般衣服,件件都写“虫吃鼠咬”字样,就是当物完整无缺的,也写“破旧”二字。如一件崭新皮袄,要写成“光板无毛”;一只金表,也要写成为破铜表。这样做不但可以贬低典当物品的价值,而且还可在典当物品于存储期间有所蚀损时搪塞当户。又如,在当户坚持要高价,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时,当铺的伙计便用当户识别不出的方法在当户的物品上做记号,以暗示同行。其方法是:

    把上衣的一只袖子反叠,袖口朝下;裤子折三折;如是金货,就用试金石轻磨一下;如是金表,则将表盖微启一点儿。

    第二家当铺一看,心里就有数了,所给的当价,就会与第一家差不了多少。如此,当户最后只得低价当出。

    上文所说的“当票”,就是当铺收取当物所付的收据,也是当户赎取当物的唯一凭证。清代当票主要分两部分:印刷部分和手写部分。印刷部分主要包括当铺名称、地址、抵押期限、抵押利率等内容。手写部分包括当物的名称、质量、数量、典当金额等。最有技术含量的还是手写部分,当票上的字不同于普通汉字,是当铺自创的特殊字体,还有个专用名,叫“当字”。这种字只有当铺内部的人才能辨认,外行人很难看懂。“当”字比草书还草,字体又别具一格。俗语有“当店字有头无耳”之说,就是说当票上面多用草书、减笔或变化字,如常将“衫”

    字写成“彡”字,“棉”字写成“帛”字,把“皮袍”写成“皮夭”,“花梨紫檀木”写成“紫木”,玉器写成“假石”等。

    写“当字”是专门的手艺,只能在当铺学徒才能学得到。因为有了当票,收买当票的机构也应运而生,俗称“当票局子”。

    当铺的当票用“当字”的主要好处有二:一是简单写得快,一挥而就;二是行外人难以伪造、临摹、篡改,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也算是一种密码方式。

    说到防伪,早期的纸币也曾经借鉴这种加密方法,以防止居心不良者盗印假钞,冲击金融秩序。以我国为例,第一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40多年,除了收藏爱好者,一般人很难得见。其实,第一套人民币上,就有许多人为添加的防伪暗记。例如:一元券,票面图案左侧,一男工一女工,在厂房顶下有一“A”字,左杠是部有一个等边三角形记号;拾元券矿井灌溉图,票背面中央几何图案中心有一带圈五角星。拾元券还有火车站图案,票背面左下几何图案内藏有“人民”二字;二拾元券,古塔牧羊图,票背面右侧2字下藏有“人”字,二拾元券列车帆船图案,票面电力牵引车头右侧藏有“民”字;红色壹佰元券,工厂图,票背面有两个大几何图案,右藏“人民银行”,左藏“壹佰元”……事实上,整套的第一套人民币上都有暗记,只不过流通时这些都是最高机密,普通人是无法全部掌握的。

    纸币上的水印图案,其实也是一种暗记,只是科技水平与防伪能力更高一些。水印是在造纸过程中当造纸纸浆刚刚处于湿纸状态时处理而成的。要在一张干燥的纸上搞出水印图案是不可能的。何况纸币用纸的强度、拉力、耐磨损性、耐折叠性等不同于普通纸张,它有放在水里不易泡烂,遇明火不易燃烧的性能,这种特殊纸张绝不是一般造纸厂所能制造的。水印技术给伪造纸币带来了难度。

    目前,更为高级的暗记甚至可以防止打印机打印。假如你想扫描一张百元大钞然后用Photoshop打印出来的话,Photoshop会弹出一个警告,说你正试图打印钞票。原来,世界各国的新版纸币都统一使用了一种不容易察觉的记号,即5个圆环。这5个圆环代表什么呢?

    原来它们是按照猎户星座排列的,而它最早是在10欧元(EUR)纸币上发现的,因此这种记号被命名为“EURion星座”。

    机器一旦发现待印刷的图片含有这种记号,便立即拒绝打印。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假钞防范工作,这种记号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票局子的生财之道

    卖当票的人,除到期无力赎当者外,还有拣拾者或偷盗者,以此作为销赃手段。当票局子收买当票,一般以典当品价值对折后的三分之一价格收买。这样,当当票到期后,当票局子便可以持票去当铺赎当,赎回的抵押品再拿到市场上销售,仍然会有不菲的利润。

    黑话密码—春典之谜

    观点:旧时的中国社会,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背景,某些江湖人士出于不同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创造了一整套遁辞隐义的特殊隐语。这就是黑话、切口及春典的来历。这是一个独立自成体系的语言系统,外人听上去,犹如坠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是电影《智取威虎山》里土匪对暗号的场面。其实,土匪口中的“黑话”就是一种最朴素的密码。虽然这种密码过于简单,经不起密码学家的分析,容易破译。

    但是,在一般人眼里,黑话仍然属于另外一个世界,局外人是无法明白的。这些黑话实际上是江湖人的第二语言系统。其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囊括了从身体部位到社会职业,以及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各种元素,如果两个江湖人在使用黑话交谈的时候,不懂的第三者即使完全听到,也会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两个人在说什么。

    黑话有一个统称,被叫做“春典”。

    春典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一是由禁忌、避讳而形成的市井隐语。二是出于行业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春典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浸透了生活的各个层面。有些春典造词很生动:比如帽子叫“顶天儿”、鞋叫“踢土儿”、裤子叫“蹬空子”、外行人叫“空码儿”、下雨叫“摆金”、下雪叫“摆银”、解大便叫“撇山”、解小便叫“摆柳儿”。

    有关动物天气方面:猪叫“黑毛子”,马“疯子”,骡“高脚子”,驴“条子”,狗“皮子”,虎“拦路子”,狼“柴禾子”,蚕“抽丝子”,牛“尖角子”,鱼“顶水儿”,熊“仓子”;鹅“长脖子”,鸭“扁嘴”,羊“山头子”,兔“草溜子”,猫“窟子”,风“轮得急”,太阳“红光子”,月亮“炉子”,星“定盘予”,天阴“插蓬了”,起雾“挂帐了”,退雾“清明了”,天黑“老光子坠了”,下雨“摆啦”,刮风“走溜子”;东“倒”,南“阳”,西“切”,北“裂”,山“架子”,上山“登架子”等等。

    再比如土匪多有武装劫掠的行为,由于地域方言的关系,各地的春典还不尽相同。他们使用这些黑话,一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土匪身份,以免行踪暴露,二还有辨识身份地位的作用。

    四川土匪在行动时,不得直呼其名,而以“老大”、“老二”、“伙计”

    相称;叫枪为“通”,开枪为“生冲子”,出发叫“摇线子”,交火为“挂溜子”,撤退谓“吆舵子”,打得赢叫“吃得梭”,冲门翻墙叫“冲围子”,杀人叫“毛”,砍头谓“拿梁子”,打劫过路行商为“掸鞭子”、“宰根子”,劫船叫“打歪子”,运赃物叫“起货”,私吞赃物叫“掐股子”等等。

    东北的土匪黑话也很多:枪叫“喷子”、“旗子”、“鸡脖子”,子弹叫“柴禾”,刀为“青子”,杀为“插”,配合行动叫“上托”;盗牲口称“吃毛疆”,盗墓谓“吃臭”;绑票称“接财神”;县城称“围子”,农村叫“鸡毛店”;走路叫“滑”,休息叫“押白”,侦察称“拉线”,打仗为“开克”,打伤称“踢筋”,官兵称“水”,巡警叫“狗子”,兵称“跳子”;劫路叫“别梁子”,出发叫“上道”,集合称“码头”;出事了叫“窑变”,报信叫“放笼”,烧房子叫“放亮子”,捆人叫“码上他”,解散称“越边”,散伙称“脱下”;杀了他叫“插了他”,揭发报官叫“举了”,被抓住叫“掸脚子”,逃出来为“扯出来”,多次被抓叫“底子潮”,抓俘虏叫“拣蘑菇”,割耳朵叫“抹尖子”,歇歇叫“拐拐”,全村烧光叫“推大沟”,等等。

    1923年,活跃在川滇黔交界的顽匪陈云武攻陷了重镇泸州城,其人自封城防司令兼永宁道尹。为了给自己名正言顺的一个名分,陈云武大摆酒席,宴请城内各机关法团、阔老士绅,为己捧场张目。就在这场酒宴上,陈云武发表了一篇假装斯文的充满土匪黑话的就职演说,成为历史上的笑柄。陈云武先对宾客说:“在下陈云武,就请列位将就喝‘黄汤’(水酒)、捧‘莲花’(杯盏),‘拈溜溜(肉片)’、‘造粉子’(吃便饭),我老烟是识相的。抬头有玉帝皇天,埋头有土地老倌,在下给列位丢个‘拐子’(敬礼),烧香点烛,朝贡进茶,图个官员们、绅粮们‘举住’(支持)哟!”

    然后,这位杀人不眨眼的惯匪又对部下讲道:“哥儿一杆子张耳闭嘴,你我前有缘后有故,落在一窝‘草边’(哨棚),现时我等过了‘灰沟’(翻山越岭),进了‘广圈’(大城市),莫比一般‘生毛子’(乡巴佬)。哥儿一杆子千万要‘整住’

    (听招呼),‘摆摆渡’、‘过了河’(进城当了官),要给老烟留‘粉壳壳’(面子),二天再莫打“门神”(越墙打门),再莫‘牵票子’(绑票拉肥),再莫‘亮窑子’(烧房子),再莫‘拿梁子’(砍人头)。谁若“醒二活三”(乱搞不听招呼),我老烟‘认得圆的认不得扁的’(对事不对人),老子不‘毛’你是‘虾’的(不杀你不算人)。”

    就这一番话,如果不是土匪出身,谁又能听得懂。解放后,随着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江湖的这种春典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对它就更不了解了。不过,有部分词语还是流传下来,我们今天常说的“大腕”、“走穴”、“下海”等词语,其实就是旧时的春典。

    春典。

    所谓春典,乃旧时江湖人彼此间相互联系交流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亦称隐语、行话、切口、黑话。是中国流民社会群体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在江湖社会中,各种集团或群体往往会通过见面礼节;随身物品的携带、摆放程序;饮食坐卧的规矩;以及厅堂的布置来暗示主客双方各自所要表达的意图。但仅仅这些还不够,最终的交流仍需要通过春典这种特殊的语言手段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

    世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之谜

    观点:女书是中国湖南江永县一种只在女性间使用的女性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女性专属的文字,属于音符字单音节表音文字。在专家正式发现女书之前,几乎没有男人懂得这种文字,可谓是男性看不懂的女性“密码”,事实上,女书记载的,也多是女性之间的故事与秘密……

    1982年,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县考察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文字,它只在湖南江永县、道县、江华县三县交界之处方圆不到一百里的汉族瑶族混居的地区流传,并且使用者全为女性。宫哲兵经过调查研究后,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将这种文字介绍给外界,随即引起极大轰动,人们开始关注这种称为“女书”的文字。

    女书之所以神秘,除了流行地区、使用人群、传承方式、功能作用,还有记录的语言、字形体势、符号性质等都十分奇特之外,还在于之前人们竟然对它一无所知。江永“女书”(以其发现地命名)的流传,史书不载,方志不述,当地族谱碑文,可说无一蛛丝马迹,外界少有知晓。

    关于女书文字的史料记载,至今最早见到的是太平天国发行的“雕母钱”。该钱背面用女书字符铸印有“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字样。但此前有相关专家认为是后世的伪造品。1931年《湖南各县调查笔记》

    的《花山》条中,有“其歌扇所书蝇头细字,似蒙古文。全县男子,能识此种字者,余未之见”的说法。2005年9月,在湖南省东安县芦洪市镇斩龙桥上首次发现一块刻有女书文字的石碑,打破了对女书材质、流传地域、男女界限、时间年代等的传统认识。

    有人以“女书”有近半数字符是从汉字蜕变而来为据,认定它是借源于方块汉字的一种“变异”的系统再生文字。反对者则认为,笔画及其组合结构的异同,是判定不同文字之间有无源流关系的直接依据。“女书”与汉字楷书相比,基本笔画不同,笔画结构和语言功能都迥异有别,而且“女书”中遗存的象形字、会意字均与甲骨系文字大相径庭,因此“女书”文字的源头绝非普通汉字。一些专家考察“女书”流行地区的地理,历史,人口民族成份和民风民俗状况,认为“女书”是受民族融和、移民文化影响的古老瑶族文字。

    今天,人们搜集到的女书有近2000个字符;所有字符只有点、竖、斜、弧四种笔画,左低右高,略有倾斜,倾斜中持匀称平衡,右上角是全字的最高点,左下脚是全字的最低处。它的行款是由上至下,从右到左,可采用当地方言土语吟诵或咏唱。

    女书作品,主要是韵文,散文很少。

    所有篇章均无标题,无标点,不分章节段落,一书到底,吟唱时运用音高、音强和停顿构成诗的节律。从体裁看,有书信、抒情诗、叙事诗、柬帖、哭嫁歌、歌谣、儿歌、谜语、祷神诗和唱本(翻译和改写汉语作品)等。与汉字不同的地方是:

    女书是一种标音文字,每一个字所代表的都是一个音。熟练的女书使用者可以用不到700个女书字,就能完整地记录当地土话。

    使用女书的人群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传统的男耕女织,男婚女嫁,男尊女卑。女书老人几乎都是缠足。在当地,1949年以前,男人使用“男字”“男文”(方块汉字),女人使用女书(又叫女字、女文)。

    一语二文。女书主要用于结交女友间的通信娱乐,自传诉苦的唱读写本。作品主要内容是写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幽怨私情、乡里逸闻、歌谣谜语等,是当地女性之间抒发情感、互通信息及记录事物的秘密文字。

    由于没有男性能够看懂,女书的使用者可以放心大胆直抒胸臆,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有记录自己悲苦身世、透露出她们对命运的抗争的,如《义年华自传》《阳焕宜自诉》;有歌颂纯真的友情、怀念少女时代无忧生活、倾诉姐妹远嫁离情别恨的,如“姊呗茫茫不知过,妹在冷楼泪潸飘。……清早起来愁到黑,痛想别时别远天”;有哭诉婆婆虐待、丈夫暴力的,如“丈夫赌钱不休手,将台抛在赌钱台。……上身打得骨头断,下身打得血淋淋”;还有记载战争的残酷、奇风异俗的婚恋、祈祷祭祀的……总而言之,女书全方位地反映了婚姻家庭、生产劳动、文化娱乐、女红艺术、风俗习惯、祭祀史诗等多侧面的生活场景,是女性的苦情诗和血泪史。

    目前,江永女书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江永地区多雨潮湿、住房条件较差,女书物件保存时间不会很长。二是由于传统的风俗习惯,女书作品大都随逝者一同焚烧,她们想带去阴间继续阅读书写,也不想女书上记录的秘密被他人所知,或是有些女人在其丈夫去世后焚烧一部分以示其忠诚。同时,由于过去重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致使一些“女书”作品遭到破坏。三是现在会女书的江永女人已经为数不多,女书自然传人相继去世,所存无几,最后一个自然传人阳焕宜于2004年去世。

    女书传授的方式比较特殊,没有课堂,没有教材,也没有专门的教师,只是通过家族传教、母传女受的方式学习,通过坐歌堂、斗牛、接三朝、吹凉节等活动互相交流提高,然而由于学习汉字的缘故,当地学习女书的人不断减少,而不恰当的移风易俗也使女书的社会适应性减弱。国家对此非常重视,2006年5月20日,女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女书的字形

    女书文字的特点是书写呈长菱形,字体秀丽娟细,造型奇特,也被称为“蚊形字”。因为这个呈现弯曲细小的形状的特点,女书除了日常用作书写以外,也被当地的女子当成花纹编在衣服或布带上。

    袖里乾坤—手上密码之谜

    观点:除了写的密电,说的密语,密码还可以以手势和肢体语言的形式出现使用。生意经纪人的“捏码子”,聋哑人的手语,印度舞中的手语以及洪门兄弟的茶阵,在不懂的人眼里,都是充满玄妙的密码语言。

    民间流传的密码,除了能写能说的之外,还有一些是靠打手势或者肢体语言来实现的。在中国的乡村,每逢集市之日,常常有许多交易大牲畜的买卖。在这些交易中,活跃着一群“经纪人”的身影。一般来说,卖主和买主通常不直接叫价,通过经纪人在买卖双方斡旋。经纪人由熟悉牲口和行情的人担当,善于观牙口、看膘情,被众人公认。他们熟悉各种骡马牛的健康状况,对市场行情也颇为了解,买卖双方都愿意找其为自己服务。

    这些“经纪”,从很早以前就保持着一种“捏码子”的传统,其目的是为了隐瞒掩盖讨价还价的具体过程与细节,防止别人撬行,搅了买卖。买主选定了牲畜,先与经纪人商量,双方把右手手指捏住,用袖口、衣襟或草帽遮挡,不使外人瞧见,彼此用规定的手指表示可以接受的价钱。经纪人心中有底后,与卖主以同样的捏码子方式进行讨价还价,直至买卖成交。整个交易过程,无须语言,成交情况都不露底。也有买卖双方直接捏码子的,但双方讨价还价差距太大,还需要通过经纪人用手语来回调节。每成交一笔买卖,经纪人从中抽取一小份数额做报酬。

    主要是1、2、3、4、5用所伸指数为区别,一个指头为1、两个指头为2……五个指头为5;6—10以指形辨认,只有拇指和食指相捏为6,拇指、食指和中指相撮代表7,拇指、食指张开伸直为8,只有食指弯曲为9。将五指伸开翻一下为一百。

    如有百和千、万之大数则直接说出。

    这种“捏码子”的手上密码,现在有别的行业也在借鉴。

    例如不方便直说或者竞争激烈的现场交易,许多人都利用“捏码子”讨价还价。比较多的有古玩收藏、玉石翡翠交易等场合,所以说,了解一些“捏码”的知识,还是很有用处的。

    说到手上密语,有一个组织不得不提,这就是旧社会非常著名的帮派组织—洪门。

    洪门是清朝最有历史的反政府组织,在满清统治中国期间,洪门从未停止过反清复明的武装行动。白莲教,小刀会,天地会等许多反抗组织,都起源于洪门。也许有些人还不知道,由于坚持抗清武装斗争,“洪门”会党成为了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的重要同盟军,孙中山、秋瑾、陶成章等辛亥革命党人曾先后加入“洪门”组织,孙中山先生甚至称“洪门”组织为“民族老革命党”。

    由于清政府的不间断和残酷镇压,洪门内部设定了大量的暗语、手语和著名的茶杯阵,就是为了防止清廷奸细渗入洪门。

    这套东西在当时是高度机密,一旦公开便可能被朝廷的鹰犬走狗渗透。当年江湖上有所谓“宁传十套拳,不教一口仙”的传统,这个一口仙其实就是洪门组织的暗语。

    洪门兄弟见面出手不离三,一定会用手势表示出数字“三”,就算闹市之中不能对话,也可用手势交流。手上摆出的是“三八二十一”,这一行数字组成了一个“洪”字:三是左边三点水,八是右边共字的下部两点,二十一就是右边共字的上部,廿字的下边再加上一横,正好组成一个“洪”字。

    三八二十一是洪门兄弟相认的秘密暗号,非经过严格审查背景的人,没有加入洪门学习过暗号者,不可能解读。洪门子弟出门一般先对手势,比如递物用两个手指头,接物用三个手指头。自己人看到了就会对暗语。暗语对上了就是自家兄弟,必须接待食宿。因为根据洪门门规如“言明会中人不加关照,则用棍棒责罚。”

    除了以上隐语与手势,洪门茶阵也是洪门暗号隐语文化的重要内容,洪门联络地点多设于茶铺酒肆,既避免官府的注意,又用以联络同志、传递讯息。茶阵的构成要素相当简单,一只茶壶、数只茶杯,便能幻化出不同的阵形。茶阵的主要功能有四种:试探、求援、访友、斗法。“试探”乃是以茶阵考验对方是否为洪门同志;“求援”则是以茶阵暗示己身有危难,需要同志相助;“访友”是在登门拜访朋友同志时,藉茶阵的摆设以探知对方在家与否;“斗法”则有互相较劲之意。

    “茶阵”分成三阶段:布阵、破阵、吟诗。第一阶段“布阵”,将茶阵摆出。

    第二阶段“破阵”,由对方破解,通常经由茶杯的移动、茶水的倾到以达到破阵的效果;如果对方能够破阵,就可能是洪门同志。第三阶段的“吟诗”,则是在破阵以后,由破阵一方吟出所破茶阵的对应诗句,达到双重确认身份的效果。

    洪门名字的来历

    洪门名字的来历据说有三:1,明太祖的年号是洪武,所以取洪为名。2,明皇姓朱,即红色,洪与红共享。3,拆字以汉字除去中间中土二字,有汉失中土之意。

    福尔摩斯与“跳舞的小人”之谜

    观点:在柯南·道尔所写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有一本《跳舞的人》尤其精彩。在这个探案故事中,“福尔摩斯”利用频率分析法,天才般地破译了一个看似无解的密码。虽然只是小说中的场景,但其中表现的悬疑、紧张与完美的推理,实为密码破译的一个精彩案例。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有一本名为《跳舞的人》,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密码破译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在英格兰的一个庄园里,希尔顿·丘比特先生清晨就在花园里寻找着什么,脸上满是不安与焦虑。因为近一个月以来,家里的花园、窗户与门口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画着跳舞小人的小纸条。丘比特先生看不懂上面写了什么,但他深爱的妻子埃尔茜·帕特里却被这些小纸条吓得诚惶诚恐。虽然害怕,但可怜的埃尔茜似乎有难言之隐,什么也没说。这些跳舞的小人代表着什么呢?疑惑的丘比特带着几张收集而来的小纸条找到了福尔摩斯,他希望这个大侦探能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

    福尔摩斯接手了这个案子,看上去,这些跳舞的小人就是一种密码,代表着某些意思。福尔摩斯煞费苦心,终于把它破译。

    当福尔摩斯赶到庄园的时候,才发现丘比特夫妇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经过勘察,希尔顿·丘比特系被人杀害,而埃尔茜·帕特里为自杀身亡。

    悲愤的福尔摩斯此时已经破译了整个密码,他知道凶手是谁。很快的,他利用“跳舞的小人”密码给凶手写了一封信,以埃尔茜的口气邀请凶手前来。此时凶手并不知道埃尔茜自杀的事,而且他确信只有埃尔茜才懂得这种密码,所以他对这封信件信以为真,以为是埃尔茜叫他前去。当凶手如期赴约之际,被警察抓了个正着。

    整个案件的真相是这样的:原来,埃尔茜有着一段难以言表的身世。这些纸条上画的“跳舞的小人”是美国芝加哥黑帮分子的密码,就是女主人埃尔茜的父亲发明的。埃尔茜少年时和凶手阿贝·斯兰尼有着很亲密的关系。后来,埃尔茜想结束那种生活并断绝和阿贝·斯兰尼的关系,便从美国来到英国。没想到,阿贝·斯兰尼追到了英国,用密码写成信请求埃尔茜和他重修旧好。

    在埃尔茜拒绝之后,他便开始威胁她。结果他杀死丘比特先生后仓皇逃走。埃尔茜看到丈夫被杀身亡,悲痛之下,便自杀来向丈夫赎罪。

    柯南·道尔在小说中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推理破译过程。当福尔摩斯第一次看见希尔顿·丘比特先生送来的纸条时,他就断定这些“跳舞的小人”

    是替换密码。替换密码的破译方法主要是对密码的信息进行“频率分析”。所谓频率分析是指对密码中每个信息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在用英语写成的密码中,字母是它的信息,这种”跳舞的小人”

    密码中的信息,就是那些人形。在第一张纸条中,他发现在15个跳舞的人形中有四个是一样的。依据人们对英语的统计,E是英文字母里使用最频繁的字母。因此,他假定这个小人就代表字母E。另外,他还发现,在跳舞人形中,有的拿着小旗,有的则不拿。

    于是他断定手拿小旗的人形表示字母的间隔。

    当福尔摩斯看到第四张纸条时,他非常兴奋。这条信息只有五个人形,其中第二个人形他已确认是字母E了,而且没有拿着小旗的人形。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由五个字母组成的单词,而且第二个和第四个字母都是E。在英文中,由五个字母组成,而且第二个和第四个字母都是E的单词不多,常用的只有三个,分别是:sever(断绝),leverh(杠杆)和never(决不)。经过排除,福尔摩斯断定这个单词是never(决不)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另外两个单词不是日常会话所用得上的。这样,他又弄清楚了代表N、V、R三个字母的人形。至此,他已破译了四个字母,并依据案情断定,这张写着“Never”的纸条是埃尔茜为了表示拒绝而写给某人的。

    福尔摩斯已基本掌握了破译这种密码的要诀,当他看见第五张纸条时便大吃一惊。因为在这张跳舞的小人图上,如果把已知的字母代替之后,便得出:ELSIEREARETOMEETTHYGO,将空缺处用字母P、D填入后,全句为:ElsleDreparet,meetthyGOD(埃尔茜,准备见上帝吧。)福尔摩斯正是看到这条信息,才意识到希尔顿·丘比特夫妇有危险。当他赶去时,凶手已经做完案子逃之夭夭了。

    上文中提到的频率分析法,是破译古典密码的利器。

    频率分析基于如下原理:在任何一种书面语言中,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而且,对于以这种语言书写的任意一段文本,都具有大致相同的特征字母分布。比如,在英语中,字母E出现的频率很高,而X则出现得较少。类似地,ST、NG、TH,以及QU等双字母组合出现的频率非常高,NZ、QJ组合则极少。

    简单说,英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2个字母可以简记为“ETAOINSHRDLU”。

    当然,如此精彩的破案故事还要拜柯南·道尔所赐,这位塑造了“福尔摩斯”形象的大作家是一名博学多才的多面手。除了脍炙人口人人耳熟能详的侦探悬疑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外,他还曾写过多部其他类型的小说,如科幻、悬疑、历史小说、爱情小说、戏剧、诗歌等。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柯南·道尔对密码学也有一定了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