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她驱车回到了在小县城的家。
到底有多久没有回家了,她已说不清,反正从离开父母去了北京,她就总是来去匆匆,成了家中的过客。这一次,她关了公司的大门,关了手机,想在家好好陪陪父母。
年迈的父母除了高兴还是高兴,并没有询问有关她个人生活的一些她不愿回答的老话题,只把一日三餐和每天的活动内容都做了精心安排,这让她有了一份从容和感动。
父母带着她,避开闹市区,去爬山,去郊游,去她小时候曾带她去过的水库边。父母清晰地记得她三岁时被一块石头绊倒哇哇大哭的地方,父母指着山路上依然深埋地底露着尖尖棱角的小石块回忆着当年,笑得眼中闪动着泪花。父亲说,你那时不是摔痛了哭,而是被绊你的石块气得哭。
父母说她从小就要强。
他们去挖野菜,白蒿、苦苦菜、灰菜经过春雨的滋润,鲜嫩而蓬勃,父亲边挖边给她讲解,教她如何辨别。母亲弓着腰,仔细地寻找着,每有新发现,就高声地喊:“他爸,这边,快来!”她被眼前的春色和父母淳朴的爱情所感染,浅浅地笑着,眼角却偷偷地滚出了泪珠。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浅浅的笑容后掩饰的是什么。大学毕业,她原本可以留在父母身边工作,结婚、生子,有一份单纯的感情,过一份平淡的生活。但心比天高的她却独自去了北京。一位大她十岁的男人领她进入了房地产界,她便做了他的情人。是出于感激、崇拜,还是出于真爱,或者如人们所说的“利用”,她说不清楚,又好像什么成分都有。明知道他有妻子、孩子,他不可能为了她放弃已有的家庭,但她还是心甘情愿地委身于他,整整五年!无疑,那些日子,她是一心一意爱他的,她甚至已经习惯了他,习惯了跟他在一起的分分和和、惆怅与叹息,她没想过要离开他。
后来离开他,也不是因为不爱他、不需要他了,而是有一个小她六岁的男人爱上了她。他几乎天天给她送玫瑰,这不仅填补了她感情上的无奈与空虚,还让她有了与他赌气的资本。离开大他十岁的男人后,她有了自己的公司,又买了宽敞的公寓,与小她六岁的男人同居了。不知不觉又是五年。但这个小她六岁的男人同样没有娶她。直到“五一节”前不久的一天,他突然告诉她,他不想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他想结婚了,想有个家。
她并不觉得意外,反而显出了少有的镇静。似乎从决定接受他的那一天起,她就已经做好了他离去的准备,她感觉他的心情和处境像极了她。她微笑着祝福他有了更好的选择,还帮他收拾好行李,说随时可以拉走。但当他真的完全从她的生活中消失后,她才觉得自己的心也完全空了。啊啊,人生真的是如戏啊!她砸碎了公寓里所有跟他一起用过的东西,砸不碎的,也让楼下收垃圾的全部收走。她砸东西,并不是为了发泄,只是想把过去了的忘得快些,忘个干净!她骨子里并没有恨他,甚至觉得他是对的。她砸累了,整整睡了十二个小时,然后,去美容店换了个新式发型。望着镜子中年轻了几岁的自己,她想,自己好赖也是京城里小有名气的房地产商了,能有今天的成就实在不易,有多少男人奋斗一生也赶不上呢,怎么可能轻易就被击垮!
这一切,父母丝毫不知。她从来没告诉过他们,也不想告诉,从抗战中走过来的父母不可能接受她这样的生活方式。其实,她何尝想这样?她生性要强,无论什么都想追求完美,但生活,偏偏不给她完美。
父母要带她去逛乡下的集贸市场,说乡下的蔬菜新鲜、便宜。她对此不感兴趣,也不想再去挖野菜,她绝然没有父母那样的心境。她知道自己的心即使受再大的伤,也回不到这个家了。她决定提前回北京。
父亲拿了抹布,帮她擦亮车玻璃。母亲心软,开始抹眼泪,问她什么时候再回家来,说两情相悦人生才能和谐,不要光顾了挣钱,早早晚晚还是得考虑终身大事。母亲说,住在前院那个跟她一起上大学的男孩,足足等了她两年呢,现如今人家儿子都要上初中了。她对母亲说,啥时再回家来说不准。这些年,也不是不想嫁人,只是不知怎么,自己总决定不了自己的事儿。
车开出好远,父母还站在路边,似有倾盆大雨突然降临,车窗玻璃模糊得看不清前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