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故事-拐杖伞寻踪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米克沙特(1847—1910),匈牙利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小说家。他早期的创作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后期转向现实主义。他的作品多方面展现当时匈牙利的社会生活,对日益衰落的封建制度和落后的社会习俗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拐杖伞寻踪》就是根据其小说《圣彼得的伞》改写的,作家善于从民间文学中获得养料,作品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故事发生在十多年前,当时的青年牧师亚诺什在格洛柯瓦村任职,和他一起生活的是他的小妹妹维伦卡,一个星期前,他们的母亲在老家去世,是乡亲们把他小妹妹送到他身边来的。

    这一天,亚诺什一早就赶往城里办事,回村路上,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场暴雨倾盆而下,从村后山上奔泻而下的山洪,把小溪灌满了,牲畜在道上狂跑乱叫。亚诺什顿时惊慌起来:“我把维伦卡留在屋檐下晒太阳,哎呀,这下可完了!”

    可是当他发狂似的跑到房门口时,眼前出现的奇景使他目瞪口呆:维伦卡的小睡床仍然留在原处,大雨直朝地面倾注,雨水已经漫到屋檐台阶下面,可是维伦卡一点也没有被淋湿,因为在睡床上面,撑着一把挺大的褪了色的满是补丁的红伞。这把伞是从哪儿来的呢?亚诺什问遍全村,教堂的敲钟人说,下雨前,他看到一个白发犹太老人在大路上蹒跚地朝亚诺什的住宅走去,他手里正拿着这把红伞。可是一个老妇人却说,刚下雨的时候,她看得清清楚楚,天上有个红红的、圆圆的东西降下来,就在亚诺什家的上空,一定就是这把伞。于是,神奇的新闻立刻在村里传开了。

    过了几天,一位村民去世,亚诺什应死者家属的请求,撑着红伞,伴随着送殡队伍朝坟地走去。四个男子抬着棺材走,其中一个男子的脚踢在石头上,人跌倒了,棺材被摔到地上裂开了,死者居然惊醒过来。只见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奇怪地问道:“我的上帝,我在什么地方呀?”随后,一骨碌竟坐了起来。在场的人都被惊呆了,于是,送殡的行列变成了凯旋的队伍,大家唱着教堂的赞美诗高高兴兴回了家。

    从此,关于伞的传奇传得更远了,如果有人出殡,哪怕隔着十个村子远,也要把亚诺什请去,让他带上神伞。久而久之,这把伞便成了圣物,亚诺什不仅要带它去参加葬礼,而且还要带它去探望那些危重病人。后来,就连姑娘小伙子结婚,也要在圣伞下面握一次手,相拥着祈求圣运伴随他们一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贝斯特勒策巴纳市,住着一个年轻的名叫巴勒的小个子犹太商人。这一年,他的父母相继因病去世,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和一个姐姐便对他名下的财产虎视眈眈,垂涎三尺,恨不得一口吞为己有,所以巴勒很讨厌他们。

    厨娘安娜对巴勒很好,总是暗地里帮他的忙,时间一长,两人便渐渐产生了感情,终于结合而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卓利。卓利天资聪颖,长得活泼可爱,到了上学的年龄,巴勒便专门请了一个老师,每天教卓利念书,读完小学以后,又把他送到离家很远的一个相当有名的一流学校去深造。从那以后,巴勒为了躲开几个兄姐的争夺和纠缠,就开始变卖属于自己的那份房地产,把全部产业变卖成现金,存入了银行。

    一年年过去了,卓利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也十分出色。而巴勒却老了,甚至走路时都得拄着一根拐杖。说起来,巴勒的这根拐杖有点与众不同,其实就是一把红颜色的旧伞,巴勒使惯了,舍不得扔掉,于是就废物利用,成了拐杖,人们戏称它为“拐杖伞”。

    这年夏天,卓利放假回家,陪巴勒去划船游玩。谁知游船快要靠岸时,船头撞着小沙滩,船体顿时失去了平衡,可巧这时候坐在船边上的巴勒站起来准备上岸,船体一个摇晃,他站立不稳,跌倒在船舷边上,拐杖伞从他手中滑下,“扑通”一声掉进了河里。巴勒的脸色变得苍白,眼睛里露出惊恐的神色,大声叫起来:“哎哟,我的伞呀,谁把它捞上来,我给他一百元。”一位老渔夫闻声立即跳进河里,没花多少时间就把伞捞上来了,巴勒果真给了他一百元。卓利在一边看了直摇头,不解地说:“爸爸,你这是何必呢?再买一把新的不就是了?”“你不懂,你不懂!”巴勒轻轻地抚摸着这把刚从河里捞上来的旧伞,说,“孩子,不要丢弃它,这把伞将来到了你手里,无论刮风下雨你都不用发愁了。”

    巴勒对自己用过的旧物倾注了这么深的感情,这在卓利看来简直难以理解。这年冬天,巴勒因车祸突然去世,临终时手里还死死捏着那把伞。巴勒一死,他的哥哥姐姐立即把安娜赶走,他们挖空心思,四处寻找巴勒的遗产,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关于巴勒的遗产众说纷纭,谁都不知道它到哪里去了。

    第二年,卓利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了,成了一名年轻的律师,有人问他:“你父亲那么有钱,他一定给你留下一大笔遗产,你难道一点也不知道吗?”卓利对此确实一无所知。他不由心里一动:是啊,这是一笔多么诱人的遗产,我何不利用现在律师工作的方便,好好查一查呢?于是,他在办案之余跑银行,查线索,可是却毫无结果。

    失望之余,这天,卓利走在街上,看到前面一个老头蹒跚独行的背影,拄着一把破伞,他立刻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多么相像呵!看着那把破伞在前面一颠一颠,一个念头闪电般掠过卓利的脑海:啊!难道秘密就藏在那把旧伞里?他想起那次在旅游船上发生的情景。父亲为什么要对自己说“这把伞将来到了你手里,无论刮风下雨你都不用发愁了”的话呢?看起来那个伞把儿一定是空的,银行支票就藏在里面。

    想到这里,卓利激动得跳了起来,现在那把伞在哪里呢?他想方设法找到安娜,找到父亲家里以前的老仆人,遗憾的是当时谁也没有留意这个破玩艺儿,他们说:“准是跟其他杂物一起被贱卖掉了呗!”

    老仆人回答得很轻巧,可卓利的心却猛地往下一沉。这些天来,为了寻找父亲的遗产,卓利已经没有了往日生活的欢乐,成天绞尽脑汁,四处奔波寻访,难道就这么罢休了么?卓利实在不甘心。他脑子一动,又通过同行朋友的帮忙,找到了当年父亲被卖掉的物品清单,那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红色旧伞一把,二元,购买者梅茨。梅茨是谁?一打听,原来是个白发犹太人,已经因病去世。卓利好不容易找到他的太太,在她家顶楼上的破旧杂物中间翻了半个小时,可是结果却一无所获。

    卓利彻底绝望了,眼看着父亲的大笔遗产没了踪影,他真是伤心透了,干什么都无精打采,生活对他来说,简直一片灰暗。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世界上的事情说巧也真巧,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天,卓利应邀去市长家作客,同时被邀的还有城周围附近各个村的牧师和他们的家人。席间,只听一位小姐兴致勃勃地在谈论关于她们村里一把神奇的伞的传说。原来,这个小姐就是亚诺什的妹妹维伦卡,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亚诺什公务在身,无暇抽身,维伦卡只得一人前来赴宴。

    维伦卡的话自然引起了卓利的兴趣,卓利便寻根刨底地问起了那把伞的根根由由,他毫不怀疑地断定,教堂敲钟人看到的白发犹太人一定就是梅茨,而这把伞的真正主人,无疑是自己的父亲。于是第二天,他们便一同乘马车去格洛柯瓦村。一路上,两个人都兴奋异常,维伦卡为自己能为卓利提供最后的线索而高兴,而卓利则为自己最终找到了父亲的遗产而激动万分。当然,他们谁也不曾想到,就在昨天,亚诺什带着这把伞去执行公务,途中在一个首饰匠那里歇息,首饰匠见这伞的伞柄实在太破旧,便替他换了一个银把儿,随手把换下来的旧把儿扔进了炉中。

    当卓利到了格洛柯瓦村,见到了亚诺什,从他口中得知这一消息时,顿时面色惨白,痛苦万分。这时维伦卡在一旁轻轻安慰着卓利,那喃言细语就像叮咚泉水,在卓利的心田流淌。看着面前这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姑娘,卓利的心颤栗了:是啊,生活中实在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金钱绝不是生活的全部!

    两个人热烈相拥。三个星期后,他们举行了热闹的婚礼。

    (宁森 编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