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胡平生:《孝经译注》,中华书局,1996年。
3.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4.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2002年。
5.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
6.张觉等:《韩非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7.李小龙译注:《墨子》,中华书局,2007年。
8.王国轩、王秀梅译注:《孔子家语》,中华书局,2011年。
9.(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60年。
10.(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1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12.骆承烈:《中国古代孝道资料选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13.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57年。
14.宁业高等:《中国孝文化漫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
15.臧知非:《人伦本原——〈孝经〉与中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吴锋:《中国传统孝观念的传承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7.肖群忠:《中国孝文化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
18.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
19.万本根、陈德述:《中华孝道文化》,巴蜀书社,2001年。
20.曾振宇、齐金江:《中华伦理范畴孝》(第1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21.陈爱平:《孝说》,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22.孙中原:《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23.王芸廷:《中华孝德故事》,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24.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5.赵忠心:《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
26.郑宏峰:《中华家训》,线装书局,2008年。
27.陈正宏:《漫话二十四孝》,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
28.唐渡:《〈二十四孝〉介评》,甘肃文化出版社,2011年。
29.陈少梅绘:《陈少梅二十四孝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30.王书田:《传统孝悌道德和孝悌教育》,《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31.娇海霞:《孝道研究综述》,《学术月刊》,2002年第3期。
32.张田、孙发利:《论中国古代的孝教育》,《文教资料》,2010年12月号下旬刊。
33.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唐都学刊》,2002年第2期。
34.卢明霞、王立仁:《论汉代孝德教育》,《孔子研究》,2010年第3期。
35.王文涛:《汉代尊老养老教育与社会和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36.李建业:《孝与汉代家庭教育》,《东岳论丛》,2007年第3期。
37.楚庄:《古代的避讳制度及其影响》,《河北学刊》,1993年第2期。
38.赵玉环:《中国古代之不孝罪浅析》,《工会论坛》,2005年第4期。
39.王玉洁:《从〈诗经·小雅·蓼莪〉浅谈孝道文化》,《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第1期。
40.范红娟:《孝与非孝:明清养亲戏曲中的精英意识和民间观念》,《戏曲研究》,第85辑。
41.卢明霞:《中国孝德教育的历史与变革》,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2.李仁君:《论孝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硕士学位论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2010年。
43.刘海艳:《中国古代孝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4.李建业:《孝文化与汉代社会》,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5.徐玲:《汉代孝治文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4年。
46.关开华:《魏晋南北朝孝文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7.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8.罗山:《宋朝孝德教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0年。
49.王星月:《清朝孝文化研究——以〈清史稿·孝义传〉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年。
50.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1.吴艳艳:《中国古代旌表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2009年。
52.李滢:《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反思——以〈孝经〉、〈二十四孝〉为例》,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0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