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论”成通俗娱乐秀
达米安·汤普森(DamianThompson,1962-),英国作家、媒体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宗教社会学博士,曾任《每日电讯报》记者、《天主教先驱报》主编,现为专栏作家。著有Waiting for Antichrist: Charisma and Apocalypse in a Pentecostal Church等。
新时代的末日信仰,其实跟通俗娱乐文化有一种内在关系。
2012年12月21日并非历史上首次预言的世界末日。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我们已多次遇到这种情况,挨到现在还活着,听起来似乎有点可怜。
公元999年至公元1000年,欧洲很多人相信世界末日会降临。那是公元纪年的第一个千禧年,有人站在山头准备跳崖,有人准备集体自杀……为什么我们会相信世界末日?达米安·汤普森专门研究新宗教和千禧年问题,1996年出了一本书叫《时间的终点》(TheEndofTime:FaithandFearintheShadowoftheMillennium)。虽然这是本老书,然而内容很有趣,是该领域一部重要著作。
达米安·汤普森发现,“厄运已经注定”的感觉充斥着整个10世纪和11世纪早期的文献,以至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年轻皇帝奥托三世[1]信以为真。他觉得自己将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扮演重要角色,于是希望在公元1000年前赶紧控制罗马。因为有预言说,如果这时候有一位皇帝好好管理帝国,就能拖延世界末日的到来。
奥托三世相信帝国瓦解之后会出现敌基督[2]的统治,而他后来真的失去对罗马的控制,于是觉得敌基督就要来了。他招摇地决定放弃各种头衔旅行到罗马,后来居然放弃皇位当了修士。当然,这些行动只会缩短神圣罗马帝国的寿命。他原本希望拖延末日的到来,现在却盼望末日早点降临,让最后的审判将正邪分得清清楚楚。
对末日的恐惧只是欧洲人的心理现象吗?不是。达米安·汤普森指出,世界各地都存在一种现象:在某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人们会产生“末日即将降临”或“新纪元即将开始”的想法。比如16世纪有修士在美洲发现了一种以52年为周期的历法,当每个周期的最后一夜来临时,阿兹特克人[3]会仰望天空,观察天体是否停止运动,如果照常运行就快乐地大叫,因为他们又有52年可活。
有些人认为,20世纪很多的政治意识形态,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古老的千禧年观念,其中有两种最为明显:一种是纳粹主义,其意识形态充满了基督教的“末日论”传说,另一种居然是马克思主义!法国有位历史学家将《圣经》的《但以理书》与马克思著作相提并论,列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基督教千禧年观念的对应部分:伊甸园对应原始共产主义,亚当、夏娃吃了禁果而堕落对应私有财产制的开始,末日对应自由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最后阶段,耶稣再临代表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也就是说,现代政治意识形态可能也是一种宗教。
也有一种说法,2012年并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双鱼座时代结束了,宝瓶座时代开始了。玛雅人讲的“2012世界末日”怎么会跟西洋占星术讲的宝瓶座时代扯上关系呢?这就牵涉到最近几十年非常流行的新时代(NewAge)说法。
新时代运动(TheNewAgeMovement)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混杂,一堆混杂的概念、文化、宗教信仰汇集在一起,然后喜欢讲意识的转变等。比如《上帝的指纹》的作者葛瑞姆·汉卡克[4]就试图将各种古文明说成是人类跟外星人有所接触的结果。他所举的例证非常不严谨、不科学,但相信的人很多。他本人也相信2012年会出大事,结果没有。
怎么解释这些现象呢?法国宗教社会学家爱尔维优-雷杰[5]形容新时代运动是西方另类精神在当代的表现,这种另类精神至少可以溯源至古希腊罗马时代,其趋势像地下暗河一样流经基督教所主宰的世纪,通过秘密会社、神秘论、共济会主义、唯灵论与通神论等,一直涌现至今。这些另类思想后来又掺杂进很多东方信仰甚至美洲原住民的信仰,它们的共同点是相信某种天启论,相信某个终点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个人的转化,并相信个人的转化能够拯救地球,带来意识的全面进化。
爱尔维优-雷杰将新宗教运动或新时代运动形容为地下河流,达米安·汤普森则将其想象为一个巨大的湖泊,各种各样的地下河流汇聚在湖里,创造出不可预期和永远移动的模式。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宗教信仰核心,内容常常在变。20年前大家流行读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书,后来喜欢读汉卡克的外星人理论,再后来添加了很多东方神秘主义,最近几年则喜欢大谈玛雅预言。这些东西彼此之间没什么太大关系,但又互有亲和性,都牵涉灵性进化、人类救赎等。
什么人会相信这些东西呢?达米安·汤普森很大胆地宣称,新时代运动对某种性格的人、社会边缘人以及因各种境遇一时脆弱的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就像中世纪相信末日运动的人一样,他们不一定是社会底层的人,而是受到某些问题困扰的个人,或是因社会地位改变而感到不适应的群体。当一个人缺乏身份、财富、安全和自尊的时候,很容易相信这类东西。有时候社会危机发生的时候,也容易促发一些缺乏安全感的人相信这些神怪理论。例如今天的中国,有人相信某种全能神教,说不定就跟这种心态有关。
有些信仰表面上可以很和平,顶多抽抽大麻,但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教派越走越极端。越是被主流社会否定,这些原本就觉得被排斥在外的人对社会的敌意就越深。当教主所预言的末日没有来临时,他们的沮丧就转化为对社会的进一步仇恨,还有些更极端的宗教团体干脆集体自杀。
日本有个搞奥姆真理教的麻原彰晃[6],是什么人呢?他年轻时考东京大学屡战屡败,后来干脆自创一个宗教。他试图改变世界,只是方法很残忍恐怖。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天门教[7],这帮人相信自己只要逃避世界末日就能得到永生,进入另一个宇宙。他们集体自杀前去逛海洋公园,去看《星球大战》,然后一起吃比萨,看上去他们的宗教信仰跟通俗娱乐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于是达米安·汤普森得出一个结论:新时代的末日信仰,其实跟通俗娱乐文化有一种内在关系。看看我们今天怎样对待“2012世界末日”,就知道这是一场通俗娱乐秀。
(主讲梁文道)
《世界末日的九种可能》
天灾何时变人祸
菲利普·布雷特(PhilipPlait,1964-),美国天文学家、作家。2007年辞去大学教职,潜心写作。经营博客www.badastronomy.com,致力于天文科普工作。著有Bad Astronomy :Misconceptions and Misuses Revealed, from Astrology to the Moon Landing “Hoax”。
墨西哥湾那个大凹洞应该就是当年几乎毁灭地球所有生命的那颗小行星的坠落之处。
虽然2012年没有发生世界末日,然而关于世界末日的信仰真的那么可笑吗?也未必。从科学的角度看,我们这个世界绝对有可能完蛋。DeathfromtheSkies直译是“从天而降的死亡”,台湾版译为《世界末日的九种可能》,中国内地版译为《地球的终结:未来世界是这样走向消亡的》。作者菲利普·布雷特是位天文学家,分析了人类灭绝的可能性。
马克像平常一样,早上六点多起床,突然发现窗外有点不对劲:怎么每棵树都照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影子?抬头望天,一个亮度跟太阳差不多的发光体迅速划过天空,然后慢慢降至地平线以下。一眨眼工夫,出现一道无声却铺天盖地的闪光。光线太强了,马克被刺激得双眼流泪,痛苦地后退了几步。浑浊的光以扇形扩散着从地平面升起,马克隔着窗户都能感受到它的热度。
事情越来越不对劲。树冠开始冒烟,越来越灼热。地震来了,房子剧烈摇晃,马克被掀翻在地。当他摇晃着站起来时,热流从震坏的窗户直灌而入。他以为最坏的应该结束了,谁知真正的危险正以每小时700英里的速度穿越大气层袭来。冲击波像十几英里高的海啸一样扑来,把已经着火的房子撕得粉碎。地震仪显示这次地震强度惊人,但现在已无人关心科学数据,人们忙着逃生。
这段文字在描述什么呢?电影拍过无数次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场面。地球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导致65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结束。墨西哥湾那个大凹洞应该就是当年几乎毁灭地球所有生命的那颗小行星的坠落之处。
这颗小行星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以每秒10英里的速度穿过大气层,一端触碰到地球表面的时候,另一端还在大气层外。它砸到水面时,墨西哥湾的海水迅速蒸发。撞到岩体之后,它停止下来,剩余能量一瞬间转化为热能。熔化的岩体以每秒数英里的速度飞溅入天空,像洲际导弹一样冲出大气层,然后坠落回来——这样的场景重复几十亿次。撞击点周围数千英里内熊熊燃烧的石头像暴雨一样从天而降,点燃全球范围的森林大火,整个地球基本上都着火了。这就完了吗?没有。燃烧产生的烟雾使得大气层越来越黑,射入地球的阳光也就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气温下降,紧接而来的是冰河时期,生物几乎都冻死了。
这种场面还会不会发生?概率并非没有。怎么办?电影常常提到用核弹或火箭去炸碎小行星。这可行吗?恐怕不行。有些小行星的岩块非常松散,像一个泡沫饼,用核弹去炸它就像用锤子重击沙袋一样,几乎不起作用,顶多“砰”的一声而已。有人建议在附近空投炸弹来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这是目前找到的最佳方法。
据预测,2029年4月13日,小行星阿波菲斯(Apophis)将经过地球。它不会撞击我们,只是离我们很近。如果离得太近,它有可能被地球引力吸引而改变轨道,结果撞上地球。不用杞人忧天,科学家认为到时自有解决之道。
除了小行星撞击地球,还有一种天灾可能让人类灭绝。一些颗粒神不知鬼不觉地从空中降落,覆盖从南极到赤道以北30°的大片区域。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洲、非洲绝大部分地区、印度以及半个中国,都被致命的辐射所笼罩,地球三分之二的人死于非命。之后,一层层厚厚的烟雾开始在空气中形成,整个地球的上空变成红褐色。顽强存活下来的生物发现阳光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酸雨降下来。几星期后,气温迅速下降,进入新的冰河时期,南北两极的冰川开始向外扩散,人类历史基本宣告终结。
这种灾害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很可能是一颗叫船底座海山二(EtaCarinae)的恒星。它距离太阳约7500光年,是我们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最远的恒星。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它非常可怕。它的质量大太阳不止100倍,一秒内发出的光相当于太阳两个月的能量。周期性痉挛使得它不太稳定,很可能变成极超新星(hypernova),发出伽玛射线(gamma-ray)来危害我们。
伽玛射线是什么?美苏两国在20世纪60年代签订了《核不扩散条约》,互相限制核武器实验,并约定不能在太空做实验,因为太危险了。但问题是谁都信不过谁,美国担心苏联偷偷摸摸做实验,于是用人造卫星在外太空捕捉辐射,结果发现太空存在很多伽玛射线。伽玛射线是恒星将要形成黑洞或黑洞刚刚形成那一瞬间迸射出来的光束。黑洞的引力非常强大,会把所有东西吸进去,形成吸积盘(accretiondisk)。吸积盘里有各种各样的颗粒,它们以惊人的速度相互碰撞、摩擦。当吸积盘被加热到数百万度,高温会将这些颗粒驱赶出黑洞。如果颗粒从吸积盘的平面向外飞,会撞到其他颗粒而无法逃离,向上或向下则能顺利飞出去。此时,一对密集的光束就像两个底部对在一起的手电筒沿着黑洞的上下方向迸射出去,形成非常强烈的伽玛射线。
伽玛射线爆发的时间非常短,大约持续10秒,但它灌注到地球上的能量大得惊人,远远超过令人毛骨悚然的冷战噩梦。它辐射过的地区所遭受的破坏,相当于在每一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引爆一个百万吨级核弹。现在我们从宇宙中捕捉到的伽玛射线通常都非常遥远,或者是很久以前的恒星爆炸后遗留下来的,对我们没有伤害。
船底座海山二会发出伽玛射线,可堪告慰的是地球似乎不位于它的辐射方向。然而有没有其他潜在的“敌人”呢?现在非常不确定。由于不确定,似乎就无迫在眉睫的危险。然而一旦极超新星出现,不管我们是否确定,我们都将在一瞬间完蛋。
(主讲梁文道)
《地球:从诞生到终结》
地球末日像火星
唐纳德·布朗李(DonaldE.Brownlee,1943-),华盛顿大学天文学系教授,美国宇航局“星尘计划”(Stardustmission)首席研究员,曾获多项科学奖。1991年,小行星3259被命名为3259Brownlee。
彼得·华德(PeterD.Ward,1949-),美国古生物学家,华盛顿大学地质学系与生物学系教授。出版多部著作,2000年与唐纳德·布朗李合著畅销书《地球是孤独的》(Rare Earth: Why Complex Life Is Uncommon in the Universe)。
现在的地球已人到中年,开始步入衰退期,早就过了最适合生物生存的阶段。
宇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友善的地方,人类如果离开地球,有99.99999%的概率会立即死亡。那么,我们留在地球上是否就比较安全呢?如果没有来自外太空的威胁,地球是否就高枕无忧呢?并非如此。地球真的有末日,只不过不是民间传说的那样,而是用科学数据准确推断出来的。
这门学问叫天体生物学(astrobiology),结合太空探索以及天文学家、地球科学家的发现,了解大自然如何运作,然后考察整个太阳系。词缀“astro”(天体的)说明这门看起来有点怪的学科来自古老的天文学。天文学家对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的末日做了长期研究,用功能强大的望远镜定期观察太空深处的物体,确实发现曾经可居住的太阳系崩解的遗迹。从词根“biology”(生物学)来看,这门学科还要了解生命如何产生与终结。如果生命产生的各种条件消失了,生命自然也就不复存在。问题在于,生命产生的条件为何会消失?这就涉及星球本身的变化。彼得·华德和唐纳德·布朗李合著的《地球:从诞生到终结》(TheLifeandDeathofPlanetEarth)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历史其实是很短暂的。假如将地球迄今为止45亿年的寿命浓缩为24小时,在晚上10点前,约五亿三千万年前产生多细胞生物的寒武纪大爆发[8]尚未出现,到晚上11点恐龙才现身,午夜前20分钟因小行星撞击地球恐龙灭绝,午夜前最后一分多钟人类才登场。人类过去一万多年的艺术、宗教等文明成果则是最后两秒的产物。
那么,地球还有多长寿命呢?根据两位作者的说法,我们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将地球看成一个有生命的星球,现在的地球已人到中年,开始步入衰退期,早就过了最适合生物生存的阶段。
我们将走向何方呢?地球将会像太阳系里的兄弟星球火星一样,变成一个毫无生命迹象但又看得出曾被海洋覆盖的干枯的、恶劣的红褐色星球。板块运动使得五大洲慢慢聚合在一起,超级大陆重新诞生,然后动植物终结,海洋消失,最后连微生物都活不下去,所有生命皆毁灭。到了大结局的时候,人类在地球上生存过的痕迹已找不到。幸好有“阿波罗计划”留下的东西保存在月球上,还有现在往太空发射的各种电波,证明人类曾经存在过。先不要说超级大陆那么遥远的事情,先看一个离我们最近的终点:几千年后,地球会发生什么?届时地球进入冰河时期,那是一个风很大、灰茫茫而又干燥的极寒世界,潮湿的海洋空气被冰岩吸走,冰墙取代城市高楼的天际线,海平面下降400英尺。未来的子孙会耻笑我们现在担心全球暖化,他们宁愿地球变暖一点。一旦我们耗尽了石油和煤,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冰河保持在海湾外。那时从北向南,冰墙将再次淹没土地,迫使人类再次向较温暖的低纬度地区迁移。
其实,这样一幕情景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非常正常,我们看到的翠绿大地只是地球历史上极为短暂的瞬间。一万多年的人类文明史是在一个间冰期出现的,而间冰期比起冰河时期来说非常短暂。可以预期,在人类未来的大部分时日里,目前的一切景象都将改变,即将来临的是更加漫长而正常的冰河时期。
(主讲梁文道)
《谣言粉碎机》
让谣言止于科学
果壳(Guokr.com),2010年由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姬十三创办的泛科技垂直网站,秉持“科技有意思”的理念,提供负责任、有智趣的泛科技主题内容,对身边的生活进行有意思的科技解读,让科技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
日本大地震之后,中国人为之疯狂的一件事是买盐。买盐干吗?抗辐射。辐射从哪儿来?海水。
曾有一些朋友言之凿凿地告诉我,2012年12月21日地球会出现三天全黑的场景,抬头不见天日,因为银河系中心一个大黑洞会跟地球和太阳连成一条直线;还有人说地球的磁极会倒转。这些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建议大家上果壳网看看。
果壳网专门提供各种各样的科技讯息,其中一个主题社区叫“谣言粉碎机”,专门剖析那些流传很广的缺乏科学知识的谣言。《谣言粉碎机》是这个专栏的结集,作者“果壳”其实就是果壳网的一帮同好。他们是一群学过自然科学、具备专业素养和受过专业训练的在职青年或媒体工作者,希望能够为大众普及一些科学常识,提高中国的科普写作水平。
《谣言粉碎机》粉碎的是一些什么谣言呢?比如我们在电视广告上经常看到很多排毒瘦身的减肥药,告诉我们人体内有宿便很不好,要把它排出来,然后就觉得身体轻松愉快。其实“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因为翻遍教科书都找不到它的定义,很难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最耸人听闻的说法是,正常人的体内滞留3~6千克宿便,便秘者的体内有7~11千克宿便。可是,如果真有这么多宿便,就会是好大一坨,堆在肠子里会让人难受得要命。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粪便会发酵出瘴气,导致酸毒症。这就更搞笑了,如果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就算酸毒症,那么随着食物进入肠腔的胃酸早就害死人了。事实上,小肠中的肠液是碱性的,就算食物发酵发酸,也会被迅速中和。宿便的问题是积在肠道里的粪便的水分不断被吸收,越来越干硬,导致大便时很费力。
再来看看另一则广泛流传的谣言,有人说2011年日本那场9.0级的大地震是咎由自取,是他们做地底核试验或海底核试验造成的意外。这可不可信呢?地震学家研究地震时要研究震波,常见的震相有三种,即纵波、横波和面波。通常天然地震的纵波振幅<横波振幅<面波振幅,若是人工爆炸如地底核试验,则纵波振幅>横波振幅。在日本“3·11”地震中,美国地震台接收到的数据显示,纵波振幅<横波振幅<面波振幅。由此可知,这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天然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震源深度为地下32千米。如果是核爆炸的话,要将核装置埋在地下几十千米处,那是不可能的,今天地球上最深的钻孔只不过12,262米。
日本大地震之后,中国人为之疯狂的一件事是买盐。买盐干吗?
抗辐射。辐射从哪儿来?海水。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泄漏,海水有污染,大家就想办法搞碘盐回来防核辐射。确实有一个疗法是服碘片来抗辐射。问题是,若靠吃盐来补充与碘片同样含量的碘,一个成人必须至少一次性吃掉3.3千克盐。吃下这么多盐,辐射还没把你弄死,你恐怕已经咸死了吧。
(主讲梁文道)
《身体密码:你所不知的生命科学》
究竟谁在指挥人
袁越(1968-),笔名土摩托,生于上海,《三联生活周刊》特约撰稿人。复旦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生物学硕士学位。著有《土摩托看世界》《来自民间的叛逆》等。
养了猫之后,人会有一点变化。到底怎么回事呢?
除了果壳网、科学松鼠会,今天中国有很多科普作家在各个领域努力工作,有些人写的东西非常受欢迎,比如袁越。袁越是《三联生活周刊》的特约撰稿人,博客的名字叫“土摩托”,影响相当大。袁越的科普写作比较严格地限制在他在行的医学、生理学、生物学领域,很多人看了都觉得受益。
《身体密码:你所不知的生命科学》在香港出版,中国内地版叫《生命八卦》,是袁越历年科普写作的小集结。其中一篇文章关于麦当劳实验,当年我在博客上看到就很有印象。2004年,一个叫斯普尔洛克[9]的家伙做了个实验,然后用纪录片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这家伙一个月每天连吃三顿麦当劳,结果长了25磅肥肉,身心疲惫不堪,听说还吃出病来。他全程拍摄了这个过程,把全世界吓坏了:吃麦当劳不但会把人吃坏,吃死都说不定。
然而一个叫索索·维利的女孩同样做了这个实验,并且连做三个月,最后拍出一部纪录片叫《我和小麦》。连吃三个月麦当劳,她变成大肥婆了吗?不,她从175磅减到139磅。可是这样一部似乎很赞赏麦当劳的电影,为什么大家没怎么听说过?因为一般思想比较左倾的人都很讨厌麦当劳这样的国际连锁集团,自然不会推荐。
同样拿麦当劳做实验,为什么一个人吃得胖出毛病,另一个人减肥成功呢?这恰好说明什么叫科学。对科学而言,实验是很重要的。但到底实验该怎么做呢?袁越认为,一个好的科学实验必须具备三大要素:一个好的假说,一群数量够大的实验对象,一个公正的评判标准。而上述两个实验,三者中的任何一点都不具备。
斯普尔洛克一心想证明麦当劳速食不好,每天都吃过量食品,而且故意不锻炼身体,把自己当猪养。索索·维利则一心想推翻斯普尔洛克的结论,于是按照麦当劳提供的营养成分表严格定餐,每顿不超过2000卡路里。最后实验结果的差别不是麦当劳造成的,而是许多别的因素在起作用。就像很多民间偏方,某人吃过有效就传说有效,其实并不是谁吃都会见效。吃麦当劳不一定就会让你变胖或者变瘦。
这本书里还有一篇关于养猫的文章,我很感兴趣,因为我就是个养猫的人。袁越说,养猫可以改变人的性格。我们养猫的人也常常说,养了猫之后,人会有一点变化。到底怎么回事呢?科学解说是,这不是心理问题,而是生理问题,主要因为猫身上有一种寄生虫叫弓形虫。这种虫子不只寄生在猫身上,还寄生在人类身上,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是它的宿主。弓形虫一旦进入人体,人类就很难彻底治愈它了。那么,我们会死吗?不会。就算我们会死,也不是被它害死的,因为它要在我们体内好好活着,一直繁衍下去。好玩的是,2000年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证实感染弓形虫的老鼠变得不再胆小,平时不敢去的地方也敢去了,甚至连猫都不怕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进一步发现,弓形虫不但能让老鼠丢掉胆小的毛病,而且会让老鼠养成一种新的毛病——喜欢闻猫尿的味道。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老鼠更容易被猫吃掉。只要稍微想一想,我们就明白弓形虫这样做的目的。养猫的人都知道猫不喜欢吃死动物,弓形虫想要尽快进入猫的体内以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就必须尽快让猫抓到老鼠。
弓形虫进入人体后,可能会让一些细胞像被绑架一样变得非常活跃。据研究,弓形虫感染率高的民族最容易变得神经质;也就是说,养猫的人后来会有点神经质,说不定就跟弓形虫有关。提起养猫的人,很多人会想到这种形象:一个鬼鬼祟祟的老姑婆,躲在一间大屋子里,身边围绕着一群猫,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得不得了,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玩意儿。这真的是弓形虫造成的吗?袁越说,虽然有这样一个研究,但恐怕还需要继续探讨下去。
(主讲梁文道)
《植物看得见你》
植物听不见你
丹尼尔·查莫维茨(DanielChamovitz,1963-),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植物学家。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遗传学博士,现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AvivUniversity)植物科学系主任、曼纳植物科学中心主任。本书内地版本译为《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植物有某种程度的视觉、触觉甚至嗅觉,但没有听觉。
我以前知道达尔文对植物研究也有兴趣,但没注意到他在该领域的很多研究是开先河的,尤其是在植物的感官研究方面。其中最奇怪的一个研究是,植物到底对声音有什么反应。据说达尔文巴松管吹得不错,他种了一些含羞草每天对着它们吹,想看看它们听了曲子之后的反应。有反应吗?没有。
这个段子从哪儿来的?《植物看得见你》(WhataPlantKnows)。作者丹尼尔·查莫维茨是位植物学家,也是很有名的科普作家,现任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曼纳植物科学中心主任。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能在ScientificAmerican(《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看到。这本书是ScientificAmerican特别帮他出版的文章结集,探讨的主题是植物的感官。
植物的感官是个大题目。记得我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讲到动植物的区别时说,动物会动,植物不会动。当时我就觉得奇怪,我说老师不对啊,植物怎么不会动呢,植物不会动的话,怎么从豆子发芽变成幼苗,然后长成树开花呢?它难道不是一直在动吗?只是动得很慢而已。跟老师辩论到最后,老师烦透了,叫我出去罚站。OK,所以我没当成植物学家。
除了所谓的会动不会动,动植物还有一个重要区别是感官,比如会不会痛。你要是拿刀砍树,树会痛吗?如果它会痛,那真是很麻烦的事。如果植物真的能感知这个世界,人类的整个生活将会改变,我们跟植物的关系将彻底被改变。
几十年前有一些书让很多人觉得非常震撼,比如《植物的秘密生命》(TheSecretLifeofPlants,1973年),今天仍有很多人在看。作者彼得·汤京士[10]、克里斯多福·柏德[11]声称要揭示植物与人类在生理、情感、灵性上的相互牵连,比如植物是怎么样欣赏音乐的。据说植物对巴赫、莫扎特的音乐有特别正面的回应,对摇滚乐就感觉很不爽,听到印度灵性音乐之后又长好了。
丹尼尔·查莫维茨引述一位植物生理学教授的说法,认为《植物的秘密生命》的问题在于全书几乎没有适当的、确切的证据就得出古怪的结论,并且结论太玄乎了,玄乎的程度有点像最近几年很多人谈论的《水知道答案》,什么给水看一些开心的字眼,给水听好听的音乐,它就是健康的水,给水听愤怒的摇滚乐,它就脏浊了。这种书竟然卖得非常火!
达尔文当年觉得植物没听觉,后来有一个叫桃乐茜·雷塔莱克[12]的美国人写了一本《音乐与植物之声》(TheSoundofMusicandPlants),虽然遭到主流科学界的鄙弃,却大受一般读者欢迎。这本书唯一能让我们学到的就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政治文化氛围,即强调回归心灵,人与自然一体。当时一群美国嬉皮士去印度找大师,学佛又学印度教,学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回来。雷塔莱克受这种潮流的影响,同时又受到一本书的影响,书名叫《祈祷对植物的影响》(ThePowerofPrayeronPlants,1959年)。我的天哪!
丹尼尔·查莫维茨认为,植物有某种程度的视觉、触觉甚至嗅觉,但没有听觉,因为植物是固定的,没必要像动物一样靠听声音来决定自己往哪个方向逃亡或躲避。所谓植物有触觉,是不是意味着拿刀砍它,它会痛呢?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丹尼尔·查莫维茨说,我们需要了解所谓植物的触觉其实就是一连串的电信号反应。捕蝇草是最多人研究的对象,它的两根细毛受到压力时会产生电信号,然后启动捕食昆虫的陷阱。
植物知道有没有人碰它,知道枝丫是不是在随风摇摆,也能区分冷热,但不知道疼痛。植物的确会有某种机械反应,会有电信号反应,但没有我们所说的神经。尽管有些很新锐的科学家试图说明植物具有某种神经网络,但大部分学者认为那不叫神经网络。植物没有大脑,所以你不要怕。你摸植物时,它不会痛,不会痒,也不会舒服。
(主讲梁文道)
Plant Lives:Borderline Beings in Indian Traditions
吃植物是不是杀生
埃里森·班克斯·芬得莱(Ellison Banks Findly),耶鲁大学印度教与佛教博士,美国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宗教学教授。著有Nur Jahan:Empress of Mughal India等。
造物主为什么要创造世界,因为他要吃这个世界,世界是他给自己的一个祭献。
植物没有痛觉,大家再怎么爱惜生命也可以放心地吃。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你不吃肉也不吃植物,难道就靠自己光合作用吗?别开玩笑,对一些国家的人来讲,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他们太过爱惜生命,或者说对生命的看法太特别,以至于为植物到底能不能吃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复杂的思考。
印度有全世界最多的素食人口,12亿人口里接近40%吃素,并且其中两三亿人是全素,连蛋奶制品都不吃。为什么印度会有这么发达的素食文化?因为自四五千年前开始,印度就有一种观念叫Ahimsa,翻译成中文叫不杀生、无伤或者不害。
Plant Lives: Borderline Beings in Indian Traditions(《植物生命:印度传统中的底线生存》)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但我相信没几个人有兴趣全部看完。如果你耐着性子读,会学到许多很古怪的东西。作者Ellison Banks Findly是美国三一学院教授,一位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佛教问题的专家。她讨论了一般人谈印度哲学史时常常忽视的问题——植物的地位问题。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知道佛教传入汉地以后发展出大乘佛教,要求教徒尽量吃素。为什么不吃肉呢?因为动物被认为是有情众生之一,吃动物等于是在伤害生命,是不好的。如果有轮回转世的话,你现在吃的这头猪、牛、羊,说不定就是你去世的亲戚旧友。南传佛教里有一部很重要的戒律是《波罗提木叉》(国内有人译为《比库巴蒂摩卡》),里面就有很多关于植物的思考,比如你该不该砍一些树来修理房子,似乎早期佛教连植物都不太想伤害。EllisonBanksFindly引述一些学者的考察,发现早期佛教对植物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而到了后期就比较放松。早期佛教的很多戒律是针对出家人的,后来孔雀王朝的阿育王[13]大兴佛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修习佛法,很难再要求大家那么严谨地对待植物,因此就放宽了。为什么植物也是生命?印度除了Ahimsa的观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观念是Karma(业)。印度各大宗教流派基本上都认同Karma的存在。决定一个生物叫不叫生物,首先是看它会不会轮回。从佛教的角度讲,六道也好,五道也罢,植物皆不在其中。但是对于耆那教来讲,植物也会轮回。也就是说,人有可能转世变成植物,或者植物慢慢进阶转世为人。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假如植物也是有情众生,我们还能吃植物吗?印度最高种姓阶层婆罗门几千年来都吃素,假如告诉他们植物也有生命,连植物也不能吃,他们还能活吗?这就涉及该书所讲的borderlinebeings(底线的生存)问题。人必须吃东西才能活,如果连植物都不吃的话,人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人没办法必须吃植物,只不过须吃得谨慎一点。
当然,你再怎么谨慎,也还是在杀生。怎么办呢?印度教有一个传统说法是:造物主为什么要创造世界,因为他要吃这个世界,世界是他给自己的一个祭献。同样,我们人平常吃食物,也是以食物来祭献自己。杀生是一种必要的祭献,但是对于被杀害的生命,我们要有很多讲究和规矩。印度教对待植物就有很多讲究,耆那教在素食方面就更加讲究了。印度几千年前的文化传统影响至今。
(主讲梁文道)
[1]奥托三世(OttoⅢ,Kaiser,980-1002),德国萨克森王朝的统治者之一,3岁继承德意志王国王位,16岁被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不同于罗马帝国,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奥托三世醉心于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两次进军意大利,1001年因罗马人反抗而撤离。
[2]敌基督(antichrist)假冒基督来否定《圣经》教义,破坏基督教徒与上帝的关系,传播伪基督教条。
[3]阿兹特克人(Aztec),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1325年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今墨西哥城),14至15世纪盛极一时,1521年阿兹特克帝国被西班牙所灭。阿兹特克文明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并称中南美洲三大文明,制定的“太阳历”和“月亮历”每52年重合。
[4]葛瑞姆·汉卡克(GrahamHancock,1950-),英国记者、作家,曾任《经济学人》杂志驻东非记者。著有《上帝的指纹》《失落的约柜》《超自然》等多部考古历史类畅销书。
[5]达妮埃尔·爱尔维优-雷杰(DanièleHervieu-Léger,1947-),巴黎政治学院社会学与人文科学博士,曾任法国宗教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宗教与社会科学档案》杂志主编等职。
[6]麻原彰晃(1955-),原名松本智津夫。生于日本熊本县一户贫困家庭,因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一目完全失明,另一目视力极差。1984年创立奥姆真理教,1990年组建“真理党”竞选众议院失利。1995年策划实施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造成13人死亡,约6300余人受伤。2004年被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判处死刑,2006年被日本最高法院判定维持原判,至今未被执行死刑。
[7]天门教(Heaven‘sGate),又称“天堂之门教”,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杂糅基督教教义与UFO传言,相信海尔-波普彗星后面有UFO能将他们带往天国,在此之前要净化精神和摆脱肉身,以便在天国获得新生。1997年3月26日,美国警方发现39具服毒自杀的天门教徒尸体,其中包括66岁的教主马歇尔·阿普尔怀特(MarshallApplewhite,1931-1997)。据调查,这是一起集体自杀事件。
[8]寒武纪大爆发(CambrianExplosion),是指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纪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里大量多细胞生物出现,现存几乎所有生物的祖先均可追溯至此时期,地球进入生物大繁荣的阶段。
[9]摩根·斯普尔洛克(MorganSpurlock,1970-),美国纪录片导演,2004年执导并主演的《超码的我》(SuperSizeMe)获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2008年执导第二部纪录片《奥萨姆·本·拉登在哪里?》。
[10]彼得·汤京士(PeterTompkins,1919-2007),二战期间曾在意大利担任战地记者、美军情报人员,著有《植物的秘密生命》(TheSecretLifeofNature)、《土壤的秘密》(SecretsoftheSoil,与克里斯多福·柏德合著)等。
[11]克里斯多福·柏德(ChristopherBird,1928-1996),美国记者、作家,著有TheDiviningHand:The500-Year-OldMysteryofDowsing等。
[12]桃乐茜·雷塔莱克(DorothyL.Retallack),在美国科罗拉多女子学院主修音乐时,为了完成植物学课程的实验任务,放音乐给植物听以观察音乐对植物的影响,1973年出版《音乐与植物之声》。
[13]阿育王(Asoka,?-前232),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早年是杀戮无数的暴君,后来皈依佛教并大力宣扬佛法,成为佛教护法名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