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果想左右日本的外交政策,有这么几个抓手是可以使用的。一个就是日本国内的亲美势力。我们回忆一下,在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之前,日本国内就已经制造出很多针对中国的声音,都是不友好的,而这些声音的背后很多都是有美国背景的。
1972年访华以后,田中角荣在日本国内不断遭受打击,一直到以贪污罪被送上了法庭,整个事件背后一直是日本特搜部[21]在推动,而日本特搜课的背后是谁呢?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就日本的政治气候而言,没有所谓的“政治献金”的支持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参与到政治当中来,这就意味着一点不腐败的政治家几乎是不存在的。经特搜部扳倒的政治家除了腐败以外,绝大多数都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让美国政府感觉非常不爽,譬如田中角荣、竹下登、小泽一郎等皆是如此。
除了利用日本国内的亲美势力之外,另外一个抓手非常有英国特色[22]。美国精英阶层可以说是很好地继承了英国人的手段,在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前夕,美国政府也玩了一次类似的把戏,在中日之间钉入了一个叫作“钓鱼岛问题”的“钉子”,而这个“钉子”至今仍然在发挥着美国人最初为其设定的作用。
1945年“二战”结束之初,美国承认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这个没有任何异议,而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则以“托管”的名义掌握在美国政府手中。当时,钓鱼岛曾一度作为驻日美军的靶场来使用。
一直以来,日本人对岛屿就有一种近乎“偏执狂”一般的占有欲。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便开始觊觎钓鱼列岛。1968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在勘探后宣布:钓鱼列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此后,日方立即单方面采取行动,先是由多家石油公司前往勘探,接着又将巡防船开过去,擅自将岛上原有的标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全部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冲绳县的界碑,并给钓鱼列岛的8个岛屿即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规定了日本名字。但因为钓鱼岛依然掌握在美国人手里,日本虽然小动作不断但终归不敢有实质性的举动。事实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大陆人员仍曾几次登上过钓鱼列岛进行科学考察。
钓鱼岛真正成为问题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1年时,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趋势开始日渐明显,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不久,美国突然宣布“根据《日美安保条约》”,把钓鱼岛海域的巡逻任务交给了日本人,接着又发表发表声明,说“这不代表美国政府在主权问题上有任何态度,希望各方和平解决……”。就这样,原本归属非常明确的钓鱼岛主权被美国人“模糊”化,既勾起了日本政客的野心,也激怒了中国人。钓鱼岛问题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前夕被美国人“成功”地制造了出来。
不仅仅是钓鱼岛,其实琉球群岛[23]也是美国在1972年将治权非法交给日本的——依照《开罗宣言》[24]及《波茨坦公告》[25],在“二战”结束之后琉球理应同朝鲜、中国台湾一样脱离日本的殖民统治,而美国政府仅仅是对琉球进行托管,并无权单独决定其主权归属。所以可以说,至今日本对琉球的控制其实一直是缺乏合法依据的。
按理说,盘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在这个问题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在这个问题上,当时国民党当局甚至没有向美国发出抗议——在台湾当局看来,日本其实是作为台湾的战略大后方存在的,那中国大陆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变得糟糕一些对他们同样是有利的,所以台湾当局也乐于见到美国在中国大陆与日本之间钉进去这样一个“钉子”。如此,如今台湾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也就清楚了,他们真正在乎的并非是钓鱼岛本身最终会归谁所有,而是在乎是否可以通过这个小岛使得中日两国保持一种战不能战、和不能和的尴尬境地。[26]
就这样钓鱼岛被放在了中日之间,成了一个双方领导层谁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谁都不可能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候置钓鱼岛问题于不顾,而去单纯谈经济往来,这是任何政府都做不到的。钓鱼岛这颗棋子在1972年被制造出来之后,其实一直都在起着作用,每一次中日关系出现进一步走高态势的时候,钓鱼岛总会被人家重新拿出来说事。
自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中日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形成一个经济内循环体系,一度被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当时日本高层也在往这一方面努力,双方的最后成果,就是之后达成但现在已经名存实亡的中日货币互换协议。这个协议意味着双方都将以对方国家货币来进行计价,中日之间的经贸联系不再依赖美元,就把美国从中日之间的贸易中剔除了。
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日本国内的某些政客把钓鱼岛问题再一次提了出来,它的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就是美国企图利用双方谁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再一次去破坏这种有利于中日关系缓和的局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