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鱼-长白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载着那个人的航船正向长白岛驶来。

    长白岛在东海深深处,依着山脉分出南北,南面前岸,北面后岸,东头是个海湾,叫大湾,西头多礁石,叫礁门。外来的历任官员对如此写实的地名大摇其头,曾以行政文件用胜利村蛟龙村白云村等来写意,但长白人该叫什么还叫什么。地名如此,人名也如此。一户人家光生男孩子,从一毛二毛叫到六毛,另一户人家只会生女孩子,从一芬、二芬唤到七芬。这样放怀生育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如此豪放地扳着手指头取名字是不可能了,于是就比大小,比如哥哥叫大军,妹妹就叫了小素,这个组合还算是花了点心思的,普通的比如大毛小毛,那是一到六毛的缩略版,还有更简单的,哥哥叫阿狗弟弟叫阿猫,贱名好养;最出彩的是后岸的一个李姓老太,给孙子取名般若,两个双胞胎孙女呢,一为波罗一为蜜多,这三个孩子果真如有佛助,一个个聪慧异常,现在不知道在哪个遥远的国家传播真经,长白人只敢把他们当作在此歇歇脚的凤凰传奇,普通的人家,是不敢想的。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岛,必定是沉闷的。事实如此:除了一家自来水厂、两家小修船厂,再无别的厂子了。大约20年前,这里还热闹些,那时羊毛衫厂遍地开花,这里也开了一家,不过,不到两年就关门了;还有过一家小小的火力发电厂,从晚上6点到10点供电,海底电缆输电之后,发电厂就废弃了。西南面有一处宕口礁石再敲成石片,卖到上海的建筑工地上去,10多年前生意还算兴隆,许多小媳妇,轰了在那里敲石片赚小工钱,现在也清淡了。正西面是片盐场,产的食用盐粒小味鲜色晶莹,全盛时期,盐堆小山包样用黑油布遮盖着矗在场里,岛上每户人家都从那拿盐用,也不过是取走冰山一角。取的人也不觉得自己在偷,当初造盐场的时候,每户人家都出过义务工,在咸泥里滚打过,现在取他几罐盐,又咋的?从岛形来说,有这样一处开阔所在,实在是天赐福地,于是,想要开发这个岛的商人,要么是化工厂,要么是造船厂,眼睛都盯着这块地。这是后话了。

    现在,最热闹的去处就是这条五百米的街道。街的左边是乡卫生院、农村信用社、理发店、早餐店、布店兼裁缝铺,还有一家出租碟片的音像店;街的右边是邮政所、乡政府、两家超市(它们的共同前身是乡供销社)、两家卖成衣的服装店。两家超市和两家服装店经常叫人为难。在这家买了件上衣,到那家再买条裤子,在这家买了箱啤酒,到那家称上点香蕉苹果,要是无力两全,他们就会对没能光顾的那家猛赔笑脸,笑久了,还脸红。没办法,这个岛上的人互相认得,互相知道三代之内的底细,一个男人一不小心在人家老婆肚皮里下了种,苗长在那人家里了,这样私密的事,岛上的人也都知道来龙去脉,就连那孩子,也从小被暗示得心知肚明,但是大家都不去说破。一旦说破,就是拉下脸了,拉下脸可怎么活人呢?那做错事的妇人,眼看着那孩子越长越像那个人,就会立意吃起素来,会热心募捐修庙造庵修桥铺路,肉感的身子在愧疚中一层一层蜕皮,直到蜕成一个清瘦干巴的老太婆。

    我这里摇唇鼓舌,你那里半笑不笑,我知道你那意思:说了半天海岛,怎么跟我那小山村没有两样?你会接着我的话头继续描述:这样的地方,必然有庙,这样的庙里塑的菩萨,必然喜庆家常,又像土地公公又像关公,只有一个地方像正统的菩萨,那就是耳朵,够肥够大。这个庙,同时还是纪念堂,是戏院,过年的时候,会有草台班子来,就在菩萨的面前演将起来,才子佳人,拉拉扯扯,引逗菩萨也动七情六欲。你说得一点不错。但是,山路十八弯,每一脚都脚踏实地;海路平坦,世上又有几个凌波仙子?到底不一样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