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克隆惹的祸-和亲悲喜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皇上实在被边关上的事烦死了,烦得血压升高,心情全无。

    你看看,一天里头,三道急报,可满朝文武,一个个噤若寒鸦,既无一个有良策妙计,也无一人挺身而出,分担君忧,想想寒心呐。

    皇上已失眠多日了,再这样一道道急报,一日几次一惊一乍的,岂不啥事也办不成,说不定要把命搭上吗?

    皇上下了大决心,今儿早朝不拟出个对策来,满朝文武哪个也别想退朝。

    干耗了半天后,右丞相终于忍不住说:“容臣斗胆说一句,以目前局势论,恰逢我朝多事之秋,与耶律铁哥实在不宜正面冲突。以臣之愚见,不如下嫁公主,以和亲息干戈,以此平定边乱。”

    此语一出,竟获群臣附和。

    皇上一时也无更好的主意,只好违心准奏。

    大臣们齐颂皇上英明,说此乃以国家社稷为重,将永载青史云云。

    安平公主从小在宫室里长大,养尊处优惯了,现突然要她远离中原,远嫁边陲,于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皇帝哥哥已下了旨,难不成要抗旨?

    在哭哭啼啼的凄凄惨惨气氛中,安平公主无可奈何地去了人生地陌的茫茫草原。

    安平公主万万没想到耶律铁哥会派出如此众多人马,驰驱千里前来迎接。到了草原的迎接场面更是隆重。至于婚礼,被认为是草原上从未有过的高规格、大场面,全体臣民狂欢月余。

    安平公主原先的那种忧虑、不平、不满竟然被耶律铁哥的诚意消淡了。

    平心而论,耶律铁哥对安平公主可以用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俗语来形容之。

    安平公主那年才16岁,于是也就平平安安地住了下来。自安平公主下嫁后,边关上也就少了许许多多的纷争。

    光阴荏苒,一晃三年过去了,安平公主已多少适应了草原的生活。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平公主不再是当年的小女孩了,她已是一个成熟的少妇。在一个秋风秋雨的傍晚,她在羊油灯下修书一封,命心腹秘密送给她的皇帝哥哥。

    皇上见是安平公主的急信,连忙拆阅,他吃惊得差点喊出声来,原来安平公主来信叫皇帝哥哥赶快发兵攻打耶律铁哥。安平公主说,她已忍了三年了,现已忍无可忍,再不发兵,你的亲妹妹可能就会自杀明志了。安平公主还在信里说:现在发兵,正是时候,她可做内应,保证有赢无输。

    皇上开始有点犹豫,但没想到三天之内,安平公主竞派出了三个秘密信使,一封信比一封信口气坚决,坚决要求出兵,还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皇上自知对不起安平公主,现见安平公主有此要求,有点动心了。右丞相虽说不妥不妥,但他也承认这三年的休养生息,朝廷的实力已今非昔比,似乎可以一搏了。新上任的哈大将军更是立功心切,表示愿意领兵前往,救出安平公主。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出兵边陲不是小事,等全部筹备齐全,已是冬天了,中原兵士不耐大寒,不习惯北方的天寒地冻。考虑再三,皇上决定来年开春再发兵,一鼓荡平耶律铁哥。

    当漫漫寒冬终于过去,寒凝大地发春华之时,哈大将军以镇边大元帅的身份率兵五十万,浩浩荡荡西出阳关而去。

    谁知哈大将军的队伍在半道上接到了安平公主的十万火急之函,要求皇帝哥哥速速打消发兵之念,万万不能轻易用兵!

    哈大将军想现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岂能半途而废,惹人笑话。再说自古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进发!他下了命令。

    大概安平公主已得报朝廷出兵的消息了,她竟然在一天内连派三个信使,血书皇帝哥哥,要求立即退兵,如若不然,她将与新主耶律德丹一起领兵抗击,以作殊死一搏。

    皇上有点看不懂了,怎么才几个月功夫,安平公主就仿佛换了个人似的,难道这中间有假?

    但皇上仔仔细细看过所有书信后,字字句句均是安平公主的亲笔啊。那血书,更是言辞恳切,口气强硬,力劝皇上息兵罢仗。可能是为了让皇帝哥哥更信之,送血书时还附了皇上下嫁安平公主时亲手赠送给她的一个玉佩。

    皇上与右丞相商议时,认为草原上一定发生了大变化,暂且停止进军,速派使者了解实情,再作定夺。

    为了慎重起见,皇上派右丞相亲自出使草原。右丞相到底是过来之人,旁敲侧击几句话就明白了七八成,原来耶律铁哥虽然喜欢安平公主,却外强中干,不能人道,难以满足安平公主那长夜难熬的要求,守着活寡的安平公主自然希望皇帝哥哥早早来救她出火海,结束这种不人道的生活。但事情的变化很突然,冬天的时候,耶律铁哥一病不起,没几天就一命呜呼。

    草原上没中原那么多规矩,接位的儿子耶律德丹索性连父亲的妻子一起继承了。耶律德丹正是青春年华之时,他不但马上功夫了得,床上功夫也了得,安平公主如久旱逢甘霖,自然十二分投入,两人如鱼得水,在欲死欲活的一个个草原之夜后,两人已难分难舍,安平公主也就此乐不思蜀了。

    右丞相见安平公主春色满面中带有些许羞涩之色,顿觉大慰。他开心地说:“公主不必多说,老臣已萤火虫吃在肚里——心里明。放心,我这就去回复皇上,保证撤兵,永息干戈。”

    一场战争就此消泯于温柔之中,只是正史可能有碍礼教,未能实录。今披露于此,以补正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