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喜欢文学,工作之余常写些豆腐干文章。
古时仓城之盛,盛在漕运。漫步仓城古桥,想象昔日:河面上,船夫们奋力划桨,气势如虹,数百条船把水面铺得满满当当;河埠头,前来交易的船只紧紧地挨在一起,脚夫们步履蹒跚地行走在跳板上,随波荡漾而绝不会摔倒;河岸边,万商云集,人头攒动,琳琅满目的商品把仓城装点成购物的天堂……
数百年来,作为漕运文化的见证者,形态各异、构思精巧的仓城古桥走过了荣辱兴衰的曲折历程,直到今天依然巍然屹立在市河上方,向世人展现其和谐包容的性格和大开大合的气度。它背朝蓝天,面向水面,目睹了市井的繁华,聆听过河水的呢喃。无论是显赫一时的达官贵人还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都可以从它身上走过,不用上缴一分一厘;无论是曾经沧海的漕运船队还是闯荡江湖的“浪里白条”,都可以从它身下通过,不会听到一句冷言冷语。古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托起了百年的辉煌,成就了永远的美丽。他们或雄伟壮观,或古朴端庄,或小巧玲珑,成为市河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仓城古桥,融入了水的柔情和风的妩媚,犹如一道彩虹凌空飞起,跨河而过,灵动惊艳的身姿与风景秀丽的十里长堤相映成趣。拾级而上,我们不难发现,桥上的栏板和石阶,均由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水波纹饰线条简洁,造型别致,狮子图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信步下桥,可见一亭一楼一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作为桥的延伸,吸引着游人停下脚步小憩片刻。茶楼里的老虎灶呼哧呼哧往外冒着水蒸气,那水蒸气就像是散不去的雾,让人三步之外就看不清东西。男人们看得眼热,情不自禁地进去泡上一杯好茶,点一盆五香豆、一盆香瓜子,听那些不生不熟的人海阔天空地闲聊,在云雾缭绕之中,不知不觉就把一个下午的时间打发掉了。夕阳西下,他们才恋恋不舍地起身,翻过桥,或去店铺,或到船上,忙着去做各自的事情。
关于仓城古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时仓城东部由于没有桥梁,百姓出入极不方便。漂亮能干的三姐妹暗暗发誓要造福乡里。她们面对络绎不绝前来提亲的媒婆没有索要一分钱的彩礼,却向未来的夫君提出通力合作建造一座石桥的要求。三个小伙子欣然承诺,倾其所有建造了秀野、秀南、秀塘三座桥。完工后,他们用花轿从桥上风风光光地把三个姐妹分别迎娶回家,让旁人羡慕死了。因此,后人也把三秀桥称为爱情桥。
在仓城古桥上流连,我感慨万千。面对古桥,除了仰望,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第二节 仓城河埠
仓城之美,美在河水。缓缓流淌的市河,就像一条美丽的绸带穿城而过。驻足河埠,你就能充分感受仓城的忧郁之美。它几乎凝滞不动,仿佛要告诉你一段沉重的历史,让你不得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和游离的眼神,与它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清风袭来,也只吹起轻轻的涟漪。两岸的古宅和来往船只的倒影,构成了一幅淡雅的江南小镇水墨画,令人百看不厌。
河埠通常由十多级石阶组成,它们的一半深深地埋入水中,忍受着寂寞,承载着希望,托起了辉煌;另一半则仰望着蓝天,聆听着喧嚣,目睹了繁华。同为石阶,命运迥异,却相安无事。人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可是有多少人会记住那些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普通劳动者?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哪有全社会舒适安稳的生活?
作为连接仓城和外部世界的桥梁,河埠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人们从这里取水,在这里贸易,在这里欢歌。少女们在这里洗衣、淘米,在粼粼的柔波里留下倩影;男孩们在这里戏水、打闹,在开阔的水面上留下喧闹声。男人们则从这里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去开辟人生崭新的道路。
仓城的新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河埠上洗衣、淘米。似水流年,她毫无怨言地看着水面的波纹渐渐印上自己的额头,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因为那时她早已子孙满堂。
当年的一介书生踌躇满志地登上赶考的小舟,望着远去的河埠,踏上前途莫测的求仕之路;他日金榜题名,荣归故里,再次踏上离去时的河埠,物是人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大步踏上河埠,捻转几下脚跟,春风得意之色毫不掩饰……
漫步仓城河边,你就不难发现,仓城河埠,洗尽铅华也从容,千年过后,它依旧如当初一样精彩。宽阔的石板、漂亮的纹饰、完好的结构让我们依稀窥见当年仓城的繁华景象和主人的荣华富贵。我们不禁喟然长叹,百年乃至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虚名不过是过眼的烟云,务实才是脚下的土地。只有不争虚名,崇尚务实,才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站在仓城河埠,我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仓城河埠是阅尽仓城千年风云的窗口,仓城河埠是展望永丰世纪宏图的平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