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飞鱼-序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写“飞鱼族”

    “飞鱼族”是指在国内已取得不俗成绩,但毅然放下一切,到国外名校求学的特殊中国群体。寓指他们跃出自己所熟稔的本国行业,试图在欧美天空飞翔的这一冒险举动,又寓指“本身是鱼,却一心想要飞,注定失败”,这一客观现实。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回顾他三十年小说创作时说:“真实永远是文学的最佳模式。”当我写作《巴黎飞鱼》这部小说时,曾对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反复思考。

    《巴黎飞鱼》的目标读者群是中国的年轻白领和准备出国留学的大专院校学生;《巴黎飞鱼》的写作动机是在汗牛充栋的对欧美名校的溢美之书中,以我本人的切身体会,给后来人一个纪录片式的不修饰的故事。小说只是一个便宜行事的叙事模式,“真”才是我设定的卖点和价值中枢。

    我们三四十岁的这代人在近十年中逐步放弃阅读小说的主要原因是:以我们日益老辣的生活经验,流行文学越来越背离真实,转而单纯追求文字和故事的娱乐功能,乃至作者本人娱乐社会的可能性。而我们尽管不反对新新人类过自成一格的生活,但让我们加入其扬弃了责任感的瞬时狂欢则也是强人所难。

    有感于网上对《巴黎飞鱼》的一些评论,我作一个简单回复:

    得益于采访工作,我在近十三年中,游历了三十多个不同文化国家的数百个城市。巴黎MBA课程的二百余名同学又来自全球七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在特殊视角上,我的眼睛抓拍了形形色色的文化冲突的电火花。“真实”地把这些文化碰撞的故事还原出来,我把《巴黎飞鱼》看作是一个摄影展。对于摄影展,作者永远不重要,重要的是受众看到了直观的场景。

    《巴黎飞鱼》不是情节剧,没有刻意安排的悬念,只有生活在章节的推移中逐渐露出真相,如果读者爱好生活的悬念,自然可以惊心。《巴黎飞鱼》也不是商业片,不把要素掺杂在一锅翻炒,不企图成为贺岁的焰火,只在名利场中品味人性,在记录痛苦时感悟生命。

    禹风

    二六年五月

    题献

    谨以此书献给我商学院的法国同学、优秀的财务经理让-克里斯多夫·米歇埃勒先生。是他和我在一个个周六的午后,对着学院山腰里波光粼粼的野鸟湖,一起兴致勃勃地构思了这部书的最初轮廓。那是我们繁重学业中难得的消遣。

    从前,有一些小鱼儿对只能游泳的生活感到厌倦,它们仰望着在天空里飞翔的海鸥,羡慕地说:我们要是能飞该多美啊!

    海鸥说:我可以教你们飞。可想飞,就首先要离开水。

    小鱼儿纷纷跃出水面。于是,它们中的大部分成了海鸥的点心;幸运的几个,学会了拍动背鳍,成了海面的飞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