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er Denecker
原文标题: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文章框架:“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内容;“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中国在其周边地区的影响力。
观点摘要:
1. 虽然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计划尚未明确,但是在中国的分析家中,它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其实是两个“走出去”战略的结合体,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提出此倡议是为了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它将从中国开始向西延伸,穿越中亚,并最终到达西欧。“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从中国开始连接东南亚、南亚和非洲,最后抵达欧洲。
2.“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由于中国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是南海的领土争端问题,此外,还有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在经济方面,印度总理莫迪有自己的举措。最近,莫迪提出一个名为“季风计划”的倡议,事实上,此倡议的目的是反对“一带一路”倡议,与此同时,莫迪阐释了印度在印度洋贸易路线中的优势所在。在东南亚,随着日本和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和中国都参与了所谓的“发展援助战争”。最近,日本发起一项发展援助计划,旨在援助东南亚地区的贫穷国家,而在这一地区,中国的影响力很大。最近几年,中国在非洲形成的影响力并没有消失,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增加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并且有助于非洲国家的发展。中国在沿海小国家吉布提建设港口,并计划在此建造一个海军基地。在中亚地区,俄罗斯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该地区长期受到俄罗斯的影响。现在,由于中国在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贸易的快速发展,中亚地区变得越来越重要。“一带一路”能否成功取决于各国是否想“加入世界其他国家”。
3.“一带一路”计划是由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资助的。未来,“一带一路”将会穿越一些地区,而且在这些地区建设基础设施。近年来,在中亚地区,亚洲开发银行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资金。除了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还必须考虑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在贸易往来方面,“一带一路”还强调区域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由于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俄罗斯想利用这一地位扩大其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贸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以东盟经济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悬而未决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形式呈现出来。
4.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并且中央政府已开始限制地方政府的过度支出。与此趋势相反,中央和省级政府看起来似乎急于增加支出,并以此作为一种手段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政府已启动一项400亿美元的基金,并且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000亿美元的初始资本的绝大部分投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而且,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也表示希望能够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银联亦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希望该倡议促进其业务的发展以及人民币的广泛使用。
5.“一带一路”战略是受政策驱动而不是受市场驱动。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体现了中国的雄心壮志,而且通过一系列举措,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达到顶峰。
编号:20150710A137
很少有人注意金砖国家17万亿美元的流动
Dan Steinbock[128]
原文标题:The $17 Trillion BRICS Shift That Few Noticed
文章框架:第七届金砖国家峰会的意义;金砖国家的幻想和现实;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从对话论坛变为战略伙伴关系;推动金砖国家发展的新力量。
观点摘要:
1.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在乌法举行,乌法是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的首府。在西方,大多数观察家都比较关注希腊经济的“成败”,而希腊经济总量比全球经济总量的0.4 %还要少,他们却不关注金砖国家领导人的会晤,比起希腊,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大约占全球经济的20%。
2.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领导人承诺他们将建立更密切的经济伙伴关系,发挥各成员国在资源、产业结构上的互补优势,合力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制造业领域扩展到能源领域。密切的经济伙伴关系将是金砖国家扩大贸易、投资和合作的关键。紧接着是第十五届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它将成为印度和巴基斯坦进一步参与区域组织发展进程的开始。观察人士的这种忽视反映了新的传统智慧,这表明新兴经济体正日益走上世界经济的舞台。这种传统智慧通常是可以接受的、可以预测的,却很少是正确的。它除了是一种实现愿望的幻想,也是重写近代历史的一种方式。
3. 金砖国家的幻想和现实。金砖国家集团形成于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动荡时期。此时,发达经济体都面临经济危机。事实上,成立金砖国家集团是为了补充现有的国际多边机构,而并不是为了取代它们。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世界贸易组织(WTO)等,都没有真正遵守国际秩序。而在新兴世界中,它们被认为是由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利益所主导的。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G7承诺并表示要加快国际机构的改革。危机之后,这些承诺起初被推迟兑现,后来就被遗忘了。这就是为什么金砖国家经济体要向前发展,它并不是为了取代西方经济体的地位,而只是新兴经济体的一个代表。在过去的几年里,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这导致它们的经济实力和议价能力有所下降。事实上,金砖国家的经济肯定受到全球危机的影响。然而,相对而言,它们的经济实力和议价能力继续上升,而西方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议价能力却在下降。2007年,美国经济总量是金砖国家经济总量的2倍。然而今天,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几乎可以与美国经济总量相提并论。更糟糕的是,G7的经济发展依赖低利率政策以及量化宽松政策,这为新的和潜在的破坏性的资产泡沫铺平了道路。在这种情况下,金砖国家经济体可以继续发挥其内在的潜力,而且它可以维持十年或者二十年的世界经济增长。此外,在可预见的未来,金砖国家领导人的第七次会晤将会加速新兴国家的崛起。
4. 从对话论坛到战略伙伴关系。去年,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构造一个新的合作蓝图,这反映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金砖国家之间可以建立更广泛并且更深厚的联系,从而形成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乌法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表示要努力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凝聚力。一方面,他提出经济合作伙伴战略,发展金砖国家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促进金砖国家在未来几年的发展。另一方面,他希望可以实施这一战略。毕竟,金砖国家经济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人口方面来看,金砖国家包括两个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它们各有十几亿人口,而南非的人口还不到5300万。从经济方面来说,金砖国家集团主要是由中国主导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总量约为10.4万亿美元,比其他金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从社会方面来说,每一个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历史遗产。从国防方面来说,中国主导金砖国家的军事费用支出,现在,其军费支出约占世界军费总支出的五分之一。然而,俄罗斯的核武器储备仍然比美国大。不同之处在于,G7早期通过殖民使国家得到发展,金砖国家都曾遭遇过相同的殖民侵略。而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所以这些国家的繁荣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繁荣程度。因此,金砖国家对国际经济、政治和治理有着同样的看法。这些共同点强化了峰会的主题——“金砖国家伙伴关系——全球发展的强有力因素”。和之前所有峰会不同的是,这次峰会为改变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本质而努力——从对话论坛到战略伙伴关系,从谈话到行动。
5. 推动金砖国家发展的新力量。北京方面已经发起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一带一路”倡议有可能加快中国及其邻国乃至邻国以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因为北京方面正在努力使“一带一路”倡议与金砖国家的目标相结合,所以从东亚、东南亚到南亚、欧亚大陆、非洲和美洲的经济可能会加速发展。这些举措的实施将会得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金砖国家发展开发银行的支持。乌法见证了1000亿美元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发起以及另外1000亿美元的货币储备。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注册资本为1000亿美元,其中一半来自中国,剩下的一部分来自其他创始成员国。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世界各国至少需要花费57万亿美元,来建造港口、发电厂、铁路、公路、电信、水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其首先需要的是更新老化、破旧的基础设施;而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它们需要建立支持其经济发展的机构。因此,后者需要更多建设基础设施的资金来促进其发展。在过去的几天,西方国家将自己的命运和欧洲小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些小国曾经向世界提出民主理念,它们故意忽视大的新兴经济体。
编号:20150713A137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