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西班牙智库观点摘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和亚投行的前景如何?

    Mario Esteban; Miguel Otero-Iglesias[163]

    原文标题:What Are the Prospects for the New Chinese-led "Silk Road" and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文章框架:中国的“新丝绸之路”倡议;“新丝绸之路”的陆上路线和海上路线;亚投行相关情况;“新丝绸之路”对于中国的意义;“新丝绸之路”对于欧洲的影响。

    观点摘要:

    1. 中国把“新丝绸之路”倡议视为一种手段,以求在欧亚大陆的一体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领导人认为,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国内外的一系列关键目标。“新丝绸之路”倡议获得中国境内外的高度关注,还没有一个国家支持的项目能够获得如此之多的媒体来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包括两个主要举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前者的目的是改善陆路连接状况,而后者则侧重于建设海上航线。此外,中国在2014年10月宣布成立亚投行,其法定资本高达1000亿美元,这标志着国际金融体系进入新纪元:在全球经济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时,传统的权力已不再起主导作用。

    2. 北京希望利用这一计划来加强与相关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该倡议也将加强中国与多个国家的双边关系,并推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虽然该项目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并遇到许多深层次的困难,但是该项目对于欧亚大陆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该项目仍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

    3.“新丝绸之路”的陆上和海上两个项目都有多条路线,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路线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海运航线已经非常发达,可以承载更大的运输量。

    4. 陆上路线的重点被放在铁路线的建设上,多条路线被用来加强中国与中亚地区及欧盟之间的联系。伟大的陆路走廊将连接欧亚大陆的两端。另外还有一些补充路线,如中国(新疆)-巴基斯坦和中国(云南)-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其中的一些线路已经开始运营,而另一些线路还在建设当中。

    5. 海上路线当前的航线连接了中国港口与欧洲地区,此航线经由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终到达地中海,其他筹建中的航线将避免经过马六甲海峡。虽然筹建中的航线的具体细节尚未得到证实,但其连接的港口一定属于那些与中国有着友好外交关系的国家,如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和孟加拉国的吉大港。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发布的相关地图也显示了此航线与肯尼亚的连接,中国企业正在那里建设各种基础设施以提高内部交通联系以及其与邻近内陆国家(如埃塞俄比亚、南苏丹、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的联系。至于欧洲国家,据说比雷埃夫斯港将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008年以来,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接手经营比雷埃夫斯港两个货运码头,它宣布了一项价值2.3亿欧元的投资计划,拟将比雷埃夫斯港码头的承载能力增加至620万标准箱。希腊政府计划出售比雷埃夫斯港港务局67%的股权,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是收购股权的5家最终竞争者之一。我们必须铭记一点:港口的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息息相关。

    6. 国际上有一个广泛的共识:对于“新丝绸之路”涉及的欠发达国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这样的判断并不新鲜,缺乏资本同样是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因此,“新丝绸之路”应该具有能解决这一问题的配套金融措施。中国政府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了“丝路基金”,“丝路基金”的资金来自不同股东(包括外汇储备管理局、中投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其他机构如亚投行、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也可以为“新丝绸之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7. 为了确保该项目的可行性,这些机制显然是不够的。一些专家估计,“新丝绸之路”要想梦想成真,其需要21万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而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亚洲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8万亿美元,这使得中国的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无足轻重。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该计划不依靠捐赠,而是以市场标准为依据进行投资。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和参与该项目的公司以及私人国际投资者都能够为该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8.2014年后半年,“新丝绸之路”倡议获得更多关注。中国政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不断提及这一项目。此外,中国政府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并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9.“新丝绸之路”已被中国政府摆到议事日程的优先位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实现外交政策关键目标的一种手段。这个项目至少有助于四个方面的发展:推动建筑业的国际化、鼓励出口、降低供应链风险和吸引投资者的资金向内地流动。

    10. 近年来,虽然建筑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是基于房地产行业发展放缓、供过于求和国内债务急剧增加问题,来自建筑业的刺激正在失去效力。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于推进中国相关建筑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而“新丝绸之路”能够带来很多价值超过百万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这是中国建筑企业千载难逢的机会。

    11.“丝绸之路”项目并不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它还致力于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和消除非关税壁垒的方式,来加强参与者之间的贸易连接,并加快推进行政工作流程的改革。中国政府希望以此作为催化剂,推动其出口。

    12. 中国经济发展高度依赖长期进口和出口(能源和原材料)。在许多情况下,中国对于进出口商品所经过的路线不加控制(也无法控制),这会为中国带来战略上的隐患,比如说,马六甲海峡断航会对中国商业造成严重影响。“新丝绸之路”不仅提供了多样化路线的前景,还能够大幅度降低战略风险,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新路线往往更省时间。

    13.“新丝绸之路”将有助于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内地转移。几十年来,中国东部吸引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然而,由于工资成本大幅上升,这一趋势在最近几年已经停滞,比起让这些企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如越南)进行投资,北京更愿意看到这些企业向中国内地转移,那里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沿海地区。拟议中的“丝绸之路”将大大增加内陆地区的连通性,同时也能吸引外国企业来进行投资。

    14.“新丝绸之路”不仅会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而且还会增加区域凝聚力。事实上,作为通往中亚和巴基斯坦的门户,最能受益于该项目的地区就是新疆,这是中国当局所希望的,因为实现区域现代化是破解分裂主义的最佳解药。

    15. 如果“一带一路”项目成为现实,它将有助于提高欧亚大陆内部及欧亚大陆与非洲经济的一体化水平。在金融领域,它将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而国际社会对于亚投行的兴趣也让美国国会否决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决定显得尴尬。与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加强联系对于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中国可以更好地应对分裂主义、恐怖主义、贩毒和一系列领土争端的挑战。中国也意识到如果它能够成功地平息邻居对其崛起的担忧,那它在争取区域领导者地位的道路上会走得更顺畅。“新丝绸之路”和亚投行旨在引导国际舞台上的其他参与者,尤其是中国的邻国和传统大国,使其停止将中国的崛起解读为零和博弈,而是将中国视为能让所有人获益的友善国家。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这将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中国将提供金融和技术支持,帮助这些国家克服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缺乏基础设施。对于传统大国来说,它们也将受益于商业机会增多的前景和更稳定的国际局势。

    16. 如果“新丝绸之路”成为现实,它将会给欧洲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经济影响可能尤为明显,这将为欧洲企业带来很多机会。这些机会的主要受益者将是建筑、运输和物流公司,它们将有机会签署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合同。“新丝绸之路”的建设不仅对中国企业开放,而且也对欧洲的投资者和公司开放。

    17.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铺平欧洲向经济增长潜力巨大的地区如中国内陆地区出口商品和进行投资的道路。显而易见的是,中国政府公布的计划建立在自由化、国际化和经济多元化的基础上。

    18. 某些欧洲国家,特别是希腊,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的一些成员,将利用中国的投资来建设与“新丝绸之路”相关的陆地和海上基础设施,在这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比雷埃夫斯港口货运码头的扩建。据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国政府计划发展高速铁路线,其将穿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德国、比利时和法国,连接北京与伦敦。与此同时,如果中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联系得以加强,那么欧洲北部的港口就可能会失去其重要地位,同样在中东和非洲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导致许多线路不再通过欧洲。

    19. 虽然新开辟的路线会降低运输成本并缩短交付时间,而且随着运输路线的多样化,破坏性事件对这一宏观区域内的货物流动产生严重影响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但是开辟新的路线也存在风险,特定区域的地缘战略价值会降低,比如马六甲海峡。显然,这些变化对于欧洲来说是积极的。

    20.“新丝绸之路”项目基于一种包容性的想法:提高相互依存度,促进共同发展,以此加强参与国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推动贸易和投资的项目,也是学术界、科学界和文化界交流的桥梁。中国大多数的邻国都明白这一点,尽管它们中的一些国家与北京存在领土争端,但它们还是决定参与这一倡议。没有参与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和朝鲜,中国政府认为平壤方面没有提供关于其经济形势的必要信息。

    21. 此外,“新丝绸之路”项目符合欧盟的一条创始原则:将区域一体化视为繁荣稳定的源泉。“新丝绸之路”是一个具有杰出潜力的项目,它表明中国已准备好在国际舞台上大展身手。欧洲各国政府应该参与“新丝绸之路”项目,并以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态度去协助这一项目。

    编号:20150417Z126

    “新丝绸之路”途经伊朗

    Andres Ortega[164]

    原文标题:"The New Silk" Road Passes Through Iran

    文章框架:六国与伊朗达成核协议;“一带一路”陆上部分途经伊朗给中美合作带来可能性;伊朗政策的三个同心圆。

    观点摘要:

    1. 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达成的协议之所以重要不仅体现在它能防止中东地区战争和核军备竞赛的发生,也体现在它能够为伊朗再次融入区域性框架以及全球框架铺平道路,这并不意味着伊朗会停止维护其国家核心利益。虽然加大对伊朗的制裁或许会引发破坏其政权的结构危机,但是伊朗政权将会竭尽所能进行抵抗。然而,德黑兰对签署这一协议的庆祝活动是伊朗人民自发举行的,不是由伊朗政权策划的,这一庆祝活动恰恰反映了伊朗民众的想法。如果说奥巴马是成功的,那是因为他与之前的美国总统不同,他认为强制伊朗变更政权不能解决伊朗核问题,而应该通过解决核问题来推进其政权的转型。经济学人智库研究预测,伊朗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2%,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其经济增长率每年将达到5.2%,伊朗经济在世界的排名将会从第29位升至第22位。

    2. 虽然在维也纳签署的此项协议激励了伊朗,但是该协议却令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都感到不安。沙特阿拉伯是伊朗主要的区域对手(地缘政治和宗教——逊尼派对抗什叶派——因素)。以色列总理尼坦雅胡公开对该协议表示反对,这可能是他犯下的最大错误,也可能是确保美国对其进行更多军事援助的手段。因为该协议扩大了伊朗的活动空间,所以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都认为这一协议给该地区带来更多的威胁却没有减少危险因素,这样的想法又再次引起人们对“威慑”甚至“遏制”政策的讨论。土耳其是伊朗另一个主要的区域对手,它也有其他的担心。

    3. 伊朗获益并不一定意味着其他国家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虽然该协议不会奇迹般地解决该地区存在的许多问题(由于地理因素、历史因素、宗教因素和战争因素而引起的困扰),但是奥巴马认为这个协议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安全。然而,未来伊朗走向“正常化”并不意味着其将回归到合乎传统的行为,也不意味着伊朗在短期内会与华盛顿恢复外交关系。我们不应该期望阿亚图拉政权摒弃其言辞——反美或反犹太复国主义。奥巴马和克里曾解释说,该协议的签署不是基于信任而是基于达成一致的核查措施的严格体制。

    4. 我们正在见证的这一长期举措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区域大国——包括美国和俄罗斯,还包括其他国家如中国。值得注意的是,“新丝绸之路”计划的陆上部分途经伊朗西部,这为美国与中国的合作提供可能。伊朗依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而该组织刚刚启动了接收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加入的程序。

    5. 伊朗政治学家沙里奥哈兰目前是鲁哈尼总统的顾问之一,他将伊朗的外交政策界定为三个同心圆。最外面的圆属于宗教层面(逊尼派对抗什叶派);中间的圆以“反对帝国主义”为目标;最中心的圆包括国家的利益问题,真正影响伊朗政治的是国家安全。伊朗政权尤其是其首脑——大阿亚图拉——是作最后决定的人,因此,伊朗体制的演变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强硬派,如伊朗前总统巴尼萨德将这一协议评判为“对外国势力的投降”。主张改革的鲁哈尼总统却受到这一协议以及其带来的经济前景的鼓励。伊朗外长扎里夫称,“达伊沙”是多数国家的共同敌人,伊朗领导人知道美国需要伊朗的合作来一起对抗“达伊沙”以安抚叙利亚和伊拉克。

    6. 在维也纳签署的协议经过十年的艰难谈判才最终达成,这是外交政策(由经济制裁支撑,被证明是有效的)的巨大胜利,也是阻止军事冲突爆发的典型例子。此外,该项协议还巩固了《核不扩散条约》。

    编号:20150721Z126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