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王灵桂主编《全球智库论中国书系》第一卷《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第3页。

    [2]语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鸣鹤亭绝句》。全诗为:“饱饭闲游绕小溪,却将往事细寻思。有时思到难思处,拍碎栏杆人不知。”

    [3]王灵桂主编《全球智库论中国书系》第一卷《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第3页。

    [4]“铁公鸡”是“铁公机”的谐音,是对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统称的简称。

    [5]新华网:《中国聚焦:博鳌亚洲论坛热议中国“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28日。

    [6]李向阳:《建设“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全球战略观察》2015年第1期,第3页。

    [7]蔡昉:《“一带一路”战略助推“飞龙模式”》,《全球战略观察》2015年第1期,第1页。

    [8]《孙子校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2页。

    [9]“庙算”一词源自《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战略理论的形成,“庙算”是《孙子兵法》中最重要也是中国最早的战略概念。在《孙子兵法》中,“庙算”是指战役之前的战略谋划和筹划,曹操在注《孙子兵法》时说:“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10]曾国藩、胡林翼:《曾胡治兵语录》之《诚实》。

    [11]《孙子校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15页。

    [12]《孙子校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44~47页。此处之“縻”字,在《说文》中为“牛辔”,引申为羁绊、束缚。杜牧在注《孙子兵法》中说道,辔,“犹驾御羁绊,使不自由也”。

    [13]王灵桂主编《全球智库论中国书系》第一卷《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第3页。

    [14]曾国藩、胡林翼:《曾胡治兵语录》之《兵机》。

    [15]《孙子校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75页。

    [16]王灵桂著《对综合安全的现实思考》,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5年2月第1版,第1页。

    [17]王灵桂著《对综合安全的现实思考》,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5年2月第1版,第1页。

    [18]王灵桂主编《全球智库论中国书系》第一卷《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第1页。

    [19]2015年6月23日至24日,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与奥巴马总统特别代表国务卿约翰·克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主持了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20]印度外交评论网,2015年5月28日消息。

    [21]印度外交评论网,2015年5月28日消息。

    [22]莫迪总理在中国参观的应该是高铁,而不是动车。“动车”一词可能有误,按照逻辑和实际情况,这里应该使用“高铁”一词。——本书主编注

    [23]诸葛亮:《心书》之《机势》。

    [24]曾国藩、胡林翼:《曾胡治兵语录》之《兵机》。

    [25]诸葛亮:《便宜十六策》之《视听第三》。

    [26]Philippe Le Corre,巴黎索邦大学国际法学士,政治学硕士,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与欧洲中心的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亚欧政治和经济关系、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法国事务,曾发表大量与亚洲和欧洲事务相关的著作,还获得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颁发的东方语言文化证书。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5年6月26日。

    [27]Lilia Shevtsova,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历史和政治科学专业硕士,莫斯科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现为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美国和欧洲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俄罗斯的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民主转型、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新兴独立国家以及乌克兰的发展等。她在《金融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发表过大量文章。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5年7月15日。

    [28]David Dollar,达特默思学院中国历史和语言学学士,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发展规划、全球经济与外交政策的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和中美经济关系的专家,曾是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蒙古局局长,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局局长,主管世界银行在投资环境和经济增长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于1990年加盟世界银行,成为亚洲地区的经济学家。1995年之前,他任世界银行负责越南项目的首席经济学家。在加盟世行之前,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系任教。他也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了一个学期的客座教授。早期的研究方向侧重于援助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贷款支持的改革计划的成败因素等。他在生产率增长、技术转让和东亚发展领域发表过大量论著,还参与编写了世行报告《全球化、增长与贫困(建设一个包容性的世界经济)》。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5年7月20日。

    [29]Jonathan D.Pollack,密歇根大学政治学硕士和博士,曾是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现为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和东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中国关系、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朝鲜政治和外交政策、亚洲国际政治和核武器以及国际安全。Philippe Le Corre,巴黎索邦大学国际法学士,政治学硕士。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与欧洲中心的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亚欧政治和经济关系、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法国事务。曾发表大量与亚洲和欧洲事务相关的著作,还获得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颁发的东方语言文化证书。来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智库),2015年7月29日。

    [30]Douglas H.Paal,布朗大学中国研究与亚洲历史学学士与硕士,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前处长。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政治、外交与安全、台湾地区政治、经济与两岸关系、东北亚与东南亚政治与外交、澳大利亚、新西兰与太平洋诸岛事务等。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3年12月9日。

    [31]Thomas de Waal,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俄罗斯和欧亚项目高级研究员。Maxim Suchkov,俄罗斯皮亚季戈尔斯克战略研究所研究员。Bal.zs Jar.bik,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俄罗斯和欧亚项目访问学者。Arkady Dubnov,中亚政治专家。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4年12月31日。

    [32]赵通,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科技与国际事务专业博士。曾是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及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原子项目及国际安全项目核安全学者,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非常驻学者,并曾在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任职,现任卡内基核政策项目驻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员,同时还是帕格沃希科学与世界事务会议国际青年董事会成员。研究重点为战略性国际安全问题,包括核军控、防扩散、导弹防御、战略稳定以及中国安全与外交政策等议题。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5年2月2日。

    [33]C.Raja Mohan,卡内基南亚项目学者、印度新德里观察研究基金会杰出研究员、《印度快报》外交事务专栏作家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访问研究教授,曾是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安全、国防以及亚洲战略问题。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5年2月18日。

    [34]Alexander Gabuev,莫斯科国立大学中国历史学硕士,高等经济学院股票市场和投资学硕士。通晓汉语、英语、德语和俄语,是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俄罗斯亚太项目负责人兼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俄罗斯的东亚和东南亚政策、中国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与邻国尤其是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5年6月5日。

    [35]Douglas H.Paal,布朗大学中国研究与亚洲历史学学士、硕士,哈佛大学历史学与东亚语言学博士。他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以及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前处长。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政治、外交与安全、台湾地区政治、经济与两岸关系、东北亚与东南亚政治与外交、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与太平洋诸岛事务等。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5年6月17日。

    [36]Alexander Gabuev,莫斯科国立大学中国历史学硕士,高等经济学院股票市场和投资学硕士。通晓汉语、英语、德语和俄语,现为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俄罗斯亚太项目负责人兼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俄罗斯的东亚和东南亚政策、中国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与邻国尤其是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来源: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智库),2015年7月7日。

    [37]Ariel Cohen,美国塔夫茨大学法律和外交专业硕士;政治学家,目前担任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能源、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大西洋理事会全球能源中心和迪努·帕特里丘欧亚中心非常驻高级研究员。来源:大西洋委员会(美国智库),2015年6月29日。

    [38]来源:当今危险委员会(美国智库),2015年4月22日。

    [39]Amy Studdart,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政治经济部的副主任及研究员,曾发表大量关于欧盟-亚洲政策的文章。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5年6月。

    [40]Scott Kenned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研究专业硕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商业和政治经济项目主任,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任教14年。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的经济政策、全球经济关系、中国跨国企业的挑战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机制中的参与等。来源: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美国智库),2015年7月6日。

    [41]Christina Lin,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跨大西洋学院高级研究员。来源: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美国智库),2015年2月22日。

    [42]Ariel Cohen,美国塔夫茨大学法律和外交专业硕士;政治学家,目前担任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能源、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大西洋理事会全球能源中心和迪努·帕特里丘欧亚中心非常驻高级研究员。来源: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美国智库),2015年6月23日。

    [43]Ariel Cohen,美国塔夫茨大学法律和外交专业硕士;政治学家,目前担任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能源、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大西洋理事会全球能源中心和迪努·帕特里丘欧亚中心非常驻高级研究员。来源:美国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美国智库),2015年7月2日。

    [44]William Piekos,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中心项目协调员。Elizabeth C.Economy,密歇根大学博士,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和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国内外政策、美国-中国关系和全球环境问题,并于2005年出版《一江黑水:中国未来的环境挑战》一书。来源: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美国智库),2015年7月8日。

    [45]Michael Krepon,史汀生中心的创始人之一。此前,曾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国务院以及国会山工作。研究领域为核危险(主要是南亚地区),曾发表400多篇文章,出版了21本著作,并在减少核威胁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于2015年授予其纪念奖。来源:史汀生中心(美国智库),2015年6月8日。

    [46]Denise Leung,现任世界资源研究所金融中心研究员,此前曾担任伦敦大学法律和环境中心学院的研究员,主要研究经济治理、可持续发展和监管问题,特别是与欧盟和中国相关的经济事务,这曾担任华盛顿特区环境法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其工作重点在于改善中国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海外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绩效,还致力于研究接受投资国家的经济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分析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她对中国的研究集中于环境法规的遵守和执行问题,此外还关注气候变化、能源、土地使用和使用卫星进行环境执法等问题。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智库),2015年7月17日。

    [47]Jacques de Lisle,曾任中国法律和政府政策问题专家,中国法律改革发展和教育项目顾问;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也是外交政策研究所的亚洲项目主任以及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当代中国的法律和政治、中国法律改革与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台湾地区的国际地位和两岸关系、中国香港的法律和政治问题以及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来源:外交政策研究所(美国智库),2015年7月。

    [48]Michael Kugelman,塔夫茨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曾任塔夫茨大学弗莱彻世界事务论坛高级编辑,现任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南亚和东南亚项目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印巴关系、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以及印度面临的安全挑战。来源: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美国智库),2015年6月9日。

    [49]Shihoko Goto,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政治学硕士,精通日语和法语,曾是一名记者,现任伍德罗·威尔逊中心亚洲项目的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全球化、贸易与发展、社会治理等。来源: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美国智库),2015年7月5日。

    [50]Simon Denyer,剑桥三一学院经济学硕士,现在就职于《华盛顿邮报》。来源:新美国安全中心(美国智库),2013年10月15日。

    [51]Richard Weitz,牛津大学政治学学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以及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精通俄、法、德三国语言,现任哈德逊研究所政治军事分析中心主任兼高级研究员以及新美国安全中心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欧洲、亚欧大陆和东亚的安全发展问题以及美国的外交和国防政策。来源:新美国安全中心(美国智库),2014年7月1日。

    [52]Patrick M.Cronin,新美国安全中心亚太安全计划高级顾问和资深总监。来源:新美国安全中心(美国智库),2015年4月14日。

    [53]Mendee Jargalsaikhany,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曾在蒙古国国防部工作,是华盛顿特区战略研究部的大使。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智库),2015年6月8日。

    [54]George Voloshin,国际事务专家,重点关注中亚地区事务,发表了大量与欧亚政治相关的文章。来源:詹姆斯敦基金会(美国智库),2015年6月24日。

    [55]David P.Goldman,香港瑞东集团总经理兼美洲主管、犹太国家安全事务研究所研究员、《亚洲时报》在线专栏作家、中东论坛以及伦敦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美国银行债务研究部环球主管。他为投资银行、金融媒体以及学术期刊撰写了数以百计的有关固定收益研究等经济方面的文章。来源:中东论坛(美国智库),2015年2月1日。

    [56]David P.Goldman,香港瑞东集团总经理兼美洲主管、犹太国家安全事务研究所研究员、《亚洲时报》在线专栏作家、中东论坛以及伦敦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美国银行债务研究部环球主管。他为投资银行、金融媒体以及学术期刊撰写了数以百计的有关固定收益研究等经济方面的文章。来源:中东论坛(美国智库),2015年3月16日。

    [57]Rowan Callick,埃克塞特大学学士,从小成长在英国,1976年时移居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当地一家出版公司担任总经理。来源:澳大利亚印度研究所(印度智库),2015年4月28日。

    [58]Monika Chansoria,德里政策集团特邀研究员。来源:德里政策集团(印度智库),2015年1月。

    [59]来源:德里政策集团(印度智库),2015年6月。

    [60]RSN Singh,前印度调查分析局官员。来源:地面战争研究中心(印度智库),2013年8月20日。

    [61]Vinny Davis,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主要研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及其对美国的影响。来源: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印度智库),2015年3月5日。

    [62]来源: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印度智库),2015年5月13日。

    [63]Manoj Joshi,印度记者与作家,2013年任观察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4年2月20日。

    [64]Darshana M.Baruah,印度德里大学米兰达女子学院历史学学士,卡迪夫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曾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实习,目前在观察研究基金会担任初级研究员,研究领域是海上安全和网络安全,当前正在研究中国南海与网络安全问题。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4年9月16日。

    [65]Raja Mohan,观察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印度快报》特约编辑。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4年10月29日。

    [66]Geethanjali Nataraj,印度班加罗尔大学社会经济变革研究所经济学博士,曾加入印度工商业联合会,现任观察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目前正在写的两本书的主题与外国在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有关,且涉及印度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贸易协定。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5年6月10日。

    [67]Himani Pant,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学院欧洲研究中心学士和历史研究院硕士,目前担任观察研究基金会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和平与冲突解决、身份和安全问题。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5年6月12日。

    [68]Uma Purushothaman,印度尼赫鲁大学美国分校国际关系学学士和博士。在加入观察研究基金会之前,曾在印度的联合服务机构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国内外政策、人类安全、食品安全、外国援助和软实力。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5年6月16日。

    [69]H.K.Dua,由总统提名的印度联邦院成员,曾是印度驻丹麦大使、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印度时报》总编辑,先后采访过撒切尔夫人、中国国务院原总理李鹏、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以及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等世界各国领导人,曾获得印度总统纳拉亚南颁发的莲花勋章。此外,其还是参议院成员。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5年6月22日。

    [70]Rakhahari Chatterji,加尔各答大学政治系教授(2008年退休),芝加哥大学客座研究员以及密歇根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名誉研究员,目前担任加尔各答基金会顾问。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5年6月25日。

    [71]Richa Sekhania,曾在印度统计局(加尔各答)实习,目前是观察研究基金会国际关系研究助理,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5年6月26日。

    [72]C.Raja Mohan,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学士和安得拉大学硕士,目前担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南亚项目研究员、印度观察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印度快报》外交事务专栏作家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客座教授和研究员,他还是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的成员。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安全、国防以及亚洲战略问题。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5年7月7日。

    [73]P.K.Ghosh,印度高级国防学院国际关系学博士,曾在政治科学以及电信部门工作,加入观察研究基金会之前曾在多家智库工作,曾担任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国家海事基金会的创始成员并且担任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海上安全,尤其是海上威胁、海上能力建设、弹道导弹防御以及中国海上力量。他在多个国家及国际期刊中发表过多篇研究文章。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5年7月7日。

    [74]Manoj Joshi,印度德里大学学士,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曾担任美国在海德拉巴的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印度时报》编辑以及华盛顿《金融时报》通讯记者,现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防战略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研究领域包括巴基斯坦、中国、斯里兰卡等国事务,以及克什米尔问题和旁遮普的恐怖主义问题。来源:观察研究基金会(印度智库),2015年7月8日。

    [75]Teshu Sing,德里大学东亚研究专业博士,现任和平与冲突研究所中国研究项目协调员,研究领域包括海上安全和中国的外交政策,重点是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和南海地区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来源: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印度智库),2014年1月13日。

    [76]Vijay Sakhuja,印度新德里国家海事基金会主任及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研究主任。来源: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印度智库),2014年2月17日。

    [77]Vijay Sakhuja,印度新德里国家海事基金会主任及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研究主任。来源: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印度智库),2014年8月19日。

    [78]Vijay Sakhuja,印度新德里国家海事基金会主任及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研究主任。来源:和平与冲突研究所(印度智库),2014年11月19日。

    [79]Bhaskar Roy,印度战略分析家。来源:南亚分析集团(印度智库),2013年6月13日。

    [80]Bhaskar Roy,印度战略分析家。来源:南亚分析集团(印度智库),2014年7月12日。

    [81]Col.R.Hariharan,曾在英国军情处担任分析师以及在印度维和部队担任情报处负责人。来源:南亚分析集团(印度智库),2014年8月14日。

    [82]Col.Hariharan,前英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南亚分析集团研究员。来源:南亚分析集团(印度智库),2014年9月8日。

    [83]B.R.Deepak,印度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中国历史和语言学博士,在英国的兰开斯特大学管理学院攻读了MBA,目前是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中国和东南亚研究中心中国研究院教授,出版的有关中印关系的书籍最为出名。来源:南亚分析集团(印度智库),2014年12月4日。

    [84]Bhaskar Roy,印度战略分析家。来源:南亚分析集团(印度智库),2015年3月25日。

    [85]Bhaskar Roy,印度战略分析家。来源:南亚分析集团(印度智库),2015年6月7日。

    [86]Col.R.Hariharan,退休军事情报官,目前就职于金奈中心中国研究所。来源:南亚分析集团(印度智库),2015年7月8日。

    [87]David Shambaugh,乔治·华盛顿大学东亚学学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国际关系学硕士以及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博士。美国知名的中国与亚洲事务专家,现任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科学与国际事务教授和中国政策项目主任,布鲁金斯研究院客座高级研究员。来源:全球关系委员会(印度智库),2015年7月27日。

    [88]Hemant Chandak,加尔各答大学商业学学士,印度工商管理学硕士,目前就职于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研究领域包括公民权利与社会行为、灾难与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公共政治等。2011年9月,其在思科系统公司获得最佳团队奖。来源:塔克西拉研究会(印度智库),2015年7月14日。

    [89]Sushant Sareen,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安全与战略、国际关系、技术与科学、政治、经济、历史与人文等问题。来源: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印度智库),2014年9月16日。

    [90]Brig Vinod Anand,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来源: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印度智库),2015年4月8日。

    [91]Sushant Sareen,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安全与战略、国际关系、技术与科学、政治、经济、历史与人文等问题。来源:维韦卡南达国际基金会(印度智库),2015年4月27日。

    [92]Shyam Saran,担任过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主席和外交大臣,目前是印度政策研究中心(CPR)的高级研究员和发展中国家研究和信息系统部的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外交政策、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以及国家和国际安全方面的问题。来源:政策研究中心(印度智库),2015年3月18日。

    [93]Brahma Chellaney,毕业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目前就职于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安全、资源安全和亚洲的地缘政治,其曾有一本书于2012年获得亚洲协会伯纳·舒华士图书大奖。来源:政策研究中心(印度智库),2015年5月20日。

    [94]Walter Russell Mead,巴德大学外交事务和人文学教授,《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编辑。1997~2010年担任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研究员、亨利·基辛格美国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还曾担任耶鲁大学布雷迪·约翰逊地面战略研究员。之前任教于耶鲁大学,主讲国际安全研究项目问题。来源:亨利·杰克逊协会(英国智库),2014年11月18日。

    [95]Farzana Shaikh,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研究巴基斯坦和南亚区域政治问题的专家。研究领域包括巴基斯坦、南亚伊斯兰教、孟加拉国政治、历史和社会以及阿富汗的政治和人道主义事务。来源:查塔姆研究所(英国智库),2015年7月10日。

    [96]来源:国际战略研究所(英国智库),2015年5月29日。

    [97]William Choong,博士,现任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香格里拉对话亚太安全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亚洲国防、外交和美国的亚洲政策。来源:国际战略研究所(英国智库),2015年7月22日。

    [98]Mahmood Abdulla,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数学和商业管理学学士,曾在巴林经济发展局经济规划和发展部门工作,现任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地缘经济学和战略项目研究助理。研究方向为巴林地区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经济趋势和商业机会的确定问题。来源:国际战略研究所(英国智库),2015年7月29日。

    [99]Khalid Iqbal,曾担任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部首席助理,现任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和战略顾问以及伊斯兰堡奎德伊阿扎姆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巴基斯坦和海湾问题。来源: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巴基斯坦智库),2015年5月5日。

    [100]Muhammad Munir,现任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法律系副教授以及伊斯兰堡大学的客座教授。来源: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巴基斯坦智库),2015年5月8日。

    [101]Khalid Iqbal,曾担任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部首席助理,现任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和战略顾问以及伊斯兰堡奎德伊阿扎姆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巴基斯坦和海湾问题。来源: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巴基斯坦智库),2015年5月18日。

    [102]Khalid Iqbal,曾担任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部首席助理,现任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和战略顾问以及伊斯兰堡奎德伊阿扎姆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巴基斯坦和海湾问题。来源: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巴基斯坦智库),2015年5月25日。

    [103]Khalid Iqbal,曾担任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部首席助理,现任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和战略顾问以及伊斯兰堡奎德伊阿扎姆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巴基斯坦和海湾问题。来源: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巴基斯坦智库),2015年5月25日。

    [104]Amna Ejaz Rafi,法蒂玛真纳女子大学(FJWU)国防和外交研究专业硕士,曾参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个交互项目。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亚太和东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和外交关系。来源: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巴基斯坦智库),2015年6月2日。

    [105]Khalid Iqbal,曾担任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部首席助理,现任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和战略顾问以及伊斯兰堡奎德伊阿扎姆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巴基斯坦和海湾问题。来源:伊斯兰堡政策研究中心(巴基斯坦智库),2015年6月22日。

    [106]P.S.Suryanarayana,南亚研究所的编辑。来源:国际战略研究机构(土耳其智库),2013年6月6日。

    [107]刘晓明,国际关系学硕士,曾担任中国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参赞、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现任中国驻英大使。来源:国际战略研究机构(土耳其智库),2014年2月。

    [108]Pradumna B.Rana,美国范德堡大学博士,在亚洲开发银行工作了25年,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Wai-Mun Chia,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曾担任马来西亚制造商联合会的行业分析师,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国际宏观经济学、东亚经济一体化和成本效益分析,曾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来源:国际战略研究机构(土耳其智库),2014年5月12日。

    [109]P.S.Suryanarayana,南亚研究所的编辑。来源:国际战略研究机构(土耳其智库),2014年7月22日。

    [110]François Godement,曾任教于法国东方语言和文明研究所,现任法国巴黎政治学院亚洲中心主任、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并担任欧盟、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及法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顾问。研究领域为中国及东亚国家的发展战略、外交政策、区域一体化进程及各种冲突。Jade Wu,一位在华盛顿工作的律师,曾参与多个国际发展项目,包括在科索沃、伊拉克和阿富汗地区进行的发展项目。Angela Stanzel,柏林自由大学博士,曾任职于马歇尔基金会、德国驻北京大使馆和德国克贝尔基金会国际事务办公室,现任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亚洲和中国项目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的历史、政治和经济,以及东亚和南亚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来源:国际战略研究机构(土耳其智库),2014年10月30日。

    [111]Raffaello Pantucci,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来源:国际战略研究机构(土耳其智库),2015年1月。

    [112]Selçuk ÇOLAKOG.LU,土耳其国际战略研究组织亚太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来源:安卡拉智库国际战略研究组织(土耳其智库),2014年12月31日。

    [113]来源: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院(新加坡智库),2014年11月19日。

    [114]Nicholas Fang,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院执行董事。Aaron Choo,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院(新加坡智库),2015年4月23日。

    [115]李明江,波士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所和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亚洲研究项目中国项目协调员、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外交史、中美关系、亚太地区安全及中国外交政策的国内资源。来源: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智库),2015年4月15日。

    [116]李明江,波士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国防与战略研究所和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亚洲研究项目中国项目协调员、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外交史、中美关系、亚太地区安全及中国外交政策的国内资源。来源: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智库),2015年4月15日。

    [117]Rachel Chang,从事记者工作已达7年,期间恰逢新加坡经历政治进程中最具历史意义的阶段,现任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的记者。她撰写了许多系列新闻报道,报道涵盖了从2011年的新加坡大选到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全国哀悼日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来源:东南亚研究所(新加坡智库),2015年6月4日。

    [118]Pravakar Sahoo,经济增长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Abhirup Bhunia,经济增长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南亚、中国和印度等地的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多次为印度政府部门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其研究方法涉及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从详细的文献综述到复杂数据的解释——以此来研究经济政策与发展情况。来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展政策中心(澳大利亚智库),2014年7月24日。

    [119]Nicholas Farrell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缅甸研究中心主任。来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展政策中心(澳大利亚智库),2015年7月15日。

    [120]Rory Medcalf,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国际安全项目主任,曾在堪培拉高级情报分析机构以及国家评估署担任资深战略分析家,也担任过澳大利亚外交官。他曾一度促进澳大利亚与印度发展友好关系,首次召集两国领导人进行圆桌会议(两国之间的非正式政策对话)。2014年澳大利亚政府任命他参与专家小组,为2015年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的制定提供意见和建议。目前他是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非常驻研究员,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的院长、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核安全理事会的成员以及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和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中心的研究员。其目前的研究方向是澳大利亚战略与国防面临的挑战。他曾发表过有关核武器控制的文章。来源: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4年9月24日。

    [121]Rory Medcalf,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国际安全项目主任,曾在堪培拉高级情报分析机构以及国家评估署担任资深战略分析家,也担任过澳大利亚外交官。他曾一度促进澳大利亚与印度发展友好关系,首次召集两国领导人进行圆桌会议(两国之间的非正式政策对话)。2014年澳大利亚政府任命他参与专家小组,为2015年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的制定提供意见和建议。目前他是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非常驻研究员,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的院长、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核安全理事会的成员以及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和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中心的研究员。其目前的研究方向是澳大利亚战略与国防面临的挑战。他曾发表过有关核武器控制的文章。来源: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4年11月19日。

    [122]Philippa Brant,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和国际关系专业学士,墨尔本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访问学者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的实习生。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的援助政策、亚太地区的发展以及中国的对外援助项目对全球发展体系的影响。来源: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5年3月31日。

    [123]Julian Snelder,坎特伯雷大学工程学学士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经济学学士。新西兰人,曾在亚洲居住了25年,主要在中国和印度工作,也曾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地工作。他在麦肯锡公司工作了8年,之后又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了8年,在那里经营过高科技投资银行公司。自2005年以来,他一直是一家全球投资基金的合伙人。来源: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5年4月29日。

    [124]Dirk van der Kle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博士候选人,曾在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并在中国担任翻译员。研究领域为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政策。来源: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5年7月8日。

    [125]Samir Saran,伦敦政治和经济研究院媒体研究硕士,曾担任剑桥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项目的研究员,目前是观察研究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兼副总裁。来源: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澳大利亚智库)2015年7月13日。

    [126]John Blaxland,泰国皇家陆军指挥学院学士、新南威尔士大学历史学硕士和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战争研究学博士,现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和国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他撰写了很多关于军事历史、情报和安全以及亚太事务的文章。来源:战略和国防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智库),2014年8月5日。

    [127]来源:加拿大防御和国际事务研究所(加拿大智库),2015年7月10日。

    [128]Dan Steinbock,中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欧盟中心的客座研究员,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致力于研究中国、东盟、G20和新的全球政治经济。自2005年以来,他一直专注于研究全球金融危机给G7和金砖国家经济体带来的影响。他曾给芬兰的公共部门、芬兰的跨国公司和中小型企业以及芬兰地区、城市和直辖市提过建议。来源:加拿大防御和国际事务研究所(加拿大智库),2015年7月13日。

    [129]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3年12月20日。

    [130]杨子轩,香港独立记者和作家。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4年8月18日。

    [131]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5年1月30日。

    [132]Sergei Karaganov,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世界经济和政治学院院长。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5年2月10日。

    [133]Sergei Uyanaev,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和中国中心的高级研究员。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5年2月18日。

    [134]Dina Malysheva,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世界政治学博士,政治制度和文化转型问题中心的高级研究员。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5年3月16日。

    [135]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5年4月17日。

    [136]Igor Denisov,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5年6月2日。

    [137]Vladimir Portyakov,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主任。Alexei Voskresensky,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院院长。Sergei Kulik,当代发展研究基金会国际发展部主任。Dmitry Mosyakov,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东方研究副主任。来源: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罗斯智库),2015年6月9日。

    [138]Zhang Hongzhou,南洋理工大学(RSIS)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中国项目副研究员,太平洋论坛青年领袖,主要研究中国和区域资源安全(粮食、水和能源)、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国的渔业政策和海上安全问题。来源:战略和科技分析中心(俄罗斯智库),2014年9月2日。

    [139]苏晓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士,外交学院国际政治系硕士,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是国际安全、中国外交政策和能源战略。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3年9月14日。

    [140]翟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4年1月21日。

    [141]周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中心荣誉研究员。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4年2月11日。

    [142]邵育群,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复旦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副所长和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台湾问题及其国际因素、美国南亚中亚战略与政策和阿富汗重建等。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4年2月24日。

    [143]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4年11月6日。

    [144]Lucio Blanco Pitlo III,菲律宾协会中国研究院的成员、菲律宾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前助理研究员和菲律宾国家海岸观察秘书处前技术助理。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2月17日。

    [145]孙云,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士,华盛顿大学国际研究专业硕士。2008年以前,她在华盛顿研究美国与亚洲国家的关系;2008~2011年,担任中国国际危机集团的分析家,主要研究中国的对外政策;2011~2014年,她是布鲁金斯学会的访问学者。现在是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的高级研究员。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的对外政策、中美关系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3月2日。

    [146]沈丁立,复旦大学物理系理学博士。曾担任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家组成员,现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为复旦大学军备控制和区域安全非政府项目的创始人和主任。曾参与主编《亚洲地缘经济与政治》和《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的外交政策》等,在国内外发表过20多篇物理学论文。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3月16日。

    [147]William Yale,三一学院公共政策与法律专业学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战略研究和国际经济专业硕士。曾在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和国务院工作,目前是美国安全项目的研究员。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3月25日。

    [148]吴建民,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学士,曾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以及国际展览局主席,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还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以及驻外大使,曾撰写《公共外交札记》一书,与赵启正合著《正见民声》一书。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3月26日。

    [149]Michael Billington,林登·拉鲁什创办的《行政情报评论》(EIR)杂志的亚洲专家。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3月27日。

    [150]Scott Kennedy,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商业和政治经济项目主任。David A.Parker,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4月3日。

    [151]William Jones,在《行政情报评论》(EIR)杂志社工作,自从江泽民和克林顿于1993年在西雅图举行的APEC峰会上会晤以后,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的文章,并且自那时以后来了很多次中国。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4月8日。

    [152]Maria Siow,韩国延世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精通英语和汉语,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政治学和哲学,自1999年以来,担任新加坡国家电视台亚洲新闻台驻北京分社社长和首席记者,也是新加坡亚洲新闻台驻京站长。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4月10日。

    [153]Dan Steinbock,中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盟中心的客座研究员,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致力于研究中国、东盟、G20和新的全球政治经济。自2005年以来,专注于研究全球金融危机给G7和金砖国家经济体带来的影响。此前,他集中关注芬兰的竞争力以及其改革,曾给芬兰的公共部门、芬兰的跨国公司和中小型企业以及芬兰地区、城市和直辖市提过建议,并出版了有关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书目,其中包括移动通信。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5月12日。

    [154]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6月1日。

    [155]Lu Xinhong,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6月8日。

    [156]Tyler Durden,雷乌特研究所撰稿人。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6月8日。

    [157]吴建民,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学士,曾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以及国际展览局主席,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还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以及驻外大使,曾撰写《公共外交札记》一书,与赵启正合著《正见民声》一书。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6月12日。

    [158]Sajjad Ashraf,曾在巴基斯坦外交院任职,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6月25日。

    [159]Jiayi Zhou,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学士,美国雪城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国际发展专业硕士,目前是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员和项目助理,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和区域安全、战略核关系、发展与安全关系、农业转变和食品安全等。Karl Hallding,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工程学学士,现在担任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新兴经济体、地缘政治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发展中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Guoyi Han,地理学学士,人文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硕士,地理学博士,现任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降低自然灾害风险、中国的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中国转型以及中国转型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广泛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来源:雷乌特研究所(以色列智库),2015年6月26日。

    [160]来源: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瑞典智库),2015年6月9日。

    [161]Camille Brugier,毕业于欧洲大学政治与社会科学系,现任欧盟安全研究所的初级分析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科学、国际事务、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以及外交政策等。来源:欧盟安全研究所(法国智库),2014年5月16日。

    [162]Marc Lanteigne,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和东北亚各国的政治与外交政策、国际政治经济和制度建设。来源: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挪威智库),2015年3月26日。

    [163]Mario Esteban,西班牙皇家国际和战略问题研究所亚太区高级分析师。Miguel Otero-Iglesias,西班牙皇家国际和战略问题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高级分析师。来源:皇家国际和战略问题研究所(西班牙智库),2015年4月17日。

    [164]Andres Ortega,西班牙皇家艾尔卡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皇家国际和战略问题研究所(西班牙智库),2015年7月21日。

    [165]Justyna Szczudlik-Tatar,毕业于弗罗茨瓦夫大学政治科学学院和华沙大学东方研究学院中国研究部,曾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现在是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PISM)国际经济关系和全球问题项目的一位分析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的外交政策、中波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软实力和中国的宗教政策。来源: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波兰智库),2015年7月2日。

    [166]Marcin Kaczmarski,2003年在华沙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担任讲师;2006~2012年在波兰智库东方研究中心俄罗斯部门担任分析家;2012~2013年,在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做访问学者;2014年至今在东方研究中心任中国-欧盟项目的主任。研究领域包括俄罗斯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中俄关系、中国的外交政策等。来源:东方研究中心(波兰智库),2015年2月10日。

    [167]Marcin Kaczmarski,2003年在华沙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担任讲师;2006~2012年在波兰智库东方研究中心俄罗斯部门担任分析家;2012~2013年,在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做访问学者;2014年至今在东方研究中心任中国-欧盟项目的主任。研究领域包括俄罗斯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中俄关系、中国的外交政策等。来源:东方研究中心(波兰智库),2015年4月14日。

    [168]Tomasz Bakunowicz,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的高级研究员。2006~2012年任东方研究中心分析师;2012~2013年任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至今任东方研究中心中国-欧盟项目主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俄罗斯外交和安全政策、中俄关系和中国的外交政策。来源:东方研究中心(波兰智库),2015年5月13日。

    [169]Shahriman Lockma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研究专业硕士,曾担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客座研究员,现任马来西亚战略和国际事务研究所外交政策和安全研究项目高级分析师。研究领域包括马来西亚外交政策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关系和亚洲安全。曾在《新海峡时报》和《战略家》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来源:战略和国际事务研究所(马来西亚智库),2015年4月14日。

    [170]吴御瑄,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现任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对外政策项目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新兴国家及其公共外交(媒体和软实力)、中非关系(尤其是中国与南非的关系)。Chris Alden,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对外政策项目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全球权力与非洲、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冲突后重建问题以及外交政策分析。来源: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南非智库),2014年10月6日。

    [171]源:全球对话研究所(南非智库),2015年4月16日。

    [172]Adekeye Adebajo,争端解决中心执行理事。来源:争端解决中心(南非智库),2015年5月4日。

    [173]Gudrun Wacker,德国国际和安全事务研究所亚洲研究部的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中国的国内政治、欧盟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关系以及中国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来源:欧洲之友(比利时智库),2014年10月4日。

    [174]Iana Dreye,伦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硕士,国际贸易政策专家,曾担任布鲁塞尔贸易政策分析师,现工作于巴黎的蒙田研究所,曾撰写了大量有关欧盟对亚洲新兴市场和欧洲大陆实行的贸易政策的文章。来源:欧洲之友(比利时智库),2014年10月20日。

    [175]Oliver Bräunerr,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中国与全球安全项目研究员。来源:欧洲之友(比利时智库),2014年10月24日。

    [176]杨燕怡,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现任特命全权大使和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来源:欧洲之友(比利时智库),2014年11月12日。

    [177]Justyna Szczudlik-Tatar,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国际经济关系和全球问题项目的分析师。来源:欧洲之友(比利时智库),2014年11月13日。

    [178]Shada Islam,欧洲之友政策部主任。来源:欧洲之友(比利时智库),2015年6月26日。

    [179]里斯本经济竞争力与社会革新委员会(比利时智库),2015年10月3日。

    [180]赵明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专业博士,曾任察哈尔学会(中国外交政策方面的智库)研究员,现任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和战略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外交政策、中美关系和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4年9月24日。

    [181]Jeffrey D.Sachs,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2002~2006年,担任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的特别顾问及联合国千年计划的总负责人。美国经济学家,曾提出“休克疗法”,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的教授及所长,同时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特别顾问。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发展、扶贫、卫生援助政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4年11月21日。

    [182]隆国强,北京大学理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长期从事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对外贸易、跨国投资、经济合作、特殊经济区、区域贸易、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粮食经济和汽车工业等。著作包括《跨国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加工贸易:工业化的新道路》《大国开放与粮食流通》,以及《中国服务贸易》等。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5年1月21日。

    [183]Vivian Yang,中国外交学院英语和国际关系专业学士及硕士,现任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办公室高级媒体经理。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智库),2015年4月21日。

    [184]来源: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芬兰智库),2014年6月6日。

    [185]Anthea Mulakala,阿富汗亚洲基金国际发展与合作项目主任。来源:阿富汗亚洲基金(阿富汗智库),2015年6月17日。

    [186]来源:阿富汗亚洲基金(阿富汗智库),2015年7月8日。

    [187]Tini Tran,阿富汗亚洲基金的中国项目顾问。来源:阿富汗亚洲基金(阿富汗智库),2015年7月8日。

    [188]Sebastian Paust,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董事会高级顾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亚洲开发银行执行董事会董事。来源: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日本智库),2014年4月10日。

    [189]来源: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日本智库),2015年4月。

    [190]Bonji Ohara,日本防务大学学士,筑波大学硕士,曾担任海上自卫队第101飞行队队长、第21航空队司令和防卫省海上幕僚监部(海军参谋部)情报班长,2003~2006年任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武官,目前是民间智库东京财团研究员,侧重研究中日两国的军事状况。来源:东京财团(日本智库),2015年5月27日。

    [191]来源:文莱政策和战略研究所(文莱智库),2014年9月25日。

    [192]来源:对外服务研究院(菲律宾智库),2015年2月17日。

    [193]Joycee A.Teodoro,菲律宾外事研究院对外事务研究所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中心的外交事务研究专家。来源:对外服务研究院(菲律宾智库),2015年6月16日。

    [194]Antoine Bondaz,曾在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研究中心当过访问学者。David Cohen,2013~2014年任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中国简报》的编辑,在加入詹姆斯敦基金会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定期为杂志撰写有关中国政治、社会和商业问题的文章。François Godement,曾任教于法国东方语言和文明研究所,并任商业项目和国际关系项目主任,2005年创建了法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洲中心,现任法国巴黎政治学院亚洲中心主任、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并担任欧盟、世界银行、亚太经合组织及法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及东亚国家的发展战略、外交政策、区域一体化进程及各种冲突。Agatha Kratz,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中国问题分析栏目主编。来源:哥本哈根大学军事研究中心(丹麦智库),2015年6月10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