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丹麦智库观点摘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带一路”:中国的大跃进

    Antoine Bondaz; David Cohen; François Godement; Agatha Kratz[194]

    原文标题:"One Belt, One Road" : China's Great Leap Outward

    文章框架:专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中国的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国的地缘政治再平衡战略;中国需要重构其贸易。

    观点摘要:

    1. 中国长期以来痴迷于战略文化、权力制衡和地缘政治变迁。学术机构、智囊团、期刊和网络之间的争论与日俱增。如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的覆盖面很广,可能涉及55%的世界国民生产总值、70%的全球人口以及75%的已知能源储备。中国的资金投入似乎也很大,然而,该倡议的具体细节尚不明确,特别是在双边层面。据称,这一项目的实施可能需要长达35年的时间,该项目也体现了地缘政治和外交攻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提出“命运共同体”的说法。我们得到的信息表明,中国正在寻求“完善”现有国际秩序,而不是挑战它。

    2. 中国面临着跃进的风险,跃进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或许还存在失去金钱或者挑起对立冲突的可能性。该项目将西部开发政策拓展到海外。

    3. 中国的大部分倡议都是基于地缘政治和扩大其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出口。地理和地缘政治因素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大陆的航线上。

    4.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无视中国的实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欧洲也推出了一个价值3150亿欧元的基建投资计划。如何利用中国资本推动欧洲经济增长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许这比欧洲国家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仅占少数席位的问题还重要。

    5.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访问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SREB)倡议。习近平在阿拉木图、莫斯科和明斯克与各国相关领导人签署了贸易协议,包括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的合作协议。

    6.“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旨在促进横跨欧亚大陆的陆上贸易,它的姊妹项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向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两个项目现在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的一部分,统称为“一带一路”倡议。

    7.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计划展现了如下愿景:加快中国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关税和简化通关程序等。该行动计划覆盖面甚广,简而言之,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声明。北京已经付诸行动,超过1000亿美元的初始资本将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500亿美元)、“丝路基金”(400亿美元)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100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

    8.“一带一路”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指出,“一带一路”的目标是通过新一轮对外开放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和再平衡的新战略,然而,这一想法仍处于规划阶段,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来实现,并将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环球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反驳了西方媒体的说法,称中国的“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好的国际经济策略,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想取得成功并不容易。

    9. 贾庆国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战略构想,明确其目标后需要制订具体的计划。首先,需要在充分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一带一路”发展的具体线路。确定线路时要充分考虑重要的相关因素,如经济效益、道路安全和地缘政治等,而且要客观务实,不能一厢情愿。他也指出,当前学术界和政界对于“一带一路”的理解存在不同看法。黄益平指出,三十几年来,中国一直采取“韬光养晦”的国际策略,低调谋发展,不过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试图对国际经济秩序作出补充。黄益平还指出,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中国通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来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而中国也确实在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告称,由于“零和博弈”式的解读,“丝绸之路”项目面临区域外部力量带来的压力,但总体而言,区域内主要国家对这一倡议的理解和赞同多于质疑和反对。

    10.《环球时报》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说法被西方媒体热炒,而中国国内的一些人又简单地引用这一说法,这不但误解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真正内涵,同时也给那些正努力抹黑中国的西方舆论增加了筹码。“马歇尔计划”是遏制苏联的经济工具,而中国的“一带一路”不对合作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11. 然而,黄益平警告称,中国一些学者提出在军事上“当老大”,这是极其鲁莽的。他指出,一些国际关系学者认为亚太地区已划分为中国-俄罗斯轴心国和美国-日本轴心国,但应看到,中国仍然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应该遵循发展优先的原则。苏联的经验表明,不以强大的经济为基础的军事实力只能是空中楼阁。而日本目前的经济状况表明,靠出口获得的财富并不会持久。中国政府应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平等对待其他亚洲国家,甚至应该在合适的时机欢迎日本和美国参与创建中国的新机构。

    12. 贾庆国指出,区域大国也对中国的崛起保持警惕。中国必须避免让俄罗斯误解它在挑战俄罗斯在中亚的地位,而“海上丝绸之路”项目沿线的一些国家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这可能使它们不愿与中国进行合作。为了消除这种怀疑,中国应该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实力说服邻国“搁置争议,共同发展”。

    13.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观智库特约研究员储殷指出,尽管我们是仁义之邦,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与西方霸权表现出来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截然不同,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不平等。今天,“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尤其是小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并不是我们的平等伙伴,而是我们的藩属国。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必须对“丝绸之路”进行现代性的重构,切实打消这些国家的顾虑。

    14.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说“一带一路”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不能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去看待它。随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地缘战略工具。他说,中国的“一带一路”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或组织,而是对现有国际和地区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中国媒体已经对这一官方立场进行过多次重复。《环球时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拒绝“传统的地缘政治对抗”,“不欺骗,不威胁”邻国。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一带一路”的推进就是最好的证明。

    15. 中国官员和学者反复强调“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就像“苹果和橘子”,不可相提并论,“一带一路”项目建立在“开放合作”的基础上——含蓄地指出“马歇尔计划”没有“开放合作”。《环球时报》编辑也认同王毅的观点。“马歇尔计划”对参与国家设置了苛刻的政治条件,并将苏联和东欧国家排除在外。“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各国自愿平等参与,完全根据本国利益自主作出决断。《环球时报》评论说,没有一个国家被迫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中国不但致力于实现自身发展,也愿意同各国分享发展红利,实现共同发展。

    16. 有些学者批评美国对中国实施“战略围堵”,但他们都坚持称“一带一路”不针对美国。

    17. 早在2012年10月,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思提出,中国应该重振三条丝绸之路,分别连接东南亚、南亚和中亚。他认为,在美国战略重点“东移”,欧印俄等国“东望”之际,地处亚太中心位置的中国不应将目光局限于沿海疆域、传统竞争对象与合作伙伴,而应有“西进”的战略谋划。当时,他提出两点:首先,如果中国“西进”,中美在投资、能源、反恐、防扩散、维护地区稳定等领域的合作潜力都较大,而且双方几乎不存在军事对抗的风险,在维护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稳定的问题上,美国迫切希望中国提供帮助;其次,不能把“西进”定位成对美国“再平衡战略”的回应,而是把它视为对“地缘战略再平衡”的思考。

    18.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午餐会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发展不平衡”是冲突的根源,中国应该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这一观点可以理解为对美国的间接批评。

    19. 总体而言,中国学者在谈论“一带一路”时非常谨慎,避免直接批评美国。新加坡著名学者郑永年是一个相对直言不讳的评论员。他指出,西方经济体(主要是美国)占主导使全球经济和政治失衡,从而导致全球出现金融危机。中国应该通过“一带一路”来“再平衡”这些失衡状况。他认为,拯救西方将是中国“最大的战略错误”,中国要清醒地意识到其不能依靠西方而崛起成为大国,中国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郑永年还说,中国应该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并承担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推动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方式的改革,这项改革并不是要削弱美国,而只是在赋予发展中国家权力。

    20.《财经》杂志记者王延春借助最新的贸易数据说明中国迫切需要重构其贸易。他说,亚洲的所有经济体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亚洲贸易的重组涉及贸易链的调整。

    21.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贸易仍在增长,但增长必须重视“新常态”。中国2014年全年进出口总值(按美元计)同比增长3.4%,其中进口增长0.4%,出口增长6.1%,外贸增速连续三年未达到既定目标。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价值链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22.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在谈及中国外贸进出口现状时表示,持续30多年的外贸高速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基于这些变化,中国需要在其边界寻找新机会。

    编号:20150610Z009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