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智库看“一带一路”)-菲律宾智库观点摘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马比尼对话聚焦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192]

    原文标题:FSI's Mabini Dialogue Centers on China's "New Silk Road" Strategy

    文章框架:中国发起的“新丝绸之路”的概况;中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的目的;其他国家应权衡加入“新丝绸之路”的利弊。

    观点摘要:

    1. 菲律宾外事研究院和菲律宾武装部队战略管理办公室共同组织了此次马比尼对话,此次对话于2015年2月10日在奎松市举行,主题为“中国‘新丝绸之路’战略:菲律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特邀主讲人奇托·斯塔·罗曼纳(Chito Sta.Romana)是菲律宾中国研究协会(PACS)的主席和美国广播公司前驻中国通讯记者。奇托·斯塔·罗曼纳先生在他的演讲中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的概况,指出中国发起的“新丝绸之路”倡议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组成,包括陆上和海上路线。中国试图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加强与邻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人文交流,进而达到复兴古丝绸之路的目的。“新丝绸之路”旨在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产品开辟新市场。奇托·斯塔·罗曼纳先生还讨论了“新丝绸之路”将如何推动中国实现更广泛的外交战略目标。中国试图通过经济刺激和自身的软实力,改善与邻国的关系。“新丝绸之路”体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2. 然而,奇托·斯塔·罗曼纳先生也解释说,“好邻居关系”是当前中国外交主导政策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捍卫核心利益”或是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坚决不妥协。这意味着中国将鼓励包括菲律宾在内的邻国成为其新的区域行动中的一部分。他还指出,尽管“新丝绸之路”主要是经济倡议,但也有战略和地缘政治方面的因素。美国希望通过“亚洲再平衡”战略围堵和牵制中国,而“新丝绸之路”倡议被视为对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回应。奇托·斯塔·罗曼纳先生表示,即使如此,中美之间仍不太可能发生正面冲突,这是因为两国之间主要是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奇托·斯塔·罗曼纳先生认为,虽然“新丝绸之路”会给沿线国家带来发展经济的好机会,但这些国家仍应仔细权衡加入“新丝绸之路”的利弊。他还补充说,菲律宾应该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作出决定。

    编号:20150217B016

    利用《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维持东盟的中心地位

    Joycee A.Teodoro[193]

    原文标题:Maintaining ASEAN Centrality in Connectivity Through MPAC

    文章框架:东盟成功的关键;《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的内容及其意义;《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

    观点摘要:

    1. 东盟共同体成功的关键是其有能力建设东盟区域内的互联互通项目。由于该地区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东盟需要采取措施并开发一些项目使区域国家之间具有凝聚力。更紧密、更深入的区域联系至关重要,它可以促进东盟国家快速发展。对于东盟来说,增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非常重要,因为东盟想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寻求一席之地,使其更具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可以加强其中心地位,并进一步使其成为塑造区域结构的主要力量。

    2.2010年10月28日在越南河内举行的第17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MPAC),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行动计划,旨在加强东盟地区的基础设施、机构和人民之间的联系,这项规划是东盟的旗舰项目,目的是让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关系更为紧密。作为东盟的主导规划,其显示了东盟的核心地位,并将东盟作为这一区域的主要推动力,遵循包容性的原则,而且涵盖了本地区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对东盟影响深远。事实上,这项规划将连接、改善东盟地区的基础设施,而这也是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货物和服务流通的关键点。就体制方面而言,这将有助于消除政策和体制障碍,并有助于统一东盟的法规、规章和标准,它将使东盟各国人民更加意识到真正的东盟共同体。所有这些都使得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关系更加紧密,反过来,这也会增强经济和战略的可信度。由此可见,《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在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方面是不言而喻的。从这点来看,该规划和中国所提倡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尤其是“新海上丝绸之路”类似。除此之外,两者都包含交通运输互联互通项目,以此来拉近成员国或参与国的距离,促进贸易、投资、旅游和人民的交流。同“一带一路”一样,该规划提倡建立公路和铁路系统,以此连接相邻的东南亚国家。《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已经确定了开发项目,并强调了这些项目的作用以及影响,它还确定了资金来源,以支持资金密集型企业。除了诉诸传统的资金源(例如多边开发银行、双边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对话伙伴的协助以及东盟成员国),东盟也已经开始设立东盟基础设施基金,并利用公私部门伙伴关系(PPP)来确保所需的金融资本。然而,五年来,由于存在诸多问题,《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没有得到充分实施。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项目的可行性问题,东盟无法成功吸引重要的投资者,所以未能完成资金筹集。他们还指出,东盟需要改善投资环境,否则将无法吸引利益相关者来协助融资互联互通项目。机构设置的不健全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例如,缺乏一个起带头作用的具体项目实施部门。此外,各个成员国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也影响了互联互通项目的实施,从而进一步阻碍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的实施。东盟显然需要应对《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全面实施的挑战。

    3.2013年,习近平首次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MSR),这可以被看作对《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的挑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MSR)是一种经济走廊的设想,从中国海岸开始,通过南海,最终到达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在于通过互联互通项目、深厚的经济关系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相互理解、保持和平并建立深厚的友谊。中国渴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虽然尚未公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项目,但是中国已经出资400亿美元建立了“丝绸之路基金”。

    4. 尽管《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一定相似性,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不同点。互联互通项目数量的增多对该地区来说是有益的。对于东盟来说,《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帮助其加快互联互通项目的实施,从而促进其发展成为有凝聚力的整体。然而,这里仍然存在一些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从东盟的角度来看,《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是一种维护其核心地位的手段,可以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塑造区域结构主要力量的地位。它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框架,包括该地区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中国希望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使其邻国意识到它只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合作伙伴,从而消除其邻国的担忧。然而,仍有国家怀疑中国是否会将其作为一种纯粹的经济手段。长期以来,因为东盟不具有威胁性,所以区域国家都认可了其核心地位并将其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当提及互联互通项目时,东盟不再是主导者。至于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表明中国不再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更不要说让东盟继续拥有其在区域架构中的核心地位。东盟不会放弃建设互联互通项目,这不仅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东盟可以接受中国的倡议,但它还需要加大推进力度,使《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占据主要位置。对于东盟来说,它不仅要努力确保其成员国之间的利益,而且需要确保区域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同时,这对于其增强凝聚力也至关重要。东盟想要实现经济共同体就必须做好互联互通方面的建设工作。

    编号:20150616B016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