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所派出追捕刺客的骑兵从四面包抄刺客,刺客的马因中箭而倒地,那刺客从马上掉下来,终于被活捉了。
那刺客穿着西汉武士的服装,脸上也装扮修饰成西汉人的模样。但他却说不出西汉人的话,而流露出匈奴人的口音,为此他被当场的匈奴骑兵捉住后押向双方和谈的代表审问。
结果识破了他的伪装,查出他是匈奴的武士。
当场的匈奴骑兵与和谈代表都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匈奴人会暗杀匈奴单于的儿子,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经过严审那刺客交待出刺杀来杜的真相。
原来匈奴主战的顽固派要出兵攻打乌孙,而倾向于主和派的匈奴单于为了自己的儿子得以安全归来,不主张与乌孙开战。
而主战派的首领们经过密谋,采取假冒西汉武士而行刺来杜的行动,打算射杀了来杜嫁祸于西汉人,从而激起匈奴单于对西汉的仇恨,迫使单于为了替自己的儿子报仇,必然向投靠西汉的乌孙国发起进攻。如此以来必然掀起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使匈奴单于忙于对乌孙作战而无暇顾及匈奴本国的战乱,主战派便可趁机兴兵夺去单于的宝座,然后再向乌孙开战,实现征服西域各个弱小国家的军事野心。然后再驱逐西汉在西域的军事势力,梦想恢复当年匈奴冒顿单于称霸西域,威逼西汉屈服妥胁俯首称臣。
匈奴的和谈代表和押送人质的骑兵把他们自己的冒充西汉武士的刺客押回本国,呈报给匈奴单于。
匈奴单于得知如此狠毒的做法十分震惊,心想自己身边的恶狼比外敌更凶残更可怕,于是便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工作。
如此以来,匈奴暂时顾不上对外侵略,西域各国出现一片和平景象。
乌孙国的和谈代表和骑兵护卫着川曲左夫人的母亲顺利归来,受到翁归靡、解忧和川曲左夫人的热烈欢迎。
在匈奴内乱的时候,翁归靡接受解忧的建议,除了加强武备,同时又进行屯田,发展乌孙的农业经济和畜牧业,使乌孙很快繁荣兴旺起来,成为西域的首富国家。
此时正是汉武帝末年。老迈的汉武帝在晚年突然变得昏庸起来,而丧失了原有的英明与廉洁,在祀神求仙方面不亚于当年的秦始皇。
汉武帝觉得天下太平而高枕无忧,无所事事便听信术士们招摇撞骗得道成仙的鬼话,热衷于炼丹求仙,想长生不老,永为人世的帝王。
在这种虚无缥缈的精神支配下,汉武帝沉浸于荒淫无度的声色之中,变得非常好色,成天在美人堆里鬼混,懒得处理国家的政事。
为了得到神仙般的超人的享受,他挥霍无度,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供他淫乐的宫殿,大量地征集民工,无偿地为他修建宫殿。
繁重的徭役使老百姓妻离子散,民怨沸腾,饿殍荒野,苦不堪言。
由于无休止的徭役使大量的青壮年农民被迫离乡背井,从事繁重的劳役,难以生存下去。而大量的农田无人耕种,颗粒无收,造成了可怕的荒年。
在这种朝不保夕的饥寒交迫的荒年灾月中,不甘忍受压迫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而反对汉武帝的内乱也不时兴起。
朝廷大臣们的直谏奏折不断涌向求仙的汉武帝,声言天下大乱,危在旦夕。
汉武帝从沉迷中被惊醒,感到大事不妙,体会到“水可载舟也可沉舟”的深刻道理,于是在明智者的敦促下,赶忙向天下百姓发出悔过的认罪书。同时处决了引诱他求仙的术士,停止了繁重的徭役,杜绝了无度的挥霍,恢复了农耕与水利,使受难的农民复又过起温饱与安定的生活,才平息了各地的农民起义。
在汉武帝晚年因失去民心而导致内乱的时候,匈奴老单于已死,而年轻的单于来杜在主战派的牵制下,大兴武略,很快又恢复了元气。
来杜及其好战分子侦得汉武帝失道,不施仁政,失去民心,内乱频起,无暇顾及乌孙与西域各国的安宁,于是趁机发动了对西域车师国的进攻。
弱小的车师国无力抵抗强大的来势凶猛的匈奴的突袭,一夜之间便被匈奴占领了,其国王成了俘虏。
车师国与乌孙相邻,匈奴的目的想以车师作为跳板而进攻乌孙国,实现其吞并乌孙的野心。
因为乌孙国在解忧的建议下早有文治武略的准备,而且经济很发达,人民很团结,广有精兵强将,在邻近车师的各军事据点均都布置好了防守的精锐部队,日夜不停地枕戈待旦,多次给进犯的匈奴以沉痛地打击。
匈奴部队在乌孙军队的反攻中伤亡惨重,不敢轻易进兵。只在边界地带进行扰乱与威胁。
匈奴单于来杜迷恋解忧的美色,一心想要把解忧抢到手,作为他的夫人,向世人显示他的威仪。他想只要把解忧据为己有,就可以以解忧作诱饵引诱乌孙王屈服,以归还解忧为名而行诱杀乌孙王之实。为此他派人把索要解忧的书信绑在箭弩上射向乌孙国的边界。并派部队在边关狂呼乱叫,只要乌孙王交出解忧,他就可以退兵云云。
乌孙国的边境部队的将领把书信转交给乌孙王翁归靡,翁归靡气得咬牙切齿。
而解忧则不急不气,她劝翁归靡不要肝火太旺而伤了身体,只应冷静下来想出对策才对。翁归靡听了她的话,平息了火气。
当乌孙国的边关将领向翁归靡汇报匈奴兵胡喊乱叫地要解忧时,翁归靡制止那将领说下去。而解忧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并询问了敌人的兵力情况和边关的地形特点。那将领作了详细的说明。
解忧在翁归靡的护卫下,乘马随那将领到边关一带查看了险恶的山峦地形。并隔山凭险遥看了匈奴扎营结寨的阵势和部队的大致布局。她把复杂的地形与山峦的险恶绘在一张纸上作为棋盘,进行仔细地琢磨与研究。
回到赤谷的汉宫,解忧反复研究了地形图,并以石子作为兵将布局进攻与退守的阵势。经过一番认真的推敲,她作出了诱敌入陷阱的作战方案。为了实施这个军事方案,并取得胜利,她决定亲自出马充当引诱敌人的诱饵,她想趁此机会再次活捉匈奴单于来杜,以解围困之险,打退匈奴的虎狼之师。
解忧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国王翁归靡。翁归靡坚决不同意解忧不顾自身安危而去冒险,他担心解忧胜过自己。
解忧却对自己的丈夫翁归靡耐心地解释说为了国家的安危就不能考虑自己的安危,个人的安危事小,而国家的安危事大。
为了乌孙能够打败来犯的强敌匈奴,即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
翁归靡听了她将生死置之度外,更加忧心如焚,极力劝阻解忧不能前去冒险。
但无论翁归靡如何阻拦,解忧就是不改变亲自出征诱敌深入的战术。
翁归靡命令解忧不能轻举妄动,他想以王命阻止解忧的行动。
然而解忧却说他目光如豆,不能高瞻远瞩,为了自己的妻子而不顾国家的命运和天下百姓的疾苦,实在令人遗憾。解忧要求他放弃儿女私情以大局为重以国家的命运为重而允许她出征诱敌。她说如果国家灭亡了还能谈得上夫妻恩爱吗?还能保全个人的小家吗?
翁归靡说破了嘴也无法劝阻自己的爱妻冒死出征,只得请来了冯嫽和大录,把解忧的想法告诉他们,并要他们劝阻解忧去冒险。
大录同意翁归靡的意见,认为与其这样,还不如由他带领精锐部队反击匈奴,拼个你死我活。
但解忧不同意大录的鲁莽行为,认为这样的硬拼不仅打退不了来势凶猛的匈奴部队,而且说不定还会遭到失败。
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录的出发点是为了不让解忧冒险出征,但出于大男子主义的一时冲动是无济于事的,不能以个人的感情代替国家大事,而做出考虑不周的决定。
大录被解忧说得理屈词穷而默然无声,两眼闪烁不定地看着自己的妻子冯嫽,那意思是你说该怎么办?
冯嫽知道解忧的个性很坚强,考虑好了的事情不轻易罢手。
她认为解忧的诱敌之策是高明的,是智胜匈奴骄兵的良策,但她又担心解忧出危险,考虑的结果心想不如由自己乔装改扮而冒名解忧出征。这样既可以解除乌孙王对解忧的担忧,也可以实现解忧的策略。
然而当她谈出自己的想法之后,解忧当即驳回了她的意见,认为这样会把事情弄糟糕,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
解忧摇着头说:“你的想法很好,但做法行不通。”
冯嫽不解地问:“为什么?”
解忧说:“那匈奴单于亲自领兵来犯的目的是什么?”
冯嫽回答:“很显然,为了侵占乌孙国。”
“他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不交出解忧,绝不退兵!”
“既然如此,那么我出征诱他,他自然会利令智昏而忘乎所以,这就叫骄兵必败。”
“我代替夫人岂不更好?”
“那匈奴单于来杜对我贼心不死,他上次抢劫时认准了我,你改装假扮,他焉能看不破呢?”
“两军交战,只顾拼杀,他哪里会看清我的真面目?”
“不行!他既然化费了那么大的心血,就不会不考虑冒名顶替的问题。在人出征时,他肯定会派认识我长相的人查看的,而他也不会贸然出兵,肯定亲眼看清是否真是我。如果被他看破,不光失去了一次置他于死地的好机会,而且说不定他又改变战术,继续围困我们,那我们不等于坐以待毙吗?”
“依夫人的意思如何办?”
“仍然由我亲自出征,你们依我的安排各带精锐四面隐身,到时一举活捉他。”
冯嫽被解忧说服了,她分析了目前敌我的情况,认为惟有按解忧的策略办,才有获胜的可能。至于解忧的安危,她亲自护驾,便有脱离危险的把握。
她提出作解忧的先锋,起到保护解忧的作用,否则她反对解忧出征。
解忧很清楚冯嫽的骑术和剑术均都娴熟自如,技高一筹,人又很机智,而且善于领兵打仗,自然同意了她的请求。
这样以来,翁归靡和大录拗不过两位夫人的意见,也只好同意了解忧请缨出战,诱敌深入,实现以智取胜的愿望。
解忧全副戎装,手持利剑,骑上骏马,在冯嫽的护卫下,带领平时训练有素的女骑兵,高举书有“解忧”二字的大旗,气势汹汹地向据守山岭的匈奴单于来杜的阵地驰去。
解忧挥军停在一座山岭上,向对面山上的匈奴兵喊话,要他们传达她的挑战。
她大声喊道:“喂!匈奴哨兵,我是解忧,前来与你们的单于来杜决一胜负。你们传我的话,要来杜亲自来迎战!否则!他就不是男子汉!”她喊完,命令一名弓箭手,把挑战书绑在箭柄上,射向对面山上的把守哨兵。匈奴阵地的哨兵听了解忧的话,又拣到射去的书信,立即报告了匈奴单于来杜。
匈奴单于来杜看了解忧以匈奴文射来的挑战书,心想你一个女人竟有这样大的口气,我定要亲自活捉你占有你。他便在卫兵的簇拥中来到山头举目遥看对面山上的马上女人。而解忧看到他出现了,便故意策马驰前招摇一番。来杜也驰马近前,看清了的确是解忧,觉得马上戎装的解忧更加美艳不凡,心里痒痒地就想冲上去抓住解忧。
解忧看清了来杜的轻佻举动,意识到他对自己的想入非非,便趁机扬鞭挥剑,以示威的举动激发来杜的冲动感与急躁心情,诱他贸然出战。
被她激怒了的来杜当即喝令卫士随他驰马冲上前去,急于活捉解忧。
来杜的话音刚一落地,却被站在他身旁的谋士阻住了。那谋士说解忧分明以诡诈之术引诱单于上当受骗,千万不能轻举妄动而遭暗算。
谋士的提醒使来杜想起了前几年打猎时被解忧引入伏击圈的惨痛教训,他想到解忧的智谋非比寻常,绝不能小看这个女人而重蹈复辙。
来杜听取了谋士的建议,回帐篷商议活捉解忧的办法。
临离开时,来杜大声喊话,戏弄解忧,要她忍耐一时,他去准备一下,即可领军与她决战。
喊完后,回到帐篷,来杜问谋士应以何种战术活捉解忧。来杜的原则是既不能伤了解忧也不能杀死她,而要活着的解忧,以了他的猎美心愿。
那谋士说如果解忧不见单于出面的话,她很可能撤兵回去。
因为解忧的目的在于擒拿单于。
为了引诱解忧,达到活捉她的目的,必须找一个替身代替单于领兵出战,迷惑解忧,不致使她弃战而去。
在谋士的启发下,来杜想到了他的弟弟塞杜。因为他的胞弟塞杜长得跟他一模一样。他决定让酷似他的塞杜顶替他应战活捉解忧。
塞杜虽然武功不错,一向好战,但领兵打仗尚无经验。
他听了自己哥哥的话,心血来潮,跃跃欲动,就想立刻领兵冲杀而去,一举活捉令他垂涎三尺的解忧。
谋士看到塞杜傲气十足,不可一世的样子,便很有分寸地规劝他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务必小心谨慎,不要轻敌而误入陷阱。
塞杜不屑地看一眼谋士,心想你贪生怕死顾虑重重,有何能耐?难道我连一个女人都对付不了吗?
他根本不理会谋士的劝告,带领人马耀武扬威杀向对面山上的解忧。
一场激战即将开始,不知塞杜能否将解忧生擒活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