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眼见黑压压的匈奴骑兵向她疾驰而来,来势凶猛,喊杀之声冲天,大有一口吞了解忧骑兵的势态。但她站在骑兵阵列的前面镇定得如一座稳固的山,纹丝不动。
冯嫽一身戎装持枪舞剑,紧紧地护卫着临危不惧的解忧。
只听解忧低声向后面传达军令,指挥前列的女兵掩护后面的士兵,让后面的弓箭手一律做好张弓搭箭的准备。
在解忧以身作则的带动与感召下,她的骑兵队伍所有的战士俱都宣过誓,表示以死相拼,绝不临阵脱逃,也绝不害怕敌人的凶残威猛,决心听从解忧的号令和指挥。
塞杜指挥匈奴大军,心想冲散解忧的骑兵,趁乱而击,活捉解忧。他在出征前号令他的军队士兵勇往直前,活捉解忧的女兵,谁捉的女兵就归谁所有。这些如虎似狼的匈奴兵听他如此煽动,面对山上的女骑兵们馋涎欲滴,恨不得疾飞而至,活捉解忧的女兵大饱淫欲。
在这样的欲望支配下,塞杜的骑兵像发疯的狼见了鹿似的猛冲而来,忘记了死亡之忧,一心只顾冲散解忧的骑兵方阵。
当匈奴骑兵大喊着快要冲到对面山坡上的时候,解忧立即命令前列掩护的骑兵向两边移开。
而后面伪装成女骑兵的男兵弓箭手一律向前火速移动。只听得解忧大喊一声“射!”,所有的士兵俱都拉弓射箭,那箭像飞蝗般疾射而出。
那飞射的箭像密集的暴雨倾洒在匈奴骑兵的身上和马上,上万支利箭把冲杀而来的匈奴骑兵很快射杀倒地。被射死的前面的匈奴骑兵中箭从马上掉下来,中箭的马又被射倒在山坡上,变成了匈奴骑兵的绊脚石。
这样,匈奴骑兵人仰马翻,乱成了一窝蜂。
解忧命令射手们一列接一列不断地猛射弓箭,匈奴骑兵被全部射杀在山坡上。
解忧的弓箭手们事先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而且那弓箭的力度和劲度异常猛烈,箭头上一律有毒,只要中箭必死无疑。
在后面指挥匈奴骑兵的塞杜眼见他的骑兵被全部射死在山坡上,不敢向前攻击,便沮丧地返回大本营向单于汇报失败的结果。
单于气得暴跳如雷,指责他的弟弟无能,但被谋士制止了。
谋士说解忧很狡猾,善于用计,我们事先轻视她,没有想到她会暗藏弓箭手,出其不意地射杀我们。他提议派出弓箭手在最前面以射箭开路掩护,使后面的骑兵猛冲上去砍杀解忧的军士,必然会成功。
单于来杜眼看自己的精锐骑兵死伤了那么多,非常心疼,发誓一定要活捉解忧,消灭解忧的骑兵,为死去的他的官兵报仇。
他严厉痛斥他的弟弟塞杜,再领大队骑兵重新在弓箭手们的掩护下猛攻。如果这次再不成功,再不生擒解忧的话,要塞杜提上脑袋来见他。
惨败而归的塞杜并不甘心失败,他又在自己的哥哥单于面前自打嘴巴说自己太大意,没有听谋士的话才导致失利。
他再三表示再领人马定将活捉解忧而挽回损失,发誓说一定按谋士的吩咐去对付解忧,如果不成功的话,甘愿被处死。他当即在谋士的敦促下,立下了军令状。
谋士认为他的失败在于骄狂。经受了教训后,谋士认为他肯定会小心谨慎而倍增勇气,率领士兵以一当十而擒拿解忧的,所以,他也同意让他重新出战。
塞杜在谋士的授意下,不仅弓箭手的数量超过解忧,而且增加了比解忧多10倍的骑兵,并改变了战术,仍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向解忧。快到解忧的阵地时,塞杜的队形突然改变,前面的马队突然停住,从后面冲出大量的弓箭手,一边向解忧的部队冲击一边射出无数支利箭。
解忧已料到他在二次来犯时可能会以弓箭开路而攻击自己。她和冯嫽密商后做出了相应的对付办法。
当塞杜的队形前后换位时,解忧的队列也在迅速起了变化。
解忧命令前列退后,后列向前,而站在前面的男兵伪装成女兵一律手中拿着盾牌,阻挡着大量的疾飞而来的匈奴弓箭手的飞箭。
解忧的人马一边以盾牌遮挡箭矢,一边向后撤退,她的骑兵队伍很有秩序地前锋变后尾,后尾成先锋,在持盾男子骑兵的护卫中,火速向山下的崎岖通道退去。
塞杜的弓箭手白白射出了那么多的弓箭,全都被解忧的盾牌军挡住了,而塞杜气恼之中又命令骑兵放下弓箭猛冲猛杀。
但不等塞杜的军士冲杀而至,解忧便率领骑兵隐没在山下的狭道。
塞杜眼看解忧要逃走,立即急红了眼,命令自己的骑兵拼命追击。
解忧带领骑兵很快撤入两山夹峙的一条山路,山路的两边是险峻的山岭,其上巨石临空,望而生畏。
解忧的骑兵就从这样的山下疾驰而去,其速度之快可谓风驰电掣。人马之状显示出疯狂逃命的情势。
塞杜面对如此奔跑逃命的敌军,毫不放松地拼命追赶,惟恐解忧逃脱。
他只顾奋勇追击,而忽视了对地形的险恶特征的考虑。
他的骑兵紧追不舍地驰入两山夹峙的阴森森的山道时,塞杜抬头一望两旁险峻的山岭不由倒抽了一口气。
他立即意识到是否会有伏兵暗袭,便传令骑兵停止追击,火速后退。但已经晚了,当他的骑兵停下来后撤时,从两边的高峻的山峦上突然飞下来无数巨石砸向他的欲退未退的骑兵大队。
与飞石同时而来的便是数不清的利箭射向他的人马。顷刻之间,塞杜的人马被巨石和利箭砸射得纷纷倒地而亡。
塞杜也被巨石砸倒在地,躲在人马的死尸之下昏迷不醒。
左右两山上的投石放箭的伏兵正是翁归靡和大录,他们按着解忧的安排,早已埋伏在山峦之上。
那些巨大的山石是他们事先藏在山峦上的,那些弓箭手也是他们事先安排好了的。他们依照事先的安排,终于将塞杜的追兵置于死地。
他们率领山上的伏兵,下山检查敌军的伤亡情况,发现大都丧生,只有极少数的人在奄奄一息中发出痛苦的呻吟。
大录找到了受伤昏迷的塞杜,经过未死的匈奴兵的确认,证实了即是塞杜,便把塞杜捆绑在马上驮回赤谷城。
昏迷的塞杜被救治而得以活命。经过审询发现他不是单于来杜,而是单于来杜的胞弟塞杜时,解忧立即又生一计。她把自己的计谋告诉了翁归靡,得到他的支持。
于是他下令大录带领精锐骑兵,押着未死的塞杜,杀向匈奴单于来杜的防守阵地。
经过两次惨败的匈奴单于来杜此时的留守部队很薄弱,无法抵抗乌孙右大将军大录所率领的精锐骑兵。
来杜紧守防地而不敢出征。大录在大声挑战中抬出塞杜,让他站起来亮相,逼他向来杜的阵地叫喊“投降”二字。
来杜远远看着山下被捆在地上的自己的亲弟弟不由感慨万端,垂下了脑袋。
大录按照解忧不伤一兵一卒即可逼退匈奴兵的计谋,命令士兵举起大刀,对准了被捆绑的塞杜,对山顶上站立观望的来杜威胁地大喊道:“单于来杜!你看清楚,这可是你的亲弟弟,作了我们的俘虏,我要他死,他就不能活。你要他死还是要他活?请讲话!”
来杜从山顶传来了低弱的声音:“请将军手下留情,我要他活!”
大录大声喊:“那好!你答应我的条件,我就不杀你的亲弟弟。”
来杜大声问:“什么条件?请讲!”
大录大喊道:“我要你立即退兵!”
来杜心想:退兵不仅可以保住塞杜的性命,而且避免伤亡。
以我现在的兵力与敌军交战,凶多吉少,不如暂时退兵,养精蓄锐,待机而动,再报大仇。于是,来杜大声喊叫道:“你放了我的兄弟,我马上退兵!”
而大录即威严地喊道:“不能放!只要你退兵,我们会很好照顾你的亲兄弟,让他在我国作客人。我命令你立即退兵!”
来杜有气无力地叫道:“好!我退兵!”
在大录的大军威胁下,在塞杜人质的迫使下,匈奴单于来杜不得已只好命令他的部队迅速撤离乌孙边境,退入早被他所侵占的车师国。
大录在边境加强了兵力和警戒,预防匈奴卷土重来。
他把塞杜押回赤谷城交给乌孙昆莫翁归靡。翁归靡命人把塞杜押入大牢,严密看守。
塞杜作为乌孙的人质,匈奴单于来杜顾念他的胞弟而不敢轻举妄动。
解忧的诱敌之策获得全面胜利。解忧的威信从此传扬出来,乌孙国的文武大臣和全国军民无不由衷地敬佩。解忧的雄才大略为西汉赢得了更高的信誉和威望。
而匈奴从此再也不敢轻视解忧了,他们畏惧解忧,痛恨解忧,一听到解忧的名字就有些心慌意乱而不敢轻举妄动。解忧的威力使匈奴好战的顽固派产生出心理上的许多不可名状的巨大压力。
匈奴单于来杜虽然遭到了解忧的伏击退入乌孙国的近邻车师国,但他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也不收敛吞并乌孙的野心。另外他目前的兵力有限,不宜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只能龟缩在车师国,暗中从本国调动大量的军队,准备再次进攻乌孙国。
解忧对匈奴单于的用意早有考虑,她预料到匈奴迟早会再次以武力进攻乌孙的。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增强乌孙的信心,解忧以庆贺反击匈奴而胜利的名义,在自己所居住的乌孙汉宫,让乌孙王翁归靡举办盛宴,款待有功之臣和所有的文武大臣。解忧公主让她的汉族厨师们烹炒炝炸了各种各样具有汉朝风味的佳肴珍馔,让与会的立功人员和文武大臣们尽情享用。她又拿出汉朝的宫廷美酒和自己宫中酿造的酒中精品,让与会者开怀畅饮。
佳肴之美味,美酒之醇香,糕点之甜脆,使前来赴宴的人们赞不绝口,大家异口同声夸奖汉朝的食品至精至美。
翁归靡和大录等乌孙大臣们从宴席的美食谈到汉朝的先进,谈到汉朝的强大,又联系具体的人,赞扬解忧的谋略与才干。
大家请解忧发表对目前局面的看法。解忧毫不退让,趁机大谈匈奴貌似强大,而实际因战线太长、耗费太大,引起西域各国的不满与反抗,必然会失败。她针对乌孙内部的主降派说来势凶猛的匈奴的惨败说明了乌孙的强大与不可战胜,说明正义必然会压倒邪恶,向匈奴投降只有死路一条,绝无活路可走。因为匈奴是非常残忍的,它专门奴役别国的人民,绝不像汉朝以平等互利为原则而扶助弱小国家繁荣昌盛。她强调指出她已向汉朝皇帝写了求援的书信,汉朝的大兵很快就会来到乌孙,帮乌孙打败匈奴,把匈奴赶出西域,保证乌孙和西域各国不受匈奴的欺凌。
她的讲话使人们情绪沸腾,拍手称快。
接着乌孙王翁归靡又号召说:“汉朝一定会出兵援助我们的,我们要相信汉朝,忠于联盟,毫不动摇,坚定信念,顽强战斗,坚持到底,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在我们乌孙的战斗史上不存在可耻的投降,只有战斗的胜利!我们要以百倍的勇气,不屈的精神,彻底打败匈奴!”
乌孙王的讲话一结束,冯嫽和大录以及主战派的文武大臣纷纷发表讲话,响应乌孙王和解忧公主的号召,表示决心以宁死不屈的精神打垮匈奴的进犯,维护乌孙国的独立与自主。
曾表示投降的左大将军大乐等人自知理屈,只好默不作声。
美食宴会变成了声讨匈奴的大会,变成了歌颂汉朝的大会,变成了鼓舞士气的大会,变成了群情激昂坚持战斗的大会。
乌孙国的文武大臣们期盼着汉朝援兵的迅速到来。然而过了很多天,却不见汉朝的兵马,人们又陷入失望之中。
乌孙国主降派又抬起了头,他们嘲讽解忧公主过于自信。他们暗中议论汉朝离乌孙太远,帮不了乌孙的忙,不如投降匈奴,俯首称臣,免得到时国破家亡而遭受杀戮之祸。
在这种流言蜚语的惑乱中,暗通匈奴怀有野心的乌孙人开始暗中活动起来,他们企图借助匈奴的手,打倒乌孙王翁归靡,取而代之,向匈奴俯首称臣。
解忧发觉主降派的议论甚嚣尘上,给阴谋勾结匈奴的野心家以可趁之机。她考虑乌孙的内奸隐藏很深,必须随时提高警惕,防止他们的不轨之图。
她建议翁归靡务必加强对塞杜的看押与警戒,阴谋家有可能会在此人身上做文章而激起匈奴单于的仇杀。
翁归靡很信赖解忧公主,认为她的意见很正确,便立即贯彻下去,加强了对塞杜的看押,并布置了暗哨,加强保护。
这天夜里,有一个蒙面人跃墙进入牢狱,悄悄绕过几道岗哨,逼近关押塞杜的牢房。此人在浓黑的夜色的遮盖下,从怀里取出一个木制的吹筒,把一包黑色的粉状物倒入吹筒,他倚在墙根点燃了吹筒的药物,然后轻轻向看守牢房的哨兵吹去。
霎时,那两名哨兵便被吹去的烟雾熏倒在地。那吹烟雾的蒙面人看到哨兵中毒倒地,立即扑上去,从哨兵的口袋搜出牢门的钥匙,打开牢房的门,一跃而进。
里面的囚犯见有人进来,立刻坐起来惊惶失措,而蒙面人却说别害怕,要救他出去。
那囚犯放下心,迎他而起,也不警戒。
那蒙面人趁他不备时,举起手中的匕首冷不防向他的心窝捅去,他当即倒地而死。
蒙面人怕他未死,又连刺了两刀,一摸他的鼻息,发觉他断了气,断定他已死去,便立即将匕首插入腰带,几个箭步,便朝门口奔去。
蒙面人刚一出门,就被一张大网从头而下罩住了。随着大网的快速收缩,蒙面人渐渐停止了不断的挣扎,终于一动不动地被捆绑在网中了。
那蒙面人被悄然地抬入乌孙王的审询室,开始了秘密审问。
审问的结果使乌孙王大吃一惊。
那蒙面人究竟是什么人?他所刺杀的囚犯又是谁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