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心中已经明白这两个人是理想的人选,但他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全面的情况,还是不厌其烦地说:“为什么有了这两个人出征,就会打败匈奴呢?”
文吉毫不迟疑地说:“因为张骞在西域活动了十多年,他对那里的地形很熟悉,对匈奴的军事布署和作战情况也很了解,有了他就不愁摸不着头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张骞掌握了匈奴的全部情况,这就为我们消灭匈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另外,张骞是个文武全才,很有智谋,派他领军出征,最好不过了。”
“那么卫青呢?”
“卫青将军赤胆忠心,他会为皇上以死效力的。多年来的征战,证明他是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将军。他治军很严厉,训练的骑兵,以一当十,个个都是不怕死的勇士,他率领的骑兵善于冲锋陷阵,无往而不胜。派他率军出征,再好不过了。”
刘彻听完文吉的意见,心头更加豁亮了。他望着文吉说:“文爱卿的意见很宝贵,我一定会采纳。不过,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应当以什么样的策略消灭匈奴呢?”
文吉想了想,说:“在战略方面要树立匈奴必败、我军必胜的信念,要长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但在具体战术上,必须针对敌人的弱点以快速出击的办法消灭敌人,不能让敌人有喘气的机会。敌人向来以骑兵称雄,我们的骑兵必须更凶猛、更神速地冲击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打败敌人。当然,在凶猛与神勇之中,要灵活地运用智谋。”
“文爱卿的话使我受益匪浅,照你的办法讨伐匈奴,我看定会稳操胜券了。”
文吉心想:我所说的出征之法,只不过是大致而抽象的设想,但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因天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绝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但愿我的设想与思路不要局限了皇上而影响张骞与卫青的战略战术。于是,他又说:“皇上!为臣的看法只能作参考,千万不可把为臣的意见强加于他们二人。”
刘彻平静地说:“这又为什么?”
文吉明智而谦虚地说:“自古以来,天下之战,即为天地之战、智慧之战、人心之战。三者缺一不可。天地之战便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否则便会在风云莫测的天灾地祸中归于失败而不知。智慧之战即是适应于千变万化的战场情势的智谋,古往今来,许多战争的胜利,便是智谋的胜利。‘一计可胜百万军’,这的确是千真万确的。人心之战至关重要,得人心者得天下。而今的匈奴已是西域诸国的祸害,我们出征,必得西域各国的支援。我所谈的这些道理,要有具体出征的人去实施。我不可能熟知战场随时变化的情况,只有战场的亲临者依据变化的情景,做出明智的决策。所以,我请求皇上,有关具体出征的打法,还是征求张骞和卫青的意见为上策,千万不可因我而局限了他们的思路。”
刘彻很赞同文吉的一番话,认为文吉的确是个德才兼备的贤臣,他既能以关心的态度谈出自己的意见,又能为别人发挥应有的才能而着想,实在令他感动。
刘彻以敬重的口气说:“文爱卿的话句句都是金玉良言,使我茅塞顿开。我采纳你的意见,再征询张骞和卫青的意见。”
文吉诚恳地说:“皇上如此关注此事,如此周密考虑,我想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二人定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
刘彻微笑着说:“垂范的作用不可小看啊!我的一言一行,关系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啊!”
文吉听后感动地点着头。
汉武帝刘彻召见了太中大夫张骞,就有关出征的事征求他的意见。在金銮宝殿,张骞跪拜完毕之后,刘彻赐座张骞,让他坐在龙案下的椅子上,然后面带笑容地说:“张爱卿,朕召见你是关于出征匈奴的事,你觉得此时出征匈奴,有无取胜的把握?”
张骞早就盼着出征匈奴的一天早日到来,一听刘彻如此说,立即精神抖擞地说:“皇上!此时出征匈奴肯定能取胜。”
“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已经掌握了匈奴骑兵作战的规律,知道他们运动战的特点,了解了他们安营扎寨的所有地方。他们如何神出鬼没,也瞒不过我的眼睛,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刘彻很高兴地问:“他们军队的士气如何?”
“他们军队的士气很消沉。”
“为什么?”
张骞如实地说:“因为他们为争夺王位而进行了内战,内战使许多人丧生,使不少人无家可归,老百姓民怨沸腾,反对战争。内战的结果,费木居独揽大权,进行独裁统治,而广大的官兵成了受害者,暗中酝酿反对费木居的残酷暴行,要扶持小单于成为名副其实的王权拥有者。如此以来,费木居表面上看似乎统一了匈奴,实际上他很虚弱,投诚过来的将领们各怀鬼胎,伺机兵变。费木居并不是以德服人,而是以力服人,以阴谋起家,这样以来,匈奴内部危机四伏,随时都会出现动乱。”
刘彻很有感触地说:“看来他们内部人心浮动,政局不稳。”
张骞很有见识地说:“费木居为了一己的权力,不择手段地抢夺百姓的牛羊马匹,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他强逼西域各国进献纳贡,引起西域各国的不满。”
刘彻洞彻地说:“看来费木居的政权很不得人心。他的权力宝座如同空中楼阁,很不牢靠。”
张骞肯定地说:“我们一旦大军入境的话,他便陷入内外交困之中。这对我们是十分有利的。”
刘彻很沉着地说:“从敌人的政局方面看,我们是占优势的。听说他们的骑兵很凶猛,是不是?”
张骞客观如实地说:“凶猛的骑兵是他们的军事优势,但指挥官不行了,贪生怕死,不敢带头冲杀,影响了士气。”
刘彻疑惑地问:“这是为什么?”
张骞解释说:“因为费木居为了独揽军权,派他的许多心腹军官担任骑兵的指挥官,而这些军官没有军事才干,都是庸才,只看费木居的眼色行事,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一到打仗便退后不前。”
刘彻通过询问张骞了解了匈奴不少的情况,心中感到踏实,更增强了他对匈奴作战的信心和勇气。
刘彻认真地说:“你看谁带领我们的骑兵出征为最好?”
张骞果决而自信地说:“以臣之见,卫青将军为最好。”
刘彻不露神色地说:“为什么?”
张骞冷静而理智地说:“卫青将军出身骑兵,自幼在马背上长大,马上的功夫和技艺很深厚很高明。他训练的骑兵英勇顽强,冲杀无阻。卫青将军智谋过人,神勇不凡,既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能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出兵匈奴,统帅骑兵,非卫青将军莫属。”
刘彻完全放心了,觉得张骞谈得很具体,很客观,喜形于色地说:“张爱卿谈的很深刻很具体,我决定起用你和卫青出征匈奴。希望你二人同心同德,紧密团结,为打败匈奴建立功勋。”
张骞诚挚而肃穆地说:“请皇上放心!此次出征匈奴,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张骞走后,汉武帝刘彻陷入沉思之中,他认为此次出击匈奴事关重大,只能胜利绝不能失败。万一失败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匈奴主战派早已垂涎我大汉的领土与出产,急欲想把侵略的魔爪伸入我大汉天朝,使我俯首称臣,求和纳贡。
昔日高祖刘邦率三十万大军欲消灭匈奴,自视甚高,不把匈奴放在眼中,结果被匈奴困在平城,断绝了粮草。突围不成,固守无望,眼看被饿死渴死,高祖如坐针毡,忧心如焚,嗟叹自己的性命难保,深悔不该深入此地。若不是谋士陈平以送美女和珠宝的手段买通冒顿的爱妃的话,刘邦很难逃回来。元气大伤的高祖回归中原如同惊弓之鸟再也不敢与匈奴交锋,只好俯首称臣,和亲纳贡,以求苟安。
祖宗的耻辱将激励我必须打败匈奴,必须扬我雄威,必须解除西陲之患,方不失为大汉天朝的有为明君。
出征匈奴的将领十分重要,胜败的决定往往取决于指挥官的正确与失误,“千军好寻,一将难求”,看来是一点不错。
“三人行必有吾师”。文吉和张骞是我的两位好老师。他们都推荐卫青担任骑兵的主帅去出征,我想我选用卫青也肯定是正确的。
汉武帝在龙案前踱来踱去的思考着,脑海里浮现出卫青的往事来——
出身于奴隶的卫青,自小当牧童,赶着羊群在山里放牧,受尽了风霜之苦。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滋生了坚韧不拔的信念和与命运抗争的念头。
他的母亲名叫卫媪,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当了平阳公主的女奴。卫青长大后也当了平阳公主的骑奴,紧随平阳公主骑马护卫。
卫青的姐姐卫子夫长得相貌出众,气度不凡,被选入宫中当妃子,深受寡人的宠爱。为此卫青被起用,当上了建章宫监。
由于卫青喜欢研读兵书,又有很高的武功,进取心很强,身为建章宫监,功绩卓著,深得我的赏识。
卫青长得魁梧雄健,器宇不凡,坚毅的脸上有一双睿智的眼睛透出犀利的光。他的剑术很高明,武艺很高强。
记得在一次狩猎中,卫青跟随我到深山老林围捕野鹿和野马。当我追赶野鹿时发现头顶盘旋着一只小雕。
一瞬间,野鹿不见了,我迁怒于天上的小雕,开弓射箭,射死了小雕。当我勒马返回时,突然从山上飞来了一只硕大凶猛的老雕,直扑我的头顶。
这黑褐色的老雕两眼射出凶狠的光,巨大的翅膀扑闪着,弯弯的尖利的双爪伸向我的两眼,眼看就要挖去我的两只眼。
情势非常紧张非常危险,我想抽出宝剑刺杀它,已经来不及了。我手拿弓箭要想射它,但来不及搭箭在弦。我心里非常恐慌非常焦急,不知如何对付它才好。
跟我的随从吓愣了,不知如何对付那老雕?用箭射,他们一是来不及,二怕误伤了我,只好惊恐地喊叫着。
恰在这危急的关头,只见卫青从马背上一跃而起,快若流星般射向老雕。他伸出手中剑像闪电似地刺向老雕的心窝。
霎时,那老雕像凝固了似的停在空中不动了,我的马儿仍然驮着我疾飞而去,躲开了老雕的致命的攻击。
凝固不动的老雕,很快地悲鸣了一声,从空中栽倒在地上死了。我的所有随从从惊惧中突然醒过来,围在我的马头前,跪地请罪。
我没有怪他们,让他们站起来。卫青敏捷地走过来向我跪拜,口称:“皇上!我来迟一步,让您受惊了!”
我立即对他说:“你没有来迟,这老雕来的太突然,怪我太马虎。你救了我,我非常感激你。我没想到你竟然有如此敏捷的手脚,有如此神奇的剑法,有如此机敏的头脑,真让我惊奇啊!你快站起来,你立了一大功,我升你为太中大夫。”
卫青感激地说:“谢皇上的嘉奖!”
听说匈奴侵犯我朝边境,其暴行令人发指,百姓们苦不堪言,我怀着忧愤的心情乔装改扮,带领武士们到边境查看。
我的行动是隐秘的,人马也是化了装的,匈奴驻边境的将士们是不可能知道的,也不可能看出我的真面目。
奇怪的是当我一到边境时,立刻从隐蔽的树林里冲出二十骑举刀的匈奴武士,向我和我的武士们狂奔而来。
猛然间出现了这样偷袭的人马,我的武士们在仓促之间立刻护住我,怕我出危险,他们出手反击却有些迟顿了。
然而,穷凶极恶的匈奴骑士们眼看即将冲到我面前,武士们唯恐我遇难,紧紧围住我准备迎敌了。
突然间,一条人影从马背上飞出来,双手舞着两把剑,在空中幻化成一片密集而又闪烁的剑光之网,罩向飞驰而来的匈奴骑士。
飘在空中的人影刹那间消失在飞旋的剑网中,只见剑光不见人影。一瞬间,突然听到接连不断的惨叫声。随即,那二十个匈奴武士一个不剩地倒在地上死去了。
剑光消失了,卫青手持两把剑,站在地上查看死去的尸体:他们的咽喉全被刺穿了。
卫青把双剑归鞘,背在背上,跪在我面前激动地说:“皇上受惊了!我已把他们全都杀死了,请皇上不必害怕。此处不宜久留,请皇上火速离开。”
我被他的剑术惊呆了,被他的轻功惊呆了,被他的机智惊呆了,十分激动地说:“你真是天神啊!你又救了我一命,我真不知如何感谢你啊!你快快站起来!”
卫青诚恳地说:“皇上!我不求您的感谢,我只求带领骑兵去追杀可恶的匈奴!”
我感动地说:“很好!我答应你的要求。”
我在卫青的护卫下带领众武士安全地返回宫中。
此后,我便任命卫青为骑兵监军,由他专门训练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准备反击窜犯我朝边境的匈奴。
结束了回忆往事的汉武帝刘彻心潮澎湃,意气奋发,感到卫青是难得的帅才,由他率领精锐骑兵反击匈奴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汉武帝刘彻召见了卫青。当汉武帝刘彻把出征匈奴的事对他说明之后,他异常高兴地说:“皇上请放心,我一定会打败匈奴的。”
刘彻沉着地说:“为什么?”
卫青毫不犹豫地说:“因为张骞将军对匈奴了如指掌,他是活地图,‘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有他做向导,我很放心。另外,我的三万骑兵个个骁勇善战,以一当百,拼杀起来,毫不退却。”
刘彻充满信心地说:“很好!我等将军的捷报,到时为将军大摆盛宴,庆功嘉奖!”
卫青感激地说:“谢皇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