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天文地理—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文历法

    宇宙的诞生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学说,指出了宇宙有发生膨胀的可能性。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远方的星系正在以极高的速度远离我们的银河星系,这说明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着,从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推测。此外,还发现宇宙空间到处充满着3度K的杂音电波,这证明宇宙曾是一个超高温、高密度的大火球。基于以上事实,科学家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来解释宇宙的形成。根据这个理论计算,宇宙诞生于150亿年之前,刚刚诞生的宇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世界,但它却具有高得异乎寻常的温度和密度。

    后来,由于温度和密度骤然下降,使这个“宇宙之卵”以爆炸性的速度猛烈爆炸。在“大爆炸”中诞生了各种元素和支配它们运动的力,由此形成了星球和银河,一瞬间“宇宙之卵”便进化成了“成年”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既无空间也无时间的“虚无”之中以惊人的速度瞬间诞生的。并且,宇宙总是周而复始地从诞生到消亡,再诞生、再消亡。

    什么是日食

    所谓“食”就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农历初一时,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若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就会发生日食现象。人们开始看到圆圆的黑影逐渐将太阳面遮住,天色转暗。当太阳面被黑影全部遮住时,天空中最亮的恒星和行星便清晰可见,几分钟后,从月球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太阳开始生光、复圆。因为月球比地球小,所以只有在月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食。    此外,提醒大家,在观测日食时,千万不要用眼睛直接正对着太阳观看,这样会伤害眼睛甚至会导致失明。最好用一块涂黑了的玻璃放在眼睛前面看(或者把玻璃放在烟火上面熏黑)。熏黑的厚度要均匀,能使眼睛透过它而看到太阳成为古铜色,看上去既不刺眼,又能看清楚。用望远镜观看的人,必须在镜片前加上滤光片,原理也同样是为了减弱太阳光, 使它不致刺伤眼睛。在不观测时,也不要将望远镜或相机指向太阳,并须盖上镜头盖,以免镜头过分吸热,导致爆裂。

    〖TP日食23.tif,BP〗日食

    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环食三种。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时发生日环食。

    什么是月食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近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射到月球的光线会部分或完全被地球遮挡,看到月球缺了一块,这便是月食现象。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部分太阳光被地球遮住)、月全食(太阳光完全被地球遮住)及半影月食(太阳光被地球的半影遮住)三种,但由于半影月食多数情况下不易用肉眼分辨,所以通常只将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

    太阳是如何形成的

    根据天体物理学的恒星演化理论,产生了关于太阳形成的现代星云学说。星云学说的主要观点是:宇宙空间存在着许多巨大的星际云,大约在46亿年前,在银河系盘状的体系中,离开中心大约25亿亿千米的地方,存在着一个大小约等于现在太阳直径500万倍的云团。这个云团的成分主要是氢分子,同时含有少量的氦分子和由其他元素构成的尘埃。这个云团因为来自内部物质的引力作用,开始迅速收缩,就如一幢高楼大厦在顷刻之间坍塌。在大约40多万年之后,在云团中心形成了一个高温、高压、高密度的气体球,并在其核心触发了由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的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它就是太阳。

    太阳会不会死亡

    太阳是大自然的创造,既有生,也有灭。但那是再过50多亿年以后的事。太阳的寿命约有100亿年,现在正是它的“壮年”时期。

    太阳通过热核聚变,靠燃烧集中于它核心处的大量氢气而发光,平均每秒钟要消耗掉600万吨氢气。就这样再燃烧50亿年以后,太阳将耗尽它的氢气储备,然后核区收缩,核反应将扩展发生到外部,那时它的温度可高达1亿多度,导致氦聚变的发生。以后太阳会极度膨胀,进入所谓的“红巨星”阶段,它的光亮度将增至如今的100倍,并把靠它最近的行星如水星、金星吞噬掉,地球也会被“烤焦”,生命将无法继续生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会越来越快地耗尽它的全部核能燃料,步入风烛残年,随之交成一颗黯淡的白矮星。在这种白矮星上,一块火柴盒大小的物质就可达1吨左右。白矮星没有核反应,它是恒星核反应结束以后留下的残骸,依靠收缩自己的体积来继续辐射出微弱的能量,最后,太阳将成为一个无光无热的“褐矮星”,消逝在茫茫的宇宙深处,结束它辉煌而平凡的一生。当太阳消亡之时,地球也早已经不复存在。

    什么是太阳风暴

    太阳风暴是太阳因能量增加向空间释放出的大量带电粒子形成的高速粒子流。由于太阳风暴中的气团主要内容是带电等离子体,并以每小时150~300万千米的速度闯入太空,因此,它会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太阳风暴爆发时,将影响通讯、威胁卫星、破坏臭氧层。

    什么是万有引力

    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所有的物体都有吸引力,称为“万有引力”,也称为“重力”。物体的质量越大,万有引力越大,而这个引力的强弱也与物体的距离有关,物体距离越近,万有引力则越强。地球的万有引力也称为地心引力,把我们“吸”在地面上,我们才能平稳地坐着或站着。月球比地球小,因此月球的万有引力也比地球小,航天员走在月球表面,就会因为吸引力不够而走得“飘飘然”。在太空中,各天体的距离都很遥远,因此受到的万有引力微弱,航天员之所以可以飘浮在太空中,进行太空漫步,还是因为处在“无重力状态”。

    蓝天有多高

    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千米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距地面约15千米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合而成的,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时,蓝色光最容易从其他颜色中分离出来,扩散到空气中再反射出来。而其他颜色的光穿透能力很强,透过大气层照到地球上,于是我们看天空只能见到日光中的蓝色光。

    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我们就看不见星星了。若没有大气,天空是黑洞洞的,即便阳光十分强烈,同样能见到星星。另外,星星的颜色取决于它的温度,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表面温度;发蓝的星星表面温度高,发红的星星表面温度低。

    什么是光年

    人们常用“天文数字”来形容特别大的数量,这是因为在量度天文距离时,数字常常很大,若用米作单位,要写上满满一张纸。在这种情况下,光能帮我们的忙。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极快,大约为每秒钟300兆米,只要花26秒就能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打一个来回。利用光的这个特点,天文学家确定了“光年”这个天文学的长度计量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中所走的路程,大约等于946拍米。有了“光年”这个长度计量单位,研究天文现象就方便多了。

    什么是星等

    夜空中繁星满天,有明亮的,也有暗淡的。为了方便形容它们的光度,天文学家创立了星等用来表示星体光度。星等的数值越大,代表这颗星的亮度越低。相反,星等的数值越小,代表这颗星越亮。人的眼睛在黑暗的地方,可以看到最暗的星是6等左右。

    事实上,星等是分为两种的:视星等和绝对星等。视星等是指我们用肉眼所看到的星等。看来不突出的、不明亮的恒星,并不一定代表它们的亮度弱。道理十分简单:我们所看到恒星视亮度,除了与恒星本生所辐射光度有关外,距离的远近也十分重要。同样亮度的星球距离我们比较近的,看起来自然比较光亮。由于视星等并没有实际的物理学意义,于是天文学家提出用绝对星等来描述星体的实际光度。假想把星体放在距离10秒差距(即326光年,秒差距亦是天文学上常用的距离单位,1秒差距=326光年)远的地方,所观测到的视亮度,就是绝对星等了。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在科学上用“厄尔尼诺”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公里的东太平洋气候的异常增暖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

    什么是潮汐

    潮起潮落是一种周期性的海洋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浪,迅猛上涨,达到高潮;一段时间之后,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潮汐是由地球和月球间的引力和离心力差引起的。潮汐现象每昼夜有两次高潮,“昼涨称潮,夜涨称汐”。简单来说,即“潮”指白天海水上涨,“汐”指晚上海水上涨,不过通常我们将潮和汐都叫做“潮”。

    天气预报的由来

    天气预报最早来源于19世纪的一场海战。

    1854年11月14日,英国和法国正在与沙皇俄国作战。当英法联军的舰队正在黑海上向俄军进攻之时,突然出现了暴风雨,进攻计划被狂风恶浪毁于一旦,英法联军因此损失惨重。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下令巴黎天文台调查此事。天文学家勒威耶搜集了有关气象资料,发现罪魁祸首是一个低气压,低气压最早在欧洲西部大洋活动,随后转移到东南方向,行至黑海时,酿成这次灾难。后来,勒威耶提议建一个气象观测网,将可能发生的天气情况通知前线,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这便是最早的天气预报。不久以后,法国和英国正式开始天气预报工作,并很快推广到全世界。

    古代天文学知识集锦

    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出现在中国的《书经》(公元前2137年)。

    公元前12世纪,中国殷末周初采用28宿划分天区。

    中国《诗经·小雅》中有世界最早的可靠的日食记录(公元前776年)。

    公元前约700年,中国甲骨文(河南安阳出土)上有观察彗星的记载。

    公元前7世纪,中国用土圭测定冬至和夏至,划分四季。

    公元前611年,中国有彗星的最早记录,这颗彗星即后来的哈雷彗星。

    地球小常识

    1地球自转一周为23小时56分4秒;公转一周为365天5时48分46秒。

    2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600000千米。

    3地球的质量大约为60万亿吨。

    4地球上每年发生地震约上百万次,其中破坏力强的有10次左右。

    5地球的体积约11000亿立方千米。

    6地球的表面积约510500000平方千米。

    7地球的陆地面积约149500000平方千米。

    8地球的海洋面积:361000000平方千米。

    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当月亮运行到对地球来说正好跟太阳相反方向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轮圆月,这叫“望”。当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面正好背着地球,我们看不见月亮,这叫“朔”。由“望”到“望”,或由“朔”到“朔”,平均起来需要29天12小时44分,这叫一个朔望月。朔一定在农历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平均起来要再经过14天18小时22分才是望,因此,望月常常不是发生在十五的晚上,而是十六的晚上,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月亮环绕地球的公转速度并不均匀,有时快,有时慢,由此,朔望月的长度与其平均值可以相差到6个小时,因此,望月也可以延迟到十七晚上才发生。当然,如果朔发生在初一的清晨,那么望会发生在十五的晚上,因此,望恰好发生在十五的时候也是有的。

    什么是闰年

    闰年是指在公历或夏历中有闰日的年份,以及在中国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

    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于第四年加于2月,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

    夏历的平年只有354日,比12个朔望月短0.3671日,为使每月初一与月朔相合,规定每30年中有11年的年底增加1日,这一年的历年有355日,即为闰年。

    中国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4或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

    公历纪年法中,能被4整除的大多是闰年。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公元”纪年法的由来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诞生的那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我国西汉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6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7年后“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这一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

    我国是辛亥革命后开始公历的,直到1949年以后,我国才完全使用公元纪年。

    什么是阳历和阴历

    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的周期制定的,叫做太阴历,简称为阴历。在中国汉民族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阴历又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和24个节气,由于节气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民间又把阴历叫做农历。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因此叫做太阳历,简称为阳历。阳历把一年也分为12个月。阳历也叫公历、格里高利历,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开始实行的历法。

    皇历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历书叫做“皇历”,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说唐文宗李昂曾下令,历书必须由皇帝本人“钦定”,并只许官印不许私印,从此历书就成了“皇历”。

    历书在民间流传和普及是宋代以后的事。据说,宋代有个学政,有一年主持科考,批阅朱卷时,发现不少秀才把日期写错了。问其原因,秀才回答:“书生昼夜读书只能观星月计算日期,哪有不差一两天的?”于是学政奏明朝廷,请翰林院年年修撰历书,以供秀才掌握时间。后来,历书由宫廷逐渐走向民间,成为劳动人民计月算日的工具书。

    日历是怎样出现的

    真正的日历,大约产生在1100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那时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历分为12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发展到后来,就把月日、干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皇帝审核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就是当时的日历。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后来,朝廷许多高官觉得这样的日历不错,于是纷纷仿效,编制供自家使用的日历。又有人把历书上的月日、干支、节令及黄道吉日都印在日历上,并留下空白以备记事。

    星期是怎样产生的

    据说,“星期”是古代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人发明的。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就能区分恒星和行星,但限于当时的知识水平,他们认为行星一共有7颗:金、木、水、火、土、太阳、月亮。在他们眼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只有地球是不动的,其余星球都围绕地球运转。

    古巴比伦人从月亮的圆缺,发现了大体合乎规律的太阳历:一年为12个月,6个大月,每月30天,6个小月,每月29天,全年共354天。同时他们根据月象的变化,将7天定为一周,有意思的是,他们认为在这7天中,上苍每天派一个星神光临人间值班,称其为值班星,简称“值星”。因太阳神沙马什、月神辛、火星神奥尔伽、水星神纳布、木星神马尔都克、金星神伊什塔尔、土星神尼努尔达7星共值一周,故称为“星期”。

    “15分钟为一刻”的来历

    古时候,人们用漏壶计时,即在漏水壶内竖一标杆,标杆上刻有等距离的刻度,壶内水因漏渐减,杆上的刻度也依次显露,从而知道时间,其单位自然就是“刻”了。明清有了钟表,24小时等于100刻,一刻即1440分钟,于是就直接取15分钟为一刻,相当于1/4小时。

    天干地支为何物

    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中国虚岁与周岁的换算方法

    虚岁是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年龄计算法,它是以春节(农历新年)为分界点的,而周岁以本人的生日为分界点。

    具体换算方法是:虚岁换算成周岁: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周岁换算成虚岁: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虚岁=周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虚岁=周岁+1。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后世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正月”溯源

    农历的第一个月一般称为正月。在中国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变一次月份顺序,就把改变后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农历一月为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

    为什么“正月”的“正”字,又读成“征”的音呢?这里面也有个典故:秦始皇名字叫嬴政,他统一天下后,嫌“正”字读音与他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讳,就下令把“正月”一律念成“征月”,不然就杀头。从那时起,“正月”的“正”字,就读成了“征”字的音,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中外地理

    七大洲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亚洲: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全称亚细亚洲,其含义是“日出”,其英文名为Asia。亚洲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濒北冰洋。

    欧洲: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洲,英文为Europe,这个词原意是“西方”。欧洲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与亚洲大陆相毗连。

    美洲:美洲的全称是亚美利加洲,亚美利加洲以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名字而得名,亦称新大陆。位于西半球,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北濒北冰洋,南与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由北美和南美两个大陆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组成。

    非洲:非洲的全称是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

    大洋洲: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总面积897万平方千米。大洋洲位于亚洲与南极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上,具有重要的国际交通和战略地位。

    南极洲:南极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大部分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北美洲之间。南北长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19900千米,面积17968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占地球总面积的35%。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和岛屿、珊瑚礁最多的海洋。

    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93363万平方千米,约占海洋面积的25.4%,约为太平洋面积的一半。

    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全部水域都在东半球,因位于亚洲印度半岛南面,故名印度洋。面积7492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5。印度洋的平均深度3897米,仅次于太平洋,居第2位。

    北冰洋:世界第四大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为三洲所环抱。面积1310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1/14,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4.1%。

    世界地理之最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内陆湖、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世界陆地面积十大国家

    次序国名面积(平方千米)1俄罗斯170754002加拿大99706103中国96000004美国93726145巴西85474036澳大利亚76823007印度29747008阿根廷27800009哈萨克斯坦272490010苏丹2505812

    世界十大河流

    中国地理之最

    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最大的丘陵区:江南丘陵区

    最长最宽的山脉:昆仑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最长的河流:长江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最古老的运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兴安灵渠

    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

    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

    最低的湖泊:艾丁湖

    最深的湖泊:长白山天池

    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

    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最大的瀑布: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

    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的托克逊

    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省的火烧寮

    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吐鲁番盆地

    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漠河镇

    最大的群岛:西沙群岛

    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

    中国地理的世界之最

    世界最高的咸水湖:西藏纳木错湖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世界最早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世界最著名的涌潮:浙江钱塘江潮

    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世界围地面积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

    世界最大的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地:吉林省

    世界流动沙土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国中国趣谈

    世界上有四个国家的领土被另一个国家领土所包围,成为“国中国”。地处非洲南部的莱索托,四周被“南非共和国”所包围,面积3 万多平方千米,人口 约121 万。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东北部的圣马力诺,国境四周与意大利接壤,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面积约61 万平方千米,人口2万多人。位于法国城市尼斯以东,南临地中海的摩纳哥,被法国的3 面领土和一面领海所包围,是一个风景美丽迷人的小国,全国面积只有149 平方千米,人口 3 万多人。地处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西北角高地上的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面积044 平方千米,人口约1 千人。

    城中城趣谈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是世界十大都市之一,总面积1500 多平方千米。伦敦城位于大伦敦市的中心地区,全城面积只有16 平方公里,居民仅有4 千多人。英国中心银行英格兰银行,位于城中心,另有外国银行300多家,所以伦敦城是英国的金融商业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伦敦城在伦敦中心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有自己的市政机构,它的市长地位比大伦敦市市政委员会主席地位还高,真可谓“城中城”。

    海下海趣谈

    苏联中亚一带的咸海是一个两层海,即在咸海海底300~500米以下又出现了一层海。这层海的海水与白垩沉积混合在一起,它的水略含矿物质,有盐分,其深度达500 米左右。科学家发现,咸海的地面海与地下海有若干相通之处。地下海每年要供给地面海4 亿到5 亿立方米的海水而不枯竭,原来从天山山脉有几道暗河直通咸海的地下海。

    湖下湖趣谈

    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北部的巴罗沃海角上,有一个奇妙的湖泊,叫努沃克湖。湖里的水分为两层,上层是淡水,下层是咸水,而且水层之间有着明显的分界线。据考证,这两层不同水质是由海湾造成的。平常,陆地上的冰雪雨水流入湖中,因比重小而浮在上面。当狂风卷起海水涌进湖里的时候,由于海水含盐比重大,因而沉入下层,形成了奇妙的双层湖。

    湖中湖趣谈

    加拿大安大略州的休伦湖中,有一个面积为2766 平方千米的马尼图林岛,岛上有个湖,叫马尼图湖,面积达10642 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湖中湖。

    岛中岛趣谈

    位于南太平洋西部的汤加王国的西列岛中有一个岛屿,岛上有个湖,湖中有岛,岛上又有湖,一环套一环,构成世界上罕见的“岛中岛”。

    塔里塔趣谈

    我国浙江省湖州的飞英塔由内外塔组成,这是国内罕见的“塔里塔”。内塔舍利石塔始建于唐代,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形态逼真,是一件体积庞大的雕刻艺术珍品。所以在宋代开宝年间就建外塔(砖木塔)加以保护。外塔依石塔式样而建,原有37 层,高217 米,内壁每层都有楼梯和廊板,可以拾级而上,观赏石塔上的雕刻艺术。外壁每层都有平座和栏杆,借以凭眺太湖水天相连、浩渺无边的景色。

    中国地理旅游之四大名胜

    四大名楼:岳阳楼(岳阳)、黄鹤楼(武汉)、滕王阁(南昌)、光岳楼(聊城)

    四大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四大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吉林长白山瀑布、山西壶口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

    四大天池:新疆天山天池、吉林白头山天池、青海孟达天池、浙江天目山天池

    四大名泉:山东济南趵突泉、江苏镇江中冷泉、浙江杭州虎跑泉、江苏无锡惠山泉

    四大鸟岛:青海省海西皮岛、广东省东沙岛、辽宁省大连百鸟岛、山东省车由岛

    四大石林:云南石林、浙江淳安石林、福建大湖石林、四川兴文石林

    四大名亭:北京陶然亭、安徽醉翁亭、湖南爱晚亭、浙江兰亭

    四大鸣沙山:宁夏中卫沙坡头、甘肃敦煌鸣沙山、内蒙古包头响沙湾、新疆巴里坤鸣沙山

    四大避暑胜地:河北北戴河、江西庐山、河南鸡公山、浙江莫干山

    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四大碑林:陕西西安碑林、北京孔庙碑林、四川西昌地震碑林、山东曲阜碑林

    四大无字碑:山东泰山秦代无字碑、陕西乾陵唐代无字碑、苏州玄妙观宋代无字碑、北京十三陵无字碑群

    四大醉石:安徽黄山李太白醉石、湖北黄冈苏东坡醉石、江西九江陶渊明醉石、福建福州戚继光醉石

    四大无梁殿:北京天坛斋宫、南京灵谷寺、苏州玄妙观、山西永济万固寺

    四大铜建筑:北京颐和园宝云阁、云南昆明金殿、湖北武当山金殿、山西五台山铜殿

    四大古城墙:南京明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古城墙、山西平遥古城墙

    四大古石桥:河北赵州桥、福建泉州洛阳桥、江苏苏州宝带桥、北京卢沟桥

    四大宫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山东泰山天贶殿、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

    四大回音壁: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潼南石磴琴声、山西永济莺莺塔、河南郏县蛤蟆塔

    四大名塔:河南登封崇岳塔、杭州六和塔、西安大雁塔、山西应县佛宫塔

    四大铁塔:广州光孝铁塔、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山东济宁崇觉寺铁塔、山东聊城铁塔

    四大双塔:辽宁北镇县双塔、宁夏银川拜寺口双塔、泉州开元寺双塔、四川达县真佛山双塔

    四大斜塔:苏州虎丘塔、南京定林寺塔、辽宁绥中塔、上海护珠塔

    四大古塔:河南登封崇岳塔(砖质)、山西应县佛宫塔(木质)、山东济南四门塔(石质)、河南开封铁塔(琉璃陶质)

    四大金刚宝座塔:呼和浩特五塔寺五塔、北京正觉寺五塔、北京碧云寺五塔、四川彭县彭山五塔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新疆准噶尔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新疆柴达木盆地

    四大雨都:重庆、四川雅安、台湾基隆、海南儋州市

    四大风城:新疆达坂城、四川江源溪城、台湾新竹市、云南大理下关镇

    四大古代水利工程:广西灵渠、四川都江堰、京杭大运河、新疆坎儿井

    四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

    四大名观:陕西周至楼台观、江苏苏州玄妙观、北京白云观、山西芮城永乐宫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和三清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

    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长城“八大雄关”

    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和辽宁交界处,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

    紫荆关:位于河北易县紫荆岭上。因周围漫山遍野长满了紫荆树,故名紫荆关。

    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明朝洪武元年建,与紫荆关、倒马关合称“内三关”。

    娘子关:位于山西平定县北,原名为苇泽关。后因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平阳公主率娘子军镇守此关,故改名娘子关。

    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北郊的一条峡谷内。因关的两侧山峰陡峭,直刺云天,大雁到此无法飞过,只好飞下峡谷从关前穿过,雁门关由此得名。

    偏头关:位于山西偏关县境内。因偏关县地势不平,东头高、西头低,县又偏斜,故称偏头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嘉峪山上,随山而得名。多少年来,此关未遭战乱,又称和平关。

    玉门关:是万里长城的最后一关,位于甘肃敦煌县之西。古时,新疆和田出产玉石,玉石运往内地,必须路经此关,故称玉门关。

    中国的“三山五岳”

    中国素来有“三山五岳”的美丽传说。传说中的“三山”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从此以后三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然而它是传说,不存在的。后人为了延续三山五岳的美丽神话,就在五岳之外的名山中间选择新的三山,广为流传的三山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

    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市。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东、西、中三岳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三山处于南方,相对于中原稍远,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

    中国六大古都

    北京:历史上曾为燕、金、元、明、清的首都。

    西安:最早在此建都的是周朝,武王灭商后,定都镐京。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和隋、唐各代,也均在此建都。

    洛阳:自东周之后,先后有八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九朝古都”之称。

    开封:战国时期曾为魏国都城,当时叫“大梁”,在隋、唐称汴州,唐末朱温废唐皇,建后梁,定都汴州,改为开封府。五代时期的后晋、后汉、后周也都在此建都,称为东京。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北宋,仍以开封为国都。

    南京:我国最大的古都之一,三国时的东吴和以后的东晋、宋、齐、梁、陈共六个朝代,皆以南京为都城,所以南京又称“六朝古都”。后来南唐也以它为国都,改称为江宁府。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太平天国革命军攻下南京后,定都于此,改为“天京”。

    杭州:这里曾是五代十国吴越都城。南宋以杭州为首都,称临安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