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小城画家梅一梅的创作进入了困惑期,他决定到外面走一走,一来开阔点视野,二来走访国画名家,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拜名家为师,最好还是位画梅高手。
梅一梅酷爱梅花,觉得梅花傲立雪中,最有骨气,最值得浓彩重墨。
在太行山游走了一圈,通过与大山的对话,梅一梅感觉心胸开阔了许多。这天他来到了古城开封,想走访一位叫一冰的国画老人。
梅一梅酷爱国画,却属自学成才,虽在小城小有名气,但小城毕竟太小了。若能经名家指点,想必会点石成金,事半功倍。如果名家再极力推荐,以后的路就平坦了许多。
一冰老先生原在河南大学艺术系任教,专教国画,擅长花鸟,最擅画梅。老先生如今退休在家,梅一梅正好可以登门拜访。
老先生住平房,政府特批的四合院。院子足有半亩,种着花花绿绿的花草,最显眼的当属绿竹和寒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老先生的雅兴略见一斑。
梅一梅自报家门,恳求一冰老先生指点。
有后生来访,老先生很高兴,停下画笔,陪梅一梅论道。话题当然还是国画。听梅一梅说他也爱梅、画梅,老先生很兴奋,说,天下画梅者众多,而以画梅出名的画家寥寥无几,为何?老先生扭脸问梅一梅。
梅一梅毕恭毕敬,为老先生添了茶,说,请老师指教,学生洗耳恭听。
是心境不至。一冰老人说,国画拼到最后不是拼技法,而是拼心境,拼人品。这就是所谓的意境。要画好梅花,必须深知梅的品质,再把自己修炼得如梅一样地忘我,画出的梅才有骨气,才有神韵。画上的梅不是花,而是我心。即达到我是梅,梅如我。
聊了一个下午,一冰老人侃侃而谈,梅一梅受益匪浅,临别对老先生深深鞠躬。
梅一梅回到临时租借的住处,深深回味老先生的话,很受启发,却又无从下手,觉得一冰老人的话讲得太虚,怎么做到我是梅,梅如我呢?
上次匆忙,没有带上自己的画,梅一梅花了两天工夫,画了一幅《雪梅图》,再次登门,请一冰老人指教。
梅一梅担心连续登门,老先生会怠慢,不想一冰老人仍很热情,将梅一梅的《雪梅图》展开,仔细端详后,摇头说,尚欠火候。仍没达到人梅一心,人梅合一的境地。
老师的话学生已铭记在心,但却不知从哪个细节人手。梅一梅说。
修炼。老先生说,你试想一下,万花凋谢,唯梅独放,那是何种的境界呢?那是唾弃世俗,唾弃杂念,独善其身的境界。所以当你提笔时要舍弃一切杂念,不要想你的画能否成功,别人如何评价,更不可急功近利,想到成名成家什么什么的。你如果把全部心血放在梅的每一枝,每一花上,你的画自然水到渠成。
还是有点虚,梅一梅仍懵懂,却不敢多问。
老先生说,回去慢慢画吧,有满意的作品再送我看。
梅一梅试探着问,如老师不嫌后生愚钝,能否收我为徒,也好日日受老师点化。
一冰老人微微一笑说,我老了,不再收徒,不过你有疑问照样可找我,我会尽力解答的。
一冰老人送梅一梅出门,说,现在的后生多受世俗污染,想一夜成名,或者靠卖画赚大钱,俗也。你不必学他们,想一辈子只画一幅传世之作就行了。
老先生的话虽句句在谱,但却不知后生的辛苦。人总得吃饭,总不能饿死,没有物质哪有精神。梅一梅有些沮丧,还是希望老先生谈些技法,不想他总离不开“境界”二字,让人摸不着头脑。
梅一梅够静心了,梦里都是梅花,但还是让老先生不满意。梅一梅呕心沥血又画了一幅梅,请老先生指点,一冰老人仍摇头。
梅一梅就借故说,家里有点事,我需回去几日,等再出作品,改日还请老师指教。
梅一梅是想撤了,去拜访别的名家。
一冰老人说,也好。
这时急匆匆进来一个人,自称是市府的一个什么秘书长。梅一梅假装去欣赏一冰老人的梅树,在外面听音。听到来人恳请老人画一幅画什么的,一冰老人竟然答应了。送来人出门,一冰老人说,放心,这幅画,我一定画。
政界要员要画就画,这叫境界吗?老人的形象在梅一梅心中轰然倒塌。梅一梅没离开古城,第二天又登门,倒要看看一冰老人是如何送画的。
老人显然累了,窝在沙发里小憩。梅一梅不敢打扰,悄悄地等侯取画人。
那人来了,老人坚持送画,说要亲自将画送到勇士手中。这时梅一梅才知道,要画的是位消防战士,救火中重伤,高烧不退,奄奄一息。问他有何请求,他说他爱梅,临终前想求一冰老人一幅画。
病房里,一冰老人将画展在战士面前。战士的眼一点点亮了,神智顿然清醒。后经抢救,战士竟然奇迹般活了下来。
梅一梅后来问战士,为什么看到画会突然清醒。战士说在老人的画里,他看到了雪花,看到了迎风而立的梅花,看到了生命的不屈与顽强。
神了。误解了一冰老人,梅一梅羞愧得红了一张脸。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