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善元是个教语文的。多年的语文教师生涯,培养了他对文字的特殊情感。丁善元最见不得的是错别字。了解他的人都说,丁老师跟错别字有仇。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批改学生的作文啥也不改,就光改错别字;评讲作文的时候啥也不讲,光讲错别字。时间长了,就有学生和学生家长把这一情况反映到学校领导那里。学校领导找他谈话,他反倒振振有词,说,写文章,如果连字都写不对,还能谈得上别的吗?领导说话非常委婉,说,你说的当然有道理,但这只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方面。丁善元说,要不你教,让我教,我就这样。领导笑笑,拍拍他的肩膀,走了。丁善元回到班里对大家说,大家要是愿意跟我学,就按我说的办;如果不愿意跟我学,请向学校领导要求换人。大家都听说丁善元教语文有一套,哪敢要求换人。没办法,只好按丁善元说的办,先把错别字消灭掉。久而久之,学生们都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遇到不会写或拿不准的字,就查字典,决不写错别字。正因为如此,丁善元教出来的学生,写起文章来,一般都能做到文从字顺,考试的时候,分数都比较高。但是,从内心深处讲,丁善元对当前的应试教育是反感的,是不满意的。他所向往的是过去那种私塾式的教育,一个人,领着一二十个孩子,大声地念书,背书。孩子们念书的时候,自己也念书,念自己喜欢的书,也大声地念,像三味书屋的那位先生一样。然后,就让学生背书。不会背?把手伸出来,啪啪两板子。想一想,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啊!
丁善元退休了。退休之后,丁善元每天下午都出去走路,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不出去不知道,一出去吓一跳。在这之前,丁善元基本上是个桃花源中人,平时没有大事根本不出校门,即使出去也是打车匆匆来去。这一出去走路,才发现大街上到处都是问题。什么问题呢,错别字。大街上错别字简直太多了,一抓就是一大把。你看,那边过来一个收破烂儿的,蹬着一辆破三轮车,悠哉游哉,一边走,一边吆喝:收破烂儿!丁善元一看三轮车上的牌子,气就不打一处来。丁善元叫那收破烂儿的,收破烂儿的,你过来。收破烂儿的以为生意来了,忙乐颠颠儿地跑过来,问,有破烂儿卖吗?收破烂儿的指着三轮车上的牌子说,你看,旧家惧(具),旧电器,破铜烂铁,书本报纸。丁善元指着家惧的“惧”字说,你这个字错了,应该是工具的“具”。收破烂儿的笑笑,说,是那个意思就行了。丁善元说,那不对,意思完全不一样。再说,别人看见也笑话。收破烂儿的说,好你个大叔哩,俺一个收破烂儿的,还怕谁笑话呀,谁想笑话谁笑话。你这就不对了,丁善元指着不远处的过街横幅说,你看,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收破烂儿的笑了,说,大叔你可真会说笑话,俺一个收破烂儿的,巧要饭儿的罢了,管他什么形象不形象的。说着话,收破烂儿的就要走。丁善元说,你站住!说着,丁善元走进附近一家文具店,买了笔墨出来,当场把那个错字改正过来。收破烂儿的说,老同志,真服了你了!
还有一次,丁善元发现一家火锅店的招牌上,火字上的两点掉了,成了“人锅”。丁善元进到火锅店就要见老板。服务员见他一大把年纪,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就把老板找了出来。待丁善元说完问题,老板非常感激,表示马上就找人改正。过了几天,丁善元发现火锅依然是“人锅”。丁善元非常生气,再次找到那家火锅店的老板,责令他立即改正。当时正是营业时间,丁善元的声音又非常之高,引得大厅里的食客纷纷注目。老板隐隐有些不悦,给下面的人暗暗使了个眼色,几个年轻人架起丁善元往外就走。丁善元十分愤怒,一边挣扎,一边大声呼叫。周围马上围上了一大片人。有人看到情况比较紧急,就拨打了110报警电话。不一会儿,警察就赶来了。丁善元见警察来了,忙抢上前去对警察说,警察同志谢谢你们,我们是朋友,这是我们自己之间的事,用不上你们帮忙,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警察非常生气,一边往外走,一边说,谁报的警,吃饱了撑的?老板这时闻讯赶了出来,拉住丁善元的手又是点头又是哈腰的,说,老人家你放心,明天我要是不让人改过来,你吐我脸上。第二天,丁善元从那家火锅店门口经过的时候,发现错误果然改正过来了。丁善元像个孩子一样笑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