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山生于龙湾一贫民之家,5岁之前,夏天最喜欢的就是撒尿和泥玩,冬天总是流着鼻涕掏麻雀窝,与村上穷人家的孩子并无两样。闻山5岁这年的冬天特别冷,但在穷人家孩子的感觉里就没有那么冷了,天不亮,他就跟挑着木柴的父亲上了去药都柳湖书院的冰雪路。
药都城里人的年节总是比乡下人来得早些,才人腊月没几天,柳湖书院的塾师就在红方桌上写春联了。塾师笔下那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点一提,像钩子一样钩着小闻山的眼睛。
塾师偶一转眼,见闻山这般专注,就问:“你识得字?”小闻山摇摇头。塾师停了手中的笔:“不认识,这字有什么好看的?”闻山并无半点怯生:“爹说字是神呢,我看你笔下的那字,一个个都在那里动着飞着,好看呢。”塾师心里一热,就说:“我教你几个字,给你几张纸,回去练练吧。明年腊月拿来我看看。”
第二年的腊八,闻山又一次与担了柴的父亲进了柳湖书院。这一次,闻山却有点儿怯了,他还没抻开纸,父亲就说:“这小子画虎不成反像狗,你瞅他这字写得跟一丛干竹一样,抻锄把子的手啊!”塾师没有作声,向闻山手中的纸上一瞥,见有几个字因着笔划太多,东一划,西一笔,因是拿笔不稳,倒真有点像丛扎眼的竹子。他却从太师椅上起来,接过闻山手中的纸定定地瞅了起来。闻山父子就傻傻地站着,父亲不停地搓着手不敢言语。半个时辰后,塾师突然自言自语道:“字画,字画,字画本乃一家啊。这孩子出手不凡,恐将成大器呢。”闻山父子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然后一齐向塾师瞅去,更不敢言语了。塾师就上前一步,手抚着闻山的头说:“留下来做学童吧,一边帮书院干点杂活,一边练练字,这孩子做田可惜了。”小闻山就这样留在了柳湖书院。
一晃十年,闻山临遍藏于柳湖书院“墨香楼”的上百册名家碑帖。虽字体已成,但在曹魏故里的药都城不为书林所侧目就不足为奇了。塾师转眼间也已七旬了,老前的第三天,他对跪在床头的闻山,高高低低地说:“各碑帖虽别具一格,总也均有师承,字要出神入化,不仅要学其外形,更应学其神韵,其韵应向字外取。我看你最好暂停习字,去画竹,画它十年,竹子的飘逸风度就会现于字中了……”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闻山辞别柳湖书院,第三次进南京城去参加乡试。乡试过后,他便与众秀才一样住了下来。他在“悦来客栈”住了一个半月,这天发榜,却仍不见有报子找他,就知又落了榜。可自己已欠客栈半个月的房钱了,怎么是好?来催钱的店小二走后,闻山痛苦至极,提笔在客房的墙上写了“落魄悦来客栈药都闻山”。第二天一早,老板就亲自来到闻山住的客房,他并不看闻山而是朝着墙上的字死死地看着。闻山心里便长了草地一样发毛:“掌柜的,闻山确实身无分文,能不能让我写几个字充房钱?”掌柜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闻山就提笔蘸墨挥笔写下了“曹魏故里宫墙万仞”八个大字。掌柜的又望了闻山半个时辰,声音很大地说:“这八个字你要充多少钱?”闻山声音不大地说:“总该值10两银子吧。”“10两?”掌柜的重复了一句。“如你觉得不值,就顶个房钱行不行?”闻山有点乞求的意思了。掌柜的定定地看着闻山说:“就‘悦来客栈’这四字就值千金啊,真不知你怎么这样看轻自己。这是100两银子,你今天就到北京城去,在京城你会有出头之日的。”
闻山到了北京城不久,字就被乾隆的十一子所赏识,并呈给父皇。乾隆皇帝见到字后,提起笔审视良久,身傍的和坤见万岁爷迟迟不圈,认为不值得评点,就哈着腰说:“万岁,此乡野书生,不值一圈啊。”乾隆看都没看一眼和坤,说:“不,朕平时见到精妙的字是要圈红的,但这些字写得个个传神,朕不忍圈,怕脏了这字!”乾隆立马赐闻山进士出身,知巴东郡。
自此以后,药都写字的人没有一个像梁闻山那样,从不说自己的字不行。但至今却仍未出一个像样的书法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