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名家一起回眸汉室基业-楚汉争霸——大汉帝国的缔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但刘邦却是一个特例,他前半生只是个街头混混,泼皮无赖,令家人讨厌的家伙。只是他生得逢时,赶上了秦末乱世。乱世出英雄,刘邦不仅出人意料地成了一个众望所归的英雄,几经周折竟然还打败了西楚霸王。

    天下第一宴——鸿门宴

    巨鹿之战以后,项羽听说刘邦已攻下了咸阳,简直把他气坏了。他想,论功劳,自己远大于他刘邦,论本领,也比刘邦强,这个关中王非他项羽莫属,于是率兵向函谷关进发。

    刘邦虽然封了府库、回军灞上,但是心中仍然想要独占关中,因此派兵把守函谷关,不准其他各路伐秦兵马入境。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农历十一月,项羽挥师来到函谷关下,发现刘邦的兵马紧闭关门,不让人入关,不禁大怒,命令英布立即攻城破关。不久,项羽亲率40万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关中,于农历十二月进驻戏下,与刘邦的10万兵马遥相对峙。

    眼见项羽来势汹汹,大兵压境,遮云蔽日,刘邦阵营人心惶惶,主管军事机密的左司马曹无伤竟然叛逆之心,暗中派人到项羽处告密说:“沛公想做王关中,以末世秦王子婴为相,独吞秦朝的珍宝,还派兵守关,不许别人入关。”

    项羽一听心头火起,自己浴血奋战全歼秦军主力,刘邦却坐享其成,想独霸关中,真是岂有此理!当即决定次日清晨发兵进攻刘邦,各路将领自去备战,一场恶战即将展开。

    值此紧要关头,项羽军中的一个人物给形势带来了一线转机。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名叫项伯,早年因为杀人而身陷险境,幸得张良帮助才得以逃生,因此与张良结下过命交情。项伯知道张良此时正在刘邦军中效 力,两军一旦交战,难免殃及张良,于是私自溜出营帐,星夜策马赶到刘邦军中,秘密通知张良赶紧脱离险地。

    张良得到消息后,不肯私自弃主逃命,一面稳住项伯,一面安排刘邦会见项伯。刘邦摆酒款待项伯,敬酒祝寿,约为儿女亲家,并解释说:

    “我入关以来,秋毫不敢侵犯,登记吏民,封存府库,日夜盼望项羽将军的到来。派兵把守函谷关,也是为了防范盗贼出入和秦朝余党作乱。哪敢反叛呀?劳驾您给报告一下,请项羽将军谅解我的这些苦衷。”

    项伯相信了刘邦的话,认为刘邦没有野心与项羽争夺王位,便嘱咐刘邦说:“明天早点来鸿门拜见项羽,解释原委,消除误会。”项伯随即辞别,连夜赶回鸿门,向项羽报告了刘邦的情况,并且劝说道:“如果沛公不先破关中,我们又怎能如此轻松入关呢?他有大功而无反意,无故攻杀他,不合道义。明天他会前来谢罪,应该好好款待他,才符合情理。”项羽觉得叔父的话也有道理,刘邦没什么大错,贸然兴师问罪,只怕会惹天下人耻笑。

    军师范增反对说:“消灭刘邦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大错,而是因为他入关以来,一反常态,不贪财色,‘约法三章’收买民心,说明他志在夺取天下。如果不趁早消灭他,将来会成为可怕的对手。老将军不要被张良和刘邦蒙骗了。”

    项伯回应道:“先生要杀刘邦,又何必兴师动众,殃及天下百姓?难道没有其他办法吗?”项羽认为叔父言之有理,范增于是又献计在明天的宴席上找借口斩杀刘邦,项羽同意了,传令手下做好埋伏,只等刘邦前来受死。

    第二天,刘邦率领张良、樊哙、纪信、夏侯婴等百余骑,携带礼品,惶恐不安地来到鸿门拜见项羽,赔礼道歉。见面后,刘邦鞠躬解释说:

    “臣与将军联手攻秦,全凭您的指挥,从来不敢妄为。将军战河北,臣战 河南,无意中侥幸率先入关破秦,如今与将军相见于此,深感幸运。没想到竟有小人造谣生事,挑拨将军与臣的关系,请将军一定要明鉴宽量。”

    项羽个性刚直,吃软不吃硬,最喜奉承,听了刘邦的恭顺软话,怒气顿消,心里也打消了杀害刘邦的念头,随即设宴招待刘邦。席间,刘邦对项羽毕恭毕敬,表现得谦逊委婉,深得项羽欢心。范增一再示意项羽下令斩杀刘邦,项羽却视而不见、不加理睬。范增无可奈何,转念又生一计,借故出门,密召项庄进去祝酒,以舞剑助兴为名,寻机刺杀刘邦。

    项庄拔剑起舞,张良识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赶紧示意项伯。

    项伯随即也以助兴为名,起身与项庄对舞,并以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几次刺杀都不能得手。张良见形势急迫,借故出门,密召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大帐,借口讨酒喝,趁机挑破舞剑阴谋,陈述刘邦之功,怒斥项羽听信谗言、欲杀功臣。项羽欣赏樊哙的勇武,连称壮士,令赐酒肉,停止舞剑。

    酒过三巡,项羽已醉,刘邦借口上厕所,示意张良、樊哙等一起出去。守卫不放行,幸亏项羽手下的谋士陈平帮忙才顺利出门。随后,刘邦留下张良拜别,赠送礼品,自己则带着樊哙、夏侯婴、纪信等人走小道逃回灞上去了。这场剑拔弩张、明争暗斗的鸿门宴终于有惊无险地落下了帷幕,而一触即发的刘项大战也暂时得到了缓解。

    数日之后,时年26岁的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杀了秦朝的降王子婴,肆意摧毁秦都,放火烧了秦朝的皇宫。阿房宫的大火三月不灭。项羽携带珍宝美女,回军戏下。一位谋士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但是,项羽的思乡情绪涌上心头,宣称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谋士私下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就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

    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农历二月,项羽开始分配胜利果实,恢复先秦的分封制,把全国划分为19块分封地。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实际却将其发配到江南的郴州(今湖南郴县)。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领原梁国(魏国)、楚国的9个郡(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封范增为丞相、项伯为尚书令、钟离昧为右司马、季布为左司马、龙且为大司马、丁公为左将军、雍齿为右将军、陈平为都尉、韩生为左谏议、英布为引战大将。

    其余地区分封给18位诸侯。其中,封刘邦为“汉王”,驻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统辖巴、蜀、汉中地区,因为巴、蜀两郡道路险阻,本是秦朝的流放地,将刘邦安排在那里便于控制。又把关中划分为三块,分别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利用他们阻断刘邦的东进道路。降将章邯封为“雍王”,驻废丘(今陕西兴平南),管辖咸阳以西地区;降将司马欣封为“塞王”,驻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辖咸阳以东至黄河地区;降将董翳封为“翟王”,驻高奴(今陕西延安北),管辖上郡地区。

    另外14个诸侯王分封在关东地区。具体如下:

    1.魏王豹改封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2.张耳的部将申阳,先率兵攻下河南,迎接楚军渡河有功,封为“河南王”,都雒阳(今河南洛阳东);3.韩王成不变,都阳翟(今河南禹州);4.赵将司马卬平定河内,战功卓着,封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今河南淇县);5.赵王歇改封为“代王”,都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6.原赵地丞相张耳素有声望,又跟随项羽入关,封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今河北邢台); 7.项羽部将当阳君黥布(英布),惯当先锋,屡立战功,封为“九江王”,都六(今安徽六安北);8.楚将鄱君吴芮统率百越协助诸侯反秦,又跟随项羽入关,封为“衡山王”,都邾(今湖北黄冈北);9.义帝的柱国共敖领兵进攻南郡,功多,封为“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江陵);10.燕王韩广改封为“辽东王”,都无终(今河北蓟县);11.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又跟随项羽入关,封为“燕王”,都蓟(今北京西南);12.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13.齐将田都跟随共敖救赵,又跟随项羽入关,封为“齐王”,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14.先秦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起兵攻下济北数城,带兵投奔项羽,助其渡河救赵有功,封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另外,封陈馀为三县侯,梅为十万户侯。凡是对项氏有功者,都得到了封地。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四月,各路诸侯离开戏下,分别前往封国就任。

    名家回眸

    一路高歌猛进,霸气十足的项羽闻听刘邦欲做关中王后,十分愤怒。在项羽眼里,如果不是自己在前方大败秦军,刘邦岂能进入关中?如今刘邦这小子竟敢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真是胆大包天。一怒之下,就布下了杀机重重的鸿门宴,打算给刘邦点颜色看看。可事到临头项羽却不忍下手,结果让那个极尽恭敬奉承之能事的刘邦得以逃脱。自此以后,项羽和刘邦就开始了长达五年的争斗。

    进军关中 袭取三秦

    刘邦对于项羽毁约,改封他为汉王,远迁汉中、巴蜀地区,还要受“关中三王”监视,实在不能容忍,因此准备发兵与项羽决一死战。他周围的文官武将,如周勃、灌婴、樊哙等,都纷纷加以劝阻。萧何鉴于楚、汉双方力量悬殊,也力劝刘邦放弃攻楚。他建议暂时先进汉中,安抚百姓,广收人才,利用巴、蜀有利条件,伺机还定“三秦”,统一天下。

    萧何老谋深算,在这关键时刻,为刘邦提出一个以退为攻的战略方针。刘邦终于接受汉王的封号,对萧何也越加器重,后来任命他为丞相。

    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四月,刘邦前往封国,项羽派3万人随刘邦去汉中,慕从者有数万人之多。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勉县东),临别前献一计:烧绝汉军所过栈道,以防备诸侯军偷袭,并示意汉军此去无东还之意,让项羽更加放心。刘邦派张良回韩国,并采用他的计谋,项羽果然放松警惕。

    刘邦仅仅因为被改封边远地区,尚且要诉诸武力,那些没有得到分封的部将及六国贵族,自然更是怒气冲冲。于是,针对项羽分封不公,一场新的战争又开始了,首先起兵的是齐地的田荣,赵地的陈馀响应。

    这是项羽凭借军事力量,将分封割据强加于人的必然结果。项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不得不调兵遣将,对付反楚的局面。然而,他还来不及平定齐、赵反楚力量,刘邦已经挥师东向,直指“三秦”了。

    刘邦进入汉中不久,中原的诸侯王之间,就打得不可开交。形势的发展为刘邦东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四个月以后,刚刚被拜为大将的韩信,提出袭取“三秦”的战略部署,受到刘邦格外赏识。于是,刘邦采纳韩信的计策,部署诸将进攻“三秦”。

    韩信是淮阴(今江苏淮阴)人,家境贫穷,后来投奔项梁起义军。项梁兵败战死,韩信归属项羽,做了项羽的郎中(侍卫)。然而项羽刚愎自用,韩信曾经几次献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前往封国时,韩信逃离楚营,投奔汉王。开始,韩信只做个小官,没有什么名气。有一次,韩信等十余人犯法当斩,轮到他就刑时,见到刘邦的部将太仆夏侯婴。韩信问道:“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他口出豪言,且身材魁伟,引起夏侯婴的注意,终于免他一死。经过夏侯婴的推荐,刘邦任命他做个治粟都尉,仍然没有重用他。

    韩信的才干真正受到赏识,是在他结识萧何以后。那时,一些跟随刘邦入汉中的将士,在途中相继逃亡的就有数十人。韩信因得不到重用,也决定离开汉王。萧何闻讯,立即把他追回。萧何甚至认为,如果汉王想夺取天下,没有韩信不行。根据萧何的建议,刘邦安排隆重的仪式,破格拜韩信为大将。

    在这次拜将仪式之后,刘邦向韩信请教计策。韩信分析楚、汉双方的形势,认为项羽嫉贤妒能,不用贤将,又背约弃义,分封不公,在诸侯中造成许多矛盾,加以项羽暴虐无道,所过无不残灭,因而丧失民心。项羽名义上称霸天下,实际上民心向背,只是貌似强大而已。与此相反,刘邦废除秦朝苛法,秋毫无犯,甚得民心,而且汉军吏卒,多属山东(崤山以东)之人,一旦挥师东进,则攻取关中指日可待。韩信指出:“三秦”本为秦将,杀戮秦子弟不可胜数;他们投降项羽之后,又造成秦子弟20万人 被坑杀,秦民恨之入骨。韩信谋略不凡,刘邦喜形于色,并根据他的计策,部署东进的计划。为了保证进军顺利,刘邦命令萧何留守后方,以便为前线提供军需。这就使汉中和巴蜀成为刘邦东进的后方。

    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自汉中率兵出故道(今陕西宝鸡市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袭击雍地。雍王章邯仓皇迎战,被打得一败涂地。刘邦平定雍地之后,迅速占领了关中地区。

    刘邦顺利进军关中,使项羽两面受敌:东有齐、赵反楚,西则汉定“三秦”。诸侯纷纷起兵,项羽陷于应付。

    刘邦在数月之间,先后夺取关中、河南、河内等战略要地,并与汉中、巴蜀连成一片,成为汉军东下的大后方。

    为了使东进无后顾之忧,刘邦苦心经营关中地区。他重新占领关中以后,下令将过去秦的苑、囿、园、池改为耕地,允许人民耕种;规定蜀汉人民支援前线的,可以免除两年租税;从军的关中人可免除徭役一年。这些措施满足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要求,又有利于支援前线和恢复发展生产。刘邦还在关中实行大赦罪人,到关外安抚百姓的措施,更加广泛地争取人民的支持。后来,他又命令萧何和太子刘盈留守关中,制订法令及各项政策,建立巩固的统治秩序,使关中成为支援战争的强大的后方。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关中人民运输粮饷,补充士卒,源源不断为前线提供大量兵源和军需,这是刘邦所以能打败项羽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再说项羽相信齐、赵要合力灭楚,于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正月,率主力北上城阳(今山东菏泽东北),企图灭掉起兵反楚的田荣兄弟,然后再回师对付刘邦。田荣闻讯,立即将兵迎战,双方在城阳展开激战,最后田荣兵败,逃至平原(今山东平原南),被平原人民杀死。田荣死后,项羽再立田假为齐王,并率师北攻,至于北海。楚军一路焚烧城郭房屋, 坑杀田荣降卒,掳掠妇女老弱,因此遭到人民反抗。项羽在政治上的失败,恰恰为刘邦在军事上的胜利铺平了道路。当楚军在齐地焦土之时,汉军已渡河南下,东进彭城了。

    名家回眸

    项羽裂地分封的结果是,既承认割据的合法化,又引起诸侯王之间许多矛盾。他最终也因为政治上的失败,为刘邦在军事上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彭城大败 对峙荥阳

    刘邦攻占洛阳、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时,当地三老董公请求为义帝发丧。因为项羽早在数月前,就已经秘密派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击杀楚怀王于江中。董公对刘邦说,“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汉书·高帝纪》),建议以项羽放杀义帝,率三军为之素服,号召诸侯共同讨伐项羽。刘邦为了笼络人心,联合诸侯的力量,觉得这是可利用的机会,就采纳了董公的建议。于是,刘邦为义帝举哀,“袒而大哭,哀临三日”(《汉书·高帝纪》),并派使者遍告诸侯,宣布项羽放杀义帝,大逆不道,表示愿与诸侯王共同讨伐项羽。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统率诸侯兵56万人,直指项羽的都城彭 城。到达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时,彭越率领3万人马加入汉军,刘邦封他为魏相国,命令他领兵攻占梁地。

    刘邦以50余万之众,乘虚长驱直入,一举攻克彭城。他在城中搜罗财宝、美女,每天设宴欢饮,庆祝伐楚取得胜利。

    刘邦一时沉醉于暂时的胜利,麻痹轻敌,对还在齐地烧杀的项羽未加戒备。结果,项羽得知刘邦占领彭城的消息,心急如焚,命令他的部将继续攻齐,他自己则率精兵3万回救彭城。项羽从鲁县(今山东曲阜)南下,出胡陵(今江苏沛县北),进至萧县(今江苏萧县西北)。

    这天早晨,项羽从萧县向东进击,中午就攻下了彭城。刘邦毫无戒备,只得仓促应战,加以军心涣散,竟被打得溃不成军。项羽追至彭城的东北,汉军为了找一条活路,数十万人的队伍纷纷跳入谷、泗二水逃命,以至死者十余万人之多。向西南撤退的汉军余部,也遭到楚军尾随追击,并在灵璧(今安徽濉溪西)东睢水上,被楚军拦截,又有10余万人跳入睢水逃亡。由于人多拥挤,汉军伤亡无数,以致睢水为之不流。

    楚军以3万之众,围汉王三匝。刘邦突围无路,正在危急之时,突然天气骤变,刮起西北风。顿时,飞沙走石,木折屋掀,天昏地暗。楚军大乱。刘邦趁此机会,带着数十骑突出重围,逃之夭夭。

    彭城之战是楚汉之争的第一次重大战役。项羽回师突袭,以少胜多;刘邦麻痹轻敌,几乎全军覆没。楚军乘胜追击,汉军不得不暂时退却。

    楚军追击刘邦,并派人去沛县取其家室。最后,刘邦的家眷失散,他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雉都在途中被楚军俘虏。项羽将他们置于军中,作为人质。刘邦的儿子刘盈及长女鲁元公主,幸亏在途中巧遇刘邦,并在夏侯婴保护下,才免于落入敌手。

    刘邦自灵璧退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又徙军砀县,并经砀县退至虞县(今河南虞城北),沿途收集败逃的余部,大部分兵力已丧失殆尽。这时,各诸侯王见刘邦大败,也都纷纷背汉投楚。

    这年的五月,刘邦退至荥阳,控制这个通往关中的军事重镇,以便阻止项羽西进。荥阳地势险要,交通便利,北有敖仓,是秦朝留下的关东最大的粮仓,可资利用;西有函谷关,是扼守关中的门户,可为汉军提供兵源和物资。因此刘邦退至荥阳、成皋一线,进可攻,退可守,这里成为刘邦转败为胜的必争之地。

    刘邦在荥阳一面收集诸路散卒,筑甬道取敖仓积粟,以便与楚军对峙,一面由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汉书·高帝纪》),为前线补充大量的兵源。与此同时,韩信亦收兵前来会合,因此汉军的军威大振。

    项羽自彭城西进,在荥阳南的京县(今河南荥阳南)、索亭(今河南荥阳西南)之间,与刘邦发生激战。楚军兵败之后,受阻于荥阳东,与汉军对峙。从此,楚汉之间的争夺战,就在荥阳、成皋一线展开。

    然而,楚汉在荥阳、成皋一线对峙,楚强汉弱,汉军腹背受敌,形势对汉军不利。当时,在正面与汉军相抗的有项羽的主力,威胁较大;背面有章邯困守废丘,从后方威胁着汉军;西北面有司马欣、董翳、魏王豹相继背汉降楚,从北侧威胁汉军;而南面有楚将九江王英布,与项羽有矛盾,所以南侧属亟待争取的力量。刘邦当时可利用的力量,只有占据齐地与项羽对抗的田横,还有活动于楚军腹心地带的彭越。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刘邦曾经问过群臣:“我想拿出关东地区,谁能破楚立功,就把关东分封给他,谁有这个能力呢?”张良回答说:

    “九江王英布是楚的枭将,跟项羽有矛盾,彭越跟齐王正在梁地反项羽,这两个人都可以利用。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托付大事,让他独当一面。如果要平分关东,只要分给这三人,项羽就可以被打败了,”

    张良根据当时的形势,并针对各人的特点,提出英布、彭越、韩信三人可以破楚,实际上为刘邦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争取英布背楚归汉,以削弱楚军而壮大汉军的力量,同时解除汉军南翼的压力;利用彭越继续反楚于梁地,在楚军心腹之地游动作战,以牵制和分散项羽的兵力,减少汉军正面的威胁,造成两面夹攻的局面;至于韩信则可派他北攻魏、赵等地,解除北翼的威胁,以孤立项羽。

    刘邦与张良的谋略既定,就重新部署必要的力量,开始实施这项破楚的计划。

    名家回眸

    项羽本意是在灭了田氏兄弟之后,再举兵西进,迎战刘邦,不料他的如意算盘却被刘邦率先打破。汉高帝二年(前205年)三月,刘邦乘项羽北伐田荣之机,抢先率军自河内南渡平阴津(今河南孟津北),东伐项羽。

    连破魏赵 孤立楚军

    刘邦首先派郦食其劝说魏王豹归降。本来,魏王豹降汉之后,曾经东伐项羽。后来刘邦败于彭城,魏王豹见大势已去,便以“归视亲疾”为名,告假回到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不久就绝断河津渡口,宣布背汉投楚。刘邦为了解除北侧的威胁,派郦食其劝说魏王豹归附,不料魏王豹拒降。

    劝降不成,只好用兵。这年八月,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等人攻打魏王豹。两军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西)与临晋(今陕西大荔东)之间隔河相望。

    魏王豹在河东的蒲坂部署重兵,企图恃黄河天险,阻止汉军从河西的临晋渡河。韩信则巧设疑阵,以声东击西的战术,迷惑魏王豹。他在临晋一带佯设大量兵力,陈列许多渡船,摆出要在临晋强渡黄河的架势。同时,又在北部的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埋伏重兵,制造大量的木瓮,用绳索连接起来,作为渡河的工具。当魏王豹还在蒲坂无忧无虑的时候,汉军却出其不意地渡过黄河,奇袭魏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王豹闻讯,不禁大吃一惊,急忙引兵迎战,却被韩信打得大败。九月,韩信攻占魏地,将俘获的魏王豹送往荥阳,并在魏地设河东、上党、太原三郡。

    韩信平定魏地之后,派人回到荥阳,请求给他3万兵力,准备北攻燕、赵,再东击齐地,以便切断楚军的粮道,与荥阳的汉军主力配合,形成对楚军的钳形攻势,最后孤立并消灭楚军。刘邦采纳这个建议,并派遣熟悉燕、赵的张耳跟韩信一起,引兵北向击赵、代。

    韩信首先攻取代国。当时,陈馀是名誉上的代王,因为他长期留守赵地,辅助赵王歇治理赵国,代国一直由相国夏说代理。刘邦在彭城大败之后,赵王歇与陈馀都背汉降楚,成为刘邦侧翼的威胁。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将兵进攻代国,在阏与(今山西和顺)一举击破代兵,擒获代相夏说。韩信下魏破代之后,刘邦将他的精兵调到荥阳,以加强汉军与楚军的对抗。

    公元前205年10月,韩信与张耳率兵东向,进攻与代毗邻的赵国。赵王歇与陈馀闻讯,立即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西北)屯兵20万,企图阻止汉军东进。

    井陉口地势险要,关隘狭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赵国的谋臣李左车认为,汉将韩信过黄河,俘虏魏王豹,血战阏与,擒获夏说,如今在张耳协助下,汉军士气旺盛,其锋锐不可当。于是,他建议利用井陉口有利的险要条件,出奇兵战胜汉军。他说:井陉口道路狭窄,汉军长途行军,粮草一定还在大军后面,希望给我3万精兵,从小道绝断他们的辎重,赵军深沟高垒,坚营固守,不与汉军进行决战,使汉军进则欲战不能,退则没有归路,在荒凉山野得不到任何接济,用不了10天,就可将韩信、张耳的头送到赵王的面前。

    李左车的作战方案切实可行,但是却遭到了陈馀的反对。陈馀声称不能用诈谋奇计,竟以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为根据,认为韩信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人,他们从千里以外来进攻赵国,士兵早已疲惫不堪,我们如果避而不打,将来再有更强大的敌人,又该怎么对付它呢!诸侯就会说我们胆怯,轻视我们,并发兵进攻我们。因此,陈馀拒不采纳李左车的建议,李左车的作战方案无法实施。

    韩信探知这一情况,心里十分高兴,命令汉军开到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到夜半更深时分,韩信从汉军中精选轻骑2000人,每人手持一面红旗,命令他们从小道绕到山上隐蔽起来,监视着赵军的动静。韩信嘱咐士兵说:“赵军只要见我军撤退,必定会倾巢出动,追击我军。

    到那时,你们就乘虚迅速进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红旗。”

    接着,韩信又派遣一支万人的队伍,作为先遣部队,开出井陉口,背靠绵蔓水,摆成背水的阵势。韩信对先遣部队的将领说:“赵军已经先占据有利的地形,并且修筑了营垒,他们不见我军主力大将的旗鼓,一定不会攻打你们先头部队,因为他们担心一旦攻打你们,我军的主力部队就会 向后撤退。”正如韩信所见,赵军不但没有攻击这支汉军,反而讥笑汉军背水列阵,将自己置于无路可退的死地。

    天刚刚亮,韩信率领汉军人马,竖起汉大将旗号,擂响雄壮战鼓,一路杀出井陉口。赵将陈馀立即命令士卒出击,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激战。

    当两军正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只见韩信、张耳丢旗弃鼓,佯装战败,带着汉军主力朝绵蔓水方向撤退。这时,赵军营垒的士卒全部出动,一面争抢汉军的旗鼓,一面追击韩信和张耳。韩信、张耳与背水列阵的1万先遣部队会合后,再次与赵军展开一场殊死的激战。汉军由于背水作战,前有20万赵军的追杀,后是水深流急的绵蔓水,出路只有一条:与其后退淹死在水中,不如向前拼死求活路。因此,汉军将士勇猛非凡,与赵军展开了拼死战,使赵军无法取胜。

    当赵军倾巢出击、营垒空虚的时候,预先埋伏的2000汉军轻骑兵,立刻乘虚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全部的旗帜,插上2000面汉军的红旗。经过几个回合的厮杀,赵军眼看不能取胜,也无法俘获韩信等人,正想撤回营垒,不料自己的营垒已经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他们不禁大惊失色,以为赵王及将领都被汉军俘虏,顿时军心慌乱,争相逃亡。尽管赵将杀了一些逃跑的士兵,然而已经无法收拾溃散的局面。于是,汉军两面夹攻,赵军全线溃败,陈馀被杀于泜水上,赵王歇成了汉军的俘虏。

    赵国谋臣李左车,受到了韩信特殊的保护。早在汉、赵两军激战之时,韩信即已传令军中,不准加害李左车,能生擒他的将赏给重金。这是因为韩信对李左车的才智格外赏识。战斗刚刚结束,李左车果然被送到韩信面前,韩信亲自为他解缚,待之以师长之礼,并向他请教攻燕伐齐的策略。

    李左车不负所望,对汉军及燕国双方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李 左车认为,汉军英勇善战,连克魏、代、赵,这是它的长处。然而,汉军远征久战,疲惫不堪,以疲倦之师攻打坚固的燕城,恐怕很难短期取胜。

    这样,汉军的弱点就容易暴露,而且粮草供应也必然乏竭。而汉军征服不了弱小的燕国,则齐国势必倾力抵抗。如果燕、齐久攻不下,楚汉的胜负就难见分晓了,这是汉军的弱点。根据这一分析,李左车建议说:如今不如先解甲休兵,稳定赵国,抚恤百姓,犒赏将士,然后陈兵燕国边境,并派人去燕国劝降。燕国迫于汉军的声威不敢不听。燕国归顺了,齐必闻风而服。

    韩信采纳李左车的意见,燕国果然不战而降。于是,韩信派人请求刘邦立张耳为赵王,以便镇抚赵国。刘邦同意照办。

    韩信出奇制胜,接连夺取魏、代、赵、燕诸国,解除了汉军北翼的压力,使项羽越发孤立,也支援了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与项羽的对抗。

    名家回眸

    王立群对韩信如此评价:汉代的韩信是立了赫赫战功却死于皇帝之手的人,原因在于他只琢磨事,不琢磨人。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一生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然其政治上犯了严重错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得罪高祖,最终死于妇人之手。

    英布归汉:汉军南翼威胁的解除

    与韩信北伐魏、赵同时,刘邦根据张良的建议,立即派人南下游说英布,以便进一步孤立项羽。然而,刘邦派往九江的使臣,却在六县(今安徽六安)被供养起来,一连三天,英布都不肯见他们。这位使臣就是刘邦的谒者随何。

    刘邦在彭城大败之后,从下邑(今河南砀山)移军砀县,不久又退到虞县(今河南虞城北)。于是,刘邦对着部属说道:“谁能为我出使淮南,让英布发兵攻打楚军?”又说:只要他在齐国再拖住项羽几个月,我夺取天下就没有问题了。

    刘邦如此重视英布,事情并非偶然。原来,英布自从投奔项梁之后,一直是楚军一位猛将。项梁死后,他成了项羽手下的一名将领,常常跟随项羽冲锋陷阵,出生入死。项羽率军北上救赵,英布被任命为将军。他几次击败秦军,是巨鹿之战的有功之臣。英布骁勇善战,常常以少胜多,为楚军争得了声誉。项羽在新安坑杀20万秦军的降卒,英布就是具体执行者之一。秦王朝灭亡后,项羽率军西进关中,刘邦派兵扼守函谷关,企图拒项羽军于关外,还是英布率先从小道破关而入。所以,项羽分封诸侯,英布战功赫赫,被封为九江王。直到公元前206年八月,英布还根据项羽的密令,派人击杀楚怀王于郴县。英布对于项羽,可谓言听计从,也确实立了不少战功。但是,到了田荣起兵,项羽北上攻齐,命令英布派兵支 援,英布却托病未行,最后只派4000人去应付。刘邦攻占彭城,项羽急如星火,英布又借故有病,不肯出兵帮助。从此项羽恨之,几次派人责备英布,还让英布去见他。英布深惧项羽,不敢前往。因为当时诸侯纷纷起兵,项羽忙于对付,想利用英布的力量,才没有进行军事报复。刘邦想利用英布与项羽的矛盾,因此在彭城战败之后,决定联合英布,共同对付项羽。

    随何知道刘邦的意图,便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出使淮南。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派了20个人,跟随何一起南下。

    随何到了六县,英布让主管膳食的太宰招待他们,却不肯跟随何见面。三天过去了,随何无可奈何,只好先说服太宰,请他帮忙求见英布。

    英布果然被说动了。见面时,随何开门见山,劈头就提出他与项羽的关系。英布毫不犹豫,宣称自己是楚王的臣子。英布言不由衷,随何心中有数。他说:“大王与楚王同是诸侯,却自称是楚王的臣下,无疑认定楚国强大可以‘托国’。”接着,随何列举他们之间的矛盾,指出项羽北上攻齐,英布只派4000人支援,这哪像为人臣子。刘邦攻取彭城,项羽还在齐地,英布本应出兵与项羽会战彭城,但是英布坐山观虎斗,竟不动一兵一卒,也不像为人臣子的样子呀!最后随何一语道破:英布不过名誉上向楚称臣,实际上想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现在不背楚是因为汉弱的缘故。

    为了劝说英布归附刘邦,随何分析了楚汉战争的形势。他认为项羽背盟约,杀义帝,负有不义之名。且楚军深入敌国八九百里,战线很长,以致老弱转输粮草于千里之外,士兵疲于奔命。汉王守成皋、荥阳一带,取用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兵防守边塞。所以,只要汉军坚守不动,楚军进退两难,形势对汉军有利。随何又故作姿态,对英布心甘情愿托身于危亡的西楚表示大惑不解。又说:“只要大王发兵背楚,将楚王再拖住几 个月,汉军就可以夺取天下了。大王归附了汉王,一定会得到裂地封王,九江还是属于大王所有。”经过随何的劝说,英布私下答应背楚归汉。

    当时,项羽的使臣也在九江,住在客舍里,正催着英布发兵助楚。随何见此情景,便直闯客舍,责问项羽的使臣说:“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你们凭什么让他发兵?”随何见机行事,搞得英布骑虎难下,目瞪口呆。

    项羽的使臣正要起身,随何顺水推舟,对英布说:“背楚的事既然已经决定,可以将项羽使者杀了,不能让他跑回去,并赶快跟汉军会合。”英布不再犹豫了,他杀了项羽的使者,并起兵攻楚。

    项羽得知英布叛楚,立即命令项声、龙且发兵攻九江。几个月之后,龙且破英布军,英布担心遭到不测,便与随何一起从小道跑回荥阳。

    公元前204年十二月,英布回到荥阳,刘邦立即召见。当时,刘邦正靠在床上洗脚,表现得十分傲慢,使英布怒不可遏,以致想拔剑自杀。等到英布去住宿地,又别是一番景象,一切帐御、饮食、从官的安排,规格竟与汉王差不多,不禁使英布大喜过望。刘邦使用的这套权术,终于使英布折服了。于是英布派人回九江,率领数千人归汉。

    名家回眸

    刘邦采用分化瓦解的手段,便英布脱离了项羽。英布背楚归汉,壮大了反楚的力量,削弱了楚军的力量,不但使项羽愈加孤立,而且也解除了刘邦在南翼的后顾之忧。刘邦成功地联合反楚的力量,这是汉军在军事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楚汉对峙:两军势力的正面较量

    那时候,汉军在荥阳所修运取敖仓粮食的甬道,几次被楚兵切断,汉军粮食缺乏,项羽大有围荥阳而取之的势头。为了削弱项羽的势力,刘邦曾经与郦食其商量对策。郦食其提出拥立六国贵族的后代,形成六国拥汉称霸的局面,项羽只能臣服于汉。刘邦命令郦食其刻好六国王印,派他去授印。然而,张良断然反对拥立六国的后代,认为这种做法与当时的形势不合;而且六国复立,天下豪杰将各事其主,就没有人再为汉王争夺天下。刘邦听后,下令销毁六国王印。

    公元前204年4月,荥阳战局日趋紧张,楚军发动凌厉的攻势,终于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城里。情况十分危急,刘邦忧心忡忡,被迫向项羽求和。

    他提出的条件是:荥阳以西的地盘划归刘邦,项羽不再向西进攻。但是项羽不答应,使刘邦忧心倍加。陈平建议使用反间计,分化项羽集团的上层核心,从内部瓦解楚军。陈平认为,项羽集团的上层核心,只有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人。项羽为人猜忌信谗,如果能拿出重金,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促使他们自相残杀,汉军就可以乘机大破楚军。刘邦采用陈平的建议,交给他黄金4万斤,让他去办理这件事。

    陈平身负重托,带着重金,派人到楚营活动去了。他们散布流言说:

    钟离昧这些楚军将领,为项王立下了卓着的战功,却得不到分地封王的好处。他们想联合汉王,消灭项氏,然后平分他的地盘。项羽果然中计,对钟离昧等将领大加怀疑。

    项羽疑心重重,竟派使者去汉营,想探听个究竟。为此,陈平特设丰盛的宴席款待,等到一见项羽的使者,用故作惊讶的神态说:“我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原来是楚王派来的使者!”说罢,立即撤去宴席,换上粗简的饭菜。使者回去如实报告,项羽更加怀疑范增通敌。范增建议急速攻取荥阳,项羽不信,也不肯采纳他的意见。范增知道项羽对他怀有疑心,不禁怒火中烧,对项羽说:“天下的大事已经定局,你自己干去,我希望把这副老骨头送回老家去!”范增离开荥阳,因背发毒疮,病死在途中。项羽自恃勇力,刚愎自用,加以好忌信谗,终于把仅有的一个谋士也气走了。

    汉军巧用反间计,分化瓦解楚军上层核心,然而荥阳并未解围。于是,汉将纪信设谋欺骗楚军,使刘邦一行逃离荥阳。

    一天夜里,陈平打开荥阳东门,放出2 000多名妇女,都是顶盔披甲、一身汉军模样的装束。纪信乘刘邦的黄屋车,车前打着汉王的大旗,前呼后拥地出了东门。他们一路高喊:“粮食吃完了,汉王投降啦。”楚军一听,立刻欢呼起来,纷纷拥向东门观看。就在这时,刘邦乘机带着数十骑从西门逃走,只留下韩王信、周苛、魏豹、枞公等人守荥阳。项羽听说刘邦逃出城去,知道受骗,便把纪信烧死了。

    刘邦逃出荥阳,开始从外线牵制楚军,使项羽疲于奔命。他经成皋入关中,在那里招集人马,准备再回荥阳。辕生建议他率军出武关,以便将楚军吸引过来,使荥阳、成皋的汉军得以休息,韩信在河北也能站稳脚跟,然后再北攻荥阳。刘邦采纳这一建议,率军南出武关,向宛县(今河南南阳)、叶县(今河南叶县西南)一带移动。项羽得知消息,果然引兵南下,刘邦坚壁不战。

    项羽分兵宛、叶的时候,在梁地反楚的彭越,从背后猛击项羽一拳。

    彭越率军渡过睢水,与项声、薛公大战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结果薛公兵败被杀。项羽闻讯,只得命令终公守荥阳,他自己则回师东击彭越。

    这给汉军留下了空隙,刘邦乘虚挥师北上,击败终公,再一次占领成皋。

    项羽击败彭越,得知刘邦收复成皋,只好再引兵西取荥阳,杀周苛和枞公,俘虏韩王信,包围了成皋。

    刘邦从成皋北门逃出,与夏侯婴渡过黄河,来到韩信的驻地小修武(今河南获嘉县)。第二天清晨,他自称是汉王使者,闯入韩信、张耳的军帐,夺了韩信的兵权。他命令张耳留守赵国,让韩信招集一部分赵兵去攻打齐国。

    刘邦夺取韩信兵权,兵复大振。这时项羽已经占领成皋,正想继续西进,刘邦派兵在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南)设防,阻截楚军西进的去路。

    这年八月,刘邦采用郎中郑忠之策,高垒深堑,不与楚军交锋,然后派刘贾、卢绾率2万兵力,数百骑,渡过白马津(今河南滑县东北),深入楚国的腹心之地,联合彭越烧毁楚军粮草,断绝楚军的粮食供应。

    接着,彭越攻城略地、连取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等17城,项羽被迫再一次引兵东征。汉军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迫使项羽往返奔走,搞得项羽精疲力竭。

    公元前203年10月,当项羽和彭越正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刘邦发兵围攻成皋,楚将曹咎坚守不战。刘邦为了激怒曹咎,逼他出战,就派士兵在城下辱骂。曹咎忍不住了,率军渡汜水出击。这时,汉军突然发起攻击,大破楚军于汜水上,曹咎、董翳、司马欣被迫自刭。刘邦击败曹咎,引兵渡过汜水,再一次收复成皋,屯兵于广武(今河南温县东),就食敖仓积粟。

    刘邦夺取成皋之后,又在荥阳东击败楚将钟离昧,并将楚军紧紧包围。成皋、荥阳先后告急,项羽攻下梁地十余城,被迫从梁地赶回,两军在广武对峙数月之久。

    几个月以后,楚军粮草匮乏,难以支持。项羽以烹杀刘邦的父亲相威胁,要刘邦投降,最后因项伯劝阻方罢。

    楚汉相持数年,人民深受战祸之苦,连项羽本人也被拖得疲惫不堪。

    他表示愿与刘邦决一雌雄。刘邦回答说:“我宁可斗智,不能斗力。”楚军壮士几次出营挑战,都遭汉军射杀,刘邦不予应战。

    有一次,项羽和刘邦在广武阵前对话。项羽要跟刘邦独身交锋,刘邦以“十大罪状”指责项羽,结果胸部中箭受伤。后来,刘邦因伤势严重,转移到成皋养伤。

    尽管如此,刘邦在军事上已经逐步取得了主动权,楚军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刘邦转移成皋之时,韩信一举破齐,给了项羽更大的压力。

    名家回眸

    自从楚汉在荥阳、成皋一线对峙,双方的争夺战就进入了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刘邦在荥阳正面吸引住楚军主力,使汉军北翼的韩信,比较顺利地连取魏、赵、燕,南翼亦争取英布归汉,并举兵攻楚。南北两翼的一系列胜利,有力地支援了刘邦与项羽的对峙。但是,楚军主力集中在荥阳前线,因此楚汉两军在荥阳正面的争夺,依然十分吃紧。

    鸿沟为界:楚汉均势的转化

    刘邦到成皋养伤之时,韩信大破齐师,一举夺取了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与此同时,刘邦派到齐国劝降的郦食其,也遭遇烹杀之祸。

    原来,当彭越攻取梁地17城,项羽被迫率军东征的时候,成皋、荥阳一线的形势有利于汉军。当时郦食其以为燕、赵已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下,就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前往齐国劝降,刘邦同意。

    郦食其到达齐国,软硬兼施,终于说服齐王田广。那时候,田广听说韩信领兵攻齐,早已派齐将华无伤、田解屯兵历下(今山东济南市),以阻止汉军东征。他为了保全齐国,便接受郦食其劝降,下令撤去历下一切守备,终日与郦食其饮酒作乐,却不知韩信正进兵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

    韩信在小修武被夺兵权之后,又奉命招集数万赵兵,开始东伐齐国。

    他还没有渡过平原津,得知田广已经归附汉王,就准备停止进军。然而,在范阳说客蒯通的怂恿下,他又渡河继续东进。

    公元前203年10月,韩信率军袭击历下,大破齐国守军,直逼齐都临淄。田广大惊失色,以为郦食其出卖自己,下令将他烹杀。接着,田广率兵逃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并派使者向项羽讨救兵。其他齐国官员,也纷纷逃亡。

    韩信攻取临淄,立即乘胜前进,追击田广于高密。项羽听说韩信举兵破齐,而且将南下攻楚,便派龙且、周兰率20万楚军,赶赴齐国救援,与田广会合于高密。当时有人劝说龙且,汉军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不如深壁不战,断绝汉军给养,迫使它不战而降。龙且狂妄轻敌,企图占领齐地,竟然充耳不闻。

    不久,齐楚联军与汉军在潍水两岸摆开了战阵。一天夜里,汉军准备好1万多条口袋,装满沙子,在潍水上游投囊堵水,使下游河水变浅。接着,韩信引兵渡水,龙且率军迎战。当汉军半渡潍水时,韩信佯装战败,命令全军向后撤退。龙且一看,喜出望外,立即举兵尾追。这时,韩信下令掘开上游沙袋,汹涌的河水猛烈袭来,使大半的楚军无法渡水。于是,韩信急令出击,将楚军打得落花流水,龙且兵败被杀。在潍水东岸的楚军,见势不妙,也纷纷逃散。

    田广闻讯出逃,韩信追至城阳(今山东莒县一带),将他活捉。与此同时,汉将灌婴俘虏齐将田光,占领了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又大败齐将田横于赢县(今山东莱芜西北),田横被迫逃归彭越。接着,灌婴又击杀齐将田吸于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曹参击杀齐将田既于胶东(今山东莱西西南)。至此,汉军占领全部齐国。

    韩信平定齐国后,派人带信去广武,请求刘邦立他为“假王”(代理齐王)。韩信认为,齐国伪诈多变,一向反复无常,南边又与楚相连,请立假王镇守,以稳定这一地区的局势。刘邦为此大怒。但当时楚、汉相持,前途未卜。为了避免发生变故,刘邦派张良带着印绶去齐国,立韩信为齐王,同时征调韩信的队伍攻打项羽。

    韩信迅速平定齐国,歼灭龙且20万援军,完成了在战略上对项羽的钳形包围,改变了楚汉长期以来在军事上势均力敌的态势。难怪项羽听说龙 且兵败战死,不禁大为惊恐。韩信对于改变楚、汉均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挽回败局,争取韩信,项羽派武涉前往齐国,劝韩信背汉归楚。

    武涉到达齐国,一面离间韩信与刘邦的关系,一面力劝韩信归楚。他说当今楚汉相争,韩信的地位举足轻重,“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史记·淮阴侯列传》)。他劝韩信与项羽议和,可以三分天下,成一方之主。但韩信不肯背汉,表示对刘邦“虽死不易”(同上)。

    武涉走后,又来蒯通。蒯通认为韩信所处地位特殊,助汉则汉胜,佐楚则楚胜,楚汉胜败取决于韩信。他劝韩信另立门户,“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表示:他对刘邦,不能向利而背义。总之,韩信在楚汉决战前夕,几经说客离间而不背汉,打破了楚汉均势而有利于刘邦,终于促成刘邦夺取楚、汉战争胜利的果实。

    当时,韩信据有魏、赵、齐,并进兵击楚,从北翼给予项羽巨大压力;被刘邦立为淮南王的英布,则从南翼威胁楚军,成为项羽的劲敌;彭越继续游击于梁地,断绝楚军的粮草,又使项羽的后方受到骚扰;而刘邦前据荥阳、成皋、敖仓一线险阻,后有富庶的关中,兵源和粮草充足,荥阳以西被刘邦牢牢控制。形势发展正如当年张良所说的,韩信、彭越、英布可以破楚,如今果然使项羽处于孤立无援、西进无望、后退无路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被迫议和。公元前203年8月,楚汉双方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荥阳东南)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属楚。

    项羽释放太公、吕雉之后,撤兵东归。在这关键时刻,张良、陈平提出乘胜追击、消灭项羽的建议。楚汉的大决战,终于开始了。

    名家回眸

    李白的《梁甫吟》里有:“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这里的高阳酒徒,就是郦食其。指挥楚汉如旋蓬,那是何等的潇洒。旋蓬一词意指随风旋转的蓬草,表示轻而易举。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成郦食其戴个斗篷,指挥各个方向,忙得团团转,却一点都不慌乱,就如同李敖说演讲得左右顾及,因此转来转去像个电风扇,郦食其转得旋起来了。毛泽东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给李白的诗加了四句:“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这四句讲的是郦食其是怎么死的,而李白的诗则是讲郦食其是怎么狂的。

    垓下会战:项羽政权的灭亡

    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率汉军东进,追至阳夏(今河南太康)南,暂时驻扎下来。他命令韩信、彭越率军到固陵(今河南太康南)会师,共同追击项羽。但是,当刘邦进兵至固陵时,却不见韩信、彭越的一兵一卒。项羽见刘邦孤军深入,当即挥师回击,大败汉军于固陵。汉军失利,只好暂时撤退,坚壁自守。诸侯不听调遣,刘邦无可奈何,向张良讨对策。

    张良认为,楚军眼看将要败亡,而韩信、彭越还没有封地。他们按兵不动并不奇怪,如果能跟他们共分天下,他们就会立即率兵会合。

    根据张良的建议,刘邦同意将陈县(今河南淮阳)以东到海的地区划归韩信,将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的地区划归彭越,使他们各自为自己的利益而战。韩信和彭越得到预许封地之后,立即率军南下与刘邦会合。

    不久,汉将刘贾南渡淮水,包围了寿春(今安徽寿县),又派人诱降楚将周殷。周殷果然背楚归汉,并且率领九江兵,迎接正在九江作战的英布,然后与刘贾军会合。这样,项羽南逃的去路,就被汉军切断了。

    项羽在固陵大破刘邦之后,即向东南撤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刘邦紧追不舍。各路诸侯兵,如韩信、彭越、英布、刘贾、周殷等,也都来垓下会师。楚汉两军在力量对比上,汉军明显占绝对优势。汉军以韩信为主力,亲自率30万大军,担任正面主攻的任务。韩信的部将孔藂(一作孔熙)为左翼,另一部将陈贺为右翼,他们配合主力军作战,兵力大约20万。当时刘邦为中军,指挥并接应前线;周勃和柴武居后,作为汉军的后卫。加上这两部分的兵力,汉军至少有五六十万兵力,而项羽仅有10万之众对阵,双方力量对比相当悬殊。但是战幕拉开之后,韩信首战不利,孔藂和陈贺立即从左右两翼纵兵袭击楚军。项羽经不住两面突击,受挫失利,韩信乘势给予一击,最后项羽大败而逃。于是,汉军及诸侯军以重兵将项羽层层包围。

    一天夜里,从四面传来一阵阵楚歌,项羽大惊,眼看大势已去,便带着800余骑突围南走。天刚亮,汉军发现项羽连夜南逃,派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时,只剩下100余骑,又继续退至阴陵(今安徽淮南市东),项羽因迷路而陷入一片沼泽地,终于被汉军追上。于是,项羽引兵东向,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只剩下28骑,汉军追兵有数千人之多。项羽自知无法逃脱,便将仅有的28骑分为四队,作最后拼杀,向 四面突围。他率先冲向汉军,斩杀汉军数百人。

    最后,项羽退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边,准备渡江。乌江亭长告诉他,如今只有一条船,汉军无船可渡,催他赶快上船。项羽因当年率江东8000子弟西击秦军,至今没有一人生还,不肯渡江。他把乌骓马赏给亭长,与汉军展开肉搏战,又相继杀死数百人。最后,他身负重伤,自刎身死。这位驰骋沙场,叱咤风云,曾为灭秦建立卓着战功的西楚霸王,就这样结束了他的悲剧性的一生!

    名家回眸

    楚汉议和结束,刘邦以为大功告成,准备班师西归。张良和陈平认为:如今汉有大半个天下,诸侯无不归附,而楚兵疲、食尽,这是灭楚的好时机。现在放下不打,将留下无穷的后患。他们建议乘胜追击,不给项羽喘息的机会,刘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