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革命-通则无病,防癌需要保证经络气血的畅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通则不痛”,“通则无病”。在中医看来,癌症的发生和经络、气血有关,经络淤滞、堵塞,气血不流通,癌症就容易登门造访;经络畅通,气血动力十足,运转正常,则百病不侵。因此,要想预防癌症,就要保证经络气血的畅通。

    防癌,保证经络的畅通很重要

    当癌症袭来时,任何治疗手段都只能算是补救措施,即使补救有效,也难以让身体恢复到最好的状态了,所以做好癌症的预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经络不通是患癌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预防癌症就要保证经络的畅通。《黄帝内经》记载:“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是联系全身的网络系统,就像我们城市的道路系统,也像地下的供排水管道系统,纵横交错,把全身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人体的各种气血精微物质和各类信息都是通过这个网络系统传送、传播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具体而言,经络有以下作用:

    1.联络脏腑,沟通全身

    经络学说认为,正是依靠着经络的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才构成一个整体,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来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

    2.运行气血,营养脏腑

    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重要通路,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脉,古人认为就是血脉,认为其在人体内循环无端,与现代医学中的血液循环有相似之处。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人体重要的两种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气是营气和卫气,营气行于脉中,而卫气行于脉外,通过经络系统使营卫之气分布周身。当外邪侵袭人体时,经络系统起相应的反应,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维持机体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和平衡。

    经络可以控制人体的一切功能,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作用,也就是说,生命是否存在,决定于经络;疾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经络活动出了问题;疾病之所以能得到治疗,也是由于经络的作用。

    经络是人体的一条通道,是气血的通道,具有神奇的功效,要预防癌症,就必须保证经络的畅通。

    经络也有作息时间:要顺应,不要对抗

    人体生物钟都有作息时间,到什么点做什么事,按着规律来,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人也才会少生病。经络作为人体的一部分,也有它的作息时间,要想保证经络的畅通,预防癌症,就要顺应经络的作息时间,不要违逆。

    1.胆经——子时当令

    胆经是体内循行线路最长的一条经脉,它从人的外眼角开始,沿着头部两侧,顺着人体的侧面向下,到达脚的小趾和小趾旁倒数第二个脚趾(次趾),几乎贯穿全身。

    敲胆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子时,也就是夜里的11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是胆经当令,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经常熬夜的人应该有体会,到夜里11点钟的时候,觉得很有精神,还经常会觉得饿,这就是胆经当令,胆主生发,阳气在这时候开始生发了。但是大家一定注意,不要觉得这个时候精神好就继续工作或者娱乐,而最好在11点前就入睡,这样才能把阳气养起来。每天敲胆经300下,胆经顺畅了,人所有的忧虑、恐惧、犹豫不决都随着胆经的通畅排解出去了,该谋虑时谋虑,该决断时决断。

    2.肝经——丑时当令

    肝经起于脚大拇指内侧的指甲缘,向上到脚踝,然后沿着腿的内侧向上,在肾经和脾经中间,绕过生殖器,最后到达肋骨边缘止。

    肝经在凌晨1~3点的时候值班,也就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体的阴气下降,阳气上升,所以应该安静地休息,以顺应自然。另外一个养肝气的方法就是按摩肝经,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在凌晨1~3点的时候起来按摩肝经,怎么办呢?可以在晚上7~9点的时候按摩心包经,因为心包经和肝经属于同名经,所以在晚上7~9点时按摩心包经也能起到刺激肝经的作用。

    3.肺经——寅时当令

    手太阴肺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条经脉,它起始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然后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归于肺脏。再从肺系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下行,走在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走向大鱼际部,沿边际,出大指末端。它的支脉交手阳明大肠经。

    我们知道,肺为娇脏,很容易出现问题,当肺的正常功能失去平衡时,就会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方面的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病。所以,我们要格外爱护肺经。

    按摩肺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早上3~5点,这个时辰是肺经经气最旺的时候,但这时候正是睡觉的时间,所以可以改在上午9~11点脾经旺时来按摩,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4.大肠经——卯时当令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通过合谷、曲池等穴,向上会于督脉的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隔,入属于大肠。

    大肠经当令的时间是早上5~7点,这时候大肠经运行最旺盛,按摩效果也最好。大肠经很好找,你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过来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肠经。敲时有酸胀的感觉。

    5.胃经——辰时当令

    胃经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支,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胸部、腹部和腿外侧靠前的部分。胃经在辰时当令,就是早晨的7~9点之间,这段时间一定要吃早饭,因为这个时候太阳一般都升起来了,天地之间的阳气占了主导地位,人体内也是一样,处于阳盛阴衰之际,这个时候人应该适当补充一些阴,而食物就属阴。

    6.脾经——巳时当令

    脾经的循行路线是从大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经核骨,向上沿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然后沿小腿内侧,与肝经相交,在肝经之前循行,上膝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再通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

    当脾经不通时,人体还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如身体的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线路会出现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或者全身乏力,疼痛、胃痛、腹胀、心胸烦闷、心窝下疼痛;另外,还有舌根发强、饭后即吐、流口水等。

    以上症状都可以通过脾经去治,最好在脾经当令的时候按摩脾经上的几个重点穴位,如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上午9~11点正处于人体阳气的上升期,这时疏通脾经可以很好地平衡阴阳。

    7.心经——午时当令

    按摩心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午时,即11~13点,这个时候人的阳气达到最盛,然后开始向阴转化,阴气开始上升。这时人们最好处于休息状态,不要干扰了阴阳的变化。中午吃完饭小睡一会儿,即使睡不着闭着眼睛休息一下也是很好的。

    心经起始于心中,出于属于心脏的系带(心系),穿过膈肌,经于小肠。它的一条分支从心系分出,上行于食道旁边,连系于眼球的周围组织;另一条支脉从心系五行至肺,向下是手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之后,向下到肘内,沿着臂内侧后深,到腕后豌豆骨部进入手掌内后边,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接手太阳小肠经。

    8.小肠经——未时当令

    下午1~3点(未时)是小肠经当令,这段时间小肠经最旺,它的工作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进行分配,将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入脾脏。因此,中医里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有热的人,这时会咳而排气。

    小肠经当令时,人体主要是吸收养分,然后重新分配,以供下午的消耗,因此,我们应在午时1点前用餐,而且午饭的营养要丰富,这样才能在小肠功能最旺盛的时候将营养物资充分吸收和分配。

    小肠经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去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去肘内侧两骨之间,向上至肩部。

    9.膀胱经——申时当令

    在中医里,膀胱经号称太阳,是很重要的经脉,它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下午3~5点为申时,这是膀胱经当令的时段。在申时,膀胱经很活跃,它又经过脑部,气血也很容易上输到脑部,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学习。

    10.肾经——酉时当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小孩子的志气特别高,他们会憧憬着长大了当科学家、发明家。孩子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志向,是因为肾精充足。如果孩子年纪轻轻就委靡不振,甘于平凡,那可能是肾经不通,父母要及时帮孩子按摩肾经。

    肾经的具体循行路线是:由足小趾开始,经足心、内踝、下肢内侧后面、腹部,止于胸部。孩子的肾经如果有问题,生理上通常会表现出口干、舌热、咽喉肿痛、心烦、易受惊吓,另外,还有心胸痛、腰、脊、下肢无力或鸡肉萎缩麻木、脚底热、痛等症状。

    每天下午5~7点,也就是酉时,是肾经当令的时间,有上述症状的人,可以考虑在此时按摩肾经。

    11.心包经——戌时当令

    心包经是从心脏外围开始的,到达腋下三寸处,然后沿着手臂阴面中间的一条线,止于中指。晚上的7~9点,即戌时,是心包经当令的时刻,心情经常不好、郁闷的人,这时候沿着心包经的循行路线拍打拍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2.三焦经——亥时当令

    三焦经围着耳朵转了一圈,耳朵的疾病通常找它。我们知道五脏六腑不是孤零零地悬在那里,一定要有个东西将它们连缀起来,三焦经就是连缀五脏六腑的这个系挂、这个网膜,所以三焦经一定要通畅。如果三焦经不通,出现病症的话,首先就会影响到耳朵。

    此外,大多数胖人三焦经是阻塞的,而且这种阻塞的情况通常都在其没有真正肥胖的时候就出现了。三焦经的阻塞,使得经络中的组织液流动出现了障碍,导致垃圾的堆积,长时间的垃圾堆积最终形成了肥胖。

    晚上9~11点(亥时),这段时间是三焦经当令,此时敲打三焦经,可以防治有关耳朵的疾病。

    任督二脉一通,天下无敌

    任脉和督脉,属于奇经八脉里的东西,对于人体来说,这两条经脉是最重要的。

    “任”有担任、任养之意。任脉是统领所有阴脉的,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血津液都是任脉管理的,所以它也被称为“阴脉之海”。而督脉统领人体所有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所以它被称为“阳脉之海”。

    任脉统领人体所有的阴经,督脉统领所有的阳经。按照阴阳理论,男为阳,女为阴,男人的生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督脉决定,而女人的生育能力由任脉决定。

    武侠小说常将打通任督二脉当成功力提升的一大要件,用中医理论来分析,这两条重要经脉对保健确有功效。人体有病往往是任督二脉不通,所以打通任督二脉对预防癌症、维护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怎么打通呢?道教里的内丹功——小周天的修炼就是在任脉和督脉上炼的,我们不妨学习一下。

    1.调形

    调形就是调身,把身体的姿势调整好了。

    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两腿与肩同宽,自然垂放在地上,两手四指交叠,劳宫穴相对,拇指相接触,放在下丹田的下方;头正,颈松,含胸拔背,胸要微微地内收,背要挺拔;下颌内收,头不要抬起,两眼先平视,然后微微闭上。

    2.调息

    即调整呼吸,调呼吸的时候要只关注呼气,不要关注吸气。

    首先让每次呼气都呼到中丹田、膻中穴的位置。随着呼气,每呼一次气下行到中丹田一次,这样,中丹田慢慢地就会有感觉了。中丹田微微发热,有气感了,再继续往下炼。随着呼气,气下行到下丹田。下丹田随呼气和吸气自然地收缩、隆起。先有意地去加大腹部的收缩、隆起,随着下丹田的气感增强,就不要再用力了,最后是自然而然地呼吸,不要刻意关注。

    3.调神

    其实,调神贯穿于修炼内丹功的全过程中。首先一开始要排除杂念,心神清静,然后集中意念。当气行到下丹田时,意念想到下丹田的位置微微发热;然后,再意想下丹田里的精气在慢慢转动,精气充满下丹田,充满整个腹部,然后慢慢温暖、慢慢发热,并越来越热。下丹田精气充满、温热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炼,因人而异。

    下丹田有气感,非常重要。只有等到下丹田有了很强的气感,才能接着往后炼,沿着督脉开始往上行走;气行走到下关,也就是在命门穴和阳关穴之间,这个位置也微微发热;有了气感以后,继续往上面炼,炼到中关也就是夹脊穴的位置;这个位置有了气感了,再继续往上炼,就到了上面的上关,也就是玉枕穴的位置;这里有气感了,再继续往上到头顶——百会穴;从头顶百会穴继续往下,先到上丹田,两眉之间微微地发热、发胀;上丹田有了感觉,继续往下行,这样,人中跟任脉连在一起,像这样不断循环,就打通小周天了。

    打通了小周天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在修炼的时候,如果没有感觉,不要着急,也不要刻意去用力,这是自然而然的。总之,要把握火候。

    保障穴位正常工作的方法

    如果把经络看成公交车线路,那么穴位就是公交车的各个停靠点,是车站,而要想让整个线路都通畅运行,首先要保障公交车站点不发生拥堵、滞留。对于人体来说,要保证经络畅通,就要让穴位正常工作。

    怎么办呢?经常按摩刺激人体的穴位,主要方法有:

    1.按摩法

    最简单有效的按摩手法有3种:

    1)点揉穴位:用手指指肚按压穴位。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能空出一只手来就可以。

    2)推捋经络:推法又包括直推法、旋推法和分推法。所谓直推法,就是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指指腹在皮肤上作直线推动;旋推法是用拇指指腹在皮肤上作螺旋形推动;而分推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点向两侧方向推动。比如走路多了,双腿发沉,这时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推的就是脾经和胃经,脾主肌肉,推脾经、胃经可以疏通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的效果。

    3)敲揉经络:敲法即借助保健锤等工具刺激经络的方法。用指端或大鱼际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即为揉法。这种方法相对推捋来说刺激量要大些,有人甚至提出敲揉比针灸效果还好。

    2.艾灸法

    艾灸法是中国民间养生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它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孔子当年就“无病而自灸”,把艾灸作为自己日常保健养生之法。

    艾灸的通常用法就是将艾条点燃后,用点火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意在取其火气。此法是一种补法,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疏通经络,重要的穴位要常按

    有人问:人体那么多穴位,怎么记得清楚?即使都记住了,那也按摩不过来啊?的确,人体有成百上千个穴位,要想一一记住并对其按摩刺激,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采用拍拍打打的方法,闲下来的时候用两手拍打身体,这样无形中就会刺激到很多穴位。

    对人体来说,有几个穴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下:

    1.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心处,是肾经的首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耳鸣、肾炎、阳痿、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等。

    2.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手心处,这个穴位很好找,把手自然握拳,中指所停留的那个地方就是劳宫穴。劳宫穴属于火穴,肚子着凉了,膝盖不好、老寒腿,就可以用手心去焐这些地方,这样你会舒服很多。另外,如果你在一些场合觉得紧张,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时,不妨按按左手的劳宫穴,它可以帮助你找回从容自信的感觉。

    3.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点,正中心的心窝处,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是心脏这个君王的臣使,可以令人产生喜乐。如果膻中穴不通畅,人就会郁闷,这对身体是不利的。在西医里,膻中穴就是胸腺,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从人出生以后它就会慢慢退化,所以我们要经常按摩刺激这个穴位,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4.人中

    人中位于鼻子和嘴巴之间,是脸部一个很重要的穴位。

    人中是任脉和督脉交汇处,在古代这个穴位叫“寿宫”,就是说长寿与否看人中;还有叫“子停”,就是将来后代发育的情况如何也要看人中,也就是说人中是阴经和阳经的沟渠,通过它可以看出阴阳的交合能力如何。

    人突然晕倒时,有个急救措施就是掐人中,很多时候,晕倒的人会苏醒,这是因为人突然晕倒时掐人中就是通过刺激这个穴位,使其阴阳交合,从而苏醒。

    5.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部,在两耳郭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它与脑联系密切,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锻炼,可激发人体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阴挺等症,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6.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所以凡是颜面上的病,比如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疾病等都可以通过按揉刺激合谷穴使疾病减轻或消除。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

    这里顺便提一下该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直上直下地按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此穴位的疗效。

    7.三阴交

    三阴交位于足内踝上3寸,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点,具有健脾和胃、补调肝肾、行气活血、滋阴生津、疏经通络的作用。按摩三阴交可治腹胀、肠鸣、脘腹疼痛、饮食不化、泄泻、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子宫脱垂、经闭、不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尿、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失眠、下肢痿痹等疾病。

    8.四白穴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凹陷处。有个简单的取穴方法是: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

    按摩四白穴有预防皱纹、改善皮肤的功效,而且还能很好地预防眼病,如近视、青光眼等。可治疗目赤痛痒、目翳、眼睑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指压该穴位,能提高眼睛机能。

    9.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重在补肾,具有明显的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10.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部的背侧,大拇指与第二个脚趾的中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因此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此外,按摩太冲穴可治疗感冒,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跟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甚至痊愈。

    11.中脘穴

    中脘穴,号称胃的“灵魂腧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此穴主治各种胃腑疾患,适宜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

    12.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经常按摩内关穴可治疗心痛、心慌、胸闷、气短、呕吐、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肘臂挛痛、手麻等疾病,并可预防各种心脏病,增强心肺功能。

    13.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经常按摩刺激它可以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并对阳痿、脊强、遗精、腰痛、肾寒阳衰、四肢困乏、行走无力、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4.会阴穴

    会阴穴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顾名思义,会阴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此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

    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同时还可治疗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尿频、溺水窒息等症。

    15.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当然这里的“三寸”指的是人四个手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因人而异,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我们知道,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脏器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人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穴能担此重任,按摩该穴,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因此它也是人体长寿的重要穴位。

    16.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腹中部,脐中央。经常按摩神阙穴,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泻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做好保养工作——通经络,防癌症

    经络防治癌症的功效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保养经络,让它畅通无阻。

    有人对经络的保养问题作了一个比喻:经络就像道路,生活习惯就如道路上的红绿灯,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就是这些红灯,红灯的停止是为了绿灯的畅通。这是多么形象且生动的描述啊,在我们的一生中,处处都设有红灯,如大量吸烟、长期贪杯、纵欲风流、长期熬夜、饱一顿饥一顿、暴饮暴食、情绪总处在极度紧张和疲惫的状态中以及各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习惯,这些红灯会堵塞你的经络。处处闯红灯,你的健康之路还能走多远?你的身体将比交通堵塞的道路还要糟。所以,保证经络畅通,预防癌症,就要起居有常,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节制。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手足天天温暖,经络才能畅通无阻

    一到冬天,很多人都会有手脚冰凉的毛病,需要带很厚的手套、穿很厚的棉鞋才能稍稍缓解寒冷,这其实就是经络运行不畅造成的。我们知道,经络的根在脏腑,而末梢在指趾,这样天地的寒气就会从我们的手足进入我们的身体。但是,经络气血在体内的正常流通是需要恒定温度的,中医认为寒则凝,就是说,寒气会让经络气血流通不畅。如经络轻度堵塞,就会使人患感冒、头痛等病;如果手足长期接触寒气,经络严重堵塞的话,就会得腱鞘炎、关节炎等疼痛难忍又很难痊愈的病。寒气一般都是从手、足、口进入人体的,比如经常吃生冷的东西、冬天经常用冷水洗东西、平时爱打赤脚等,这些生活上不注意的小细节都会让寒气有机可乘,侵犯人体经络,使人患病。

    所以,要注意手足的保暖,炎热的夏天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屋里,冬天要注意戴手套,杜绝寒凉的食物,平时要用热水泡脚。“严防死守”住这些寒气入侵的门户,我们的经络就能畅通无阻,生机勃勃。

    2.胃肠清洁了,经络才会正常工作

    随着生活越来越安逸,很多人生活无规律、饮食无度,加之运动量太少,不同程度上存在胃肠不洁的问题,尤其是那些长时间坐在写字楼里的上班族患上胃肠疾病的几率更大。究其根源,就是胃肠不洁造成了经络的淤阻,经络不通,必然会生病。

    要想保持胃肠清洁,首先要保证饮食的卫生,即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要干净。很多人都知道严重的食物中毒会使人致死,却不知道饮食不卫生就等于慢性的食物中毒。经络畅通的人,吃完不干净的食物马上就会有反应,如腹痛、呕吐、拉肚子等。但如果经常吃不干净的食物,体内的经络对那些细菌已经习以为常,就会把它们误认为是身体的一部分,不再对抗它们,于是,这些人即使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身体也没反应。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体内经络里的毒素就会越积越多,最终导致经络淤阻,体质下降,疾病也就产生了。因此,那些经常在外面吃饭,又很久没拉肚子的人要注意了,有可能你体内已经蓄积了不少毒素。不过你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坚持每天敲胃经,就可以增强胃肠抵抗力,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就可以保证经络的畅通。

    其次,要清理宿便,保持肠道清洁。有数据显示,当代都市人与20年前相比,排便量减少了20%左右,肠道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压力。身体里的毒素会越来越多,淤积于经络,导致经络不通,身体也就变成了酝酿疾病的沃土。

    因此,如果有宿便,就必须清理。清肠排毒方法有很多种,有饮食排毒、运动排毒、断食排毒和精神排毒等。

    饮食排毒:多喝水,多吃膳食纤维、蔬菜和水果。

    运动排毒:只要坚持运动,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排毒效果。

    断食排毒:断食并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禁食固态食物,另以清水代之。

    精神排毒:赶走抑郁、焦虑和压力,保持乐观、开朗、心情舒畅。

    胃肠清洁了,经络才会畅通,才会正常工作,这样,疾病自然会远离我们的身体。

    全方位的经络保养除了要注重日常健康的生活起居、合理的饮食结构、正确的经络锻炼与保健外,还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但不管是身体保养,还是精神保养,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强化人们的健康状况,以达到长寿的目的,实际上它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另外,对经络的保养还要遵循十二经络的运行规律,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保养效果。

    防癌的重中之重:保持气血畅通

    中医认为,人类只要能够维持一个气血循环的状态,就可以生机无穷,但若在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失去了平衡,也就是气血不能循环也不能自行恢复时,就会患病,中医谓之“气滞血淤”。

    血液我们都很熟悉,它是生命之海,人体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如果说生命是烛光,那么血液就像蜡烛融化后的蜡油,当蜡油不能顺畅地供给时,烛光将随之变得微弱以致熄灭。人的生命也是一样,随着人体血液的淤滞或者消耗,身体会出现种种问题,生命也将枯萎。

    相对来说,气就比较难理解了。它是人体内一种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人体绝大部分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它的参与和推动实现的。人体内的气无处不在,它好像一支军队保护着整个国家。

    归纳一下,气对人体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推动作用。气可以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第二,温煦作用。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保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第三,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既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又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把邪气驱除出去。

    第四,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第五,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血是构成机体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一个人如果气血流畅、旺盛,正气就足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可以百病不生、健康长寿,所以预防癌症保证气血的充足、畅通是很重要的。

    动力十足,气血才不会淤滞

    气血充足了,人看上去才会精神,身体也才会健康,相反,一个人如果总是气虚、血虚,气血不足,那就很容易生病,癌症也可能会找上门。

    如何判断自己的气血是否充足,又该如何补足气血呢?

    判断人体气血是否充足,有几个小窍门:

    1.看眼睛

    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头发

    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3.看耳朵

    现在人的耳朵小,看上去越来越僵硬,而且形状上看上去有些变形,就是孩子和年轻人也很少能看到圆润、肥大、饱满的大耳朵了。而这些大耳朵在老人们身上很多见,这说明以前人的身体素质明显强于现代人。

    小孩子的耳朵看形态,大人除了形态,就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它代表人的肾脏功能开始衰竭,就要注意了。

    4.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5.看手

    从手看人体气血足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指甲上的纵纹:这种现象只会发生于成人手上,小孩不会有的。当成人手指甲上出现纵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说明身体气血两亏,出现了透支,是机体衰老的象征。

    半月形: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手的温度: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

    青筋: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不足。

    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横纹的地方纹路多、深,就代表小时候营养差、体质弱、气血不足。成年后,这类女性易患妇科疾病,男性则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风等症。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只要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就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说明气血充足。

    6.看牙龈

    小孩子不明显,主要是成人。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7.看运动

    如果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况,就说明气血不足,而那些运动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的人就很好。

    气血充足了,它才会有力量,有动力循环往复地工作,如果你属于气血不足一族,就需要注意补气养血了。

    8.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属于血亏。

    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你已经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的气血处于孱弱不足的状态,那么就需要及时补气养血。这里提供一些补气血的小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补气法

    《黄帝内经》里说“百病生于气”,人生病和“气”的变化有关,而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喜、怒、惊、恐、悲等几种情绪。

    怒则气上:人发怒的时候,气是往上走的,怒气上冲,脑血管就会破裂。中医有个应对的方法叫“十宣放血”,就是用针把十个手指尖挑破放血,这样能减轻头部的压力。

    喜则气缓:人如果过度欢喜就会出现心神涣散,气就会散掉,老年人逢年过节时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气往外散,再加上过节吃点好东西,脾胃之气不足,心脏病就很容易发作。

    恐则气下:生活中,我们常说有人吓得尿裤子了,就是“恐则气下”的一个典型表现。人受到惊吓或过于恐惧时,气就会往下走,人体一下子固摄不住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

    惊则气乱:人突然受到惊吓时心会无所依,神无所附,虑无所定,慌乱失措,气机紊乱。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的话,人体之气就会凝滞不通,影响消化,久而久之,脾胃就会出现问题;悲则气消,中医认为,一哭就神魂散乱,气就会短,哭的时候,越哭气越短。

    综上所述,情绪可以影响人体之气,所以养气首先要节制情绪,不可过喜、过忧、过愁、过悲等。

    把呼吸放慢也是一种有效的养气方法,当然这里的慢不是指一大口气一大口气地呼吸,而是开始可以有意地呼吸和吸气,渐渐地不用太在意呼吸本身,要把注意力放在下腹部,关注腹部的升降起落就可以了。升起的时候腹部隆起到顶点,收缩时也要收缩到极点。慢呼吸就要做到:一呼一吸要到头;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称;要细微,不要粗猛。简单一点说就是四个字:深、长、匀、细。

    养气还可以从饮食上下手,小米、粳米、糯米、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黄鱼、比目鱼、人参、黄芪、茯苓、白术、山药、大枣等,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气作用,气虚的人可以经常食用。

    2.补血法

    食物是最好的补血良方,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很多具有补血功效的食物,如芝麻、莲子、龙眼肉、荔枝、桑葚、蜂蜜、菠菜、金针菜、黑木耳、芦笋、番茄、牛奶、乌骨鸡、羊肉、猪蹄、猪血、驴肉、鹌鹑蛋、甲鱼、海参、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等,血虚的人可有意识地多摄取这类东西。

    另外,鳝鱼、黑米也是很好的补气血食物。鳝鱼性温,入肝、脾、肾三经,此外,鳝鱼非常绵软,利于消化。黑米性温,能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滋补肝肾。食用时,可以将煮好的黑米稀饭打成稀糊状,然后再加入两个鸡蛋搅拌均匀后上火烧开。当然,血虚的人也可以给自己熬一锅当归生姜羊肉汤:将羊肉切成块,洗净滤干,再用食油、黄酒、生姜加工,焖烧5分钟后,盛入沙锅内,加水,再加入当归和其他作料,煮开,慢炖,直至羊肉酥烂。食时弃当归,吃肉喝汤。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血虚的人常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因此,养血还要做到劳逸结合、怡养情志,不可劳心过度。

    大扫除,别让“垃圾”堵塞了你的身体

    城市人口暴涨,道路加宽、汽车猛增,市政建设日夜不停,尘土飞扬,开发区迅猛发展,工厂林立,浓烟滚滚,环境的污染与日俱增。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化肥农药大量使用,食物中的化学沉淀物越来越多,再加上大量化学药品的使用,危害人体健康的大量外来之毒正在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暴饮暴食,造成新陈代谢紊乱,使得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废物堆积、停滞,形成大量的内生之毒。

    这些外来之毒和内生之毒,就像垃圾一样堵塞在身体的各个角落,当它们侵害人体时,可导致各脏腑、组织、细胞的功能障碍,气血失和,阴阳失衡,新陈代谢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可引发多种疾病。所以,排毒刻不容缓。

    现在很多人靠洗肺、洗胃、洗肠来排毒,殊不知这种依靠外力来排毒的方式,很容易给身体带来新的伤害,而且这种方式花费较大,不适合普通人,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及时清除体内的毒素。

    其实,人体自有一套动态、立体、完善的排毒系统,只要给予它们充分的援助,你就能打一场漂亮的“排毒战役”!

    1.大脑

    大脑虽不是直接的排毒器官,但精神因素明显影响着排毒器官的功能,尤其压力和紧张会制约排毒系统运作,降低毒素排出的效率。

    援助方案:保证充足的睡眠,放松心情,给大脑减压。

    2.胃

    胃的主要功能虽然是杀死食物中的病原体并消化食物,但偶尔也兼职排毒,通过呕吐迫使体内毒素排出。

    援助方案:不要空腹吃对胃刺激大的过酸、过辣的食物。尽量规律用餐,保证胃的健康。

    3.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除动脉、静脉以外人体的第三套循环系统,充当着体内毒素回收站的角色。全身各处流动的淋巴液将体内毒素回收到淋巴结,毒素从淋巴结被过滤到血液,送往肺脏、皮肤、肝脏、肾脏等被排出体外。

    援助方案:每天洗10~15分钟温热水浴,以促进淋巴回流,天冷时可每天用热水泡脚代替。

    4.眼睛

    对于女人,尤其是爱哭的女人,眼睛的排毒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医学专家证实,流出的泪水中确实含有大量对健康不利的有毒物质。

    援助方案:很少流泪的人不妨每月借助感人连续剧或切洋葱让自己的泪腺运动一次。哭完后别忘了补充水分。

    5.肺脏

    肺脏是最易积存毒素的器官之一,因为人每天的呼吸将约1000升空气送入肺中,空气中漂浮的许多细菌、病毒、粉尘等有害物质也随之进入肺脏。当然,肺脏也能通过呼气排出部分入侵者和体内代谢的废气。

    援助方案:空气清新的地方或雨后空气清新时练习深呼吸,或主动咳嗽几声帮助肺脏排毒。

    6.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它依靠奇特的P450解毒酶对食物进行加工处理,将食物转换成对人体有用的物质,然后吸收,但食物中的某些毒素可能留存下来。

    援助方案:练习瑜伽。瑜伽是顶级的排毒运动,通过把压力施加到肝脏等器官上,来改善器官的紧张状态,加快其血液循环,促进排毒。

    7.皮肤

    皮肤受“内毒”影响最明显,但也是排毒见效最明显的地方,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能够通过出汗等方式排除其他器官很难排出的毒素。

    援助方案: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使身体多汗的有氧运动。

    8.肾脏

    肾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排毒器官,不仅过滤掉血液中的毒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还担负着保持人体水分和钾钠平衡的作用,控制着和许多排毒过程相关的体液循环。尿液中毒素很多,若不及时排出,会被重新吸收入血,危害全身健康。

    援助方案:充分饮水。不仅可稀释毒素在体液中的浓度,还可促进肾脏新陈代谢,将更多毒素排出体外。特别建议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水。

    9.大肠

    食物残渣停留在大肠内,部分水分被肠黏膜吸收,其余在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下形成粪便,此过程会产生吲哚等有毒物质,再加上随食物或空气进入人体的有毒物质,粪便中也含有大量毒素,和尿液一样,若不及时排出体外,毒素也会被身体重吸收,危害全身健康。

    援助方案:养成每日清晨规律排便的习惯,缩短其在肠道停留时间,减少毒素的吸收。另外,多吃粗纤维食物可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