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革命-不可小觑的情绪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癌症的产生和情绪有很大关系,早在元代朱丹溪在论述“乳岩(乳腺癌)”发生机制时,断定人际关系紧张,女子“不得于姑嫂”、“不得于公婆”,心情抑郁是主因之一。所以,预防癌症就要控制情绪。

    “癌症性格”你有吗

    有专家对100名癌症患者与同期100名健康人对照做问卷测验,结果癌症患者多具有紧张、压抑、焦虑、易怒、多疑及不稳定等个性特征。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们研究发现:喜欢抑制烦恼、绝望或悲痛情绪的个性;害怕竞争,逃避现实,企图以姑息的方法来达到虚假和谐的个性;表面上处处牺牲自己来为别人打算,但是心中有所不甘;遇到困难,当时并不出击,到最后却做困兽犹斗等悲观的个性者较易患癌症。他们把这些特征称为“癌症性格”。

    研究者们与150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进行详细的医学交谈,证明了癌症病人具有一种明显的性格,专家们称这种行为模式为C型性格。C型性格的人常常控制自己,不表现情感,即不让任何负性情绪表现出来。

    专家们分析指出:凡是表面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内心却怨气冲天、痛苦挣扎的人,这样折磨久了之后,会在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最后会导致癌细胞生长繁殖。

    性格还可以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人的性格具有可塑性,其形成与生活环境、文化因素、社会阶层、家庭影响与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关,故培养良好性格应从小开始。具有乐观、开朗、正直的性格,常表现为热情、坦率和乐于助人,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理解,人际关系好而矛盾少,当遇到心理应激反应时也能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从而保护了自身的免疫功能。由于自身条件、自然规律及社会规范所限,人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要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及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适应客观现实,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免疫力。

    下面我们不妨做个简单的测试,看看你是否有“癌症性格”。

    1.你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尽可能把事情做好,没有一句怨言?

    2.当你感到强烈的愤怒时,能否把它表达出来?

    3.你认为自己是个可爱的、很好的人吗?

    4.你是不是在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5.你常常感到孤独,别人排斥或孤立你吗?

    6.你是不是正在全力做你想做的事?

    7.你满意你的社会关系吗?你能常常发挥你的潜力吗?

    8.如果从现在开始,你只能再活半年,你会不会把正在做的事情继续下去?

    9.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病已到晚期,你会不会有某种解脱感?

    在你的答案中,如果否定的回答占多数,那么就要注意了,这说明你很可能具有“癌症性格”。

    解决心理问题不妨向古人学习

    有人说: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将会成为情志病大国。现在我们已经迈进了21世纪的大门,那么究竟什么是情志病呢?

    中医认为:情志病是因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如过于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不良因素超过了人体的调节范围,就会造成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情志病包括癫狂、脏躁、郁证、不寐等。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头晕失眠、多疑易惊等病症都属于情志病的范畴。

    其实情志病并不是21世纪的特产,古代就有“女子伤春,男子悲秋”的说法,关于这两句话的原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女子见春天到来,又一年过去,自己的青春随着时间流逝,所以会觉得伤感;而男子看秋天已至,感怀时光不在,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因此觉得悲伤。”另一种说法是:“女子见春天衰萎的落花,伤感自己的容颜随时间老去,美丽不在;男子见秋天落叶凋零,感慨自己功业不成,短短人生就要如落叶一样结束。”这两句发展到现在已经简化成了伤春悲秋,是指一个人很敏感,就像林黛玉那样,看到花落水流、树木凋零都会伤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川烟雨,满船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些经典诗句都是对多愁善感之人的最佳写照。肺主悲,悲伤过度就会伤肺,而且情志病很难用药治愈,因此古人采取了生活对治的方法。

    男子悲秋,所以,秋天的时候征兵,到边关打仗,让男子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和豪情;或者给男子订婚,平息他不满的精气,平杀气。古代的聘礼是用白旄包好大雁送到女方家里去。射大雁要有眼力和力气,这样就考察了男子的臂力、肺气、肝气、肾气。秋天订婚,喜气冲淡了男子的悲伤情绪,冬天办喜事,第二年春天女性就差不多怀孕了,将要为人母的喜悦也会使伤春之情消失殆尽。这样就用生活对治法治好了男子和女子的情志病。

    到现在,古代的对治法虽然不太适用了,但是这也启发我们,情志病不一定要用药,而是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知道更能做到的心情调控法

    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人才能健康,这样的大道理人人都懂,但往往是知道做不到。因为它过于空泛,我们找不到具体的方法操作,也就无从下手。

    那么真的没有解决办法了吗?

    其实,老祖宗很早以前就给我们指了条明道,只是我们从未真正认识到而已。这个方法就是《黄帝内经》里的“情致生克法”。

    《黄帝内经》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恐伤肾,思胜恐”,“忧伤肺,喜胜忧”。

    “悲胜怒”,就是用悲伤来战胜大怒。肝主怒,大怒则肝火不能收敛,因此用肺金收敛的方法来降肝火。在一个人大怒的时候,告诉他一个很坏的消息,让他突然悲伤,这样就可以把他的怒火熄灭。

    “恐胜喜”是怎么回事呢?恐惧可以战胜过喜过散的心,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范进好多年没考上,一天终于考上了,就高兴地满街跑,心神全散了,他的岳父过来一巴掌就把他扇清醒了,这就是“恐胜喜”。

    “怒胜思”,即用激怒的方法,使忧思之情感得到缓解。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因木能克土,而脾属土,肝属木,所以可用肝之志——“怒”来治疗各种由“思”引起的疾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忧思难解、不能自拔,如失恋、单相思等时,想点对方使你愤怒的行为和事情。

    “思胜恐”,思虑是可以战胜恐惧的,也就是说你把问题想清楚了,也就不害怕了,这就是土克木,因为恐属水,土是脾,而脾主思。古代张子合就曾经治过这样一个病人。有家人半夜突然出现了一伙强盗抢东西,从此以后,这家主人夜里一听到一点轻微的响声就非常害怕,整夜整夜睡不着,张子合怎么治这样的病呢?等她在屋里的时候,张子合就用木棍敲她家的窗户。第一次她害怕,然后就反复地敲,十几次之后她慢慢习惯了,就不再恐惧了,觉也睡得安稳了。

    “喜胜忧”,快乐能战胜悲伤忧愁。喜是火,忧悲是金。用五行的说法就是火克金,火是可以把金属熔化开的。火又是散,气又是气结、凝聚,因此忧悲要用散法。在什么情况下会喜胜忧呢?比如说我们白天工作非常疲惫,又受到领导的批评,心里很憋闷。有的人就会去喝酒,认为一醉解千愁,其实不然,喝酒只是让你暂时把烦恼忘记,你可以去听听相声,看看搞笑的电视剧或东北二人转,都可以让你开怀一笑,调节心情,这就是喜胜忧。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就曾用此法治好了一位秀才的病。

    新婚不久,秀才漂亮的妻子就生病死了,从此秀才闷闷不乐,日久成疾。他的父亲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后来找到朱丹溪。了解情况后,朱丹溪为他把了脉,然后很严肃地对秀才说:“你这是怀孕了,我给你开个保胎的方子。”一位名医竟然说出这样荒唐的话,实在太可笑了,想到这里秀才哈哈大笑起来。回到家秀才逢人便说,一说便笑,就这样过了半个月,没吃药病居然好了。

    情绪失控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如果你有过悲、过忧、过喜等现象发生时,不妨试着用上面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远离酒、色、财、气四惑

    人活一世,是什么使我们生病、衰老乃至死亡?如果把刚生下来的人比做亚当和夏娃,那么谁是引诱他们偷吃禁果的蛇,让他们一步走向衰老,甚至死亡的呢?从养生的角度来看,人衰老和死亡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生面对的四惑:酒、色、财、气。大家看这四惑,一个比一个厉害,酒虽伤身、乱性,但也有定力好的人,根本不喝酒,这一条伤不到人家;色,比酒就难了一点,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色欲很大的人也是少数,而且有些人完全可以戒除;财,比色就更难一点,人为财死,多少人为了这个字弄得家破人亡,但也有人可以看透,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取自己应得的钱,并不贪多;最厉害的是气,你可以不饮酒、不好色、不贪财,但是你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生气,“百病源于气”,生气就是为疾病打开了一个缺口。

    下面我们分别讲一下这四惑:

    1.“酒壮怂人胆”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不雅,但道理是对的。古人认为酒的气比较彪悍,酒到了胃里气往上走,肝胆就横起来了,胆子特别壮,往往会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说一些平时不敢说的话。但是,这种人事后往往会后悔。

    2.“万恶淫为首”

    中医有种说法“房事可生人亦可杀人”,就是说和谐健康的性生活对身体健康是有利的,但是发展到淫的程度,就只有害没有利了。因此,古人还对房事做了规定,认为“欲不可早”;“年过二十,不宜连连”,就是说二十多岁的时候,虽然身体很壮,欲望较强,但也不能没完没了;“年过三十,不宜天天”,就是说三十多岁的时候,不能天天进行,要有节制;“年过四十,要像数钱”,古人用五个手指数钱,意思是一个月不能超过五次;“年过五十,进山拜庙”,也就是只能初一、十五两次;“年过六十,要像过年”,一年一次。

    3.“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诚然,在社会上生存,没有一天是可以离开钱的,为了钱铤而走险、抛妻弃子的人和事也自古有之。这其中的利弊相信不用说,大家也都深有感触了。这两句话本身就已经把结果告诉我们了。

    4.“百病生于气”

    纵观古今长寿之人,没有任何一个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因此,对于强体抗癌来说,保持豁达的心胸非常重要。

    这四惑,有人或许都有,有人或许只有其中的一两项,但无论多少,它都会对你的健康造成潜移默化的伤害。远离四惑,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体会无病无灾的快乐。

    郁就大声喊,悲就放声哭,排出心理毒素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因高考失利未考上理想大学而郁郁寡欢,引发癔症,为此其父母找了个心理专家为其医治。该专家让小伙子每天大声喊叫一小时,三个多月后,小伙子病情明显好转,半年后基本恢复正常。一年后,考上大学。

    心理专家让小伙子喊叫,就是为了让其把心中的抑郁发泄出来,这样才能使气血通顺,身心舒畅。也就是说,喊叫是让他发泄出来,憋在心里的话喊出来了,就痛快了。

    其实喊叫的办法源自古代的长啸养生法。用尽全身力气声嘶力竭地长啸,是古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养生方法。早在魏晋时代,人们就把它当做养生健身活动而十分盛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诸葛亮、陶渊明、苏东坡、岳飞、嵇康等,都喜欢长啸这一活动,长啸对于他们满怀激情地抒发踌躇满志和凛然浩气的壮士情怀,起着重要作用。

    长啸舒气清神。长啸可以调节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况,有的人精神郁悒,情绪低落,因对某些人或事看不惯而愤愤不平。这样的人若能常常登高放声长啸,吐出五脏浊气怨气,一些不良情绪就会得到很好的释放和发泄,从而使头脑清醒、心平气和、心旷神怡,消除心理障碍。

    心里郁结需要发泄,内心悲哀也需要发泄,这时就要运用到另一手段:哭泣。

    悲哀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绪,流泪乃至放声大哭,是很正常的情感流露。在生活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有泪不轻弹”的传统文化习俗,往往把中国人的眼泪压到了肚子里。

    眼泪不仅是物质毒素的载体,也可以冲刷掉心理毒素。流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感。有关专家通过对眼泪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泪水中含有两种重要的化学物质:亮氨酸—脑啡肽复合物和催乳素。有趣的是,这两种化学物质仅存于受情绪影响而流出的眼泪中,在受洋葱或风沙刺激后流出的眼泪中则不含有这两种物质。研究发现,它们分别与人的紧张情感和体内痛感的麻痹有关。这些物质随着泪水被排出体外,可以起到缓和紧张情绪的作用。所以,人在极度痛苦或过于悲伤时,痛哭一场,往往会收到积极的心理效应。

    喊叫和哭泣是上天赐予给人体宣泄情感、排出毒素的渠道,抑郁就大声喊,悲痛就放声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大胆地使用这个上天赐予心灵排毒法。

    中医里的情绪控制法

    七情六欲是人的本性,人们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但任何情感都要发挥有度,以“不为过”为原则。如果出现不良情绪要及时调整,以免进一步恶化。对此,中医自有一套情绪控制法:

    1.按摩膻中穴

    生气郁闷时,人会习惯性地拍打胸脯,其实表面看是在打胸脯,而实际上打得是膻中穴。膻中穴位于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点,正中心的心窝处,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是主喜乐、主高兴的。如果膻中穴不通畅,人就会郁闷,这对人的身体是不利的。在西医里,膻中穴就是胸腺,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从人出生以后它就会慢慢退化,所以我们要经常按摩刺激这个穴位,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2.双手合十

    我们知道佛家对人表示问候和尊重时,都会双手合十。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双手合十其实就是在收敛心包。双手合十的动作一般停在膻中这个位置,掌根处正好是对着膻中穴。这样做,人的心神就会收住,一合十,眼睛自然会闭上,因为心收敛了,眼睛自然也会收敛。

    3.按压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向后1寸许的凹陷处。当人们患感冒或头痛的时候,用手摸这个地方,会明显地感觉到血管的跳动。这就说明在这个穴位下边,有静脉血管通过。因此,用指按压这个穴位,会对脑部血液循环产生影响。不光是烦恼,对于头痛、头晕、用脑过度造成的神经性疲劳、三叉神经痛,按压太阳穴都能使症状有所缓解。

    按压太阳穴时要两侧一起按,两只手十指分开,两个大拇指顶在穴位上,用指腹、关节均可。顶住之后逐渐加力,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产生这种感觉后,就要减轻力量,或者轻轻揉动,过一会儿再逐渐加力。如此反复,每10次左右可休息较长一段时间,然后从头做起。

    4.拨心包经

    腋窝下面有一根大筋,用手掐住然后拨动它。每天晚上拨十遍,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排出郁闷和心包积液,增强心脏的活力,从而增强身心的代谢功能。

    另外,对经常处于委靡状态、有忧郁倾向的人来说,每天在上午接受日照半小时,每周到郊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对缓解不良情绪也很有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