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职场心理学-职场生存术——办公室处事哲学多(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还有这样一个笑话:

    田青在公司不小心滑倒,由于体型比较胖,所以摔倒的姿势更加引人发笑。看见周围的同事想笑又不好意思笑,田青自嘲地说:“还好我肉多,如果不是这一身肉托着,还不把骨头摔折了?哈哈。”见他本人不介意地笑起来,周围的人也都放声大笑。而大家也因此更喜欢这个心宽体胖的小田了。

    心胸狭窄的人是不会自嘲的,因为这样的人通常都十分小气,自然也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敢于自嘲的人是有气度和勇气的,这样的人往往是团队中的开心果。他们让单调呆板的生活增添色彩。他们所得到的并不只是笑声,还会赢得由衷的尊敬和友谊。

    一个叫汪奥的男子一次和同事去参加舞会,在同事的怂恿下,他准备去邀请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孩跳舞。没想到那女孩竟拒绝说:“我从不与比我矮的男人跳舞。”汪奥听了并没有介意,而是大声说道:“唉!我真是武大郎开店,找错了帮手啊!”那女孩听后脸红耳赤,不远的同事也笑成一团。

    一位叫美琪的朋友,被顽皮的男同事调侃为“小美冰琪淋”,但她并不介意,还接口道:“对啊!营养丰富、味道好!谢谢你的赞美”。

    对于医疗和教育以及房地产行业,人们可谓怨声载道。有怨气怎么办呢?日子还得照样过,改革只能慢慢来。这不,一个刚做了爸爸的屠夫生气了,他老婆进医院生个孩子,属于顺产居然花了4000多块钱,于是他气愤地说:“简直是了!一个孩子竟然要800块钱1斤!不过幸亏只有5斤多!”

    生活中总是有些令人不满意却又一时无法改变的事。改变不了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心境吧。

    据说林肯的老婆也是著名的泼妇,喜欢破口骂人。有一天,一个十二三岁送报的小孩,因为不认识路送报太迟了,遭到林肯太太的百般辱骂。小孩去向报馆老板哭诉,说她不该骂人过甚,以后他再不去那家送报了。这是一个小城,于是老板向林肯提起这件小事。

    林肯说:“算了吧!我都忍受她十多年了,这小孩才偶然挨一次骂,算什么?”这是林肯的自我解嘲。

    想要制造幽默,最安全的目标就是你自己。自我解嘲是一招有效的摆脱困境的方法。

    美国幽默作家罗伯特就主张以自己为幽默对象,或者说,“笑话自己”。运用这种方法,在生活中的各种场合,我们都可以发现笑料,引出笑声,为人们解除愁闷和紧张。长此以往,你就能获得一种幽默智慧,能够承受各种既成事实,更有信心去努力改善现状,也能够增加自己的亲和力。

    “我老婆从来不听我的意见。”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诉苦。

    “我老婆还好,有时候会听我的意见。”

    “哦?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具体说说,让我也学习学习你是怎么做到的。”

    “当我们意见一致时她听我的,只是在意见不一致时我才听她的!”

    幽默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只有聪明人才能驾驭的艺术,而自嘲又被认为是幽默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能自嘲的人必然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自嘲就是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不予遮掩,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博得一笑。

    一个人如果没有豁达、乐观、超脱、调侃的心态和胸怀,是无法做到的。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的人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自嘲不伤害任何人,因而最为安全。你可用它来活跃气氛,消除紧张;在尴尬中自找台阶,保住面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得更有人情味。

    美国有一位传奇式的教练,名叫佩迈尔。他带领的篮球队曾获得39次国内比赛冠军。他的球队在蝉联29次冠军后,遭到空前惨败。比赛一结束,记者们蜂拥而至,把他围个水泄不通,问他这位败军之将有何感想。他微笑着,不无幽默地说:

    “好极了,现在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地争夺冠军,背上再也没有冠军的包袱了。”

    佩迈尔面对失败,没有灰心,将哀声化为笑声,将笑声化为力量,这是多么令人钦羡的人生境界啊!

    生活中,自嘲能缓冲矛盾,取得转化,保持自己平衡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有效的心理防卫措施。自嘲在表面看来虽然自己有点吃亏,但实际上却轻易地建立起了亲和的形象,周围的朋友会觉得你轻松、自在,是个“开得起玩笑”的人,因而乐于靠近你。一个掌握“自嘲”方法的人,就等于掌握了制造愉快和摆脱困境的能力及反嘲别人的权利。因此,在你的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不妨试试使用“自嘲”这个方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德定律”的奥妙

    一次有效的、成功的沟通,靠的是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这是“古德定律”的精髓。如果你只一味地要求别人为你做什么,却不关心别人为你付出后可以得到什么,那你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成功合作的前提是:进入对方的心扉,知道他想要什么。任何人在合作中都想获得某种收益,都希望自己付出的心血、努力会得到回报。想成功合作,就需要满足对方的这些需要。

    林峰是一家装潢公司的客户经理,为了让更多的客户选择自己的公司,他准备和售楼部的人员搞好关系,以通过他们来帮自己介绍更多的客户。

    来过售楼部好几次后,他和一个名叫钟跃的员工渐渐熟悉起来。于是,林峰开始隔三差五地请钟跃吃饭,钟跃也从不拒绝。在酒桌上,林峰委婉地表明了意图,说道:“钟跃啊,最近来看房子的人不少吧?我听说好多户都交房了,但还没有装修。你知道我们公司的实力不错,价格又合理,多帮着推荐推荐。”

    钟跃只顾点头称是,可一个月过去了也不见他给林峰推荐客户。林峰开始以为是钟跃不够意思,等他回家向老婆发牢骚后,老婆提醒了他:“你只请人家吃饭,可是人家给你介绍客户并不是冲着你的几顿饭来的。不要光说让别人给介绍客户,你应该主动表示拿多少提成给人家。他不肯给你带客户来,就是因为你迟迟没有表示。看来你还不明白人家这样做的原因啊!”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障碍来自于我们并不清楚合作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无法满足对方的需求,就容易使问题复杂化。与人合作,就必须知道对方想要的或者所期望的是什么,能满足的就要认真满足;如果不能满足的,就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弥补。

    那究竟怎样才能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呢?两个字——沟通。对在沟通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我们就比较容易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如果缺乏沟通,你合作的意图就会难以开展。

    柳世元准备策划和组织一项大型活动,因为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单位的协助,所以柳世元一连好几天都往那个单位跑。见了负责人好多次,可那个部门的负责人既不说不给支持,也不说给,只是在饭桌上不断地诉苦,一会儿说最近任务多,人手不够,一会儿又说领导对这事把得很严。

    柳世元向上级报告此事,上级领导觉得如果那么多借口何不痛快拒绝呢,于是派人去调查。后来通过搜集信息,他终于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原来那家单位不是不愿意协助,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出现在主办方的名单里,仅此而已。找到了原因,柳世元自信满满地又找到负责人,很爽快地说写上他们单位的名字。问题就这么轻松解决了。

    人与人之间会出现矛盾,往往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而沟通不畅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双方没有彼此了解造成的。如果当你向对方提出请求时,为了顺利达到目的,最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他们想要什么,针对对方最关心的事去做文章,才能奏效。

    有句话说得好:“你要想钓住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所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了解别人的意愿,这比一味地请求对方要高明得多。人都渴望被尊重、被理解。只有你换位思考,才能真正体察别人所需,办起事来才会把力使在点子上。

    现代职场中,工作关系的最佳合作方式就是共赢,要想达到双方的共赢,就必须找到所谓的共赢点,这个点的关键就是首先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也就是把对方想要的作为共赢点。我们会有很多和别人合作的时候,和谐顺畅的合作关系当然是我们所期待的,但是如果我们在寻求合作的时候遇到障碍,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了。

    把隐私吞到肚里

    在职场中,同事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利益的牵扯,所以人与人的关系总是复杂多变的。身处在这种环境当中,一定要事事小心,处处留意,万不可轻易地把自己的隐私告诉其他同事,以免被别人利用而不自知。

    之所以会被同事利用,除了有些同事的别有用心,自己的轻信也是难辞其咎的,比如有些人面对相处多年的同事的时候,总是缺少戒备,随口就把自己的秘密告诉给了对方,结果导致了被利用被伤害的局面。

    无数实例告诫我们,即使是共事多年的同事,也不可能像朋友那样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所以,同事之间不宜“无话不谈”。特别是在涉及自己的隐私的时候,更要慎重。

    毫无疑问,当你向同事倾诉衷肠时,需要先考虑一下倾诉可能带来的后果。除非你的同事是善良诚信之人,尚可信赖;否则,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要知道,隐私会成为你的对手或者敌人攻击你的有力武器。想一想,因为这样被同事利用的事情还少吗?

    许美琳和李涛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是工作上的搭档,两人关系很好。许美琳结婚之后,确知自己怀孕时,最先与李涛分享这个喜讯。在许美琳怀孕三个月左右的时候,他们所在的公司因管理不善关闭了,两人就一起重新找工作。

    许美琳从报纸上得知一家大工厂需招两个从事她这个行业的人,便约了李涛同去面试。当时负责招聘的部门领导听说他们是旧同事时,还用奇怪的眼光看了他们一眼。第二天,许美琳接到了那个领导的电话,要她去上班,她高兴地打电话告诉李涛。

    可是,等许美琳去报到时,领导却问她:“你是不是已经怀孕了?”许美琳一愣,心想:老板是怎么知道的?老板接着说:“与你同来面试的那个男同事刚打电话来说的。如果我不知道这事也就罢了,但现在我知道了,我只能向你说声抱歉,我不想我的员工进来半年就要休产假。”许美琳知道是李涛在背后搞了小动作,心里涌起一股情绪,但说不清是愤怒还是悲哀。

    那位领导接着说:“我当时就奇怪你们俩怎么同时来应聘,要知道这是竞争啊!他这种人,我是不会要的;你如果生完小孩后还想来,可以再找我。”临走时,她送给许美琳一句话:“小心同事,不要再被人利用算计了。”

    把自己的隐私告诉同事实在是不明智的,除非是为寻求帮助非说不可,否则不要轻易向同事吐露你的隐私。虽然他或她可以向你保证会保守秘密,甚至立下誓言,但是“嘴”毕竟长在别人身上,以后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等到被利用之后再四处寻找“后悔药”可就为时晚矣。

    也许你说出内心的隐秘后你会觉得轻松一些,事实上你这是把身上最脆弱的一面暴露给了别人,以致让别人抓住你的把柄。

    董雪在一家公司上班的时候,办公室里有个男同事一直对她不错。有一次那个男同事找了个机会向她表白,说很喜欢她。当时董雪已结了婚,便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他说他不图别的,只要能经常关心她就很快乐。后来有个和董雪关系还不错的女同事发现了那个男同事对董雪的关心,就问是怎么回事,董雪也没多想就告诉了她。

    但是谁也没想到,没过多久,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董雪和她闹僵了,而她为了达到个人的一些目的,以董雪当初向她透露的情感秘密作为造谣生事的武器。这其中受伤害最大的还是那位男同事,最终他不得不选择离开,而董雪也为此内疚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董雪谈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有些情感上的隐私千万不能说,说出来就可能给别人和自己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在职场中,与同事保持密切友好的关系是必要的,但不要把同事当作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旦因为你的轻信,而让自己的隐私成为被同事利用的把柄,就会有吃不完的苦果等待着你。

    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办公室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削尖了脑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你让同事掌握了你的把柄,就很可能被利用。为了生存和竞争的考虑,最好避免在工作中建立过于亲密的友谊。

    机会面前 无需谦让

    谦让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小时候我们学习孔融让梨,让我们懂得在好处面前要懂得谦让。于是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地驻扎在我们的脑海里面。

    诚然,我们要承认这种思想的正确性,我们在某些方面的确要有谦让的品质。但是在我们的事业上,我们在公司上班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学会表现自己,当一个机会到来的时候,要学会抓住机会,勇于表现自己,要不然你的才华就没有地方施展,你的好建议不能让领导知道。什么机会你都谦让给了别人,别人不会给你多少感激的眼神,长此下去只会以为你很无能。

    机会是要自己去把握的,就不说自己创造机会了,如果一个现成的机会摆在你面前都没有珍惜的话,你就只有像周星驰在电影里面那么呐喊后悔了。

    在机会来临时,是最需要表现自我的时候。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杨澜(现在也是著名的财富人物)正是抓住了成功的机会,成为家喻户的人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