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太爷和永生的老艾-老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来源:《作家》2010年第05期

    栏目:小中篇

    阿成原名王阿成。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编审,哈尔滨市作协主席。短篇小说《年关六赋》曾获1988-198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还获得过其他多种奖项。曾出版长篇小说《忸怩》等四部,短篇小说集《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东北吉普赛》等二十余部,散文集《馋鬼日记》等十余部,并创作电影《一块儿过年》、电视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上、下集)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多国文字。

    虽然说大隐隐于市,但也有隐不住的时候。人哪,总会有一段躁动期或安静期,现在我正处于躁动期。原因我说不清楚,说不清楚就不说了,指定是在城里待不住啦,想来想去,决定到依兰去看看老艾。

    多年前我曾经和老艾去过依兰。

    老艾告诉我,“依兰”是官方地名,老百姓都叫它“小三姓”。

    小三姓是老艾的家乡。但我很快就发现了,老艾的家乡和老艾本人均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关联。最重要的是,这他所谓的历史非常有趣儿,极富个性和梦幻感。

    我先介绍一下老艾。

    老艾是我们车队的老司机了,这无疑是一种资格和牛皮啦——那个时代好像还允许“老资格”一说,现在似乎不灵了。老艾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是支援前线战略物资的运输兵。准确地说,老艾是这支运输大队EH分队的副队长,人称“分队副”。后来因为生活作风问题——当然,这类问题通常都说不清楚。被工友们渲染过的“事件”是这样的,说老艾被抓住的时候,正藏在一个朝鲜姑娘的长裙子里面,那个穿长裙子的朝鲜姑娘满脸通红,没法走了,一动也不敢动。后来还是被大队长客气地叫了出来。老艾出来以后,大队长的那个门帘子脸咔嚓一下撂了下来,并随手给了他两个大耳刮子。之后就把老艾遣送回国了。老艾听了以后笑眯眯地说,净他妈的扯,编得有枝儿有蔓儿的。我和那个姑娘只是谈恋爱而已。工友甲问,那为什么把你遣送回国呢?老艾说,主要是家里的媳妇还没离呢。工友们听了之后就像花果山的群猴一样疯乐不止。老艾辩解说,跨过鸭绿江之前,我事先已经跟区政府提出离婚啦。那时候我和你老大嫂的婚姻,他娘的,已经死亡啦。

    老艾的女人我们见过,小脚,三寸金莲。冷丁一看有七十多岁的样子,实际上老大嫂才五十多岁。尽管如此,仍能看得出来老大嫂年轻时是一个漂亮的女人。老大嫂对老艾极不放心,可以说要多不放心就有多不放心,她经常偷偷地跟踪老艾。常见老大嫂躲在工厂某个车间的房山头那儿,或者躲在厂门口大榆树的后面机警地向车队方向窥探着。其实我们这些人早就发现她了,也劝过她,但毫无效果。撼山易,撼老大嫂难哪。时间长了我们就当没看见了。要知道,我们工厂在郊区,离市区很远,真难为这个小脚老太太了,非常辛苦。

    老艾是我们车队有名的大玩家。我分析这可能和他出生在依兰,喜欢打猎、钓鱼、玩鸽子有关。一句话,凡是老百姓说的那些不着调的事儿他都喜欢。说心里话,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楚老艾是个好司机还是个坏司机。要说他是好司机,是,他经验足,跑长途确实是一把好手,要命的是,他还有文化呢,小时候还念过几年私塾呢,识文断字而且不酸。但是,同志们,他身上还有很多缺点哪,比如,有一次我们给一所小学校的锅炉房拉炉灰,一共去了四辆卡车,我们这三辆卡车的司机都很年轻,还嫩,工人之文化,自然都听老艾的,他是老司机嘛。到了晌午,小学校的那个管总务的干部请我们几个司机去附近的一家回族馆吃烧麦。他问我们,各位师傅,你们每人吃多少?老艾抢过话来说,这些大小伙子,哪个不得六两七两的。弄得那个管总务的干部一头热汗。

    ……

    我这次去依兰,也是想顺便给老艾上上坟。唉,老哥哥走了多年了,落叶归根,魂回故里是他的遗愿,平常看他不方便哪。可我们是老朋友啦,既然老弟我在城里待不住,到依兰去看看老哥哥,既是一个理由也是一个情分啊。

    说实话,人一走进依兰就走进老艾的故事里了。

    依兰这个地方,在黑龙江三江平原的西部,整个版图像一枚枫叶,也有人说像一只蝴蝶——这是当地搞宣传的人这么说的。不过,依兰这个地方的确很有特色,它是由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三山环绕着,群峦叠障,显得气势非凡。依兰的西头是牡丹江,北面是松花江,东头是倭肯河,还有一条略小一点的巴兰河,即所谓“四水交汇”。此外还有一种很端庄的说法,说是依兰以倭肯哈达山和拉哈府山为东西屏障,所以依兰是通往东北边陲的要冲之地。从历史上说,在金代,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城堡,曾有东北重镇,遐迩通寻之称。过去,依兰就叫“三姓”,满语称“依兰哈拉”,不仅是蒙古人的故乡,还是清朝宗室的发祥重地。清太祖六世祖,女真族族长,蒙哥铁木尔,就曾经在依兰牡丹江西面的马大屯活动。

    这些七拐八拐的历史都是老艾告诉我的,其中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准确。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一个老司机,哪怕是一个有点文化水儿的老司机说话都靠谱。但是,为了让他的话更准一点儿,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把他讲的上面一段儿订正了一下。

    这一次去依兰,我坐的是长途汽车(可怜在下已经不是司机了)。其实,依兰之所以有名,并不在于上面啰里啰嗦介绍的那些,主要是因为金人曾经在这里囚禁过徽钦二帝,这才一家伙名扬天下。这里跟美国设在古巴的关塔那摩监狱不同,人家那里是真正的监禁,而这两个皇帝在这儿只是软禁,或者说“圈禁”。他们被金人带到依兰这个地方理由是“北猎”。意思是带这两个皇帝父子到这儿打猎来啦。他们在金兵的“护送”下,从韩州,就是今天辽宁的昌图八面城那边过来的,一直干到胡里改路,就是依兰的五国城。后来,这两个皇帝都死在这里。我听老艾说,这两个皇帝是南宋小朝廷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本来金人同意他们父子回去的,但南宋小朝廷并不希望他们回来。后来就死在了这里,并且把罪赖在东北人身上。在历史上东北人净干傻事。

    老艾说,当年乾隆皇帝秘访我们小三姓的时候,称这里是“声闻塞北三千里,名贯江南十六州”。说完之后,老艾的样子很是牛皮。

    说起来,老艾的这种自豪不仅仅因为他的故乡小三姓囚禁过徽钦二帝,还体现在他的太爷身上。严肃地说,老艾的太爷和这徽钦二帝,以至乾隆皇帝都扯不上关系。如果一定要往上靠的话,那得撒好多谎,编好多故事才行。即便如此,我认为也没人肯相信。然而,老艾是个聪明人,见多识广,懂人懂事,他有分寸感。是的,有时候他是有点信马由缰,搂不住,这是他的个性。同志们,个性是可爱的,浪漫的。为什么我们不放松一点儿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