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甜系列:海边漫步-漫步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暴风雨中的海岸——鼠海豚——海鞘——墨鱼——竹蛏——

    捕捞方式——软体动物——海螺——樱蛤——斧蛤——

    老牡蛎壳——海燕——海绵

    今天早上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暴风!刮起来几乎就跟飓风一样,海上的狂涛巨浪,团团泡沫盘旋着,不断被抛飞到高空中,怒吼着碰撞着,翻涌着拍击海岸。海鸥在期间往来穿梭,愤怒地尖叫着,无疑是在猜测这些惊涛骇浪到底在述说些什么。看,浪涛是何等怒气冲冲地撞击在远处嶙峋危崖上的。

    海浪汩汨翻涌着,沸腾着,嘶嘶啸叫着,怒吼着,

    像水火狭路相逢,互不相让;

    怒气呼号直冲云霄,

    浪起干重,永无止息;

    就像远处惊天动地隆隆而来的雷声,

    自阴郁之心排山倒海咆哮而来。

    我所见过最惊心动魄的风暴是在多年前我和你们母亲待在海峡群岛中的赫姆岛遇到的那次,当时正是刮秋分大风的季节,那一场大风持续了好多天,期间略有停歇。我们在海滩上走一走吧,咆哮的大风会让我们兴趣高涨的。

    刮吧,大风,吹裂你的双颊。

    你是伤不到我们的,而且我敢说,你会把一些珍奇动物吹到岸上的!哈!看,在远处水中不断翻滚的是什么?有那么一两秒钟的时间,它们会在喷涌着白色泡沫的海浪里显露出那黑色的身体,然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知道是什么,”威利说道,“它们是些鼠海豚。那里!有一只高高地跃出水面。鼠海豚不是鱼类,跟鲸鱼一样都不是鱼,对不对啊,爸爸?它们不是靠鳃在水中呼吸的,而是要浮到水面上来吸进大量空气。”非常正确。尽管它们拥有鱼类的形态,鼠海豚跟鲸鱼一样,根本就都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也就是说,你们也知道了,给幼崽哺乳的动物。鼠海豚是温血动物,而鱼类则是冷血动物。

    几年前,在伦敦摄政公园的动物园里养了一只活的鼠海豚,看它在水箱里游泳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它时不时地会把位于头部正上方的鼻孔或“气孔”露出水面,吸入空气,然后再沉入水中,随着它的头部下潜入水中,背鳍时隐时现,给人一种这只鼠海豚在水中不断翻转的印象。你们还记得两年前惠灵顿的鲍令先生送给我的那头鼠海豚吧,它的脂肪层或海豚脂层有多厚吧。这一层常被恰如其分地称作罩衣或海豚脂层的东西是良好的热绝缘体,它会同时阻止外部的寒冷入侵和动物体内热量的散失。它还会起到增加动物身体浮力的作用,因为脂肪是明显比海豚游动所在的海水轻的。海豚死后,在把它的肉尽可能地剔除后,我把它埋在园子里了。我们将找个日子把它挖出来,再把它的骨架拼接起来。

    “呀,爸爸,”梅说,“这个一端连接到这只扇贝壳上看起来怪怪的粗糙皮质袋子是什么呢?”这是海鞘目动物中的一种,或被囊类软体动物。看,如果我按下去的话,水会从顶部的两个孔里喷射出来。因为它们外表有一层皮革状皮肤,因此它们被称作Ascidians(海鞘目),源自希腊单词askos,意思是“皮肤”或“葡萄酒囊”。我常大量打捞上这种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及历史都是深有意味的。一般情况下,它们会附着在岩石、贝壳或海藻上,不过也有一些会在海上漂浮。这种动物种类极多,其中有些颜色极其漂亮。

    它们以食用鼓藻、硅藻以及其他海藻的孢子为生,它是通过无数根覆盖着呼吸腔室的颤动纤毛把食物送到嘴中进食的,奇怪的是,它的嘴不是在顶部,而是位于包裹在这种动物体内的一个袋子底部:这些纤毛会搅动水流,把水流中带有的细小颗粒送到嘴里去。位于顶部的两个孔让人联想起某些软体动物身上的虹吸管,我在前几次漫步中已经谈过虹吸管的作用。水从一个孔进入,我们把这个孔叫作“吸入孔”,然后从另一个孔中排出,这个孔叫作“排出孔”。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几年前在根西岛找到多组水晶状的海鞘时心中的狂喜。因为它们被膜的透明度极高,因此很容易便可以看出这种好看的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幼海鞘长什么样子呢?”杰克问,“这些动物要经历形变吗?”是的。幼体刚孵化出来时跟蝌蚪极为相似,它的身体呈椭圆形,黑黑的眼睛,短短的触手,后面拖着一条用来游动的长长尾巴。最终这条尾巴会被吸收进体内,而幼虫便也长成了父母的形态了。

    “噢!我发现了一件多么神奇的东西啊,”杰克说;“它纠结在一团海藻中,看起来像海葡萄。多么有趣的主意啊!你能想象葡萄生长在海里吗。”你发现的是一只乌贼(乌贼鱼,墨鱼)产的卵,正如你所说的,它们很像葡萄,只是顶部更尖一些而已,它的柄端连接到或缠绕在昆布属植物的茎干上。你们看,这些卵摸上去很柔软,但却有点像印度橡胶的坚韧表皮。当幼乌贼准备破壳而出时,卵壳便会被撕裂成碎片,而乌贼大师也正式开始了它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年乌贼体长约一英尺,呈长圆形,外表是脏兮兮的白色,但全身布满了可舒展收缩的彩色斑点,这些彩色斑点可随时变换形状及位置,这些颜色变化极其迅速。我曾在三四个地方亲眼目睹过这一奇特现象,即便是在乌贼死后这些色斑还会变换颜色。

    在乌贼的嘴部长有八条粗短的腕,每一条腕上都长有两排吸盘。此外,还另有两条腕,要远远长于这八条,乌贼对这两条腕的依赖性也更高,这两条腕呈细长状,头部张大,上面有吸盘。有条侧鳍或扁平状套膜贯通乌贼全身,据称乌贼可凭借这条侧鳍的力量跃出水面,并且还能在水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因而它们也被称为飞乌贼。F·D·本内特先生说:“海洋上风平浪静时,在北纬30°的地方见到出水飞行乌贼的次数要远远多过我们此前在其他地方所见,也许是被长鳍金枪鱼追逐所致吧(后者选择这种海洋面平静时刻下潜到深水中去,漫游到远离渔船的地方去觅食),它们成群结队地从深海中浮到水面上来,在光滑的水面上跳跃着,几乎跟飞鱼的姿势一般无二,飞到同样的高度,划过同样的距离。

    许多飞离水面的乌贼被鸟儿抓住,其中有一只乌贼为了逃避这种鸟儿的追击而拼死一跃,跳到舷墙上方相当高的地方,然后重重地落到甲板上。”威利问:“艺术家们绘画时使用的叫做乌贼墨的颜料是不是从这种乌贼中提取出来的的?”的确是这样的,或者说在过去的确曾经是这样的。因为,我相信现在有相当比例的乌贼墨不再是从乌贼身上提取的了。在乌贼的体内有一个梨形囊,里面装有黑棕色的液体,有一条沟槽或导管从这个墨囊通往外排虹吸管,通过这条虹吸管这些墨汁状液体便可强力喷射出来。杰克问:“那么这种液体对乌贼有什么用处呢?”这是乌贼的一种逃生手段,当遇到捕食者的时候,它会喷出这种墨汁,墨汁会染黑海水,让敌人无从看到自己的去向。古代希腊人及罗马人早就了解到了这种动物的这种有趣技能,有几个人还曾在的诗文中提及这一点。他们也把乌贼墨汁拿来当墨水使用,佩尔西乌斯写的以下几句话可以证明这一点——

    “接着他抱怨墨水变稠了,糊住了他的笔,然后他又抱怨说,如果在墨汁里加水的话,黑色的墨汁会完全褪色,再接着他抱怨说,稀释后的墨水从笔上滴落弄污了纸。”下列轶事中乌贼的行为足可令人发笑:“有一天一位英勇的军官考虑不周地穿了一条洁白无瑕的裤子去捡贝壳,偶然间,他遇到一只舒舒服服地住在一个岩石洞穴里的无毛头足纲动物。他们相互对视了一会儿,而眼睛长在头部两侧的乌贼很容易地看到向自己走过来的敌人,它仔细地瞄准,然后用它那墨囊里的宝贝稳稳地射到了军官身上那雪白无瑕的裤子上。这下子把裤子搞得污浊不堪,让他既进不得客厅也去不得餐厅了。乌贼拥有跟鹦鹉一样强壮有力的嘴,能致人重伤。有许多关于巨型乌贼袭击人类甚至袭击船只的说法,但这些纯属子虚乌有无稽之谈。海上的风刮得沙尘飞扬了!杰克,威利,你们两个也许可以跟风比试一下速度。梅的帽子被风吹跑了,现在你们有了可追逐的对象了。太棒了,威利,你在帽子几乎入水的一瞬间抓住了它。

    “这只长剑状的壳是什么东西?”梅问道,“它就躺在沙滩上。”这是竹蛏壳。现在是只空壳子了,居住在这种壳子里的动物会在沙里挖沟,但它也可以通过壳子的张合来快速移动。我认为这是种很美味的动物,只是我从来没有尝过。在春天里潮水退却时或可看到它们几乎半露在孔外,显然它们是在用鳃来储备氧气。据证实,它们对空气中以及地面上传来的振动很敏感,视乎大气状况及风向的不同,使它们受到惊扰的距离或远或近。当竹蛏受到惊扰时它会激射出一道强力水流,因而压缩了身体体积,同时会伸长并窣地弹出自己那锥子状的脚,迅速潜入到沙下两三英尺深的地方藏匿起来。

    要抓竹蛏需要相当的机敏,因为如果你无法在看到竹蛏只露出一部分身体的情况下把它抓住的话——这可不轻松,那么它那强有力的肌肉,相对于它的身体尺寸而言,它的肌肉力量是远大于人的力量的,如果在它们身后用双手挖沙的话,你很可能会输得一败涂地。小杰克,在有人告诉你说抓鸟时要在它的尾巴上撒一点盐时你曾一笑置之!不过,怪异的是,竹蛏却是人们用盐来抓到的。渔人们往它们的洞里撒一捏盐,竹蛏便会“噗”地跳出洞外。威利问:“那么,盐对它们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有些渔人认为,竹蛏以为是海潮涌过来了,便从洞里跳了出来吸入海水。我觉得这很可能是盐粒的棱角刺在它那柔软的套膜上使得它不舒服,因此它们要浮到表面来抖掉盐粒。在那不勒斯,人们抓竹蛏的方式非常有趣。波里曾对我们说过,“沙里的孔洞指明了竹蛏的藏身处,孔洞大小跟竹蛏导管或虹吸管开口的形状及大小一致。水浅的时候渔人们会喷一点油在表面上以便更好观察这些迹象。

    然后他会用左手扶在一根棍子上稳住身体,接着用赤裸的右脚去触摸竹蛏的位置。用脚抓住竹蛏后他会把竹蛏夹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尽管他的脚上缠了些麻布来进行保护,但竹蛏求生挣扎的剧烈程度时常会给他造成严重伤害,因为竹蛏壳的边缘非常锋利。在海水有五六英尺深的时候,他们会采取另外一种抓竹蛏的方法。这时候渔人们会睁着双眼潜入水中或在水下游泳,发现竹蛏洞的时候,他会用双手挖掘竹蛏洞。有时候竹蛏会做激烈挣扎,会让自己的脚被撕断,甚至会挣扎至死也不会放弃。在有些贫穷地方的渔人及其他人会抓竹蛏来食用,他们会用一条细长的铁丝,顶部磨得尖利的一头弯起来,把铁丝突然插进沙地上标志着有竹蛏存在的孔洞中,一下子插进两片壳中间的肉里,这样便抓住竹蛏了。这里又有一只峨螺,这一次这只壳里的主人在家里。昨晚的一场大风把它从深海里冲上了岸,我们把它放在这块石头上,也许它就会开始爬了。那里,你们看到了它的两只角和肥大而又扁平的身体了吧。

    这儿是只樱蛤壳,里面的动物还在,我要把它放进这瓶水中,再在瓶底撒一点沙。现在,大家看到它的两条长长的虹吸管了吧,它的呼吸是通过从一条管吸进水再从另一条管排出来实现的。这里又是一只斧蛤,里面的动物还在。这是一只老牡蛎壳,上面到处都是筛子样的小小孔洞。“遇到这种动物被蠕虫吃掉后留下的壳时,很多人经过时连看都不看上一眼,或者,顶多只是心不在焉地瞥上一眼。还有些人可能沉浸在自己吃过牡蛎餐的回忆中。不过这正对应于我们对自然历史了解的加深,而对它的一点感知也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之中,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也能引发我们的兴趣。尽管它看上去很简单也很常见,但单单记录这里面居民从其与其他牡蛎一起静静地躺在海床上开始以来的历史便可能写满一长卷,从它安卧于坚固牢靠的家里,到出面抗击一切入侵者,再到螺去壳空的现状,似乎是一座破落的要塞,四面八方均被大炮轰击得千疮百孔。

    这只牡蛎遭遇到了数量可观的敌人,自不必说那些正面袭击它的敌人了。毫无疑问,我们眼前这只破敝壳子是由几组不同敌人的牙齿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个袭击它的很可能是些小小的海洋蠕虫,这些蠕虫在钻透它的壳子后从各个点位上对它发起攻击。起初它用新分泌出的珍珠物质对被攻破的地方加以修补,就填补在它那柔软的身体部位和那些外敌伸进来的嘴之间的位置上,因而就在敌人入侵的路径上投掷了些珍珠来狙击敌人。可是,唉!要面对的却是贪得无厌的一大帮家伙,这帮家伙会转到没有保护的点上重新发起它们的攻击,直到可怜的牡蛎在这场斗争中耗尽力气为止。接着,在这些蠕虫钻透的孔里一种寄生性的海绵很可能就站稳了脚跟,这种海绵会进一步侵蚀到它的要害处,从而导致壳里的软组织开始腐败,进而传播到整个机体,就像干腐真菌侵蚀穿透实心梁的过程一样,直到,在不幸接二连三连番袭击下,可怜的牡蛎终于死去,而它那松脱开的贝壳也就任由海浪摆布了。”

    啊!那只飞得有些狂野的小鸟是什么鸟?我确信那是一只海燕,是昨晚的大风把它刮到海边来的。海燕是人类已知脚趾间有蹼的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风常把一些海燕吹到深入内陆很远的地方去,曾有人在考文垂、伯明翰以及伯克郡靠近纽伯里的地方抓到过这种鸟儿。海燕是一种主要生活在海洋上的鸟儿,除了繁殖季节外很少主动飞到陆地上来。它们一次只生下一枚小小的白色卵。人们认为,只有在暴风雨天气的出现前它们才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因此在一些迷信的海员眼里它们是不受欢迎的,海员们称之为“海妖凯莉的小鸡”,我猜这个海妖凯莉是叫那个名字的女巫或女妖什么的。因为它习惯于在水面上用双翅划过,所以从使徒彼得那里得到了海燕这个名字,你们可能还记得,彼得是那个能在水上行走的人。

    耶雷尔先生说过,海燕飞行范围遍及大西洋广袤区域,以漂浮在广阔海洋表面绵长海藻上的小鱼、甲壳类以及软体动物为食。这种鸟儿会跟随船只飞行许多天,有时候它们只是想找个遮蔽风雨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为捡食从船上抛下来的各种东西,它们时刻准备着俯冲下去捡起被丢进海里的饼干碎及肉碎。在解剖过一只海燕的胃部之后,考奇先生在里面发现了一截约半英寸长的羊脂蜡烛,大得跟这种鸟儿的喙以及喉咙尺寸不成比例,它能够吞得下这种东西显得有些离奇。其他种类的海燕偶尔也会造访我们的海岸。

    这是一块非常好看的海绵,它由多条分支构成,每条分支都有鹅毛的大羽那么大,通体呈浅沙色,这是种很常见却也十分有趣的东西。现在它只是一个角质的骨架而已。在它还附着在岩石上的时候,它的里面曾经充斥着果冻样的生命物质,这些生命物质便构成了这个动物。这一物种(绿球六放海绵)常见于被海浪冲上岸边的垃圾里。在这种动物还活着的时候,按哈维博士的说法,这些角质纤维中的每一部分上都覆盖着一层半液体状的粘乎乎物质,像一只缺乏一致性的水母一样,表面上看上去一动不动,死了一般,事实上正是这块海绵所承载的生命所在。生命的网络正存在于这些用手按下去就会被挤压出来的粘液中,而这种物质的整体成长也同样发端于这些粘液。

    这种粘性物质显然不具备感觉能力,因为它在受到伤害时不会有收缩反应。成年海绵跟动物生命的唯一相似之处在于,它会持续地吸入并排出水流。如果取任何一个种类的海绵来进行检查的话——比如我手中拿着的这块海绵,在这块物体上无处不在的孔洞可分为两类:一类尺寸较其余孔洞大,数量较少,它们形成连接到中心的粗大管道或通道;另一类细小,数目极多,布满了所有表面,与构成海绵骨架的分支通道相连通。按格兰特博士的话来说,只要海绵还活着,就会有水不断地被从这些微型小孔中吸入并从这些粗大孔洞中排出。如果把一只较小的海绵个体放进表面皿或其他较浅的海水器皿中,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话,则可以看到这种水流的运动。散布在水中的养分被汇聚到共同的胃中,不需要的东西则会被通过这些管道排泄出来。

    威利问:“我们用于洗刷的海绵是从哪里来的呢?有没有哪种英国产的海绵可派上这种用场呢?”没有,我认为英国的海绵一种也用不上。商用海绵主要采自地中海地区。我想,土耳其的士那麦是最大的海绵市场。海绵可划分成三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种类:角质海绵(角膜类),里面极少有骨针,商用海绵便属于这一类;硅质海绵(硅),里面含有大量燧石骨针;以及钙质(钙)海绵,这是一种类似软骨的物质,里面含有许多钙质骨针。这些海绵不仅身体结构不同,形态也各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许多种海绵都很美观。

    海绵可通过分裂来进行繁殖,它们也通过胚芽来进行繁殖,胚芽从覆盖骨架的柔弱胶状物质里冒出来的,呈椭圆形,体表覆盖着纤毛,到了这个时间,想必大家对纤毛这个词已经耳熟能详了吧。有一段时间里,海绵幼体可以通过摆动纤毛四处自由游动,就像长有纤毛的微小动物一样。随着幼海绵渐渐长大,它会最终定居在某些物体上,并逐渐呈现出海绵的形态。回到普勒斯顿后我会给你们看看胚芽和许多不同形态骨针的样子的。现在我们要返回住处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