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之美与人类情感-狮子的社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东非的塞伦盖提平原,横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在这广袤的土地上,栖息着大群的食草动物,也栖息着多种猫科动物。世界上最大的狮群就聚居在这里。在食草动物吃草的地方,总有猎手在一旁窥视,等待着时机。狮子是非洲猫科动物中个头最大的,总是成群出现,它们比其他捕食动物更具危险性,一只成年雄狮体重在200千克以上,只有少数非洲巨兽,如河马和大象才不是它们追捕的对象。一群狮子通常有20只以上的母狮与幼狮,有二三只雄狮,其中一只雄狮主宰一切。雌狮是狮群的永久性成员,而雄狮是临时性成员。狮子的家庭生活,尤其是交配带有暴力色彩。一个狮群有30头狮子,成年雄狮只有几头,大多数是雌狮和幼狮。在狮群中,雄狮的统治地位是不长久的,因为它警觉而易怒,而且它经常受到其他雄狮的挑战。公狮争斗的时候,母狮和幼狮都走到一边去。如果一头老雄狮的统治结束了,它若有尊严地离开狮群,就明智地避免了流血冲突,而它离群以后的生活将是十分艰难的。刚刚取得统治地位的新雄狮的第一次行动具有决定性意义,尽管显得异常残酷,它把狮群中的幼狮统统杀死,它要尽快地繁殖自己的后代。杀死了原先的幼狮,就可以在几天之内,使母狮进入交配状态。新的统治者在周围的灌木上沾上它自己的气味儿,以宣告它对这个狮群的占有。几天之后,母狮准备交配了。这只公狮总有一天也会被另一只公狮排挤掉,它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地位,尽可能多地生育自己的后代。狮子是猫科动物中最喜欢群居的种类。雄狮用鼻子闻雌狮身上的气味,以判断雌狮是否已春心萌动,交配通常很短暂,但在雌狮接受雄狮的几天内,可重复数百次,多数的交配并不导致生育。沼泽地狮群的一只雌狮,已经进入了发情期,它的老情人不在身边,又没有孩子需要保护,肯定愿意接受异性的挑逗,这一切雄狮们都看在眼里,但是在确定关系之前,雌狮要察看一下雄狮的忠诚程度和真实的意图,追逐是求偶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后来,它接纳了长着金黄色鬃毛的雄狮,不过交配结束时,它显得很不友好。对于狮子来说,求偶是一种温和的侵略行为,是一杯辛辣的鸡尾酒。虽然长着黑色鬃毛的雄狮也本能地想交配,但它与这对新婚夫妇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同伴与它有着同样的血统,如果这对夫妇生下孩子,作为兄弟,它会一起帮助保护幼狮的安全。交配以每小时2~3次的频率,—直持续到天亮。第二天清晨,长着金黄色鬃毛的雄狮已经筋疲力尽,需要躺下来休息,接着该轮到它的兄弟了。处在发情期的雌狮,可以与任何不期而遇的异性交配,不过它多半不会因此而怀孕,狮子的社会以雌狮和它们的后代为中心,不过关键在于这些幼狮能够得到长大成年的机会。为了保证与这些雄狮的关系,不只是两个晚上的露水夫妻,雌狮也许要几次进入发情期,但不会怀孕,只有等雄狮们打算为—个能够预见到的未来、与雌狮共同生活、准备为它的家庭冲锋陷阵时。雌狮才会怀孕。第三天天亮的时候,与雌狮出双入对的,又是长着金黄色鬃毛的雄狮,看起来,它俩又在—起过那种毫无节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性生活。据估计,一年之内,狮子需要交配3000次左右才有可能怀孕。对于夫妇双方来说,为了保证传宗接代的顺利,它们惟一的选择,就是寻找恰当的时期,持续不断地进行交配。

    当快要生产时,雌狮就会离开狮群,去寻找一个巢穴,它们寻找一个灌木丛,这样其他食肉动物很难发现。有只雌狮产下了4只幼仔,幼仔在出生时什么也看不见,体重仅在1~2千克之间,几天后,嘴里长出了第一批牙,但仍紧闭双眼,直到两天以后,情形才有些变化。

    雌狮把时间用在给幼仔喂奶、理毛、猎取食物上,幼仔并不跟随妈妈去进行猎食冒险,它们要长到4个月的时候才断奶。在此期间,它们待在窝里,藏在妈妈为了避开鬣狗和豹子的伤害而为它们精心选择的巢穴中。尽管有这样的保护和照料,也只有1/5的幼仔能够活到2岁。幼狮在灌木丛中要隐居8个星期,3个月大以后,它们将跟随妈妈和狮群中的其他成员四处游荡。幼小的狮子淘气而鲁莽,游戏成为这个年龄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这群狮子统治着这片领地,并防守着它,不让入侵者进入,雌狮们非常团结,共同养育着它们的后代。狮子对炎热很敏感,常常要在树荫下乘凉,它们—天的睡觉时间,可长达20小时,但是对于幼仔的安全,却从未忽略过。在雌狮警觉的注视下,幼狮带着极大的好奇心,注视着周围的世界,有时会爬到一些死树的树枝上。有些科学家认为幼狮的游戏是从巢穴中开始的。这时它们的爪子和牙还不锋利,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稍微长大一些,它们就会以一个无生命的东西为假想敌。玩捕捉、逼近、急跑、猛扑等游戏,就像—只猫扑向一个毛线团。一些雌狮的幼仔,是在差不多相同的日子里出生的,母狮们要出去捕猎了,把幼仔留在类似托儿所的地方。其中一个妈妈总是留在后方,来保护这些幼仔。雌狮溺爱自己的孩子,不管自己是否困倦,总是把陪伴孩子放在第一位。幼狮喜欢相互紧贴着身子躺着,紧挨着成年的狮子。

    在非洲,有一头被遗弃的小狮子,它得到了人类的帮助。

    有一头名叫辛加拉那的小狮子被遗弃了,它得到了人类的帮助。辛加拉那的出生地叫伦多罗兹.那里是一个广袤的狩猎公园,位于南非,是典型的狮子之国。它的救命恩人吉里安·冯好顿,从来没有想过要靠养育幼狮谋生,更不适应丛林地带严峻的生存条件。

    据吉里安·冯好顿(音)说,他从没想过在丛林里度过一生,他在城市里长大,本以为一生都应该待在城市里。多年来,他一直做摄影记者,后来做电视播音员。到丛林里来,真是太突然了,连生活都发生了戏刚性的变化。吉里安的伙伴约翰·瓦提是野生动物摄影师,也是野生资源保护主义者,他的背景却完全不同。

    约翰·瓦提的父亲是个猎人,从4岁起就打猎,在12岁时,杀死了第一头狮子。但是人们的伦理观变了,大家都认为打猎是错误的,所以他也改变了观念,用摄像机拍了13年狮子。他说:“狮子是一种迷人的动物,真是太迷人了。”凭着多年的经验,约翰·瓦提知道辛加拉那为什么被遗弃,辛加拉那的母亲是一头年轻的狮子,初次生育,但头胎只生下一只小狮子,这对母狮来说意义不大,因为抚养一头幼狮和抚养几头幼狮需要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父母就把它遗弃了。

    他们最初只想让它活下来,—切都那么突然,令人震惊,他们又好奇又困惑,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抚育野生动物,一点儿经验都没有。约翰连同野生动物打交道的经验也没有,虽然他一生都在丛林里度过,—直观察动物,在远处给动物摄像,但是他们两个人,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幼狮不是天生就会用奶瓶,它们的生理结构与人类不同,通常不会用奶瓶,但是辛加拉那马上就学会用奶瓶,它好像一出生就上了轨道,知道自己降生在什么地方,人们让它怎么做它就怎么做。几小时后,辛加拉那终于活下来了。约翰和吉里安因为成功而感到欣喜。但很快发现问题只是刚刚开始,麻烦还在后面。他们都觉得,如果运气好的话,应当想法找到一群狮子,把它送回去。头3个月至关重要,因为3个月后幼狮就得吃肉了,他们觉得如果这时候找到一群狮子,让它回去最合适。

    狮子不会数数,如果拣到一只被妈妈抛弃的幼狮,此时又来了一头母狮,带着一群小狮子,它对别的小狮子只会无动于衷,如把拣来的狮子搀进去,狮妈妈也看不出什么差别,3只、4只、或者5只,它区分不清。但是如果出了岔子,因为某种原因,母狮嗅出了异味,发现弃婴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就会咬死它。他们发现了一群狮了,幼狮比辛加拉那仅稍大一点儿,他们争论了很久,吵得很厉害,争论的焦点是应不应该尝试一下。问题是野生幼狮与人工抚养的幼狮稍有差异,说到底风险太大了。

    从此之后,他们搬到了丛林里,在丛林里辛加拉那接触到的所有东西,都和野生环境相差无几。它对任何能动的东西都感兴趣,急于看个真切。它对大象产生了好奇心,紧步它们的后尘。但是它无法跟真正的狮子家族学习。它不知道丛林中的现实相当残酷,别的狮子怎么才能最终接受它呢。统辖着这一地区的,有两头强大的狮子,几乎可以断定,其中一头狮子,就是辛加拉那的爸爸。一天夜里。它爸爸来了,在营地周围转来转去,显然它嗅到了辛加拉那气味,它发出吼声,意思是这里是它的领地,不过,要是它真的发现了辛加拉那,恐怕会杀死它的,因为它不知道辛加拉那是它的孩子。他们一直很担心辛加拉那,它终归要和其他动物打交道,但现在为时尚早。若碰到期了蟒蛇,身陷困境,他们知道它会被咬伤,但也知道不会被咬死。现在应当袖手旁观,看着事态的发展,因为他们知道,对它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亲身体验,有了这番经历后,它才能懂得蛇是一种可怕的动物,或许下次碰到蛇,不会像对待这条蟒蛇一样客气了。

    辛加拉那很快长大了,虽然它还很温柔、很安静,但已经成为强健有力的危险动物。约翰一直在非洲寻找,想找当地人允许他们释放辛加拉那的一个地方,因为它需要安全。当它遇到人时,不会被人伤害。他们最终在非洲南部的赞比亚,找到了这样的地方。

    约翰和吉里安把希望寄托在这里,指望着辛加拉那能和当地的狮群和睦相处。听到狮子的吼声,辛加拉那立即做出了反应。吉里安发现它在侧耳聆听,觉得那叫声触及了它的灵魂,激发了它的本能,它好像感悟到什么。在伦古阿峡谷,随着旱季的到来,所有动物都来到河边,动物的种类繁多,许多动物都可能成为狩猎的目标。而后一群本地狮子也来了,那群狮子也走进旱季河里,一开始,辛加拉那对它们没有表示出什么兴趣。但是随着繁殖期的到来,出现了一些变化。辛加拉那觉得它与狮群打交道时,最先接触的是雄狮,觉得雄狮长得很帅,它很自信。雄狮躺在那儿,任凭辛加拉那向它频频送秋波,它在雄狮附近跳来跳去,然后跑开。他们一直期盼着这一天,一直期望着辛加拉那能在野生世界找到安身之地,而不是总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希望这种接触能成为催化剂,与雄狮交配后,它就能成为狮群中的一员,这样它就有理由离开他们,生下小狮子,成为地道的野生动物。只要它同雄狮交配,那就意味着,狮群接受它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母狮子的反应与雄狮子的反应截然相反。一天傍晚,辛加拉那终于独自游过河,朝发出声响的狮群走去。约翰和吉里安准备离开它,返回家园。

    但是第二天早晨,辛加拉那又回来了。他们看见了它,它一定是从一公里外跑回来的,从它的身体姿态和站立的方式,他们知道它一定碰上了可怕的事情,它毫不犹豫地游过河来,冒着被鳄鱼咬死的风险,完全没有平日的小心翼翼。它直接朝他们跑来,遍体鳞伤。他们发现,辛加拉那与雄狮做爱时,母狮子们妒火中烧。不肯让它与雄狮交配,不断对它发起攻击,它们咬了它的脊骨,多么深呀!尽管它伤得很厉害,却能够康复。它会渐渐懂得,怎样成为一头真正的狮子。它一直想返回狮群,却受到排斥。它一定对自己的遭遇大惑不解。但有—些好兆头,雄狮们都喜欢它,还有—只母狮也开始召唤它,它跑过去与它一块消磨时光,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就不利的一面而言,狮群里的母狮们还是猛烈地攻击它,它无法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当然,吉里安他们也感到困惑不解。

    随着辛加拉那再次进入发情期,雄狮们求爱时更大胆了,辛加拉那受到雄狮们的关注和诱惑,走近它们,准备交配。但是雄狮们不是没有性伴侣的。群落里有5只母狮,它们来到营地旁,因为它们知道,在这儿能找到辛加拉那。夜半时分,辛加拉那再次受到5只母狮的攻击,就在它与雄狮做爱时,母狮们发动了攻击。辛加拉那又一次被感染了。虽然人们竭尽全力抢救它,感染却越来越厉害,几星期后,辛加拉那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去。

    狮子有着传奇般好猎手的名声,尽管它们捕食的成功率只有25%,雌狮独自或成群地对猎物发起攻击,这些攻击对狮子有时是很危险的,因为一匹斑马可以用准确的定位踢伤来杀死它的追猎者。通常狮子咬住猎物的后颈部,或用锋利的犬齿刺穿猎物的脊髓,使猎物死亡。雄狮很少参加这种捕猎的冒险,虽然它们总是第一个享用雌狮的战利品,在相对比较清静的水塘,只有儿只秃鹫光顾,它们走到那里,准备清理一头野牛尸体上的腐肉。对于一只秃鹫来说,这头野牛将是它们仅剩的一顿饭,而对于一只狮子来说,这只是它在傍晚捕猎之前的一顿便餐。在大群食草类动物出没的地方,狮子正在伺机捕捉一只没被照看好的幼仔,或一只因为年老或患病而行动迟缓的成年动物。捕食的失败,远远多于成功。对一只母狮来说,它把猎物赶到另一个捕食的母狮的口中,因此它自己的失败也还是胜利,这是狮子群居的优势。这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狮群,它包括3只成年的雄狮,7只雌狮和17只年龄各异的小狮子。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野生动物避难所。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一片离马拉河不远的金合欢树丛和草原、森林。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斑马、瞪羚和其他动物出没,它们保证了这个大型狮群的食物和健康。这里的生活还算悠闲,但在西南方向几公里以外,则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穆西阿拉沼泽可能是整个马拉地区狮子最好的栖息地,然而眼下的情况并非如此。8月底,每年固定在这个时候迁徙的角马,都要拥到沼泽地里来饮水,然而今年,它们却一个也没有来,生活在这里的狮子只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弄点儿可能吃到的东西。一般来说,狮子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捕食水羚,水羚的个头很大,不好对付,据说味道也不太好。想抓住它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所有面对生存压力的狮群一样,它们也分成了几个小组。沼泽地边亡的这个地区,只有3只雌狮和年龄大小不同的6只幼狮。其中有2只小狮子已经长大,它们的胃口不小,但还不太清楚怎么样捕食。斑马和角马随雨季定期迁徙,寻找茂盛的绿草。气候的变化,也许还会改变沼泽地狮群的命运。根据红外线摄影机拍摄下来的画面,那天晚上,狮子们禁不住饥饿的折磨,冒险从藏身的地方走到一片开阔地上,可是惟一的猎物,就是一群小心谨慎和高度警惕的南非大羚羊。沼泽地的雌狮们可不敢怠慢。首先将羚羊群分割开来,黑暗中,羚羊群一片慌乱。狮子们发动了突然袭击,成功地猎杀了其中的两只,这应该可以供整个狮群饱餐一顿了。然而它们的麻烦还远远没有结束,这次的问题,不是由入侵的雄狮,而是由鬣狗引起的。对于正在觅食的猫科动物来说,一两只鬣狗构不成太大的威胁,然而随着鬣狗数量的增加,幼狮们开始有些慌乱了。年轻力壮的雄狮尤其不愿意放弃来之不易的食物,但是最后它们也不得不在人多势众的鬣拘面前低头。兽中之王只好屈服。

    接连下了几天雨之后,沼泽地附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猎物,就在这里往南10公里的地方,来自塞伦盖提平原的成群角马,正蜂拥北上,它们遵循的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为寻找新鲜的绿草,不知疲倦地迁徙,今天这里聚集了大约五六千只角马,不过在抵达沼泽地之前,它们还有最后一个巨大的障碍需要跨越。这一段时间,阴雨连绵,马拉河的河水暴涨,角马们并非一定要涉水而过,有时它们确实就不过河,但寻找食物的强烈愿望使它们敢于面对任何挑战,克服任何困难,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角马如潮水一般,拥进狮子的领地,不过这些猫科动物,并没有因此获得对生存至关重要的喘息之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持续的降雨使角马群只用了几个小时,就与沼泽地狮群擦肩而过,三三两两地散步到附近的草原上。角马通常是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到沼泽地里来找水喝,而凉爽的天气和数不尽的水洼,使它们不必都挤在一起,这对于沼泽地狮群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跟着角马迁徙,就意味着要侵入别的狮子领地,那比饥饿的威胁更加危险,所以它们只能等待,偶尔再捕杀身边屈指可数的一些猎物。

    从这里往北10公里,完全是另外一个天地。狮群在不断地壮大。雌狮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亲戚关系,它们合力捕杀大型猎物,保护小狮子和食物不被别人抢走。幼狮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雌狮那里吃奶,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雌狮都心甘情愿。由于夜间找不到食物,无奈之下,狮群只好改变传统,改在白天捕猎。面对一头成年的雄长颈鹿,大多数狮子不敢贸然行动。太阳快要落山了,获得猎物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狮子们只好往回走。可是回家的路,又被马拉平原上最强大的猎物大象挡住了。每当狮子和大象狭路相逢的时候,让路的总是狮子。有时候狮子并不会立即就给大象闪出一条道来,还得等大象露上两手才行。

    狮群的生活,算是比较成功,但这种和睦蒙上了一层阴影,有一头雌狮被赶出了狮群,其他的成年狮子都对它敬而远之。天真的幼狮们看不出,这位婶婶与其他狮群的成员有什么两样,仍然继续与它玩耍,可是妈妈一回家,这种游戏便顿时终止,在狮群的日子过得不错的时候,这种明显的敌意也许过于残酷,可是在食物供应已经有些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哪怕是一张嘴也显得多余。不管怎么说,这只雌狮的处境都值得同情。对于南面沼泽地的狮群来说,艰难的日子仍在继续。不过这里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生活本来就捉襟见肘,而其中一只雌狮又生了孩子,尽管新生命象征着希望,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只能使食物资源的紧张状况进一步加剧,幼狮要想活下去,它们的妈妈和姑姑、婶婶们,就得更加努力地工作,寻找更多的食物。沼泽地狮群中,饥饿的雌狮开始打长颈鹿的主意,这次看样子有希望,因为鹿群中,有一只尚未成年的小鹿。可是鹿妈妈的警惕性很高,要是被它的前蹄踢一脚,可不是闹着玩的。雌狮们反复地确定潜在的目标,小心翼翼地靠近,寻找下手的机会。这是一场公平的游戏。可是退一步说,追逐一头体重将近1吨的大羚羊,还是有点儿不自量力。最后还是疣猪为狮子们提供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可是这番努力的回报,还不足以满足狮子的胃口。狮子偶尔也会追杀那些来沼泽地饮水的野牛。不过它们只有在集体协同作战,一起将个别猎物孤立出来的时候,才有成功的可能。沼泽地的雌狮们又—次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追猎者反倒成了被追捕者。狮群又一次享受到了动物们蜂拥而至的好处。斑马的到来,使一些雌狮敢于冒险在白天捕猎。望眼欲穿的幼狮们早晨将分享不到妈妈劳动的成果,它们得等到夜幕降临。

    黑暗使雌狮在面对猎物的时候,具有先天的优势,可是它们之间的竞争仍然是公平的,因为这些猎物让狮子们把自己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次雌狮的目标,是一头孤零零的公野牛,可是这头野牛正值壮年,不好对付,它肯定不会轻易地屈服。刚刚来到这片土地上的斑马没有离开,尽管它们对这里的一切都不熟悉。所有的雌狮联合起来对斑马群形成了合围之势,有几只从开阔地靠近斑马群,其他的则埋伏在远处茂密的草丛中。这个战术大获成功,晚上狮群的每一个成员终于可以大吃一顿了。那只被驱逐出去的雌狮,它能做的就是等待。

    第二天,220多千克重的斑马尸体,已经被庞大的狮群肢解得只剩下一个骨架了。只有等雌狮和它的孩子们吃累了走开之后,被赶走的那只雌狮才有机会溜回来,吃点儿残羹剩饭。雄狮完全可以容忍它的存在,也许甚至还会跟它养育后代,可是如果没有其他姐妹的合作,这只雌狮生下的孩子,肯定活不下去。它如果单独捕猎,个人的生活也许会好—些,然而重新回到集体的愿望比什么都强烈。为什么一个人丁兴旺的狮群,会觉得有必要将它们中间的一员赶走呢,也许是因为它的血缘,与大多数的雌狮相隔甚远,于是大家便把它当做陌生人看待,要不就是因为狮群的抚养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哪怕只多一只幼狮或雌狮,也会消耗有限的食物资源,使整个狮群无力承担。虽然这样的行为显得有些残忍,可是有助于确保现有幼狮的健康成长。虽然食物短缺,可是不久前刚刚出生的小狮子,还是令人惊奇地活下来了。将来它们惟一的希望,是有更多的猎物来到这片土地上,或者得到它们的妈妈,以及姑姑、婶婶尽心尽责的保护。

    雄狮在某一天会继续向前走,而雌狮将一生都生活在一起。

    在狮子家庭中,年轻的雄狮在它的父亲被另一头更强壮有力的雄狮代替之后,就被逐出狮群,它必须证实自己的实力,才可能被一个新的家庭所接受,而雌狮则永远不会离开生它养它的狮群,并会轮流帮着养育它们的侄儿、侄女。这是一个古老的家庭结构,它有复杂的统治规则和等级制度,它已经存在数个世纪,并将继续延续下去。这也许就是狮子惯有兽中之王称号的原因之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