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焉耆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焉耆自从出了名马之后,小小的古城,便成了历代王朝垂涎三尺的宝地了。久而久之,焉耆的马也就越来越少了。

    不知到了何年何月,焉耆的名马竟慢慢地绝迹了。眼见千百年来用心血培育的名马绝迹了,穷苦的蒙古、回、哈萨克、维吾尔各族人民心急如火。因为失了名马,少卖百十元钱倒是件小事,一旦朝廷同那些外国洋人打起仗来,官兵们没有宝马良驹当坐骑,那事儿可就大了。

    有话道:回回自古多男儿。名马绝迹的消息,使一名叫伊哈的回族青年心急如焚,他决心使焉耆名马延续下来。聪明的伊哈为了培育出名马,虚心地向世代养马的蒙古族牧人和哈萨克牧人请教。豪爽的蒙古族骑手和勇敢的哈萨克族朋友,见伊哈心诚好学,便告诉他,要赶上一群骏美、肥壮的母马,到人烟稀少、野猪成群、熊瞎子出没的博斯腾湖里面去放牧。因为博斯腾湖里有一匹体型健美、奔走如飞的海龙马。只有让母马同那海龙马交配后,失传的名马才可能再一次问世。

    为了早日培育出焉耆名马,勇敢的伊哈告别了可爱的家乡,带着维吾尔族歌手们的祝福,赶着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朋友精心挑选出来的母马出发了。一路上,杀死了七七四十九头凶残的野猪,打死了八八六十四头力大无比的黑熊,赶着马儿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走进了海龙马出没的博斯腾湖。

    进了博斯腾湖后,勇敢的伊哈住在用芦苇搭起的草棚里,靠打野鸭、捕湖鱼维持生活,一边放牧,一边耐心等待着海龙马的出现。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伊哈总是眼望明月,思念起远方的亲人,思念起那些给他帮助、为他祝福的各民族朋友。一想起他们,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终于在第五年的一个深秋的夜晚,博斯腾湖水突然掀起了一层层巨大的浪涛,随着一声马儿的嘶鸣,嘚嘚嘚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向伊哈的母马群逼来。

    当伊哈明白他日夜盼望的海龙马就要出现时,不禁落下了欢喜的泪水。

    海龙马来了!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长啸,浪花平息了。高大骏美的海龙马睁着两只明灯一样的眼睛,扬起四只碧玉似的蹄儿,抖动着柳丝一样柔软的黑色马鬃,出现在伊哈的那群健壮的母马群中。

    没有见过大阵势的母马,一见到海龙马,便吓得四处惊逃,惟有蒙古族朋友选送的那匹白玉马,毫不惊慌。它低着头,用含羞似的玉石眼,看了一眼俊美无比的海龙马,就像一位等待心上人前来的姑娘一样轻轻地晃动着它额前的金丝红缨子,十分平静地站在那儿,不时发出像情歌一样动听的嘶鸣声。

    海龙马像一位俊美的王子,轻轻地走到白玉马的身边,久久地用它那含情脉脉的大眼望着白玉马,最后它们便像一对久别的恋人一样,一前一后慢慢走进芦苇丛中……

    太阳出来了。白玉马像位羞红了脸的小媳妇一样,慢慢地走出了芦苇丛。两只美丽的玉石眼里,闪烁着幸福的光泽。

    刹那间,美丽的天鹅飞来了,声音婉转的百灵鸟也飞来了。它们纷纷盘旋在白玉马的身边,唱着,跳着,舞着。那长年寂静的博斯腾湖竟像过节一样热闹。

    一年以后,白玉马生下了一匹火红的小儿马,伊哈害怕这匹用心血培育出来的宝马赶出博斯腾湖后,被强人夺去,就决心等这匹宝马长大,繁衍出更多的宝马之后,再回自己的家乡。

    谁知这匹宝马光饮水,不吃草,眼看一天天瘦弱下去,把个伊哈急得抓耳挠腮,一筹莫展。

    七个月以后,那匹伊哈用心血培育出来的宝马龙驹,竟死掉了。伊哈伤心地痛哭起来,那哭声震得云彩发抖,那眼泪流得日月无光。

    过路的大雁,见伊哈哭得那样伤心,便把宝马龙驹死去的消息,告诉了焉耆四方的蒙古、回、哈萨克、维吾尔各族百姓。

    蒙古、回、哈萨克、维吾尔各族百姓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纷纷推举出自己世族中德高望重,见识广博的老人,带上许多礼品和真情的问候,前去博斯腾湖看望勇敢的伊哈。

    回族老人给伊哈带来了亲人们的问候和食粮。蒙古族老人告诉伊哈,来年海龙马再同白玉马交配,生下宝马驹之后,要时常给它喝点儿羊血,因为羊血里有草腥味,宝马驹喝了以后,会贪吃嫩草和芦苇。老人还告诉伊哈,宝马驹生下来以后,要经常让它舔一舔生铁块儿,因为宝马驹虽随海龙马的骨血,但若在陆地上长年生活,筋骨也会比较乏弱,只有常舔生铁块儿补筋骨,才能成为一匹健壮的宝马。

    年长的维吾尔族老人,给伊哈送来了一张经过精心擀制的花毡。他告诉伊哈,博斯腾湖风大,小马刚出生容易受凉。如果风大的时候,把这条花毡披到它身上,它就会身无百病,健壮地长成一匹名副其实的宝马。

    百岁的哈萨克老人给伊哈带来了一副哈萨克族人民集资打成的金马鞍子。他对伊哈说,人凭衣帽马靠鞍,要是来年白玉马再生下宝马驹,等它长大之后,就给它配上这副金马鞍子,只有宝马才配得上它。

    伊哈擦干了伤心的泪水,接受了回族老阿爷带来的亲人们的问候和粮食,记住了蒙古族老人的叮嘱,收下了维吾尔族老人送来的花毡和哈萨克族老人送来的金马鞍子,当众立下了誓言:如果培育不出宝马驹,今生今世永远不出博斯腾湖。

    冬雪寒风随春去,芦苇青青又一年。勇敢的伊哈牢记各族乡亲的嘱托,不怕严寒,不畏艰难,在野猪成群、野熊结队的博斯腾湖里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不知是真主的旨意,还是伊哈的诚心感动了海龙马,在人们传说中十年才出来一次的海龙马,竟在这一年的春天,再次卷起浪花,腾起它那碧玉一样的蹄儿,在一个更深人静的夜晚,来到了白玉马的身边。

    天亮了,白玉马深情地送走了海龙马,高昂着头,像懂得人意似的站在自己主人伊哈的茅屋前,发出欢快的嘶鸣声。

    伊哈被白玉马的嘶鸣声唤醒了。他走出茅草屋,一见白玉马神气的样儿,便猜出它准又是碰上了海龙马。打这以后,伊哈精心照料白玉马,渴了给它提清泉水喝,凉了把花毡盖在它身上,而且还经常割鲜嫩可口的芦苇和青草喂它。

    在伊哈的精心饲养下,白玉马无病无灾,长得膘肥体壮。大约过了一年,白玉马又生下来一匹炭火一样红的小儿马。伊哈按照蒙古族老人的吩咐,隔三间五地宰只羊,让小马饮羊血。并让小儿马时时舔那块蒙古族老人留下的生铁块儿。夜晚天冷的时候,伊哈就拿出维吾尔族老人送的花毡,给小儿马披在身上。

    常言道:工夫不负苦心人。在伊哈的精心照看下,小儿马终于能大口大口地吃草了。没过半年,就长成了一匹威风凛凛的宝马。

    三年后,在伊哈的精心调教下,小儿马走如飞,嘶如虎,力驮千斤,日行千里。

    为了报答各族人民的相助之恩,使各族人民都能得到几匹宝马驹,伊哈又下了三年苦,靠那匹宝儿马繁衍了百十匹宝马。这时候,他才把哈萨克老人送的金马鞍子,备到了宝儿马身上,骑上它,赶着那群凝聚着各族人民心血的焉耆第二代马,走出了博斯腾湖,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家乡。

    听老辈子人讲,勇敢的伊哈赶着宝马回到家乡后,回族的父老乡亲,勇敢的蒙古族骑手,好客的维吾尔小伙子,英俊的哈萨克牧人,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到村外大路边欢迎伊哈胜利归来。

    据说焉耆四方百姓为了纪念各族人民用心血培育名马的事儿,给那些宝马取名为“合作”马。也不知从何年何月起,人们按照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的县名,慢慢地叫成“和硕”马了。其实,“和硕”马应该叫“合作”马。

    流传地区:新疆

    搜集整理:姚金海(回)

    搜集时间:1982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